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贽童心说中的童真美

摘 要晚明时期,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股新鲜的思潮,即注重现实的思想潮流,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位语非孔孟,言诋程朱,引儒入禅的反传统“异端”。他主张文学是作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的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真实美,他以浓厚的个体意识审视文学并且提出了为文需“童心”才能创“天下之至文”的文学思想。“童心说”理论是李贽哲学和文学思想的核心,在《童心说》篇中集中体现了“夫童心者,真心也。”的“真”之美;以及“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的“童心”之美。综合来看,李贽的“童心说”篇中体现的是作家有“童心”,用“童心”观察外部世界和体悟内心世界,创造出有“童心”的优秀作品,传达出有价值的思想,唤起读者的“童心”达到童真美之境界。本文引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组成。那么从作者、世界、作品和读者的四要素分析“童心说”是有价值的,而“童心说”又具有童真美,因此,用文学四要素来研究“童心说”中的童真美也是有价值的。在文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文艺理论也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用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论,搭建了中西方文论沟通的桥梁。
目 录
引言 1
1 “童心说”中童真美的文化渊源 3
1.1 李贽“童心说”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3
1.2 李贽“童心说”对道家思想的吸收 4
1.3 李贽“童心说”对禅宗思想的吸收 5
2 童真美在李贽“童心说”中的体现 7
2.1 从童心说中的作家观来看童真美 7
2.2 从童心说中的世界观来看童真美 8
2.3 从童心说中的作品观来看童真美 9
2.4 从童心说中的读者观来看童真美 10
3 “童心说”中童真美的历史和现代价值 11
3.1 “童心说”中童真美的历史价值 11
3.2 “童心说”中童真美的现代价值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注释 15
致 谢 17
引 言
李贽是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明末清初思想界和文学界杰出的人物。在思想上,通过批判封建假道学而以反传统的儒学“异端”自居;文学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主张在创作上要“绝假纯真”的抒发己见。他大胆地怀疑和批判儒学正统观念,不仅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而且是中国早期的启蒙主义色彩的萌发。因为他的言辞过于锋利以致许多作品都被禁止和毁灭,先进的思想总能在石缝中自求生存,当然李贽的著作仍有大量遗存,至于李贽的文学著作都是一些特别有名的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想来很多文学院的学生都不陌生,那也不宜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童心说”是他的思想内核,并且也是十分著名的。在我国古代文学方面和哲学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对后世的文学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李贽以及李贽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焦点,并且从未间断。明末清初时期正是思想界和文学界的一个大的变动时期。李贽思想应运而生,呼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但在当时仍然是程朱理学的兴盛时期。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未被从沉重的思想枷锁下解放出来。随着历史车轮的继续前进,思想解放成为时代的潮流,李贽思想被无产阶级革命派推至旗手的地位,并且借此全盘否定儒家文化,有“打倒孔家店”之口号,大肆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阶级斗争。改革开饭以来,学术研究逐渐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导向,并且对李贽的研究也更加趋于理性化。李贽思想的研究也被赋予现代价值,并且更加丰富多彩。近期以来,对于李贽思想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了新时期,有邱少华等人以晚明人文主义思潮要就李贽;有许苏民等人从人性论研究李贽;有夏写时等人从李贽的通俗文学观进行研究;有张忻洲等人从李贽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而进行研究;有韩国学者崔炳学的《试论李贽“童心说”理论基础》;有德国学者福兰阁的《十六世纪中国之思想斗争》;有美国学者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新加坡学者允洛的《李卓吾集评》;有苏联学者曼努辛的《李贽的观点及同时代人的创作》。
时下的研究李贽以及李贽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从创作论方面入手研究李贽思想;用李贽“童心说”来解释现当代文学并且与西方文学思想做对比;更为先进的是从阐释的角度来分析。总的来看,这些研究成果只是侧重于“童心说”内涵的由浅入深的探索,忽视了从李贽、“童心说”、《童心说》三个方面来宏观上研究李贽的“童心说”。所以,用童真美来阐释李贽的《童心说》并且引入艾布拉姆斯的问四要素:作者、作品、世界、读者。《童心说》由李贽撰写固然代表着李贽思想的侧重。这就是所谓的“不平则鸣”之理。《童心说》融“童心说”理论于其中,以“童心”和“真”、“至文”贯穿于《童心说》篇中,自然就有童真美之韵味,将李贽、《童心说》、“童心说”融为一体。时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快餐文化”的碎片式文化,网络文学的低俗成分也在蔓延。总之,这些文章的思想价值不高,经不起时间之刀的宰割。提高文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刻不容缓的。要想国家强,必然要文化强。鉴于此,从童真美的角度研究《童心说》是由积极意义的,它有利于为当下进行文学创作的主体敲响警钟,有利于更高文学价值作品的出现,使文学起到真正净化心灵的作用。 1.“童心说”中童真美的文化渊源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焚书》卷三)[1]P98这里是从真心、最初一念、本心来具体阐释“童心”中的至臻至纯的童真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2]P181这里的童真是一种赤真赤诚的童真之美。可见,李贽的童心不能不受孟子赤子之心的影响。童真美虽非《童心说》中原汁原味的原词,但却散见于《童心说》中,甚至贯穿其篇。童真不是单纯的复归于婴儿,而是老成于其内的童真,自然有流于表的童真美。李贽的“童心说”理论吸收儒、释、道各家并且又自成一家。当然“童心说”中的童真美的文化渊源也应从儒、释、道中探求。
1.1李贽“童心说”对儒家思想的吸收
儒家文化的本质是追求“仁人”的一种道德伦理。为重义轻利的伦理文化奠定了基础的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思想。这种伦理哲学显然是对任性、自然的一种束缚,但儒家文化并非是一种专制性文化,在其发展中也有一定的任性、自然流于其内。对于人性的争论也是众说不一的,孟子有“性善论”,荀子有“性恶论”。不管如何儒家是肯定人性的。袁峰认为,“人性的承载者是身体,人性的精神内容是志气,它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才能成功。”[3]P41显然人性既是人与生俱来的,又是后天培养的。童真则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也是与生俱来的和培养出来的。对于自然地论述主要放在后面“童心说”受道家文化的影响上。如家的主要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也各有自己的主张,之后具体论述李贽“童心说”对儒家文化的吸收。
孔子的主要观点是“克己复礼为仁”,看似是一种严格的束缚,实则是一种合乎伦理道德的赤真。他是一种表面上的叛逆,骨子里却是完完全全的伦理道德的拥护者,甚至有时他自己也就迷失在这种矛盾中。受时代的影响,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牛顿早期研究的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对之后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可是到了后期,他却深深的偏转了正确的方向,认为神是最终的推力,所以后期的研究也就很淡然。因此就有了“以这种思维方式为内纲的儒家思想扩充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不可取代的价值支撑,生活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想完全跳出这种既定的思想文化背景是很困难的。”[4]P22的说法。李贽是一种偏激中又带有一种温和,就有“罪人著书者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初谭集序》)[5]P99李贽不是儒生,但却时常读儒家的著作。要想有自己最客观、最深刻的见解,那就必须多多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批判是建立在精确理解的基础上,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就是在前人的理论上的继承、批判和发展上的。当然李贽对儒学的反叛绝不是全盘的否定,而只是针对理学的虚伪道德规范方面的否定,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他对孔子的学行也大加赞赏他屡叹“圣人,圣人!”、“大圣人”、“绝妙文章”等(《四书评》),“都显示了他儒学的诚信”。[6]P2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