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研究以新湖村为例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大量的农村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成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他们的亲人或者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在6~16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处于成长阶段,许多儿童抗逆力水平较低,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得不到他们的关心和引导以及祖辈等监护人对其学习、精神等方面的疏忽,他们很容易产生孤僻、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以及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本研究将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提升留守儿童抗逆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2.1 优势视角 1
2.2 留守儿童 2
2.3 抗逆力 2
3 提高留守儿童抗逆力的重要性 3
3.1 抗逆力是适应环境的需要 3
3.2 抗逆力能提高勇气和自信 3
3.3 抗逆力带来积极的生活态度 3
4 新湖村留守儿童基本现状以及调查对象描述 4
4.1 新湖村留守儿童基本现状 4
4.2 调查对象描述 4
5 新湖村留守儿童抗逆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5
5.1 容易排斥他人 5
5.2 自我控制力弱 6
5.3 逃避困难和逆境 7
6 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高的介入 9
6.1 个案工作 9
6.2 小组工作 10
6.3 社区工作 12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访谈提纲 18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随着这些农民工流入城市,大量的农村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成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影响,严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则导致了心理畸形发展以及各种越轨行为的产生。为此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很多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从研究的理论成果来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已从问题视角转向了优势视角。而优势视角基本信念是抗逆力,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产,可以让个人在面临困境或逆境时作出理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为此,本文以新湖村为例,采取个案访谈的方法,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抗逆力的培养相结合,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策略。
笔者在新湖村开展访谈调查工作时发现,这里的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得孤僻,自卑,不积极面对生活。在面对父母离开的情况下,他们变化很大,在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不愿与长辈、老师和同学交流,生活在自己的角落里。有的自控能力弱的,就会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没有了父母的引导,他们在确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时,较容易出现偏差,这使他们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表现得难以适应,抗逆力低下。
如何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提升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一个很有必要的问题。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Dennis.Saleebey 认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模式,优势不仅仅是指个人的特征、品质和技能,也包括环境资源的关系特点,甚至,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1]。
史柏年认为“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优势视角寻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
2.2 留守儿童
叶敬忠认为“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3]。丁杰、吴霓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4]。
留守儿童主要分为四个类型:
(1)单亲监护型:该类型的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一个人照顾。他们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关爱和教育。常常表现出胆小怕事,没有自信或者对人不友好,做事不够细心等。
(2)祖辈监护型:该类型的留守儿童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照顾。由于祖孙之间年龄差很大,而且祖辈一般都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他们无法在学习、精神等层面给予太多的教导,只是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需要。?
(3)亲朋监护型:该类型的留守儿童由他们的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照顾。由于这些监护人自己也有孩子要照顾,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深入关心留守儿童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只是注重看护好孩子,关心他们的安全问题、学习问题,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4)自我监护型:该类型的留守儿童主要是自己照顾自己。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产生许多心理、行为上的问题,虽然父母会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但是缺少了父母的管教,他们很难做到自律。
2.3 抗逆力
抗逆力是根据英文单词“resilience”翻译过来的,“resilience”原意为“回弹,复原力,恢复力”。不同学者对其译法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台湾学者将其译为“复原力”,香港学者译为“抗逆力”,大陆学者则译为“心理弹性”。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
Dennis.Saleebey 认为“抗逆力是指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抗逆力并非是对个人困难和伤痛人生经验的漠视,也并非对生活中痛苦的天真忽略,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