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笔下的孙少平(附件)
摘 要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一个知识青年孙少平,他在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苦难时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当代青年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反映出那个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探索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孙少平所承受苦难和表现出的坚强意志让人叹服,在他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他的是贫穷、饥饿、病痛、爱情的折磨以及亲人的离逝,主人公并没有向苦难屈服,而是用坚强和自信的信念去化解生活中的苦难,体现出他热爱生命,超越自我,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中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目 录
绪论 1
1 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3
1.1 生活的积极进取者 3
1.2 理想的勇敢探索者 4
1.3 精神爱恋的不懈追求者 5
2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的现实意义 7
2.1 积极的意义 7
2.2 对比当代青年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绪论
路遥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平凡的世界》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佳作,使我们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寻找最纯朴的心灵慰藉。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一个农村青年的典型性代表,他积极进取,超越自我,不懈追求,在平凡的世界里造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言以蔽之。关于对路遥笔下孙少平的形象分析,目前在国内有一定成果。1994年《湖州师专学报》第二期中,许云生《<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对孙少平的形象定义是“知识农民”。他是“新旧时代更换的背景下孕育出的新人,有传统思想、现代色彩,又有农民的淳朴品质、矿工的赤胆献身精神的时代青年。”[1]P75他的观点说出了孙少平的本质,将孙少平的初步形象表现出来。但是也有人这样认为,从书的开头起,孙少平是个连“丙”菜也吃不起的农村学生,而书的结尾,孙少平却变成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这就说明孙少平从未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是换种说法小说结尾孙少平虽然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表面定义。然而他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充实了他的人生,丰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矿工的赤胆献身精神的时代青年。”[1]P75他的观点说出了孙少平的本质,将孙少平的初步形象表现出来。但是也有人这样认为,从书的开头起,孙少平是个连“丙”菜也吃不起的农村学生,而书的结尾,孙少平却变成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这就说明孙少平从未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是换种说法小说结尾孙少平虽然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表面定义。然而他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充实了他的人生,丰富了他的经验。美国作家N.斯蒂芬斯曾说过:“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的悲剧,真实且又震撼人心,那贯穿全书的昂扬向上的气势,使读者即使在主人公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嗅到希望的气息。孙少平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所有读者都愿意认为,他以另一种方式伟大着。”[2]P108是的,孙少平是整部小说的精神载体,他吸引着所有读者的心,让我们真诚并充满激情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努力着、奋斗着。
2000年《甘肃社会科学》的第4期陈占彪发表的《个人奋斗者:独特的群像侧影——路遥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文章将孙少平定义为“个人奋斗者”的同时,提出了尖锐的质问:“孙少平不断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呢?仅仅是到矿上打工吗?难道这就算改变了生活方式,就算体验了人生况味,就算了解了生存真像吗?”[3]P15我认为此观点有可供我们参考的地方,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品读这部小说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无论是生活、理想、还是爱情,他都表现出了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化解苦难,自由地表现生命,超越自我,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在爱情上不懈追求,最终成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虽然孙少平最后成了煤矿工人,但在他成为煤矿工人的道路上,他所付出和收获的都是他生命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
1 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1.1 生活的积极进取者
《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就以一个严峻的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冰雪即将融化,春天也将来临,但是真正的温暖还在远方的路上迟迟不肯到来,这也就是全书的基调,而主人公孙少平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步步,艰难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贫寒学生的身份和大家见面,生活的贫困带给他的种种苦难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无法逃避的现实也给他的精神造成无法弥补的自卑:肮脏不堪的粗布老土衣裳、露脚趾的两只旧黄胶鞋、每顿无非是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嫌弃的的两个黑面馍所有这些,使年轻而敏感的他备受生活的折磨。他羞涩的心不断承受着种种伤害,因此他渴望穿上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也渴望能在买饭的长队里和别的同学一样买一份乙菜,这些低微的要求都只是想让自己活得有尊严,这也并不能算作是一种过分的奢求。然而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因此而遭到庸俗世人的嘲笑。此时的他感到自卑,沮丧,灰心丧气,觉得生活给了他太多痛苦,这些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阶段的孙少平基本上摆脱了由贫困而带来的自卑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观,从他与田晓霞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说他想到更艰苦的地方去,越远越好,哪怕是在北极的冰天雪地,或者是杰克伦敦小说中描写的严酷的阿拉斯加,这都是与众人不同的想法,毫无疑问,这样的青年很不甘心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生,哪怕外面的世界充满磨难,他也愿意去闯一闯。也许这动机根本不是为了金钱、荣誉,而是单纯的出于对青春的激情。阶段性的经历及学识大大丰富了孙少平的精神世界,开阔了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小伙。他进取求新,拼搏竞争,对外界无限向往;他不安于扎根这贫瘠的黄土地,不满父兄为生活而苦战的生存方式,而是抓紧外出闯荡的机会,不惜劳其筋骨,伤其体肉。最终,他毅然决定选择走向自己眼中的大世界——黄原城,在他的头脑里,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将自己的一生消磨在一个小山村里。
经历了“揽工汉”的生活后,孙少平的生活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煤矿工人。认真对待生活是孙少平和其他工人的最大区别,一开始很多工人都把煤矿的这段生活看作是一个跳板,只有孙少平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严酷的环境便粉碎了那些富家子弟的傲慢,残酷的现实摆正了强者和弱者的位置,那些高干子弟由于挣不上工资而面临生存危机,他们就请求孙少平买下对于孙少平来说极其渴望的东西。当孙少平怀着复杂的心情买下这些东西之后,他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占领了他们的精神。正是这样使得孙少平认真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而且使他的人生得到了充实。
孙少平的生活观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成熟起来,由最初的自卑到超越自卑,通过发挥吃苦耐劳及超越苦难的精神,凭着对外界的无限向往,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人生的道路奔去。如此,一个坚持自己的梦想,敢于拼搏、勇于闯荡、在生活之路上勇于追寻自我的孙少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1.2 理想的勇敢探索者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在于我们明知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但依旧有一种自由的、永不满足的超越现实的意义,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孙少平就是追求这样一种人生意义的代表,他一生都
绪论 1
1 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3
1.1 生活的积极进取者 3
1.2 理想的勇敢探索者 4
1.3 精神爱恋的不懈追求者 5
2 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的现实意义 7
2.1 积极的意义 7
2.2 对比当代青年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绪论
路遥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平凡的世界》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佳作,使我们在这复杂的社会中寻找最纯朴的心灵慰藉。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一个农村青年的典型性代表,他积极进取,超越自我,不懈追求,在平凡的世界里造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言以蔽之。关于对路遥笔下孙少平的形象分析,目前在国内有一定成果。1994年《湖州师专学报》第二期中,许云生《<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对孙少平的形象定义是“知识农民”。他是“新旧时代更换的背景下孕育出的新人,有传统思想、现代色彩,又有农民的淳朴品质、矿工的赤胆献身精神的时代青年。”[1]P75他的观点说出了孙少平的本质,将孙少平的初步形象表现出来。但是也有人这样认为,从书的开头起,孙少平是个连“丙”菜也吃不起的农村学生,而书的结尾,孙少平却变成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这就说明孙少平从未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是换种说法小说结尾孙少平虽然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表面定义。然而他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充实了他的人生,丰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矿工的赤胆献身精神的时代青年。”[1]P75他的观点说出了孙少平的本质,将孙少平的初步形象表现出来。但是也有人这样认为,从书的开头起,孙少平是个连“丙”菜也吃不起的农村学生,而书的结尾,孙少平却变成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这就说明孙少平从未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是换种说法小说结尾孙少平虽然是个普通的煤矿工人,但是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表面定义。然而他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充实了他的人生,丰富了他的经验。美国作家N.斯蒂芬斯曾说过:“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的悲剧,真实且又震撼人心,那贯穿全书的昂扬向上的气势,使读者即使在主人公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嗅到希望的气息。孙少平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所有读者都愿意认为,他以另一种方式伟大着。”[2]P108是的,孙少平是整部小说的精神载体,他吸引着所有读者的心,让我们真诚并充满激情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努力着、奋斗着。
2000年《甘肃社会科学》的第4期陈占彪发表的《个人奋斗者:独特的群像侧影——路遥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文章将孙少平定义为“个人奋斗者”的同时,提出了尖锐的质问:“孙少平不断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呢?仅仅是到矿上打工吗?难道这就算改变了生活方式,就算体验了人生况味,就算了解了生存真像吗?”[3]P15我认为此观点有可供我们参考的地方,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品读这部小说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无论是生活、理想、还是爱情,他都表现出了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化解苦难,自由地表现生命,超越自我,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在爱情上不懈追求,最终成为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虽然孙少平最后成了煤矿工人,但在他成为煤矿工人的道路上,他所付出和收获的都是他生命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
1 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1.1 生活的积极进取者
《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就以一个严峻的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冰雪即将融化,春天也将来临,但是真正的温暖还在远方的路上迟迟不肯到来,这也就是全书的基调,而主人公孙少平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步步,艰难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贫寒学生的身份和大家见面,生活的贫困带给他的种种苦难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无法逃避的现实也给他的精神造成无法弥补的自卑:肮脏不堪的粗布老土衣裳、露脚趾的两只旧黄胶鞋、每顿无非是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嫌弃的的两个黑面馍所有这些,使年轻而敏感的他备受生活的折磨。他羞涩的心不断承受着种种伤害,因此他渴望穿上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也渴望能在买饭的长队里和别的同学一样买一份乙菜,这些低微的要求都只是想让自己活得有尊严,这也并不能算作是一种过分的奢求。然而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因此而遭到庸俗世人的嘲笑。此时的他感到自卑,沮丧,灰心丧气,觉得生活给了他太多痛苦,这些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阶段的孙少平基本上摆脱了由贫困而带来的自卑感,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观,从他与田晓霞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说他想到更艰苦的地方去,越远越好,哪怕是在北极的冰天雪地,或者是杰克伦敦小说中描写的严酷的阿拉斯加,这都是与众人不同的想法,毫无疑问,这样的青年很不甘心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生,哪怕外面的世界充满磨难,他也愿意去闯一闯。也许这动机根本不是为了金钱、荣誉,而是单纯的出于对青春的激情。阶段性的经历及学识大大丰富了孙少平的精神世界,开阔了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小伙。他进取求新,拼搏竞争,对外界无限向往;他不安于扎根这贫瘠的黄土地,不满父兄为生活而苦战的生存方式,而是抓紧外出闯荡的机会,不惜劳其筋骨,伤其体肉。最终,他毅然决定选择走向自己眼中的大世界——黄原城,在他的头脑里,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将自己的一生消磨在一个小山村里。
经历了“揽工汉”的生活后,孙少平的生活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煤矿工人。认真对待生活是孙少平和其他工人的最大区别,一开始很多工人都把煤矿的这段生活看作是一个跳板,只有孙少平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严酷的环境便粉碎了那些富家子弟的傲慢,残酷的现实摆正了强者和弱者的位置,那些高干子弟由于挣不上工资而面临生存危机,他们就请求孙少平买下对于孙少平来说极其渴望的东西。当孙少平怀着复杂的心情买下这些东西之后,他不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占领了他们的精神。正是这样使得孙少平认真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而且使他的人生得到了充实。
孙少平的生活观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步步成熟起来,由最初的自卑到超越自卑,通过发挥吃苦耐劳及超越苦难的精神,凭着对外界的无限向往,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人生的道路奔去。如此,一个坚持自己的梦想,敢于拼搏、勇于闯荡、在生活之路上勇于追寻自我的孙少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1.2 理想的勇敢探索者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在于我们明知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但依旧有一种自由的、永不满足的超越现实的意义,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孙少平就是追求这样一种人生意义的代表,他一生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