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的影响

摘 要鲁迅作为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其散文,杂文、小说、翻译等都是时代产物下的精品。鲁迅散文话题独特,立场鲜明。如果说时势造英雄,那么鲁迅是时代的英雄,其文学作品更是当时时代下人们的精神养料。本文中主要从分析三大部分分析一是从初中语文的教育现状;二是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三是根据现阶段初中生学习鲁迅散文所产生的影响——文学接受和阐释能力的提高、艺术特点的多样化和个体发展和精神养料的升华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目 录
1 引 言 1
2 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现状 2
1.1 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 3
1.2 文本内在的叙事 4
1.3 社会推崇的价值取向 4
3 对具体文本的分析 6
2.1 童趣、童心与童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
2.2 情怀、情思与情趣——《雪》 6
2.3 回顾、回想与回忆——《阿长与<山海经>》 7
4 鲁迅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8
3.1 文学接受和阐释能力的提高 8
3.2 艺术特点的多样化 9
3.3 个体发展和精神养料的升华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鲁迅作为中国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从民国时期,其作品进入教材中,不少篇目成为了经典。鲁迅本人有着特殊文化地位、政治地位,作品在教材中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各个时期的政治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反射。而鲁迅先生的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篇目最多,足以见得其散文在艺术特色的研究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中,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本论文主要以人教版语文课本中鲁迅散文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及总结。
2 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现状
鲁迅作品进入教材,是随着白话文进入教材而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巨大,中学生通过学习白话了解新的思想。五四前后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事件:杭州某校学生要求国文老师改良教材,说《新青年》、《解放与改造》都可以做他们的“先生”[1],那位教师没有办法就辞职了。阮真在回顾五四前后的中文教育状况时说:“学生的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足以压倒校长,压倒全体教员,反对校长反对教员的风潮,时有所闻[2]。
20世纪初期,鲁迅的作品有27篇左右进入教材,分为6大类型。小说6篇《故乡》、《鸭的喜剧》、《药》等;散文8篇《从百草园到散文书屋》、《生命的路》、《好的故事》、《蜡叶》等;杂文3篇《雪》、《最先与最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序文1篇《<呐喊>自序》;学术论文1篇《清末之谴责小说》;翻译作品7篇《时光老人》、《我的学校生活一断片》等。建国至大跃进时期,共有32篇入选,5大类型。散文3篇《好的故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从百草园到散文书屋》;杂文13篇《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下漫笔》、《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等;小说12篇《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祝福》、《社戏》、《风波》等;诗歌3篇《自题小像》、《自嘲》、《为了忘却的纪念》;序文1篇《<呐喊>自序》[3]。文革时期共选18篇鲁迅作品,4大类型。杂文10篇《为了忘却的纪念》、《答北斗杂志社问》、《“友邦惊咤”论》等;散文2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4篇《祝福》、《一件小事》、《孔乙己》、《药》、《风波》;诗歌1篇《自嘲》。从改革开放至19世纪末共选鲁迅作品20篇,共4大类型。杂文10篇《答北斗杂志社问》、《答北斗杂志社问》、《“友邦惊咤”论》、《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等;小说7篇《药》、《社戏》、《一件小事》、《孔乙己》等;散文3篇《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序文《呐喊自序》[2]P137。在20世纪初三大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对初中和高中所选鲁迅作品篇目大致10篇左右,具体统计如表格所述:
出版社初中/高中
所选篇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
《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
《纪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阿正传》、《药》、《为了忘却的纪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自嘲》、《读书杂谈》、《孔乙己》、《社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
《呐喊》、《论挣了眼开》、《祝福》
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故乡》、《孔乙己》、《自嘲》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
《为了忘却的纪念》、《药》、《拿来主义》、《未有天才之前》、《阿正传》
新课改后的教材,顺应时代的发展,整体上有很大的进步,符合重视人文的课改标准。对过去陈旧重视工具性的教学习惯进行彻底的改变,也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作品,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审美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其中包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害怕的天真;《阿长与<山海经>》中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对劳动人民进行歌颂和赞扬;《雪》中虽处于凛冽的北国,却回忆江南,勾起儿时的记忆。
2.1 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
虽然不同时代的人群有着不同的代沟,但是初中阶段无论是哪个时代整体的接受程度大抵差不了多少。初中生一个12——15岁的年龄段像一只脱离大人怀抱的幼鸟,像一块海绵一样既需要养分。当今社会不良之风盛行,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贪污腐败之风,恶性循环的竞争,让初中生在此环境中难免会沾染不良习气,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有所影响。此时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有着更优质的生活和教育资源,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新时期的佼佼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自尊心极强、意志力薄弱,自我为中心,互帮互助、同心同性的优良品质不太强,学习更多的所采取应试教育,重智力发展,轻视品德教育,重视知识的扩充轻视个人素质的提高,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生智商高,情商低,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3]P289。
社会、家庭、学校这三方面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下青少年价值取向、个人意识、社会责任相对弱化。继续如此,不但会影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而言之,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鲁迅作品作为时代警钟,丰富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熟,适当的选择鲁迅文学叫进入初中教材不仅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