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源中汉诗的艺术特色(附件)

摘 要本文研究《古诗源》中的汉诗,首先从思想内容进行分类,主要将其分为政治诗、婚恋诗、送别诗三类。并且在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其艺术特色,沈德潜所选的汉诗语言上平淡而饱含感情,形式上自由多样,风格上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等。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沈德潜的人生经历,来探讨其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传统和兴观群怨的儒家诗学观念。
目录
引言 4
1 汉诗的分类 5
1.1政治诗 5
1.2婚恋诗 5
1.3 送别诗 7
2 汉诗的艺术表现 9
2.1语言———平淡而富有感情 9
2.2形式———自由且多样 9
2.3风格———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10
2.4修辞———比兴、对比、叠词 11
3 从《古诗源》中的汉诗看沈德潜的诗学观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古诗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诗歌选本。选辑者是清代乾隆年间66岁始中举人,71岁才中进士的“江南老名士”沈德潜[1]。《古诗源》一共十四卷,收录了“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庙乐章,讫童谣里谚”[2],共约700余首,为“唐诗之发源”[2],所以称之为《古诗源》。因其收录的作品广泛且精当,还保存了不少民歌谣谚,再加上本诗集简明而能中肯綮的评注,与同类选本相比较,最受读者喜爱。本文拟就《古诗源》中的汉诗进行研究,首先对内容进行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所选汉诗的艺术特色,并透过这些试图探讨沈德潜的诗学观。
1 汉诗的分类
《古诗源》中共收录汉诗138篇。按照诗歌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1政治诗
《古诗源》汉诗中政治诗的分类标准是指诗歌主题涉及当时政治或为当时政治风云人所作而反映政治的。以此考察《古诗源》中的汉诗,就有汉高祖的《大风歌》、《鸿鹄歌》,项羽的《垓下歌》,刘章的《耕田歌》、《紫芝歌》,汉武帝的《瓠子歌二首》、《柏梁诗》、《蒲梢天马歌》,刘旦的《歌》,杨恽的《拊缶歌》,张衡的《四愁诗》,共12首。
从以上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古诗源》汉诗中的政治诗主要以帝王将相这些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层统治者所思所感为主要表达内容。汉高祖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是两首最典型的政治诗,前者表现出胜利者的担忧,后首诗则表现出失败者的悲哀。如《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P31。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击破敌项羽军,回长安的途中经过家乡沛县时,邀请家乡父老乡亲饮酒,在宴会上,饮酒时兴致颇高时赋诗一首,据传为刘邦当时击筑所作。全诗充满着一种霸王之气,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最后一句却也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深深地担心、惆怅。第一句通过风起云飞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为千古名句。第二句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第三句刘邦对自己能否找到捍卫国家的将士来守卫领土,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再如《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P32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败亡之际所做,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让人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第二句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让人感到这位英雄突然变得苍白无力。第三四句写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这首诗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包含满腔深情。
1.2婚恋诗
《古诗源》汉诗中的婚恋诗多以女性诗人为主,如:卓文君《白头吟》,华容夫人《歌》,班婕妤《怨歌行》,赵飞燕《归风送远操》,苏伯玉妻《盘中诗》,窦玄妻《古怨歌》。还有乐府歌辞:《有所思》、《上邪》、《伤歌行》、无名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诗十九首》。
《古诗源》汉诗中的婚恋诗情感在起初都比较强烈,随后又逐渐缓和。在卓文君的《白头吟》中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2]P41。”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告别断绝关系,今天我们最后一次喝酒,明天我们就在沟边分手。据说此诗是卓文君指责司马相如的负心移情的。诗中强烈表达出自己斩断情丝的决心,语言紧凑利落,气势咄咄逼人。其中写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2]P41”。虽然态度决绝,仍然掩盖不住卓文君内心的悲哀和伤痛,期望的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幸福也破灭了。最后“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在理性思考之后又给相如一个台阶:大丈夫应重情重义,不能用钱财买爱情。又如《有所思》中,女主人公在听闻心仪之人有他心之时,用各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之后,情感最终又归为平静。当情感宣泄以后,思及现在的处境“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就快速地稳定心声,作等天亮后再看的决定“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觸,东方须臾高知之”。文章的后两句是女主人公冷静后的沉思,是宣泄后的无奈,也沉静后做到的最大反抗,彰显了当时女性的柔弱。女主人公刚烈的性情和遇事时的洒脱,与后面的诸多考虑显得格格不入,这是汉代恋情诗的主要特点。我们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体会到压抑下的决绝,在诗篇最后却找不到挣扎与压抑的痕迹,仿佛主人公的情感从无拨动过。汉代女子的情感则是在沉默中压抑,在沉默中趋于平和的一类。
《古诗源》汉诗中恋情多为眉目传情,用春风细雨般的方式渗透对方的心间。言语在爱情来临时总是显得那么括噪,语言在真情面前是如此的苍白,唯有彼此之间似有似无的眼神才能传达爱恋,没有过多的行动,只需要细细地品味,感受其灵动。如《遥遥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牵牛织女隔河相望,相望不能相聚,内心悲恸不已。相思成灾,不能成章。即使这样,主人公也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也没有为之努力,有的只是痴痴地等待,瑶瑶相望,最终将相思深深地压在心底。元朝的文学批评家陈泽曾在《诗谱》中说“《古诗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全诗无一 “情”字,无一 “真”字,最终却被后人定为至真、至情之诗。盖夫此情是经过了封建礼教洗礼过了的情,少了一份洒脱,却多了一份禁锢过后的深沉。这样的“情”必是经过了内心加工过后的情,戴上了外人不可窥探的面纱,使人看不透,读不穿。这里的“真”既是对主人公沉淀后情感的肯定,也是对那份压抑的赞赏。又如《江南》中隐于荷叶间采莲女情感传达的隐秘性。大多学者将这一诗篇归为爱情诗一类,本文亦然。究其原因是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爱意,藏之愈深,愈见其对爱情的渴望。她们以“莲”谐“怜,以“鱼”谐“侣”,用较为隐逸的方式表达对爱情的渴求。这样的感情多是在内心进行了多次加工后才面世,看似无情,细查之下却情之甚浓。
1.3 送别诗
《古诗源》汉诗中的送别有苏武、李陵的诗,其中苏武《诗四首》堪称代表。诗中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