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寂寞一人酌试论纳兰性德词中的悲情色彩
千古寂寞一人酌试论纳兰性德词中的悲情色彩[20201006192351]
目 录
一、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现 1
(一)清泪尽,纸灰起——情殇 1
(二)凭寄语,劝加餐——离殇 2
(三)莫将兴废话分明——国殇 3
二、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达媒介——意象的选择 4
(一)意象的情感指向低回、落寞 4
(二)意象存在形式残缺、不完整 5
三、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形成原因 5
(一)家族史与仕途经历对纳兰的影响 5
(二)个人情感经历的影响 6
(三)明末主情思潮的影响 7
(四)时代环境的影响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人。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更是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是皇族贵胄界的一股清流,他追求纯真的感情,重情义,性格直率但多愁善感。王国维称赞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的词并没有富丽堂皇、豪华奢侈的贵族之风,也没有醉生梦死的奢靡之色,而是 “幽怨凄黯”、“哀感顽艳”的风格,从而与他的地位、身份产生了极为鲜明的反差。他的词作有一种苍凉哀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一派悲情之色。
一、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现
(一)清泪尽,纸灰起——情殇
情深缘浅,不得相守的结发妻。例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首《画堂春》到底是写给妻子卢氏的还是初恋表妹的争议很大。在这里我们不同意“纳兰所恋女子入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说法,而赞成“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的解读。其实,对爱情婚姻“天作之合,长相厮守”是最圆满的,纳兰也是敏感多情的人,他的妻子卢氏是名门闺秀,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性情温和,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俱佳。婚后,他们更是志趣相投,默契十足,恩爱无比,真可谓“神仙眷侣”。但天妒红颜,三年后卢氏便因难产而死,妻子的离世给纳兰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打击。词的前两句带着深情的忧思,一对天作之合的恩爱夫妻才过了三年的幸福生活,就阴阳两隔,相思相爱却不得相见了。相爱却不得长相厮守,纳兰的悲伤由此一触即发,激昂悲怆地质问苍天“为谁春”,抒发的是无限心伤。“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④这两句是“蓝桥驿乞浆”和“嫦娥奔月”两个典故,用来表达纳兰渴望自己也能有奇遇,可以到天河边与妻子团聚,将人间的荣华富贵全抛弃,最后两句体现的是纳兰对妻子的死心塌地,若能相见什么都没有也心甘情愿。由此可见纳兰对妻子用情至深。
人生,难回初见时。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以女子的口吻抒写,衷肠百转。“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慨叹可抵千言万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都宣泄出来。纳兰希望,人生如果总能像初见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词的第三四句是写故情已非,恋人却直言人心易变。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至高无上的皇权生生抽走了他们的幸福,表妹被选入皇宫,成了康熙皇帝的宠妃,从此一道宫墙,两个世界。最后一句纳兰感叹比翼双飞的美妙,只是当时的一种愿景罢了!“秋风悲画扇”化用的是汉朝班婕妤的故事,而“‘骊山’‘泪雨零铃’‘比翼连枝’”则是写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这首拟古之作,他借汉唐典故,其中所含的“怨”,时是一种假托,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有更深的痛楚,皇权至上,君为臣纲的束缚,与表妹虽情投意合,却无法越过君为臣纲的封建纲条,所以纳兰只能放弃,把所有苦楚积压在心头。
(二)凭寄语,劝加餐——离殇
在纳兰的词中,有很多是抒写对友情的珍视,虽然他登科及第,又是皇族贵胄,但他却广交文人志士,待人又是至诚至真,推心置腹。清初时,满族刚入关,所以对汉人有轻视之心,但纳兰的朋友中,却大部分都是江南人,也是汉族人,并且都是身世坎坷,官场失意的人,所以,纳兰与他们相惜相怜,尽自己的能力帮他们渡过难关。如,“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这首词是为朋友顾贞观所作,顾贞观的母亲病故,所以得回家奔丧,纳兰得知此事后,非常伤心,所以,在面对顾贞观要离去的现实前,他将自己的愁苦和不舍,化作一行行词。第一句营造出一幅依依惜别的景象:在秋风之中,词人与友人握手作别,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把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纳兰身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需要经常伴驾左右,所以,和朋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好不容易有一个相聚的机会,友人却因母亲的离世要离开,因此发出这么多年一直在分离的感慨。第三、四句两句是词人的想象和回忆。“凭寄语,劝加餐”这两句没有了依依惜别的那种伤感气氛,反而叮嘱友人要保重身体,多吃饭。“桂花时节约重返”一句是词人与友人的约定:能赶在桂花开的时候回来与自己相聚。最后两句是顾贞观离开时,纳兰送为他画像,并在画像上题上词,词人这句是要表达友人的容貌虽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画出来,但自己的不舍之情却是难以画出,从而展现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对朋友那种至情至真的感情。
纳兰因身份的原因频繁地随驾出行,所以与朋友相见甚少。看重情义的纳兰因此常感失落与惆怅,所以,他的友情词大多诉离殇,诉想见不能见的忧愁。
但他的友情词也不都是诉离别衷肠的,也有劝慰友人的。比如“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这首词是纳兰给清高却遭弹劾的老师的劝慰。又如,“丈夫未肯因人热,且闲乘、五湖料理,扁舟一叶”这首词就是对屡试不中的落魄友人姜西溟的劝诫安慰,安慰友人官场是牢笼,不如独守自己的一片天地。从这些词中都可以看出纳兰把有情有义,至情至性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他的忘年之交也很多,除了顾贞观外,严绳孙也是其中一位,他长比纳兰大32岁,真可谓“忘年之交”。纳兰曾留严绳孙在自己家里住了两年,彼此诗词唱和。“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这首《水龙吟》是严绳孙离去之时,纳兰写下的,体现了浓浓的不舍和依恋之情。纳兰的这种至情至性从送别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纳兰对友情的极度重视。
(三)莫将兴废话分明——国殇
纳兰性德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光,是跟随圣驾外出行役的。他的塞上词苍凉悲远、凄凉哀婉,在历来奔放洒脱的塞上词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对历史的慨叹吟唱都在塞上词中展现出来。如在《蝶恋花出塞》中有:“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描写的是,古时的战争场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对人生起伏不定的慨叹。“今古河山无定据”以议论开篇,“今古”二字,概括古今。大好河山,从古至今,多少豪杰人物争抢割据,但他们都只是长期地或者短暂地占据了它,谁都不能永久的拥有它。第二、三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绘出一幅塞上宁静、祥和的画面:画角声中,牧马频频来去。第四、五两句同样运用白描。放眼望去,塞北荒凉、凄清、人烟稀少,同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凛冽的西风,吹红了枫树的叶子。这些红叶使人想起战争人员伤亡而造成的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于是这首词就沾染上了历史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这句运用议论,承接上片对古战场的描写。面对古战场的凄清时,郁结在词人心头的愁绪,多到数不清。第七、八两句运用的是叙事,“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化用王昭君和亲的故事,用来代表和亲。说明了江山争夺的方式:要么流血,要么和亲。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抒发了词人的感情:对故国一往而情深。把深情比作秋雨,用来表达自己那绵绵深情剪不断。整首词含蓄深沉,又有无限深情。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以景结尾,融情于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凄凉与无奈。词人多情善感的心性与封建权威格格不入,但他又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与理想相距甚远,只能通过词作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无奈。
目 录
一、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现 1
(一)清泪尽,纸灰起——情殇 1
(二)凭寄语,劝加餐——离殇 2
(三)莫将兴废话分明——国殇 3
二、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达媒介——意象的选择 4
(一)意象的情感指向低回、落寞 4
(二)意象存在形式残缺、不完整 5
三、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形成原因 5
(一)家族史与仕途经历对纳兰的影响 5
(二)个人情感经历的影响 6
(三)明末主情思潮的影响 7
(四)时代环境的影响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3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人。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更是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是皇族贵胄界的一股清流,他追求纯真的感情,重情义,性格直率但多愁善感。王国维称赞他的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他的词并没有富丽堂皇、豪华奢侈的贵族之风,也没有醉生梦死的奢靡之色,而是 “幽怨凄黯”、“哀感顽艳”的风格,从而与他的地位、身份产生了极为鲜明的反差。他的词作有一种苍凉哀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一派悲情之色。
一、纳兰词悲情苍凉风格的表现
(一)清泪尽,纸灰起——情殇
情深缘浅,不得相守的结发妻。例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首《画堂春》到底是写给妻子卢氏的还是初恋表妹的争议很大。在这里我们不同意“纳兰所恋女子入宫”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说法,而赞成“解作悼亡之作,最近事实”的解读。其实,对爱情婚姻“天作之合,长相厮守”是最圆满的,纳兰也是敏感多情的人,他的妻子卢氏是名门闺秀,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性情温和,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俱佳。婚后,他们更是志趣相投,默契十足,恩爱无比,真可谓“神仙眷侣”。但天妒红颜,三年后卢氏便因难产而死,妻子的离世给纳兰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打击。词的前两句带着深情的忧思,一对天作之合的恩爱夫妻才过了三年的幸福生活,就阴阳两隔,相思相爱却不得相见了。相爱却不得长相厮守,纳兰的悲伤由此一触即发,激昂悲怆地质问苍天“为谁春”,抒发的是无限心伤。“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④这两句是“蓝桥驿乞浆”和“嫦娥奔月”两个典故,用来表达纳兰渴望自己也能有奇遇,可以到天河边与妻子团聚,将人间的荣华富贵全抛弃,最后两句体现的是纳兰对妻子的死心塌地,若能相见什么都没有也心甘情愿。由此可见纳兰对妻子用情至深。
人生,难回初见时。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以女子的口吻抒写,衷肠百转。“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慨叹可抵千言万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都宣泄出来。纳兰希望,人生如果总能像初见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词的第三四句是写故情已非,恋人却直言人心易变。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至高无上的皇权生生抽走了他们的幸福,表妹被选入皇宫,成了康熙皇帝的宠妃,从此一道宫墙,两个世界。最后一句纳兰感叹比翼双飞的美妙,只是当时的一种愿景罢了!“秋风悲画扇”化用的是汉朝班婕妤的故事,而“‘骊山’‘泪雨零铃’‘比翼连枝’”则是写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这首拟古之作,他借汉唐典故,其中所含的“怨”,时是一种假托,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有更深的痛楚,皇权至上,君为臣纲的束缚,与表妹虽情投意合,却无法越过君为臣纲的封建纲条,所以纳兰只能放弃,把所有苦楚积压在心头。
(二)凭寄语,劝加餐——离殇
在纳兰的词中,有很多是抒写对友情的珍视,虽然他登科及第,又是皇族贵胄,但他却广交文人志士,待人又是至诚至真,推心置腹。清初时,满族刚入关,所以对汉人有轻视之心,但纳兰的朋友中,却大部分都是江南人,也是汉族人,并且都是身世坎坷,官场失意的人,所以,纳兰与他们相惜相怜,尽自己的能力帮他们渡过难关。如,“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这首词是为朋友顾贞观所作,顾贞观的母亲病故,所以得回家奔丧,纳兰得知此事后,非常伤心,所以,在面对顾贞观要离去的现实前,他将自己的愁苦和不舍,化作一行行词。第一句营造出一幅依依惜别的景象:在秋风之中,词人与友人握手作别,泪水怎么也止不住。把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纳兰身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需要经常伴驾左右,所以,和朋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好不容易有一个相聚的机会,友人却因母亲的离世要离开,因此发出这么多年一直在分离的感慨。第三、四句两句是词人的想象和回忆。“凭寄语,劝加餐”这两句没有了依依惜别的那种伤感气氛,反而叮嘱友人要保重身体,多吃饭。“桂花时节约重返”一句是词人与友人的约定:能赶在桂花开的时候回来与自己相聚。最后两句是顾贞观离开时,纳兰送为他画像,并在画像上题上词,词人这句是要表达友人的容貌虽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画出来,但自己的不舍之情却是难以画出,从而展现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对朋友那种至情至真的感情。
纳兰因身份的原因频繁地随驾出行,所以与朋友相见甚少。看重情义的纳兰因此常感失落与惆怅,所以,他的友情词大多诉离殇,诉想见不能见的忧愁。
但他的友情词也不都是诉离别衷肠的,也有劝慰友人的。比如“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这首词是纳兰给清高却遭弹劾的老师的劝慰。又如,“丈夫未肯因人热,且闲乘、五湖料理,扁舟一叶”这首词就是对屡试不中的落魄友人姜西溟的劝诫安慰,安慰友人官场是牢笼,不如独守自己的一片天地。从这些词中都可以看出纳兰把有情有义,至情至性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他的忘年之交也很多,除了顾贞观外,严绳孙也是其中一位,他长比纳兰大32岁,真可谓“忘年之交”。纳兰曾留严绳孙在自己家里住了两年,彼此诗词唱和。“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否”这首《水龙吟》是严绳孙离去之时,纳兰写下的,体现了浓浓的不舍和依恋之情。纳兰的这种至情至性从送别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纳兰对友情的极度重视。
(三)莫将兴废话分明——国殇
纳兰性德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光,是跟随圣驾外出行役的。他的塞上词苍凉悲远、凄凉哀婉,在历来奔放洒脱的塞上词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对历史的慨叹吟唱都在塞上词中展现出来。如在《蝶恋花出塞》中有:“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词描写的是,古时的战争场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对人生起伏不定的慨叹。“今古河山无定据”以议论开篇,“今古”二字,概括古今。大好河山,从古至今,多少豪杰人物争抢割据,但他们都只是长期地或者短暂地占据了它,谁都不能永久的拥有它。第二、三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绘出一幅塞上宁静、祥和的画面:画角声中,牧马频频来去。第四、五两句同样运用白描。放眼望去,塞北荒凉、凄清、人烟稀少,同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凛冽的西风,吹红了枫树的叶子。这些红叶使人想起战争人员伤亡而造成的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于是这首词就沾染上了历史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这句运用议论,承接上片对古战场的描写。面对古战场的凄清时,郁结在词人心头的愁绪,多到数不清。第七、八两句运用的是叙事,“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化用王昭君和亲的故事,用来代表和亲。说明了江山争夺的方式:要么流血,要么和亲。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抒发了词人的感情:对故国一往而情深。把深情比作秋雨,用来表达自己那绵绵深情剪不断。整首词含蓄深沉,又有无限深情。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以景结尾,融情于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凄凉与无奈。词人多情善感的心性与封建权威格格不入,但他又摆脱不了这种命运,与理想相距甚远,只能通过词作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无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