论纳兰性德词中花之意象
摘 要在中国诗词中,意象的运用比比皆是,而纳兰词作中的花意象的描写着实不少,给纳兰词增加了别有的独特韵味。本文以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为研究基础,结合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性格及情感生活,以词中出现的“花”意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简述花意象在纳兰词中出现的次数和并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二部分是写纳兰词中“花”意象的旨趣,包括格高韵远、冰清玉洁和凄清孤独。第三部分是写纳兰性德的心态与“花”意象的生成。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花意象这个主题,结合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通过三面讨论“花”这个意象是如何凝聚在纳兰性德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当中的。
目 录
引 言 1
1 纳兰词中“花”意象概述 2
2 纳兰词中“花”意象的旨趣 4
2.1 格高韵远 4
2.2 冰清玉洁 5
2.3 凄清孤独 6
3 纳兰性德的心态与“花”意象的生成 7
3.1 山林之志? 7
3.2 爱恋之苦 8
3.3 云树之思 9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纳兰性德,字纳兰,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词充满了凄婉、幽怨的情韵,虽承婉约风格,但不会让人感觉浮艳颓靡。王国维如是评价:“纳兰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p188。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象”[2]p2。它是把客观物象融入到人的主观情意中,可以通过升华达到更有深度的意象,很好的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纳兰词中运用了很多意象,他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客观物象加以记忆上升为艺术形象,通过构思,将物象赋予上人的情感特征,形成了带有纳兰性德人格和情趣等主观色彩的独特意象。
纳兰性德在意象的选择上是冷色调的,并且这些意象本身给人的感觉是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但在纳兰词中的意象表达的大多是忧愁、哀怨,传达的情绪是忧伤惆怅的,并且都能够映射出词人的内心得真实情感,是词人内心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外化。从古至今,总把女子比作为花朵,把花朵经受风雨摧残比喻女子的青春易逝。花开花落本来是一种自然规律,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跟随风飘动的落花在词人的笔下却成了伤春惜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纳兰词中,花意象频繁出现,他常以花抒情,诉说他无处可说的心事。
翻开《饮水词》,我们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在芬芳美丽的花花世界里,纳兰性德选择了那些最能表达他无人能懂的心灵世界的花来表达他的心声,他跟充满灵性的花儿们同呼吸、共悲喜,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词人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纳兰词中出现的自然意象“花”的研究,结合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来阐释“花”意象的蕴意和对这位词人进行深刻解读。学术界对花意象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纳兰词中“花”意象的统计和分类,围绕词中花意象的主题对纳兰性德的情感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更一步了解这位“北宋以来,至此一人”的千古奇人。同时,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探究,探索了他是如何把他的思想情感寄托、融合在花朵之中,给“花”这个意象赋予新的生命。
1 纳兰词中“花”意象概述
中国人对花自古就情有独钟,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爱花的人、咏花的诗可谓星罗棋布。提到菊花,大家马上就想到陶渊明,提到月亮,我们也自然就想到了李白。在常人的眼中,花可能只是一种无情无义、没有情感的自然现象,在在词人的眼中,它带有浓郁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或开心,或落寞,或愉悦,或悲怆,具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和深刻的哲理。在词人的笔下,词人将他不同时刻的不同情感融入到本是自然规律的花开花落中,赋予这些自然规律不同的意象.
有人说“情感是心灵的跳跃”,构成诗歌的语言,首要形诸诗的意象[4]。纳兰词作中花意象出现的次数很多,“花”一共出现了195次,是纳兰词中出现的所有意象中次数最高的意象。其中单纯含义的花意象出现54次,复合含义一共出现105次。比较常出现的基本集中在梅花、桃花、梨花、落花等,其中“落花”的复现次数最多,一共出现15次。
其中单独表示花之意的“花”意象一共出现54次。其中大多都是一笔带过的写花开的春天季节,如《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3]p2。
其中“酿花”指的是促使花草生长,开花的意思。此这首词是以少女的角度写在春天里的愁感,写其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
“黄花”有词《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3]p182。该词使用残阳、白雁这样比较凄凉的词,加上“黄花”一词便更体现了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再如《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中的杏花也单指花:“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3]p33。但该词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这是一首悼亡词,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永远的离开了他,离开人间到了没有他的天堂。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纳兰性德在此后的悼亡词中总是流露出无比哀转凄凉的不尽相思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怀念之情。
除此之外《纳兰词》中还有桃花、梨花、杏花等其他的单纯的花意象,在此不再赘举。
在纳兰词中更多存在的是花的多重含义,有的“花”与其他的意象相结合构成新的含义,不仅仅是“花”含义,还带了词人情绪的其他含义。主要有落花、花骨、花月、残花等。如他在《谒金门》中写到“帘外落花红小”,词中,他用落花意象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以往美好时光的眷念之情。“花骨”有词《生查子》:“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3]p20。这首词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创作的,词中表达了词人凄清孤苦的独居生活。花本无骨,写花有骨意在喻女子弱骨珊珊,站立于樱桃花之下,与花香十分相配[6]p20。
其中落花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这主要与他落寞忧怀的人生经历和清高绝俗的性格特征有关,唯有落花最能体现出“古今第一伤心人,只是人间惆怅客”的他的情感。如《相见欢》中的“落花如梦凄迷”,《临江仙寄严荪友》中“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3]p251。
但不管是单纯含义还是多重含义,都传达了纳兰性德对“花”的喜爱和他传达在花中的情感,花中有他寂静阑珊的心情写照,有对自己志向的寄托,有对恋人的思恋,有对朋友的关怀。这些花不仅是纳兰性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纳兰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纳兰词中“花”意象的旨趣
代表格高韵远之志趣的梅花,借指冰清玉洁之爱情的梨花,抒写凄清孤独之愁绪的菊花。纳兰性德把感情完全融入在这些意蕴丰富的花意象中,花成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情感的升华。这种选取既与他身世经历有关,也与清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关,花意不仅表现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还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纳兰性德将自己的一片真情寄托在了花草石木中,从而使这一花一木摆脱了原有的含义而成为一定隐喻,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升华为无限的永恒之美。
目 录
引 言 1
1 纳兰词中“花”意象概述 2
2 纳兰词中“花”意象的旨趣 4
2.1 格高韵远 4
2.2 冰清玉洁 5
2.3 凄清孤独 6
3 纳兰性德的心态与“花”意象的生成 7
3.1 山林之志? 7
3.2 爱恋之苦 8
3.3 云树之思 9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 言
纳兰性德,字纳兰,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词充满了凄婉、幽怨的情韵,虽承婉约风格,但不会让人感觉浮艳颓靡。王国维如是评价:“纳兰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p188。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意象”[2]p2。它是把客观物象融入到人的主观情意中,可以通过升华达到更有深度的意象,很好的体现了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纳兰词中运用了很多意象,他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客观物象加以记忆上升为艺术形象,通过构思,将物象赋予上人的情感特征,形成了带有纳兰性德人格和情趣等主观色彩的独特意象。
纳兰性德在意象的选择上是冷色调的,并且这些意象本身给人的感觉是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但在纳兰词中的意象表达的大多是忧愁、哀怨,传达的情绪是忧伤惆怅的,并且都能够映射出词人的内心得真实情感,是词人内心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外化。从古至今,总把女子比作为花朵,把花朵经受风雨摧残比喻女子的青春易逝。花开花落本来是一种自然规律,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跟随风飘动的落花在词人的笔下却成了伤春惜春主题的核心意象。在纳兰词中,花意象频繁出现,他常以花抒情,诉说他无处可说的心事。
翻开《饮水词》,我们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在芬芳美丽的花花世界里,纳兰性德选择了那些最能表达他无人能懂的心灵世界的花来表达他的心声,他跟充满灵性的花儿们同呼吸、共悲喜,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词人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纳兰词中出现的自然意象“花”的研究,结合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来阐释“花”意象的蕴意和对这位词人进行深刻解读。学术界对花意象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纳兰词中“花”意象的统计和分类,围绕词中花意象的主题对纳兰性德的情感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更一步了解这位“北宋以来,至此一人”的千古奇人。同时,通过对其人生经历的探究,探索了他是如何把他的思想情感寄托、融合在花朵之中,给“花”这个意象赋予新的生命。
1 纳兰词中“花”意象概述
中国人对花自古就情有独钟,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爱花的人、咏花的诗可谓星罗棋布。提到菊花,大家马上就想到陶渊明,提到月亮,我们也自然就想到了李白。在常人的眼中,花可能只是一种无情无义、没有情感的自然现象,在在词人的眼中,它带有浓郁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或开心,或落寞,或愉悦,或悲怆,具有一种别样的情调和深刻的哲理。在词人的笔下,词人将他不同时刻的不同情感融入到本是自然规律的花开花落中,赋予这些自然规律不同的意象.
有人说“情感是心灵的跳跃”,构成诗歌的语言,首要形诸诗的意象[4]。纳兰词作中花意象出现的次数很多,“花”一共出现了195次,是纳兰词中出现的所有意象中次数最高的意象。其中单纯含义的花意象出现54次,复合含义一共出现105次。比较常出现的基本集中在梅花、桃花、梨花、落花等,其中“落花”的复现次数最多,一共出现15次。
其中单独表示花之意的“花”意象一共出现54次。其中大多都是一笔带过的写花开的春天季节,如《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3]p2。
其中“酿花”指的是促使花草生长,开花的意思。此这首词是以少女的角度写在春天里的愁感,写其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
“黄花”有词《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3]p182。该词使用残阳、白雁这样比较凄凉的词,加上“黄花”一词便更体现了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再如《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中的杏花也单指花:“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3]p33。但该词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这是一首悼亡词,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永远的离开了他,离开人间到了没有他的天堂。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纳兰性德在此后的悼亡词中总是流露出无比哀转凄凉的不尽相思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怀念之情。
除此之外《纳兰词》中还有桃花、梨花、杏花等其他的单纯的花意象,在此不再赘举。
在纳兰词中更多存在的是花的多重含义,有的“花”与其他的意象相结合构成新的含义,不仅仅是“花”含义,还带了词人情绪的其他含义。主要有落花、花骨、花月、残花等。如他在《谒金门》中写到“帘外落花红小”,词中,他用落花意象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以往美好时光的眷念之情。“花骨”有词《生查子》:“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3]p20。这首词是在妻子卢氏去世后创作的,词中表达了词人凄清孤苦的独居生活。花本无骨,写花有骨意在喻女子弱骨珊珊,站立于樱桃花之下,与花香十分相配[6]p20。
其中落花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这主要与他落寞忧怀的人生经历和清高绝俗的性格特征有关,唯有落花最能体现出“古今第一伤心人,只是人间惆怅客”的他的情感。如《相见欢》中的“落花如梦凄迷”,《临江仙寄严荪友》中“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3]p251。
但不管是单纯含义还是多重含义,都传达了纳兰性德对“花”的喜爱和他传达在花中的情感,花中有他寂静阑珊的心情写照,有对自己志向的寄托,有对恋人的思恋,有对朋友的关怀。这些花不仅是纳兰性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纳兰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纳兰词中“花”意象的旨趣
代表格高韵远之志趣的梅花,借指冰清玉洁之爱情的梨花,抒写凄清孤独之愁绪的菊花。纳兰性德把感情完全融入在这些意蕴丰富的花意象中,花成为自己生命的寄托,情感的升华。这种选取既与他身世经历有关,也与清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关,花意不仅表现了美丽的景致、优雅的风尚和繁荣的文化,还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纳兰性德将自己的一片真情寄托在了花草石木中,从而使这一花一木摆脱了原有的含义而成为一定隐喻,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升华为无限的永恒之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