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积淀了千年的智慧除了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之外,还通过文字将这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这一代代的积累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如果不懂这个国家的语言,就有如盲人摸象,只能猜测到一小部分,不能全面的了解。同时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在其文化背景下学习,就很难真正的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本文将说明文化因素的含义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论证分析其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目 录
导 言 1
一 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因素的构成 2
1.1什么是文化? 2
1.2文化因素的构成 2
二 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3
2.1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
2.2专门性文化知识 5
2.3语言文化因素 6
三 消除文化负迁移的方法与对策 10
3.1对外汉语教师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10
3.2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代表性 10
3.3把文化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 11
3.4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导 言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教又是学,其主要内容就是语言文化的教学。1987年7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2002年成立国家汉办。从2004年开始,我国借鉴英、法等国家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基础上,探索性的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上升,汉语国际化进程全面加速,成为仅次于英语的新的强势语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国相应学校课程的开设和教师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外国学习者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学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比,还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对于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或者影响,学术界早有一些可观的论文或者著作。近年来相关论文有颜彭莉的《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该论文中运用语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理论从我国学者索振宇提出的三种语境中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下的历史文化语境、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来分析文化语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运用框架理论来解释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交际产生的疑惑和误会。通过这些论述,作者最后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建议。颜彭莉的论文切入点比较小,很好的分析了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但是论文最后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谈的有点笼统,没有具体的方案。还有井兰柱的《论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和交际的影响与对策》指出文化因素是影响外语教学效果和对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其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郑玮的《论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并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角度,阐述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等等。
何为文化?文化因素的构成有哪些?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影响有哪些?对于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起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克服?本文将逐个回答且通过事例具体分析。
一 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因素的构成
1.1什么是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各领域的著名学者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定义文化,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概念。总的来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生产创造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上的概念就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条,这一含义区分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狭义上的概念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具体的是指人们的生活习惯,如基本生活必需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
我们研究分析的主要是狭义上的文化,所以我们要研究狭义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找出这一问题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1.2文化因素的构成
文化因素的构成复杂、丰富,它由文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社会学家们一般认为文化是由六种要素构成的,分别是:信仰、价值观、规范和法令、符号、技术、语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有像矫健的巨龙的长城、原汁原味的北京四合院、霸气雄伟的兵马俑、神秘的中国功夫、远近闻名的中国陶瓷,还有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京剧脸谱、皮影戏和中国传统节日等等,它包含太丰富的内容了。在现今中国迅猛发展的同时,汉语在国际上流行语言中呈上升趋势,对外汉语教学愈发重要。而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只是构成以上文化因素中的一小部分。
二 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郑玮[]的论文中提到《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四个方面。根据前人研究,我们可以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语言文化因素。下文将针对其中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了解这三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2.1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是指学习者应该了解所要学习的语言的国家的基本国情。虽然它不是直接关系到语言结构,但是这是学习目的语的和运用目的语交际所必需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学习者需要了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学习者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更容易融入中国社会之中。
2.1.1外国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所产生的影响
当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时,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会很难理解汉语词语表达的意思,会不自觉的将母语的使用方法运用在汉语之中,这就对汉语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美国和中国是典型的西方、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使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差很大。不管是生活习惯、社会风俗,还是思想观念、价值观都有根本性的差别。但是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影响。比如中国人的好客是出了名的,中国人的热情可以给外国学习者家的温暖,使他们对中国更加喜欢,更有兴趣学习中国文化。
2.1.1.1同一词语在两国语言中,意思不完全等同
比如英语中的“uncle”对应的汉语意思是“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和叔叔”,英语中的“uncle”可以一次性代表这么多的意思,但是它的汉语意思在汉语中都有单独的意义,如舅父是妈妈的哥哥或者弟弟,姨父是妈妈的姐妹的丈夫等,意思完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还比如英语中的“grandfather”对应的汉语意思是“祖父、外祖父”,它这一个单词表示了中文中的两组词语的意思。而中文中,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祖父是爸爸的爸爸,外祖父是妈妈的爸爸,这代表的是两个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