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的荒诞叙事色彩
摘 要刘震云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作家,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群所钟情与喜爱,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自发表以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各种评论之词也接踵而至。身为新写实作家,刘震云总是能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境遇之中,将目光锁定在底层民众的世俗生活中,用自己手中的笔透视人性,向世人展示不为人知的信仰缺失和残酷现实,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关照。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与刘震云先前的创作相比,虽然荒诞叙事在其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但唯一不同也是点睛之笔的就是以女性为主要叙事角度,也是他以女性作为主角创作的首部作品。论文首先从荒诞性及其根源方面入手,以刘震云自身的生活处境及受西方思想影响两方面阐述荒诞;其次是荒诞叙事的表现形式,主要从不可控因素与抗争、反讽叙事、蕴含的主题三个角度叙述;最后是反思,从官场现状和底层人民的现实处境、自我认同追求两部分论述《我不是潘金莲》荒诞叙事中的人性思考。以此三大部分透彻的了解刘震云塑造这一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以及对刘震云小说创作的影响。
Key words: I am not Pan jinlian; Absurdity; Struggle; Irony; survey目 录
引 言 1
1 荒诞性及其根源 2
1.1何谓荒诞 2
1.2刘震云小说的荒诞性根源 2
1.2.1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2
1.2.2西方荒诞思想的影响 3
2 荒诞叙事的表现形式 4
2.1不可控因素与倔强抗争 4
2.1.1悲剧的爱情 4
2.1.2失败的反抗 5
2.1.3凉彻透骨的孤独 6
2.2多样化的反讽叙事 7
2.2.1言此意彼的话语 7
2.2.2南辕北辙的情节 8
2.2.3身份与行为相悖的意向 9
2.2.4特殊的文本结构 9
2.3荒诞情节蕴含的严肃主题 10
2.3.1官与民的荒诞行为逻辑 10
2.3.2圆圈式的荒诞结局 11
3 《我不是潘金莲》荒诞叙事背后的反思 13
3.1官场现状以及底层女性现实处境的审视 13
3.2底层人民的自我认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追求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刘震云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了多部长篇、中短篇小说,以描写琐碎的人生故事为特征,以写实为框架,把目光放在揭露人性的无奈与不幸上。他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中国农民或底层小人物,关心的总是底层群众的生活,
可以说,底层小人物是其小说的血肉之源。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作为叙事主角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文本结构,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直逼现实,书写民生疾苦。“潘金莲”作为他笔下唯一的女性形象,朴实憨厚,还有些固执,为了尊严和公正不顾一切,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强大精神。在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后,我打算从荒诞叙事色彩角度入手,从“潘金莲”的视角来探寻人性和现实,揭示小人物的生存之困。1 荒诞性及其根源
荒诞一词由拉丁文“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人与生存环境脱节,是诞生于西方文明的现代艺术。作为二十世纪备受关注的审美话题之一,它深刻的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同时又引发了作者们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反思。而刘震云就是最自发的作家之一,他以底层人民的的生存困境为根源,以荒诞叙事为独特标志来描写社会百态,人生疾苦,呈现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1.1何谓荒诞
“荒诞”的含义在西方语言中,从词源的角度看,“荒诞”来自于拉丁文,意思主要是不合曲调或无意义,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或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失调。由此可推断,荒诞是对人之感觉的一种判断,是人的感受,而且是不和谐、不协调的,是非理性且无意义的。《简明牛津词典》对荒诞的定义是:“荒诞”,不和谐,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企鹅戏剧词典》把荒诞的本质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后生存的五目的性。《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荒诞体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脱节和不和谐。
1.2刘震云小说的荒诞性根源
荒诞小说在于将历史和现实相联系,通过荒唐的表现手法,展示真实地社会现实。而刘震云的小说正是如此,他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植根于中国农村,从物质层面和精神世界两方面表现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挣扎求存和无奈彷徨。此外,由于受西方荒诞思想影响,刘震云此时的创作风格变化极大,他将目光放在人的精神世界上,更关注底层人民的精神孤独,展现人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1.2.1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刘震云出生于中国农村并且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因而对农民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其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农民或底层小人物。自古以来,农民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卑微、渺小,担负着命运和人生的坎坷和辛酸,更无法摆脱困境。作者以描写繁琐的生活小事为独有特征,以写实为主体,表现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迷失,个人很难把握命运。“目前,全国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没有人反思,很多中国作家仍留在村里回忆童年。不过,就算别人不写,我写,我会把这一块补起来。”[1]从这些话里不难看出刘震云关心的一直都是小人物,对他们的观察更是无微不至,从未脱离局外人的视角。因此,他的小说里,底层小人物才是其精神支柱,血肉之源。
其次,他对底层人民的关照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更是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内在。在政治热情极其动荡的年代,刘震云作品中表现出的是对政治的痛恨和厌恶,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和关心。如《一句顶一万句》中揭示了在现实社会信仰缺失状态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诉求,以及无处倾诉内心苦闷的艰难之情。再如《我不是潘金莲》第一次以农村妇女为主角,在表现底层农民生活痛苦的同时又凸显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困境以及扭曲,还有人生的孤独。
1.2.2西方荒诞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荒诞”一词逐渐成为人活着所遭受的孤独与悲凉的最贴切的说法,于是引入了大量的西方荒诞作品,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血液。而西方荒诞思想在影响我国作家创作的同时又引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关照与同情。就像刘震云在访谈中说到:“我在写杨百顺的时间,写李雪莲的时间,就不仅是跟李有才和阿Q在一起,也可以跟安娜卡列琳娜或帕慕克,或者马尔克斯在一起。你要了解别人的生活,才能写出自己的纯真。”[2]这是刘震云在新思想影响下的改变,他能回归传统探索素材,以独特的观察力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刘震云敢于挑战新事物,勇于追求不同,所以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大有不同,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大众熟知。2 荒诞叙事的表现形式
Key words: I am not Pan jinlian; Absurdity; Struggle; Irony; survey目 录
引 言 1
1 荒诞性及其根源 2
1.1何谓荒诞 2
1.2刘震云小说的荒诞性根源 2
1.2.1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2
1.2.2西方荒诞思想的影响 3
2 荒诞叙事的表现形式 4
2.1不可控因素与倔强抗争 4
2.1.1悲剧的爱情 4
2.1.2失败的反抗 5
2.1.3凉彻透骨的孤独 6
2.2多样化的反讽叙事 7
2.2.1言此意彼的话语 7
2.2.2南辕北辙的情节 8
2.2.3身份与行为相悖的意向 9
2.2.4特殊的文本结构 9
2.3荒诞情节蕴含的严肃主题 10
2.3.1官与民的荒诞行为逻辑 10
2.3.2圆圈式的荒诞结局 11
3 《我不是潘金莲》荒诞叙事背后的反思 13
3.1官场现状以及底层女性现实处境的审视 13
3.2底层人民的自我认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追求 14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引 言
刘震云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了多部长篇、中短篇小说,以描写琐碎的人生故事为特征,以写实为框架,把目光放在揭露人性的无奈与不幸上。他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中国农民或底层小人物,关心的总是底层群众的生活,
可以说,底层小人物是其小说的血肉之源。新作《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作为叙事主角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文本结构,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直逼现实,书写民生疾苦。“潘金莲”作为他笔下唯一的女性形象,朴实憨厚,还有些固执,为了尊严和公正不顾一切,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强大精神。在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后,我打算从荒诞叙事色彩角度入手,从“潘金莲”的视角来探寻人性和现实,揭示小人物的生存之困。1 荒诞性及其根源
荒诞一词由拉丁文“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人与生存环境脱节,是诞生于西方文明的现代艺术。作为二十世纪备受关注的审美话题之一,它深刻的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同时又引发了作者们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反思。而刘震云就是最自发的作家之一,他以底层人民的的生存困境为根源,以荒诞叙事为独特标志来描写社会百态,人生疾苦,呈现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
1.1何谓荒诞
“荒诞”的含义在西方语言中,从词源的角度看,“荒诞”来自于拉丁文,意思主要是不合曲调或无意义,后引申为人与人之间不能沟通或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失调。由此可推断,荒诞是对人之感觉的一种判断,是人的感受,而且是不和谐、不协调的,是非理性且无意义的。《简明牛津词典》对荒诞的定义是:“荒诞”,不和谐,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企鹅戏剧词典》把荒诞的本质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和谐后生存的五目的性。《我不是潘金莲》中的荒诞体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脱节和不和谐。
1.2刘震云小说的荒诞性根源
荒诞小说在于将历史和现实相联系,通过荒唐的表现手法,展示真实地社会现实。而刘震云的小说正是如此,他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植根于中国农村,从物质层面和精神世界两方面表现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挣扎求存和无奈彷徨。此外,由于受西方荒诞思想影响,刘震云此时的创作风格变化极大,他将目光放在人的精神世界上,更关注底层人民的精神孤独,展现人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1.2.1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刘震云出生于中国农村并且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因而对农民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其作品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农民或底层小人物。自古以来,农民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卑微、渺小,担负着命运和人生的坎坷和辛酸,更无法摆脱困境。作者以描写繁琐的生活小事为独有特征,以写实为主体,表现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迷失,个人很难把握命运。“目前,全国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没有人反思,很多中国作家仍留在村里回忆童年。不过,就算别人不写,我写,我会把这一块补起来。”[1]从这些话里不难看出刘震云关心的一直都是小人物,对他们的观察更是无微不至,从未脱离局外人的视角。因此,他的小说里,底层小人物才是其精神支柱,血肉之源。
其次,他对底层人民的关照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更是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内在。在政治热情极其动荡的年代,刘震云作品中表现出的是对政治的痛恨和厌恶,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和关心。如《一句顶一万句》中揭示了在现实社会信仰缺失状态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诉求,以及无处倾诉内心苦闷的艰难之情。再如《我不是潘金莲》第一次以农村妇女为主角,在表现底层农民生活痛苦的同时又凸显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困境以及扭曲,还有人生的孤独。
1.2.2西方荒诞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荒诞”一词逐渐成为人活着所遭受的孤独与悲凉的最贴切的说法,于是引入了大量的西方荒诞作品,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血液。而西方荒诞思想在影响我国作家创作的同时又引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关照与同情。就像刘震云在访谈中说到:“我在写杨百顺的时间,写李雪莲的时间,就不仅是跟李有才和阿Q在一起,也可以跟安娜卡列琳娜或帕慕克,或者马尔克斯在一起。你要了解别人的生活,才能写出自己的纯真。”[2]这是刘震云在新思想影响下的改变,他能回归传统探索素材,以独特的观察力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反思。刘震云敢于挑战新事物,勇于追求不同,所以他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大有不同,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大众熟知。2 荒诞叙事的表现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