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中的新疆民俗文化书写以这边风景为例

摘 要
目 录
引 言 1
1 《这边风景》中的新疆民俗文化 2
1.1新疆民俗特色 2
1.1.1 新疆传统面食 3
1.1.2 新疆传统服饰 4
1.1.3 新疆典型信仰 6
2 《这边风景》新疆民俗文化书写的原因 9
2.1时代原因 9
2.2 个人原因 10
3 《这边风景》新疆民俗文化书写的意义 13
3.1民俗元素的文学运用 13
3.2民俗文化书写的价值 14
结 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 言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坛中享有一定声誉的作家,50年代末受政治原因影响被下放新疆并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对新疆产生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其作品内容基本围绕社会现实及其个人的新疆经历。《这边风景》在2013年正式问世,2015年8月王蒙于凭借该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该作品是王蒙诸多新疆题材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篇幅较长,详尽地记叙了作者的新疆经历和期间的心路历程,带领读者们感受到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的真实生活,将新疆的风土人情与传统民俗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作品中王蒙通过对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情、人事的文学体验,展示出其来自西部边地的人生体悟,同时通过对于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详细记叙,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这边风景》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了若干文学研究者和民俗学家的注意。对此,新疆自治区作协副主席、作家董立勃评价道:“通过作者浓墨重彩的笔法,将边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习惯作了详尽而细致的描述,作者那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和对另一个民族文化群体的日常生活中细节的真实把握,让我由衷敬佩。”
王蒙的新疆叙事巧妙地将民俗与文学审美结合了起来,对新疆民俗文化进行了艺术探索和美学解读。因此,本文试从《这边风景》入手探究王蒙作品中的新疆民俗文化书写,试图结合自身对于新疆民俗的了解去介绍和分析新疆民俗文化,关注其审美价值与文学性。这对于丰富有关新疆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发扬新疆民俗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这边风景》中的新疆民俗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1]民俗涉及的方面很多,关于民俗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发展拓宽。不同的民俗学家基于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对于民俗的范围与分类都有着各自的分类方法,英国和法国的常用分类为三分法,这种分类方法在国际上较为通行。相比国际方面的三分法,中国对民俗的划分多了一个种类,为此民俗学家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把民俗按照经济、社会、信仰和游艺分为四大类。[2]我国幅员辽阔,长久以来各地区发展出各自的民俗,单从南北方面划分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在诸多民俗中,新疆民俗作为一种独特且内涵丰富的存在,其表现为融合多种少数民族特点并贯穿着一定的宗教色彩。新疆民俗的独特与丰富内涵,不仅在民俗学领域中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文学领域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民俗学往往与文学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许多民俗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王蒙可以说是目前文学界对于新疆民俗文化关注度最高的作家,其从青年时期便被新疆民俗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而无法自拔,至今创作了若干部关于新疆的作品,比如《你好,新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歌神》、《这边风景》等。《这边风景》作为王蒙作品中记叙其新疆经历的篇幅较长、叙述较为详尽的作品,其内容包含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民俗现象,对于新疆民俗的研究分析具有这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章内容主要从《这边风景》中涉及的饮食方面、服饰方面和宗教信仰方面入手,结合作者个人情感对于作品中的新疆民俗进行分析探究。
1.1 新疆民俗特色
王蒙对于新疆的民俗特色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在全文中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都有着详尽的记叙。在关于新疆民俗特色的记叙中,王蒙赋予人物形象及其感情色彩笔墨最多的便是新疆传统面食、服饰以及当地宗教信仰的体现。王蒙对于新疆的面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在2015年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于文涛的采访时,他携妻子崔瑞芳邀请记者共进午餐,依照自己多年的饮食习惯点了若干道新疆菜招待记者,其中便有经典的新疆传统面食拉条子和馕,可见王蒙对于新疆面食的喜爱与怀念。《这边风景》中的人物阿西穆喜食面,王蒙关于其制作和食用面食的记叙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借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新疆面食的情感,从而面食也作为本章内容的第一个选择点。
1.1.1 新疆传统面食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中国的面食有着悠长的历史,并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面条、馒头、花卷、烧饼、饺子、包子、馄饨、等,西餐有面包、各种烤饼等。面点小吃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饺子、拉面、煎饼、煎饺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元宵等。此外,各地根据其物产及民俗风情的不同,又逐渐衍生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3]
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北方地区人民对于面食的喜爱程度较高。因为北方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适合小麦生长。处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其面食又在北方面食种类的基础上保持着一定的特色。新疆面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面食,既具有清真食物的特性,又具有中国西北菜系味重香浓、辛辣油腻的烹饪特点。新疆面食中以面条形态进行烹饪的主要有拉条子、揪片子、各种炒面等。
在新疆,揪片子是形状最为独特的面食。下面时,用手将面团揪成短的片状后放进锅里与其他配料一同烹饪,揪片子也因此得名。除了形状的独特性,揪片子也凭借其口感的独特性,在新疆面食中常年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揪片子也叫奶油面片,关于揪片子,文中曾说到:
“第二天,从来不讲交际应酬的阿西穆让尼莎汗做了餐奶油面片,阿西穆毕恭毕敬地亲自把伊力哈穆请到了家来,热情招待了一番”[4]p32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