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洗澡中知识分子的软弱性(附件)

摘 要《洗澡》中的知识分子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其表现主要为懦弱无能、依附政治、压抑内心等三个方面。作品中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主要原因为传统文化的禁锢与自我思想的封闭。通过对其软弱性的表现及其原因的探析表现出作者对自我的审视与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警醒,具有自审与反思意识。
目 录
1 引言 1
2《洗澡》中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表现 2
2.1 怯懦无能之形 2
2.2 依附政治之像 3
2.3 内心压抑之态 4
3《洗澡》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溯源 7
3.1 传统文化的禁锢 7
3.2 自我思想的封闭 8
4 知识分子的自审与反思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推动社会的变革更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他们一心追求精神上的安慰。正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p49并不是为了政治而政治,而是为了社会而政治,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他们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重义轻利、群体至上、舍生取义、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等五个方面。”[2]p136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他们渴望得到君王以及社会的认可,寄希望于君主,寄希望于政治,从而形成了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依附性。
近代的知识分子出国留学,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着“新思想,新文化”。他们关心国家政治、参与社会事务、重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还对社会各个领域起到转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他们在人格和精神上都具有具有独立性,渴望通过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知识分子也是文学表现的对象之一。从揭露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的《儒林外史》,再到讽刺知识分子碌碌无为的《围城》,皆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而《洗澡》是继《围城》之后当代文坛又一部以知识分子为重点描写对象的作品。《洗澡》描述了解放后知识分子在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中的心理历程,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人性百态。文本中的世界是一个组建的研究文学的研究社,新政府不拘一格,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集人才,社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才。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两个对立阵营,一方是以姚家母女和许彦成为主要代表,“其间女主角姚宓与有妇之夫许彦成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但发乎情而止乎礼,洗澡过后洒泪而别;”[3]p5另一方是余楠、施妮娜等的功利世界,各自盘算着为自己争名夺利。这些人经过了严酷的“洗澡”之后,外文社解散。
杨绛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基调讲述了这部解放后的知识分子第一次改造,纯粹客观的对整个故事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描述,不带一丝个人主观情感。然而我们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在政治环境下的内心变化和自身软弱性的表现。整部作品透露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凸显出作品对知识分子的自审与反思。
2 《洗澡》中的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表现
知识分子一直是各个作家笔下的重点描述对象。《洗澡》塑造出了我国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将我国在思想改造时期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表现的淋漓尽致。《洗澡》中通过对姚宓、余楠、杜丽琳等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知识分子的描写,表现出了当时知识分子怯懦、依附政治、内心压抑等的特点。
2.1 怯懦无能之形
《洗澡》中的将知识分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姚宓和许彦成为代表,另一类以余楠,施妮娜为代表。姚许等这类人是认真热爱文学的人,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知识为工具来争名夺利。相反,余施二人的目的性明确,攀附,巴结,利用各种职权关系来为己谋私。“作者巧妙的把余楠作为开场人物是因为最具代表性,从外貌到心理把他刻画的细致入微,优点与缺点呈现的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刻画的有血有肉,自然而然的引出其他知识分子。”[4]p22虽然这两类人的形象是相互对立的,但我们通过对他们性格的分析发现他们也有共通之处,即怯懦无能。
姚许二人算是文章中品行高洁之人,他们在知识中寻求精神慰藉,他们渴望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但是,他们一心研究文学,只是为了逃避现实,他们与世无争,可是精神世界空虚,同时,他们也是怯懦无能的,对于很多事情敢怒而不敢言。比如:她看到说话大声又抽烟的施妮娜,其实内心很瞧不起她,面对余楠的巴结拉拢也是当做不知道。他们是“聪明人”也是“老好人”。
当姚宓面对余楠的奸诈自私,姚宓忍气吞声,当姚宓知道余楠把自己的稿子占为己有的时候除了气愤,做法是把稿子要回来,面对余楠的巧取豪夺而并未揭发。面对强权,姚宓选择服从,也体现出了她的怯懦无能。当面对杜丽琳的指责与侮辱,她平静温和的对待,没有反抗,没有据理力争,这种“不争”,也是她懦弱无能的表现。而许彦成也是如此,面对虚伪,不知满足的妻子,他选择不闻不问,面对指责与抱怨,他选择“躲”进自己的“狗窝”,以此来逃避现实。“许彦成的‘不争’,最大特色如杜丽琳的概括:‘不肯巴结,开会发言,只会结结巴巴’。”[5]p17他将自己沉浸在文学研究中,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没必要去“争”,这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怯懦无能。姚许二人极为相似,生活方式上都是极为相似的,在生活上,他们都是懦弱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他们都是无能的人。
而余楠与施妮娜二人的形象似乎更加的接近现实生活。余楠一个资产阶级少爷,在夹缝中谋求一个“好”的生存方式。这也促使他争名夺利,奉迎拍马。施妮娜是外表健硕并且高傲自我的女人。两个人都具有着知识分子的臭架子,披着知识分子的皮囊为己谋私。两人及其相似,但却一个影射一个,背地里暗自嘲笑,表面上奉迎拍马。但是,面对强大的政治攻势他们也是懦弱无能的,同样逃不过“脱裤子”“割尾巴”。
而“三反”运动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这一类人,余楠在“三反”运动中被自己的妻子揭发,余施开始害怕了,他开始吃不好,睡不好。在经过了‘洗澡’之后,此时的他像只打伤的嫩皮狗,趴在屋檐底下舔伤口。”[6]p167施妮娜也对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幸好“洗澡”结束后大家都有了一个合理的安排。他们在面对“三反”运动的时候的表现也很软弱无能,除了服从,没有任何反抗,甚至连抱怨都不敢。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他们“争”的气焰已经完全不复存在。“面对这场‘洗澡’他们十分谨慎,生怕说错一个字。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在面对强大的政治攻势下的无能,表现出知识分子的懦弱无能。
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在建国初期,社会运动频频爆发,使知识分子不得不以依附政治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洗澡》中的知识分子也具有依附政治的形象
2.2 依附政治之像
受中国“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知识分子大多通过政治手段谋生。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到钱钟书的《围城》,再到杨绛的《洗澡》,描写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从深受科举制的毒害,到近代知识分子贪慕虚荣,无所作为,最后到当代知识分子懦弱无能,依附政治。展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历程。古代的科举选拔制度导致知识分子认为依附政治是实现实现自己价值的最佳途径。《洗澡》中的知识分子身上都有所体现,《洗澡》中的知识分子也都是依靠政治生存。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依附政治,另一种则是被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