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荷花淀的艺术特色(附件)

摘 要孙犁的小说敢于打破传统文学创作思维定式,善于用清新的语言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用琐碎的生活画面场景成功的刻画出一批普普通通、任劳任怨而又充满革命激情,勇敢同敌人斗争的平凡劳动人民形象。本论文追随孙犁的笔触,来感受荷花淀水乡特有的人情风貌。孙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荷花淀,用朴素的生活原貌来发现人性美的诗意世界,创作出这部极具浪漫色彩的散文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战火硝烟中的静谧世界,将时代的风云变化融入笔下,描绘成一幅浪漫的风景人物画;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鲜血淋漓,有的尽是尽是诗意般的田园牧歌和善良、勇敢、顽强同敌人斗争的乡民。
目 录
1 引言 1
2 诗意之美 2
2.1 精致独到的细节 2
2.2 清新淡雅的诗意 4
3 景物之美 6
3.1 静谧幽逸的氛围 6
3.2 意境隽永的画卷 7
4 民情之美 8
4.1 生动传神的语言 8
4.2 朴素纯真的人性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引言
《荷花淀》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革命根据地延安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任当时《解放日报》副编辑方纪回忆:“谈到《荷花淀》的原稿时,我差不多跳起来了,还记得当时在编辑部的议论——大家都把它看成一个将要产生好作品的信号”[1] P396。孙犁的文学创作来源于残酷的抗日战争,在小说中既表现了优美的白洋淀景色,又肯定了当地农民积极参加抗日革命战争,这种独特清新的语言风格引起当时文学界学者的关注。就连毛泽东也称赞“孙犁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2] P195。
孙犁的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都息息相关。在小说的创作风格上,注意展现冀中地区特有的乡土风味,在艺术上更是具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小孙犁创作的小说犹如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风格促使文学界对其艺术特色的研究以及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当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论文以《荷花淀》为蓝本,孙犁从侧面阐述了抗战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人民自觉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孙犁在小说创作中巧妙的选取战争中人民日常生活的几个片段,利用这一小部分来辐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整个抗日战争中,人民的抗战心理,从而展现人性的光辉,也成功的塑造了一批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勤劳朴实的典型妇女群象,展示了人民群众不畏强暴向往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斗志,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和构思手法。
2 诗意之美
《荷花淀》系列小说的写作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作家本身渊博的学识,更是一个时代的积淀。本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抗战期间白洋淀地区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斗争,由此展示了一批优秀的革命战士。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该地区全民参加战斗尤其突出一批以妇女为代表的敌后战场,突出妇女们勤劳、善良的形象,是战争促使她们不得不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更是通过战场的残酷以及自身思想觉悟,最终发展为优秀的游击战士。
在《孙犁的艺术风格》一书中,总结了孙犁的六种艺术风格:“一、独具特色的时代的风云录;二、纷然多姿的妇女形象;三、浓郁隽永的诗情画意;四、纯然新领的白描手法;五、深朴自然的艺术结构;六、精堪动人的语言艺术”[3]P122134。 所以说作品无论是从题材上讲,还是从艺术上来讲,都是作者从最普通的视角出发,看似平淡无奇,却最能突出地域民情。《荷花淀》的真正魅力来源于它描写战争,却是阵阵清香替代了残酷的战争场面。孙犁曾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4] P392393。《荷花淀》正是孙犁追求“美好的东西”,将文章中的语言诗歌化的散文诗。小说从普通的人物思想感情出发,用大量的笔墨书写女人月夜编席、夫妻话别、借故寻夫、探亲遇敌等多个场面,表现了在战争年代下的人物精神。在关于讨论孙犁文学语言上,有学者认为:“以孙犁为代表的新散文小说中,孙犁写于四五十年代的作品是蕴涵着诗韵的山水画卷,是融战争风云于诗情画意之中的新散文化小说。作者善于将风俗画和风景画的描写融入日常生活中,以白洋淀的胸怀和情趣来拥抱他的人物与生活,从平常的题材中发现充满人性和人情美的诗意世界,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艺术世界”[5] P866。所以孙犁运用他文人的笔墨进行诗意般的“主流叙事”,小说从侧面出发,描写普通人民的生活,以此冲淡战争的残酷性,进行诗意般的文学创作。
2.1 精致独到的细节
《荷花淀》展示了一批特殊革命战士,在敌我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普通劳动妇女。故事背景虽然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却没有战争的血腥和战斗的复杂场景,更多的是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入手:“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6] P3这几句不仅是文章故事的出发点,更是孙犁经过精心描摹的一幅生活画卷。寥寥几语就详细的点出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以及劳动场面,原本普通的劳动场景,语音简单,没有经过刻意的叙述,这样细小的场面在作者的笔触下带来的是一种轻松欢快的生活场景,也正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才得以感受他们之间浓浓的夫妻之情。殊不知“女人”在劳动的时候还能有这般轻松惬意,在此处,作者没有刻意的为主人公设定姓名,也没有细致的描绘人物样貌,仅仅是在院中编席子的画面已经在读者的心里形成一幅农妇精心劳作的画面。一条条窄窄的苇眉子,好似活着一般地在水生嫂手中缠绕而且跳跃,两组动词的使用不单把劳动的场面写的活泼有趣,而且又将水生嫂的勤劳和娴熟的手艺都一一细致的描述出来了,作者简单的选取“院子”“月亮”“苇眉子”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将月夜劳动盼夫归家的场景,在作者形象的语言中展现了出来,水生嫂的形象顿时在作者的笔触下充满了浓浓的情意。
月夜下,水生嫂一边劳作一边等着外出开会归家的丈夫,待夫回家后,两人在院中只言片语的聊天,在突然得知丈夫即将要上大部队而且又是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的,正编席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6] P4正劳动的女人在突然听到丈夫报名参军时,手指“震动”又“吮”了一下,从此处看,孙犁对人物动作细节的处理,看似是水生嫂不经意的习惯动作,却从中表现出了作为妻子的情感冲突。
通过这一系列的水生夫妻的对话,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微的人物动作,仔细的体味水生夫妻的对话。“小声”一词表现处了水生在决定参加革命前并未与家里人商议,独自作出决定,就这样把家里照顾一老一小的生活重任交给了妻子这样的弱女人来承受,水生的内心对自己的贤内助也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也表现出了“水生”作为一名普通百姓,面对敌人围困时,他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参加抗敌。作者描写的细腻深刻,“女人”面对突然的诀别,是理解水生参加抗战的,尽管对话只有短短的几句,但其内心活动却跃然呈现,面对丈夫的不舍,以及承担家庭生活重担等等,最后却也只用简单的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来表达对自己复杂的内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