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内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是程红兵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篇论文则以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为例,结合程红兵的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在引言部分介绍程红兵本人及对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阐述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第三部分则以学生为抓手,以教师为保障,探索阅读教学在语文人格教育中的教学策略。第四部分总结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启示和其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 1
(一)终极目标 2
(二)具体目标 3
三、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4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 4
1.发现阅读,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4
2.整体阅读,培养学生思维认知结构 5
3.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独立人格 6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6
1.提升专业知识,塑造智者风范 6
2.增强生命意识,树立师德榜样 7
3.积累课堂智慧,培养学者精神 8
四、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启示与不足 8
(一)启示 8
1.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学生人格 9
2.以创新为模式,渗透人格教育 9
3.以教书育人为本心,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9
(二)不足 10
1.教师对自身人格的发挥不足 10
2.人格环境方面的讨论不足 10
3.学生已有人格经验的认识和利用不足 11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论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一、引言
程红兵,1961年出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大批的育人模范、教育专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现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为了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语文教育理念,他们尝试着从多种视角来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和生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程红兵就是语文人格教育理论领域紧跟时代步伐的特级教师代表之一。阅读教学的价值在新课改中指向学生的人格发展,程红兵在此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将阅读教学中的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包括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程红兵以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是从教学实践中钻研出来的,也必将回归教学实践;三是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启示与不足。在新课改进程下阅读教学环节集中了许多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本课题结合程红兵的相关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看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实现,从而尝试获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与启示,以期在未来一线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开展人格教育。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
人格,内涵十分丰富,它的概念跨越了很多学科。其中, 社会学、美学、哲学方面对人格都各有定义。而心理学角度的人格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影响个体行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教育学范畴内的人格指的是什么呢?深入学习了文学理论及心理学理论等关于教育人格的阐述后,程红兵作为一名不甘寂寞的思想者、探索者, 得出了教育学中的人格归根结底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那么,语文人格教育的涵义又是什么呢?基于人的本质和语文的本质,程红兵对语文人格教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构成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有效进行语文人格教育首先必须明确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其中完善人格是终极目标,也是语文人格教育的方向和灵魂。而具体目标又分三个维度:一是构建内容,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二是构建结果,人知、情感、意志与自主意识的和谐发展。三是自主构建过程与内化过程。
终极目标
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是与人类的终极目标内在一致的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这个目标不是有限的、暂时的、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并且随着实现自然消失的目标,它是与人类教育同时产生并且永远追求的目标;是属于人类一切教育活动范畴的目标;是处在目标序列终点上的所有教育目标的最后目标。只有真善美三个尺度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合一,才能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的终极目标。
求真,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一要素,它的追求在于教人探求真知和坚持真理。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本质。例如,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中,以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为起点,向学生提出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学生根据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能够准确深刻的体会到作者为什么会颇不宁静,从朱自清“爱热闹也爱冷静”的教学主干,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明明心里颇不宁静,却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的原因。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起点和教学主干紧密结合,具有逻辑性,在语文人格教育“求真”的要求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相互串联,最终使学生学会构建语文知识网络,形成智慧人格。
求善,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二要素,它的追求在于培养人格的道德特性。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关键。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那么,什么是主导?怎样来主导?用程红兵的课例来说,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雨霖铃》教学课例中,打破固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而是采用“焦点访谈”形式,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将学生分组,听完《雨霖铃》朗诵录音后,接龙背诵,前一位背错或忘记时,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背,充分了解文意后进行提问讨论。这种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表达,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给与反馈,自然形成了积极活跃的教学课堂。正是教学形式的改变,尊重了学生的道德特性,获得了“求善”的结果。
求美,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三要素,它的追求在于培养人格的审美特性。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效果。例如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中,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让学生阅读“叶子像舞女的裙,静中写动,表现出动态美;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学生在文本的阅读及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月下荷塘的自然之美,从而形成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中程红兵提出的“求美”的目标。
目 录
一、引言 1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 1
(一)终极目标 2
(二)具体目标 3
三、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4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 4
1.发现阅读,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4
2.整体阅读,培养学生思维认知结构 5
3.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独立人格 6
(二)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6
1.提升专业知识,塑造智者风范 6
2.增强生命意识,树立师德榜样 7
3.积累课堂智慧,培养学者精神 8
四、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启示与不足 8
(一)启示 8
1.以学生为主体,塑造学生人格 9
2.以创新为模式,渗透人格教育 9
3.以教书育人为本心,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9
(二)不足 10
1.教师对自身人格的发挥不足 10
2.人格环境方面的讨论不足 10
3.学生已有人格经验的认识和利用不足 11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论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一、引言
程红兵,1961年出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大批的育人模范、教育专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发现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为了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语文教育理念,他们尝试着从多种视角来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和生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程红兵就是语文人格教育理论领域紧跟时代步伐的特级教师代表之一。阅读教学的价值在新课改中指向学生的人格发展,程红兵在此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将阅读教学中的语文人格教育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研究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包括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程红兵以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是从教学实践中钻研出来的,也必将回归教学实践;三是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启示与不足。在新课改进程下阅读教学环节集中了许多语文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本课题结合程红兵的相关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看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实现,从而尝试获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与启示,以期在未来一线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开展人格教育。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目标
人格,内涵十分丰富,它的概念跨越了很多学科。其中, 社会学、美学、哲学方面对人格都各有定义。而心理学角度的人格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影响个体行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教育学范畴内的人格指的是什么呢?深入学习了文学理论及心理学理论等关于教育人格的阐述后,程红兵作为一名不甘寂寞的思想者、探索者, 得出了教育学中的人格归根结底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那么,语文人格教育的涵义又是什么呢?基于人的本质和语文的本质,程红兵对语文人格教育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方面构成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有效进行语文人格教育首先必须明确语文人格教育的目标。其中完善人格是终极目标,也是语文人格教育的方向和灵魂。而具体目标又分三个维度:一是构建内容,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二是构建结果,人知、情感、意志与自主意识的和谐发展。三是自主构建过程与内化过程。
终极目标
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是与人类的终极目标内在一致的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这个目标不是有限的、暂时的、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并且随着实现自然消失的目标,它是与人类教育同时产生并且永远追求的目标;是属于人类一切教育活动范畴的目标;是处在目标序列终点上的所有教育目标的最后目标。只有真善美三个尺度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合一,才能实现语文人格教育的终极目标。
求真,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一要素,它的追求在于教人探求真知和坚持真理。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本质。例如,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中,以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为起点,向学生提出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学生根据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能够准确深刻的体会到作者为什么会颇不宁静,从朱自清“爱热闹也爱冷静”的教学主干,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明明心里颇不宁静,却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的原因。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起点和教学主干紧密结合,具有逻辑性,在语文人格教育“求真”的要求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相互串联,最终使学生学会构建语文知识网络,形成智慧人格。
求善,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二要素,它的追求在于培养人格的道德特性。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关键。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那么,什么是主导?怎样来主导?用程红兵的课例来说,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雨霖铃》教学课例中,打破固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而是采用“焦点访谈”形式,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将学生分组,听完《雨霖铃》朗诵录音后,接龙背诵,前一位背错或忘记时,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背,充分了解文意后进行提问讨论。这种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表达,改变了传统的说教形式,老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给与反馈,自然形成了积极活跃的教学课堂。正是教学形式的改变,尊重了学生的道德特性,获得了“求善”的结果。
求美,是语文人格教育终极目标的第三要素,它的追求在于培养人格的审美特性。这也是教学内容中具有明确教学指向的教学效果。例如程红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中,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让学生阅读“叶子像舞女的裙,静中写动,表现出动态美;花袅娜、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学生在文本的阅读及老师的引导下感受月下荷塘的自然之美,从而形成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语文人格教育理念中程红兵提出的“求美”的目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