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现代汉语中的介宾短语与介宾式合成词

试比较现代汉语中的介宾短语与介宾式合成词[20201006192428]
目 录
前言 1
一、介宾式合成词与介宾短语的联系 1
(一) 构成材料的性质相同 1
(二) 语法功能相近 4
二、介宾式合成词与介宾短语的区别 5
(一) 语法单位不同 5
(二) 语法功能的细微差别 7
(三) 介宾短语独具特性 7
三、介宾式合成词存在的意义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言
在现代汉语的多种短语中,介宾短语是其中一种比较复杂的类型。而词又构成了短语,它是构成短语的语法单位,所以介宾式合成词与介宾短语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语法界,大家对介词的词性和虚实问题的理解不同,有关介宾短语和介宾式合成词的识别和语法功能问题一直是引起人们争论的焦点,而这种分歧又在无形中影响到了对介宾短语和合成词的认识与分析。汉语中的介宾式合成词是一种常见的且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虽然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具有闭塞性,但它确实在汉语语言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就目前来讲,它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类型构成范围内仍然存在着大片空白。高更生先生认为汉语语法的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存在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但有些结构类型却一直未被人们发现,比如介宾式合成词就是这一类未被人们发现的一类。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介宾短语置于句后充当补语的功用,已经受到了语法界相当大的认可。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观点就现在的语言发展情况来看还是显得笼统和宽泛。于思湘先生认为介宾型合成词特别是方位型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与介宾短语具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性。于先生在构成材料的性质、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角度阐述了在汉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增添并设立方位型合成词的理据和意义,这就使得介宾式合成词在语法界具有了实实在在的地位。
在研究介宾式合成词和介宾短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比如运用了举例法、引用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等总结归纳介宾短语的相关知识,包括介宾短语的成分识别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在深刻理解介宾型合成词的增设理据的同时,找出介宾型合成词与介宾短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的介宾短语与介宾式合成词之间的异同,力求将介宾式合成词在介宾短语中脱离开来。在语法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同一标准和原则将介宾短语和介宾式合成词分类,这样可以使得语法分析更加严谨科学;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介宾短语与介宾式合成词容易笼统并为短语类型,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人们能够对两者做出合理解释,节省教学时间。
一、介宾式合成词与介宾短语的联系
(一)构成材料的性质相同
“所谓介宾式合成词,是指这些合成词的前一个语素均为介素,后一个语素多为名素,前后语素之间存在着一种介宾关系,我们把这类词称之为介宾式合成词。”
短语又叫词组,介宾短语是短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紧跟在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结构,它实际上是介词短语。介宾短语常常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位于谓词的前后,用来表明与该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有关的施事、受事、因果、时间、对象、工具、方式、条件等多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格。
介宾式合成词与介宾短语两者的构成材料性质是相同的,其实这是历时演变中的一种由简入繁的语素排列组合,它们具有相同的构成材料。我们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中可以找到如“从此”、“从中”、“从头”、“当前”、“当时”、“按照”、“按期”、“按时”这一类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的前一个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来说是属于介素的,但是这些介素在某些语素排列中则属于介词。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我们用到的一些介宾短语如“从大路(走过来)”、“按计划(执行)”、“顺手(关灯)”、“自上海(开往南京)”、“依样(画葫芦)”、“当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正在背诵课文)”等,这些短语的前面一个语素就属于介词。
“介词,是指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介宾短语和介宾式合成词的区别和联系也在介词的某些方面比如介词的虚实问题、介词的特性、介词的语义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来。
1.关于介词
“介词,是指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介宾短语和介宾式合成词的区别和联系也在介词的某些方面比如介词的虚实问题、介词的特性、介词的语义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来。
2.介词的虚实问题
在上古汉语中,虚词属于封闭类,虚词中的介词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这也说明介词具有封闭性。现代汉语中的大多数介词基本上都是由上古汉语中的动词虚化而来的。其实,对于介词的虚实问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界存在诸多的说法。第一种是“虚词”说,另外还有“次动”说和“半虚半实”说等说法。虽然学界的说法有很多,但是总体上来说,“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这一结论是学界广泛认同的。
3.介词的特性
介词属于虚词,所以虚词具有的特性在介词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比如说,介词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在实词或短语之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附加上介词,标明语法作用;介词没有叠用的功能,它并不像动词、名词或形容词那样可以叠用,例如“我能看看你放在办公室桌子上的文件吗?”中的两个“看”字,是动词叠用后用来表示试图尝试做某事的意义,而介词是没有此种用法的;另外,虽然介词在使用上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但是它还是具有相当强的组合能力的。例如:
1)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2)从中午
3)以优异的成绩
以上三个例子中,“从”、“在”、“以”都是介词词性,如果将这三个介词后面的介引成分分别用组合聚合方式替换成其他词语,它们依然分别依次表示处所、时间、工具方式,这说明这几个介词的组合能力都很强。
4.介词的语义作用
(1)介词是语义成分的标志
受事标志,如“把”、“归”、“管”、“给”、“将”等;
施事标志,如“被”、“叫”、“由”、“让”等;
与事标志,如“给”、“为”、“跟”、“对”、“比”等;
工具、材料、方式类标志,如“拿”、“用”、“以”等;
时间标志,如“在”、“当”、“于”、“从”、“打”等;
处所标志,如“在”、“从”、“向”、“往”、“到”等;
范围标志,如“就”、“关于”、“对于”、“至于”等;
目的、原因、依据类标志,如“为了”、“因为”、“以”、“按照”、“根据”。
(2)介词是语义指向的标志
“把”字句和“被”字句举例如下:
4)她把杯子摔坏了。
5)树木被狂风刮倒了。
我们在以上两组例句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来,在例句4)中,“坏了”的语义指向“把”后面的成分“杯子”;在例句5)中,“倒了”的语义指向“被”前面的成分“狂风”。
38) 村庄被洪水淹没了。
39) 小明把作业完成了。
[2]曹炜.汉语精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P11.
[3]朱德熙.语法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P98.
[4]狄化夷.现代汉语鉴别语法[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P5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