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中的扇”意象(附件)
摘 要“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桃花扇》中“扇”更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桃花扇》中“扇”的特性、内涵、重要地位三个层次论述“扇”意象在《桃花扇》中的意义,从而论证作者借“扇”传达的理想和情感。
目 录
引 言 1
1 《桃花扇》中“扇”的多样性 2
1.1 “扇”的种类多 2
1.2 “扇”的数量大 3
2 《桃花扇》中“扇”的多重内涵 5
2.1 男女的爱情见证 5
2.2 文人的水墨情怀 6
2.3 士人的功业理想 7
3 《桃花扇》中“扇”的重要地位 9
3.1 行文线索 9
3.2 寄托载体 10
3.3 舞台道具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言
《桃花扇》是清初的作家孔尚任历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成的一部传奇剧本。从构思到成稿,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作者最后终将一段南明弘光朝的遗事敷演成了一部传奇。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说:“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1]P5,将南朝的兴亡和“桃花扇”联系在一起。
《桃花扇》中的“扇”贯穿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以及国家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把扇子不仅将侯李爱情与当时南明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还联系了剧中许多重要的情节,如赠扇、溅扇、题画、寄扇、扯扇等。以“结构中心”来组织全剧的情节,扇可谓再合适不过。孔尙任在剧中对“扇”进行大量的描写,如“宫沙扇”、“香坠扇”、“蝴蝶扇”、“羽扇”等,“扇”亦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桃花扇》研究是20世戏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20世纪《桃花扇》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代表性成果为廖全京的《论<桃花扇>传奇的艺术结构》,他在文中“详细的探讨了《桃花扇》的结构特点及成就,指出主线贯穿,史实敷衍,以龙引珠,境界独出;及官目处理上对比手法的应用,是《桃花扇》具本的基本特点。”[2]P79
二、《桃花扇》的主题研究。代表性成果为梁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超在《小说从话》中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由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3]P314。陈志宪在《关于〈桃花扇〉的一些问题》,文章探讨《桃花扇》主题的积极性,认为它是企图以历史教训、民族气节来警惕人心,激励后代的,《桃花扇》是中国民族戏剧中具有极丰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杰出作品。
本文以《桃花扇》中的“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多重内涵,分析“扇”在全剧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扇文化有一定意义。1 《桃花扇》中“扇”的多样性
《桃花扇》中的“扇”贯穿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以及南明小王朝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品中多次出现对扇子的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很大。
1.1 “扇”的种类多
《桃花扇》中“扇”的种类很多,有折扇、宫扇、团扇、羽扇。具体如下:
第一种为团扇。团扇最早出现在,形状似椭圆、葫芦等,根据制成团扇的材料又分为“罗扇”、“娟扇”,汉成帝时女官班婕妤作诗《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4]P25,因此,团扇又为称为“合欢扇”。在《桃花扇》第五出《访翠》中:“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1]P41团扇好携带,可藏于袖中。文中提到了“香扇坠”,通常香扇坠是系在团扇上。团扇也符合李香君妓女的身份,一个“影”字更显出香君拿团扇时的婀娜多姿。因此,这把扇子应为团扇。
第二种为宫扇。也是团扇的一种,但多为宫中所用,被称为宫扇。在第二十五出《选优》,李香君被阮大铖献给福王深锁在后宫之中,她为福王唱了一曲《牡丹亭》,福王听后大喜,便要赏赐李香君。文中写道:“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1]P170福王赏给李香君的是一把“桃花宫扇”之“桃花”,与剧中作为主要线索的侯李定情信物“桃花折扇”形成对照,具有强烈而鲜明讽刺意味。此扇既然是宫廷御用的扇子,可推测其价值连城,民间少有。赏给李香君“桃花宫扇”,一方面可以看出福王对她的欣赏和喜爱,另一方面是“因为‘桃花扇’曾是歌妓或妓女的专用扇,甚至成为青楼歌妓或者妓女的代称。”[5]P76,总之,福王赏给李香君“桃花宫扇”与其妓女的身份相符,让“桃花”成为香君的象征。
第三种为折扇。折扇又被称为“纸扇”,最早出现在宋朝,折扇可以收拢,携带方便。桃花扇作为候李的定情信物,在剧中多次出现。在二十三出《寄扇》中:“独坐无聊,不免取出候郎诗扇,展看一回。[1]P154”香君拿出扇子是与侯方域定情的扇子,她思念侯方域,取来扇子展开看,剧中的“展”字,可以推断出香君取出扇时,像看书一样慢慢的打开扇子,若为团扇就不需要展开来看。折扇是竹子作为扇骨,把纸作为扇面。在第四十回《出道》中:“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6]P258桃花扇被张瑶星撕碎,如果是团扇或是宫扇,不会出现“扯碎一条条”,而折扇是纸作为扇面,则会出现撕碎后是一条条的,那么,桃花扇为应为折扇。
第四种为羽扇。羽扇是鸟禽类的羽毛编成的扇面,以木或骨作为扇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在战场上诸葛亮常拿着羽扇现身于阵前。《桃花扇》中第十二出《辞院》中史可法唱道:“羽扇难挥建业军”[1]P85,在战场上出现羽扇可能性比较大,史可法也一定希望像诸葛亮一样手持羽扇指挥军队,为国效力。因此,这把扇子为羽扇,对史可法形象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这部传奇集中以扇喻人,借扇衬人,从而有助于故事展开。
1.2 “扇”的数量大
《桃花扇》中扇出现次数很多,数量非常大。据统计,全剧共有12出提到扇子,除了候李定情的“桃花扇”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扇子出现,对《桃花扇》中“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如下:
出处
次数
举例
试一出 先声
1
“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
第五出 访翠
5
“香草偏随蝴蝶扇,美人又下凤凰台”
第六出 眠香
5
“说的香君一搦身体,竟是个香扇坠儿”
第十二出 辞院
1
“黄尘起,王气昏,羽扇难挥建业军”
加二十一出 孤吟
3
目 录
引 言 1
1 《桃花扇》中“扇”的多样性 2
1.1 “扇”的种类多 2
1.2 “扇”的数量大 3
2 《桃花扇》中“扇”的多重内涵 5
2.1 男女的爱情见证 5
2.2 文人的水墨情怀 6
2.3 士人的功业理想 7
3 《桃花扇》中“扇”的重要地位 9
3.1 行文线索 9
3.2 寄托载体 10
3.3 舞台道具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引言
《桃花扇》是清初的作家孔尚任历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成的一部传奇剧本。从构思到成稿,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作者最后终将一段南明弘光朝的遗事敷演成了一部传奇。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说:“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1]P5,将南朝的兴亡和“桃花扇”联系在一起。
《桃花扇》中的“扇”贯穿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以及国家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把扇子不仅将侯李爱情与当时南明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还联系了剧中许多重要的情节,如赠扇、溅扇、题画、寄扇、扯扇等。以“结构中心”来组织全剧的情节,扇可谓再合适不过。孔尙任在剧中对“扇”进行大量的描写,如“宫沙扇”、“香坠扇”、“蝴蝶扇”、“羽扇”等,“扇”亦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桃花扇》研究是20世戏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20世纪《桃花扇》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代表性成果为廖全京的《论<桃花扇>传奇的艺术结构》,他在文中“详细的探讨了《桃花扇》的结构特点及成就,指出主线贯穿,史实敷衍,以龙引珠,境界独出;及官目处理上对比手法的应用,是《桃花扇》具本的基本特点。”[2]P79
二、《桃花扇》的主题研究。代表性成果为梁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超在《小说从话》中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由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3]P314。陈志宪在《关于〈桃花扇〉的一些问题》,文章探讨《桃花扇》主题的积极性,认为它是企图以历史教训、民族气节来警惕人心,激励后代的,《桃花扇》是中国民族戏剧中具有极丰富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杰出作品。
本文以《桃花扇》中的“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多重内涵,分析“扇”在全剧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扇文化有一定意义。1 《桃花扇》中“扇”的多样性
《桃花扇》中的“扇”贯穿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以及南明小王朝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品中多次出现对扇子的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很大。
1.1 “扇”的种类多
《桃花扇》中“扇”的种类很多,有折扇、宫扇、团扇、羽扇。具体如下:
第一种为团扇。团扇最早出现在,形状似椭圆、葫芦等,根据制成团扇的材料又分为“罗扇”、“娟扇”,汉成帝时女官班婕妤作诗《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4]P25,因此,团扇又为称为“合欢扇”。在《桃花扇》第五出《访翠》中:“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1]P41团扇好携带,可藏于袖中。文中提到了“香扇坠”,通常香扇坠是系在团扇上。团扇也符合李香君妓女的身份,一个“影”字更显出香君拿团扇时的婀娜多姿。因此,这把扇子应为团扇。
第二种为宫扇。也是团扇的一种,但多为宫中所用,被称为宫扇。在第二十五出《选优》,李香君被阮大铖献给福王深锁在后宫之中,她为福王唱了一曲《牡丹亭》,福王听后大喜,便要赏赐李香君。文中写道:“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1]P170福王赏给李香君的是一把“桃花宫扇”之“桃花”,与剧中作为主要线索的侯李定情信物“桃花折扇”形成对照,具有强烈而鲜明讽刺意味。此扇既然是宫廷御用的扇子,可推测其价值连城,民间少有。赏给李香君“桃花宫扇”,一方面可以看出福王对她的欣赏和喜爱,另一方面是“因为‘桃花扇’曾是歌妓或妓女的专用扇,甚至成为青楼歌妓或者妓女的代称。”[5]P76,总之,福王赏给李香君“桃花宫扇”与其妓女的身份相符,让“桃花”成为香君的象征。
第三种为折扇。折扇又被称为“纸扇”,最早出现在宋朝,折扇可以收拢,携带方便。桃花扇作为候李的定情信物,在剧中多次出现。在二十三出《寄扇》中:“独坐无聊,不免取出候郎诗扇,展看一回。[1]P154”香君拿出扇子是与侯方域定情的扇子,她思念侯方域,取来扇子展开看,剧中的“展”字,可以推断出香君取出扇时,像看书一样慢慢的打开扇子,若为团扇就不需要展开来看。折扇是竹子作为扇骨,把纸作为扇面。在第四十回《出道》中:“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6]P258桃花扇被张瑶星撕碎,如果是团扇或是宫扇,不会出现“扯碎一条条”,而折扇是纸作为扇面,则会出现撕碎后是一条条的,那么,桃花扇为应为折扇。
第四种为羽扇。羽扇是鸟禽类的羽毛编成的扇面,以木或骨作为扇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在战场上诸葛亮常拿着羽扇现身于阵前。《桃花扇》中第十二出《辞院》中史可法唱道:“羽扇难挥建业军”[1]P85,在战场上出现羽扇可能性比较大,史可法也一定希望像诸葛亮一样手持羽扇指挥军队,为国效力。因此,这把扇子为羽扇,对史可法形象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这部传奇集中以扇喻人,借扇衬人,从而有助于故事展开。
1.2 “扇”的数量大
《桃花扇》中扇出现次数很多,数量非常大。据统计,全剧共有12出提到扇子,除了候李定情的“桃花扇”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扇子出现,对《桃花扇》中“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如下:
出处
次数
举例
试一出 先声
1
“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
第五出 访翠
5
“香草偏随蝴蝶扇,美人又下凤凰台”
第六出 眠香
5
“说的香君一搦身体,竟是个香扇坠儿”
第十二出 辞院
1
“黄尘起,王气昏,羽扇难挥建业军”
加二十一出 孤吟
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