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寓言选编研究

内容寓言通过浅显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这篇文章以目前推广使用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寓言的定义和特点,首先分析教材中选编寓言的原因,肯定其在认知、训练和思想方面具有独有的教育价值,随后从选文的比重、类型、篇目变化以及学段分布、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训练系统入手,对教材中寓言的选文和编排情况进行探究,最后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界定要明确、难度要适合、增加时代性寓言以及形象不宜单一的见解。
目 录
一、引言 1
(一)寓言的定义 1
(一)寓言的特点 2
1.趣味性 2
2.寄托性 2
3.虚构性 2
4.启迪性 2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寓言的原因探究 2
(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价值 3
(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价值 4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思想价值 4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寓言选编的现状研究 5
(一)选文现状 5
1.比重略有增加 5
2.类型寓意丰富 6
3.篇目有所创新 7
(二)编排现状 8
1.学段分布相对集中 8
2知识系统汲取经验 9
3.助读系统有所改进 10
4.训练系统发展革新 11
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寓言选编的不足与建议 13
(一)寓言界定要明确 13
(二)难易程度要适合 13
(三)增加时代性寓言 14
(四)形象不宜太单一 14
五、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寓言选编研究
一、引言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我国“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历史可谓悠久。不过,这里的“寓言”乃是一种表达方式,即借外在的人、物和故事转述己意。千年来,“寓言”的含义经过发展,将“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且正式应用于教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还是近代向欧洲学习的成果。自此以后,我国各版本的语文教材之中,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寓言,2016年新投入使用的部编本教材中,也可见它的身影。要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寓言的选编情况进行探究,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寓言”的问题。
寓言的定义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于寓言定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学者白本松认为:“寓言是这样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虚构的短小故事,来寄托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表现作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明确态度,从而起到讽刺、劝诫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国内寓言研究学者陈蒲清则认为:“寓言是作者别有寄托的故事。寓言有两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寄托性。”
几大辞书也分别给出了解释,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寓言定义为:“有所寄托的话;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教育大辞典》则这样解释寓言的含义:“寓言是明显隐含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特点是主题鲜明,每个故事都有明显的寓意,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事理或哲理从简短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语言简练,概括性强,给人以思索的余地。”
综合寓言意义的发展,以及上述学者和辞书对于寓言的解释,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可以归结为这样的定义: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为目的,以简单生动的故事为载体,可以起到教育或讽刺劝诫的作用。
寓言的特点
由寓言的定义,也可以总结出寓言的四个特点:
趣味性
故事是寓言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其巧妙、风趣、诙谐的情节内容承负起内含的寓言教训,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故事的趣味中,更容易领会和接受寓言所要传达的真理、智慧或是经验教训。
寄托性
寓言作家将自己的思想意识、人生见解、对事物的认识等寄托在寓言中,并通过寓言表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寄托性在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但是寓言寄托却是与众不同,其一在于寄托直接明了,其二则是很少寄托情感,而是以理性认识为主。
虚构性
“虚构”指文艺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典型、突出主题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寓言故事可以是凭空捏造的,也可以有历史或事实根据,任何形象都能进入寓言为表达寓意和教训而服务。就如公木在《历代寓言选》中所言:“假托务、舜、孔子、老子等历史人物来传达寓意的言论,它采取历史传说或部分史实来当自己理论的重点,从而揭示其人世普遍的道理或教训,这种类型是先秦寓言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寓言的特殊形式。对此,有人认为他属于历史的范畴,不能称之为寓言,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以《世说新语》为例,尽管此书以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行轶事为主,不过其中如《周处》、《支公好鹤》等篇目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就可以看作是寓言。
启迪性
寓言并非直接的说教,而是借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对读者产生开导、启发的作用,从而达到训诫教育的目的。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寓言的原因探究
从上述特点来看,寓言生动有趣,很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其寄托在或编造或有事实基础的故事中的道理,多数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不过对于寓言是否应该选编进教材中,学者们各有看法,有的学者持反对意见,例如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小孩读不懂,容易理解错,会把纯朴的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他认为孩子学习了寓言中讽刺的内容,容易变得狡诈而不择手段,而钱钟书也在《读<伊索寓言>》中也提到了不赞成的想法,理由却和卢梭恰恰相反,他认为寓言会将孩子的头脑教得简单:“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孩子教得俞简单了,俞幼稚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