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中老马婚恋合理性与荒诞性探究(附件)

摘 要《二马》中以老马与温都太太之间的跨国恋情为主线,从二人婚恋产生的合理性和婚恋荒诞性以及对恋情抉择的故事情节,揭示中英两国国民在认知观、消费观、等级观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以及人性特点。运用爱情诠释出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摩擦,从而从理性思考的层面追问人性特点。
目 录
引 言 1
1情生如流——婚恋的合理性 2
1.1不同文化的吸引 2
1.2寂寞心理的慰藉 3
2差异悬殊——婚恋的荒诞性 4
2.1身心的背离 5
2.2情感与现实的冲突 6
2.3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7
3取舍有道——荒诞合理的抉择 8
3.1在荒诞中顿悟与妥协 9
3.2对荒诞与合理的思考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言
异国婚恋就是一个大磁场,同性相吸异性相斥。该论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异国婚恋窥看男性与女性,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要想深层次从老马婚恋中反应出处于20世纪20年代中的人性特点,必须要从老马和温都太太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发现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异国婚恋是一种对文化的认同,老马与温都太太情愫产生的原因就是对不同文化的吸引和缺失另一半的寂寞心理。他们的爱情是真实客观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反之,异国恋产生悲剧的原因就是身份认同的差异性。
《二马》是老舍在英国任教期间写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主要是刻画一对从北平来的父子在英伦旅居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尤以老马和英国女房东温都太太的婚恋让人感慨颇深,引发出对婚恋观的认识和思考。通过两国国民不同的认知观、世界观、等级观等方面的冲突来揭示环境的改变以及时间的推移对人性及思维的影响。
1情生如流——婚恋的合理性
爱情是人类情感的一种,由双方身体和心灵的冲动而产生联系。爱情的本质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由男女身体的不同构造和心灵的需求衍生出来。爱情产生的原因数不胜数:外貌、心灵、环境、物质条件以及不同文化差异等。情愫的产生符合人性特点,因为爱情是人身体和灵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马》中通过文化魅力和获取心灵慰藉的原因来写老马和温都太太情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生的既定原因,对他们产生的恋情进行肯定。
1.1不同文化的吸引
文化不同的实质是思想观念的不同,中西思想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反面。1920年,陈独秀在《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中指出中西文化的差别:“支配中国人心底的最高文化,是唐虞三代以伦理的道义,支配西洋人心底最高文化,是希腊以美的情感和基督教信与爱的情感。”[1]P34
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历来注重人伦,礼仪和人情是人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和手段。从古至今,中国就深受儒家所提倡的“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维持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英国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偏重理性注重独立自主,从个体独立出发,追求自由平等公平观念以及重视经济发展,英国人认为个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中国这种亲密温暖的人伦关系在英国是一种别样的文化。温都太太的房子成为老马在英国居住的第一所家园,虽然两者之间的交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他们的爱情还是发生了。老马为赢得温都太太对自己的好感,就把自己从家带的茶叶送给温都太太,收到礼物的温都太太便对老马刮目相看,对伊牧师说“那个老头挺漂亮的,看那筒茶叶。”[2]P20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指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对以后交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第一次见面就给人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对他的好感度也随之增加,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毋庸置疑,温度太太对老马的第一印象不错,这就加快了他们以后互相了解的过程。在那之后,老马得知温都太太喜欢中国的货品时,经常把古董店里的一些古玩送给她讨其欢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互生爱意。
“妈,你该还我六个铜子呢,对不对,妈?”“明天还你,一定!”温都太太 摸了摸小兜儿,真是没有六个铜子:“据我看,中国人比咱们还宽宏,你看老马先生给马威钱的时候,老是往手里一塞,没数过数儿。马威给他父亲买东西的时候,也不逼着命要钱。”[2]P73
“他设若死在战场上,除了得个为国捐躯的英名,至少她还不得份儿抚恤金。抚恤金纵然赶不上几百万财产,到底也可以叫她一年多买几顶新帽子,几双长筒的丝袜子;礼拜天不喜欢上教堂的时候,还可以喝瓶啤酒什么的。”[2]P24
在英国家庭中存在一种清晰的界限,亲子如果成人,必须要从家庭独立出来,自给自足。他们认为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肯定和维护了双方各自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其人格的尊重。在市场经济主导的作用下,英国人重视经济发展,理性看待金钱观念,钱财分明,即使是家人关系算账也要清清楚楚。而在中国的家庭里由于血缘关系和封建伦理制度,使得一家人不分你我,每个人都被人情这张网裹紧包严,使得金钱物质的作用在亲情面前弱化。因此在金钱观念上中英的思考有所不同,正是因为中英两国的不同金钱关系,使得温都太太在看待二马父子相处模式和在金钱消费方面产生羡慕之情。在对待金钱方面温都太太毫不掩饰自己狂热和羡慕之心,而老马却与之相反,淡化了对金钱的观念,花钱不注意节制,正因为温都太太羡慕老马这种花钱随心所欲的态度,因此在老马追求她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部分作用。
英国人看待问题以个体为出发点,互不相连,各有各的看法,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即便亲朋好友也不会因“关系”而转变观念。这样的制度观念在中英家庭里起到不同的影响:中国的人情礼仪在家庭方面显示出温暖的一面,而英国的钱财分明在家庭方面显示得比较冷漠。
1.2寂寞心理的慰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组成。前三种需要是成长性需要,是人的必要需要,后两种是缺失性需要,只有满足了成长性需求才能发展缺失性需要。寂寞心理的慰藉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二马》中的主人公老马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除了儿子马威没人给予他关心和爱护,使得他缺少了归属与爱的需要。
动机和需求相伴而生,只有当人出现需求时,动机才会产生满足人的需求。为了获得温都太太对自己的好感,老马展示出一个男人的保护欲与征服欲,为温 都太太做了许多不计利益和回报的事情。居住温都太太家没几天,老马就送给她一只小茶壶,借此东西表达自己的感情拉近与温都太太的距离。而温都太太的反应呢?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英国寡妇,可能很久没有收到男人送的礼物了,所以她的第一反应“两只小眼睛都睁圆了,薄片嘴也成了个大写的‘O’,索骨底下露着的那点胸脯也红了一点”,[2]P62这是人性的特征。身处异乡的老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每天除了去古玩店待一会,就是在温都太太的房子里,无所事事,对于这陌生的一切他心里滋味可好受?一个多年都未接受到男性帮助和追求的寡妇,突然被一个男人展开猛烈的爱情攻势——不但时常帮她遛狗,并且一起与她打扫屋子,为她种漂亮的鲜花。这些种种事情怎能不使一个常年独居的寡妇心理泛起一丝涟漪?二者互有所需的心理高度达到了一致,怎么会不产生相恋的火花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