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倪焕之中的教育思想
内容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其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挑选其中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的教育思想。小说《倪焕之》主要叙述了倪焕之怀抱教育救国理想,执着投身于教育改革事业的故事,历经了少年时思想地萌生、青年时深入地探索、中年时深刻地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立足于对《倪焕之》中的主要情节及主人公倪焕之的分析,首先依据倪焕之个人的教学经历从教师观、教材观、环境观三个方面来概述倪焕之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上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对其教育思想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最后提出其中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
(一)教师观 1
1.热爱教育 1
2.热爱学生 2
3.具备教师素养 2
(二)教材观 3
1.教师编写教材 3
2.适合学生 3
3.以教材为例子 3
(三)环境观 4
1.学校环境 4
2.家庭环境 4
3.社会环境 5
三、对《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评价 5
(一)先进性 5
1.实行开源教育 5
2.打破教室授课的方式 6
3.教育要养成正当的人 6
(二)局限性 7
1.教育救国论 7
2.语文工具论 7
四、《倪焕之》中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7
(一)提升教师素质 8
1.思想道德修养 8
2.知识修养 8
3.科研修养 8
(二)改进教学方法 9
1.以学生为主体 9
2.教是为了不教 9
3.注重实践 10
(三)加快教材建设 10
1.扩大教材编撰主体 10
2.灵活使用教材 11
3.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论《倪焕之》中的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思想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著有许多与教育相关的文学作品,为文学界留下了不少绮丽的瑰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著于1928年,在当时社会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站在九十年多后来重新审视这本小说,它可以说是经受起了历史的考验,依然光彩熠熠。小说主人公倪焕之在毕业之后到小学中任教,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将希望寄托在用教育来拯救社会上,在这期间他的教育思想随着社会思潮而不断变化着,历经了少年时期地萌生、青年时期地探索、中年时期地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倪焕之为了进行教育改革做出了种种努力,但遗憾的是,最终惨淡收场,他在郁愤中死去。
小说突出展现了倪焕之有关教育改革的一些思想,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教育改革的失败,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发现倪焕之已经在用今人的眼光超前审视着教育。当今的社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来说,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并探求先进的教育理念,将科学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之中,促使自己从一名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快速蜕变。因此挑选《倪焕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当代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从基本内容、评价及启示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二、《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要素,承担着教育儿童的重担。在《倪焕之》中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教师形象,本部分将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出小说中的教师观,并将其细分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具备教师素养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热爱教育
在倪焕之刚刚踏上教师岗位时,“小学教员”这四个字令他反感,他觉得做教师是“人间的苦趣,冠冕的处罚”,于是这份工作在他的眼中就是无聊的课堂加上难缠的孩童,心中时时刻刻想着逃离。但之后因为同事在成功劝解学生后的一句“我很喜欢这样做,而且我很感激他,他相信我,结果听了我的劝告”,使得他的内心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教育是可以带给教师无比的幸福感的,一句话点燃了他对于教育的兴趣,也坚定了他继续做教师的决心。此后,他翻出教育有关的书籍、与同事讨论教育上的问题,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对教育事业之中。
因为倪焕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所以对于他来说教育事业是遥远而陌生的,起初的厌烦低落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那位教师的影响,也许在不久之后倪焕之就会结束自己的教师生涯,正因为有了热爱这个小火星,迸发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成为推动他不停地钻研更好教育的不竭动力。
2.热爱学生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生犯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当教师面对学生的过失时,应该如何处理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在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片段就是倪焕之教导蒋华悔过,蒋华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在体育课上欺负木匠的儿子方裕,陆先生多次劝导无果,无奈之下只能交由级任倪焕之处理,倪焕之用柔和的态度悉心询问蒋华事情的情况,再循循善诱使他自己觉悟到木匠是可尊敬的人,并主动向方裕道歉。倪焕之凭着一腔对学生的热爱来感化他们,使桀骜不驯的蒋华悔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的做法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家人,用温和平等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观有些教师采用以暴制暴方式,面对学生的过错愤怒地训斥他们,使得学生不得不嘴上承认自己的过错,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悔改之意,更不用说今后会在行动上有怎样的改变了。
3.具备教师素养
素养是指人们后天所形成的能力、习惯、知识、思想修养的总和,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只有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的素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改革的稳步前行,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
知识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础,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位知识贫乏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班级管理和引领学生收获学习知识的快感,知识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教师需要足够庞大的知识储备并且不断丰盈自己,拓宽知识的视野,才能够更好的建构知识和传递知识。蒋冰如认为“当教师不单为生活,为糊口”,可陆三复不这么认为“我穷,不为糊口,倒是陪你玩!”单从这段对话上看,这两位人物的人格素养孰高孰低就十分明晰了。教师不应仅仅被当成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着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虔诚,要坚定地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当成自己的使命,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
(一)教师观 1
1.热爱教育 1
2.热爱学生 2
3.具备教师素养 2
(二)教材观 3
1.教师编写教材 3
2.适合学生 3
3.以教材为例子 3
(三)环境观 4
1.学校环境 4
2.家庭环境 4
3.社会环境 5
三、对《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评价 5
(一)先进性 5
1.实行开源教育 5
2.打破教室授课的方式 6
3.教育要养成正当的人 6
(二)局限性 7
1.教育救国论 7
2.语文工具论 7
四、《倪焕之》中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7
(一)提升教师素质 8
1.思想道德修养 8
2.知识修养 8
3.科研修养 8
(二)改进教学方法 9
1.以学生为主体 9
2.教是为了不教 9
3.注重实践 10
(三)加快教材建设 10
1.扩大教材编撰主体 10
2.灵活使用教材 11
3.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论《倪焕之》中的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思想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著有许多与教育相关的文学作品,为文学界留下了不少绮丽的瑰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著于1928年,在当时社会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站在九十年多后来重新审视这本小说,它可以说是经受起了历史的考验,依然光彩熠熠。小说主人公倪焕之在毕业之后到小学中任教,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将希望寄托在用教育来拯救社会上,在这期间他的教育思想随着社会思潮而不断变化着,历经了少年时期地萌生、青年时期地探索、中年时期地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倪焕之为了进行教育改革做出了种种努力,但遗憾的是,最终惨淡收场,他在郁愤中死去。
小说突出展现了倪焕之有关教育改革的一些思想,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教育改革的失败,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发现倪焕之已经在用今人的眼光超前审视着教育。当今的社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来说,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并探求先进的教育理念,将科学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之中,促使自己从一名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快速蜕变。因此挑选《倪焕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当代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将从基本内容、评价及启示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二、《倪焕之》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观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要素,承担着教育儿童的重担。在《倪焕之》中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教师形象,本部分将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概括出小说中的教师观,并将其细分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具备教师素养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热爱教育
在倪焕之刚刚踏上教师岗位时,“小学教员”这四个字令他反感,他觉得做教师是“人间的苦趣,冠冕的处罚”,于是这份工作在他的眼中就是无聊的课堂加上难缠的孩童,心中时时刻刻想着逃离。但之后因为同事在成功劝解学生后的一句“我很喜欢这样做,而且我很感激他,他相信我,结果听了我的劝告”,使得他的内心豁然开朗起来,原来教育是可以带给教师无比的幸福感的,一句话点燃了他对于教育的兴趣,也坚定了他继续做教师的决心。此后,他翻出教育有关的书籍、与同事讨论教育上的问题,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对教育事业之中。
因为倪焕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所以对于他来说教育事业是遥远而陌生的,起初的厌烦低落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那位教师的影响,也许在不久之后倪焕之就会结束自己的教师生涯,正因为有了热爱这个小火星,迸发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成为推动他不停地钻研更好教育的不竭动力。
2.热爱学生
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生犯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当教师面对学生的过失时,应该如何处理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在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片段就是倪焕之教导蒋华悔过,蒋华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势在体育课上欺负木匠的儿子方裕,陆先生多次劝导无果,无奈之下只能交由级任倪焕之处理,倪焕之用柔和的态度悉心询问蒋华事情的情况,再循循善诱使他自己觉悟到木匠是可尊敬的人,并主动向方裕道歉。倪焕之凭着一腔对学生的热爱来感化他们,使桀骜不驯的蒋华悔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的做法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家人,用温和平等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观有些教师采用以暴制暴方式,面对学生的过错愤怒地训斥他们,使得学生不得不嘴上承认自己的过错,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悔改之意,更不用说今后会在行动上有怎样的改变了。
3.具备教师素养
素养是指人们后天所形成的能力、习惯、知识、思想修养的总和,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只有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的素养,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改革的稳步前行,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
知识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础,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位知识贫乏的教师是难以胜任班级管理和引领学生收获学习知识的快感,知识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教师需要足够庞大的知识储备并且不断丰盈自己,拓宽知识的视野,才能够更好的建构知识和传递知识。蒋冰如认为“当教师不单为生活,为糊口”,可陆三复不这么认为“我穷,不为糊口,倒是陪你玩!”单从这段对话上看,这两位人物的人格素养孰高孰低就十分明晰了。教师不应仅仅被当成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着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虔诚,要坚定地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当成自己的使命,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