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童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河岸》为例
浅谈苏童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河岸》为例[20191216201425]
内容摘要:苏童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才气的作家,他对成长主题小说的写作历程延续了二十多年,而他的新作《河岸》是以一个少年的身份来叙述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苏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其对以往作品的“自我超越”。本文旨在通过作家对人物形象塑造、成长环境探讨以及对人性方面思考,来分析苏童成长主题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成长主题河岸超越IntroductionTotheGrowthofSuTongNovelThem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 2
(一)库文轩:从岸上到河上 2
(二)库东亮:从岸上到河上 4
(三)库文轩和库东亮的形象对比 5
三、成长变化的影响因素 7
(一)时代背景 7
(二)家庭环境 8
四、成长主题的深化内涵 9
(一)对人们如何生存的关注 9
(二)对人们抉择命运的思考 10
(三)对人性回归觉醒的探讨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浅谈苏童小说的成长主题
— —以《河岸》为例
一、引言
成长是一个很适宜表达文学的空间。谈及文学中的“成长主题”,在十七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文学中曾出现过这类主题的小说,它的特点是往往以一个“白纸状态”的青少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他的日常生活、他与人相处交往的社会经历、他的思想感情变化来描写他的整个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而在华语文学中,对于“成长”的表现也有很多的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一大批作品,代表性的有王安忆的“雯雯系列”、苏童的“少年血系列”、王朔的《动物凶猛》、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作家们不约而同地都带有自传色彩,描写青春记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发表的《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等作品,同样也诉说着成长的艰难。
苏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成为了极具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多年来创作的约三百万字的小说中,跟“香椿树街”少年系列小说有关的占了近一半,“香椿树街”也已经像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成了一个寓言的世界,一个空间和年代的标记。主要是采用片段式的记忆方式来真实地展现出“六十年代人”童年少年的成长路线。苏童对于成长题材异乎寻常的关注,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文革记忆的反映,从他的成长主题小说的发展来看,他对历史叙事写得越来越少,狂躁不安的时代气息和惨烈场面只是作为了叙述故事的一个背景,让苏童有写作想法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情感,他更关注那代人青春期的骚动、内心深处的迷惘、所处时代的游离。苏童以简单又纯粹的童年记忆来抒发情感,这也是他的独特风格与创作个性,他的很多成长主题小说都对人的心灵与人性有着深切的揭示和探讨。
新作《河岸》,是苏童沉寂三年后推出的他寄望能实现“自我超越”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他曾表示“《河岸》是我梦想的,一直想写的作品。虽然我写小说写了二十年,但是它让我有种新生的感觉,我在《河岸》中作了最大的努力,它实现了我以前设想的文学创作的理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河岸》这部作品有着很大的重视与期望。《河岸》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库东亮和他的父亲库文轩的荒诞命运,但主人公超越了那个时代,被苏童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桑园留念》、《城北地带》等叙述青春成长的小说中苏童关注的焦点仅在于主人公的孤独、迷茫、忧郁以此来打开时代的阴暗和生存的艰难,而《河岸》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和丰富了苏童青春成长小说的文学系谱,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笔墨在主人公的身上来表达自己对当代人的生存、命运的关注和人性思考。
二、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
(一)库文轩:从岸上到河上
小说在一开始提到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简明扼要地镌刻着一个烈士英雄邓少香的光荣事迹,而这位烈士与库文轩有着直接关系。邓少香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用婴儿做掩护但是最终事情败露牺牲了,而那个婴儿就是库文轩,他存活了下来,被马桥镇附近的一个渔民封老四捡到,后来事隔几年渔民封老四在马桥镇的孤儿院凭借着屁股上的鱼形胎记认出了库文轩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所以,一块革命烈属的红牌子在库文轩家门上挂了很多年,证明着他们一家人有着光荣的身份和显赫的门第,头顶光环。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地区来了一个工作组要调查库文轩的身世背景,从对封老四的生活作风的调查到对库文轩身上鱼形胎记的质疑再到对库文轩生活作风的评断,种种迹象表明了库文轩不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一家人感觉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之后库文轩在岸上滞留了三个月,住在春风旅社的阁楼上接受工作组的隔离审查,可是隔离了两个月后,库文轩的精神方面出现了些紊乱的迹象,提前结束了对他的隔离审查。但是也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库文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上的居民们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大变。库文轩面对着这一切,内心感到无能为力,妻子乔丽敏时不时的冷言嘲讽,我们暂且不说库文轩的人格和自尊受到了伤害,还是他自己已经承认了他不是邓少香的儿子和“阶级异己分子”,他之所以没有和妻子抗衡,一方面是没有了勇气,另一方面是在他心里还是深爱着乔丽敏。小说里提到库文轩曾经对库东亮说“你母亲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的风韵,革命与浪漫都是她追求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在库文轩心里,妻子的形象十分高尚,如果可以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来说,乔丽敏在库文轩心中就是“女神”。然而他的一再忍让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体谅,换来的却是咄咄逼人和愤怒厌恶,指责库文轩是牛粪,硬要装成花园,欺骗了她这朵鲜花,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妻子的心离这个家越来越远,家庭生活变得凄凉不堪,甚至连吃喝拉撒都充满着冰冷的条文和纪律,最终这段婚姻还是破裂了。
那年冬天库文轩告别了岸上的生活,奔向船和河流,可是他还是坚持着对所谓的母亲烈士邓少香漫长的凭吊,从岸上转移到了河上,每年的清明河九月二十七日,库文轩在驳船上打出标语—邓少香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由此可以看得出他期盼着调查组能给他一个说法、一个证明。他还不厌其烦地派儿子去岸上打探消息和寄信,有次库东亮上岸知晓了赵春美的丈夫小唐自杀死掉了,死因却是赵春美和库文轩一起给他带了绿帽子,库文轩只能通过自残生殖器的方式来偿还以前做错事情给别人带来伤害,向人们证明他有改过。身体上的缺陷使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也是因为这,在性的方面对库东亮更加管教和监督,避免儿子日后会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错路。在抓阄哪条船来抚养慧仙的时候,东亮代表父子俩的七号船本想是走过场,不料东亮抓阄抓中了,库文轩知道后,对慧仙说:“小同志,千万要听大人的话。千万不要上我们家的船,我们家的船上有老虎。”他编这样的谎话来骗小孩子,从中可以看出库文轩抗拒和女性再有任何瓜葛,就算是小女孩他也不愿意,所以说那件事的影响在他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一次在船上偶遇到乔丽敏来河上做宣传,库文轩对东亮说:“是你母亲的声音,她的声音隔多远我都听得出来。你的母亲怎么样了?”听他说的这句话看得出他们虽然离婚了,但是他还是会关心乔丽敏的生活,就算之前她对他态度很坏,他还是抱有一颗大度宽容之心,或许更多可能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和对乔丽敏造成的伤害在赎罪。自从上了船后库文轩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岸上,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有段情节写到库文轩和儿子库东亮的对话,库文轩说他听到了河水在对他说话,让他“下来,下来”,从他的这一反应来看,他对河水与母亲怀抱的渴望。最后东亮上岸把奶奶邓少香的纪念碑偷运到船上,交给了他,而库文轩抱着纪念碑下跪、痛哭,最终选择了与纪念碑绑在一起共同沉入河底,维护了他和邓少香的母子关系,在他心里可以丢下儿子但丢不下母亲,因为那是他存在的来源,这一举动也是对库文轩“寻找”历程的终结和自暴自弃。
(二)库东亮:从岸上到河上
开篇这句不急不缓的陈述“一切都与我父亲有关”埋下了小说的基调,在父亲库文轩的身份没有遭到质疑之前库东亮可以算是幸福的,可是这一切很快又被破坏了,父亲库文轩不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库东亮自然也不是邓少香的孙子。母亲乔丽敏让他别去招惹别人,但是母亲的嘱咐完全被他抛之脑后,在看到七癞子头发上的苍蝇后这样说道:“七癞子,你头上开厕所了?为什么苍蝇围着你的脑袋飞?”从这样的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爱挑衅的街头少年,后来因为被抢了奶油面包,又被癞子姐姐打了一个耳光,受到了警告,库东亮不知所措,崩溃地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是我的面包,你们抢的。”在这里又可以看出库东亮也是个软弱的少年,最后不但没有得到路人的帮助反而遭到了厌恶和谩骂,而且由此得到了一个绰号“空屁”“整个油坊镇的空气都被一个响亮清脆的音节征服了”。因为父亲库文轩的身份被质疑,库东亮去了当地政府,质问了工作组的人:“你们算什么工作组?是造谣工作组还是放屁工作组?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库文轩不是邓少香的儿子,又有什么证据说他是河匪封老四的儿子?如果你们拿不出证据,那就证明你们三个男人都是河匪封老四的儿子,还有一个女的,她是封老四的女儿!”他说话的反驳气势又可以看出库东亮是个懂事且有正义感的孩子,关心着父亲和家庭。可是回到家里,场面却是他不愿看到的,有段情节写到库文轩跪在乔丽敏的脚下,褪到裤子在地上爬,乔丽敏的脸转到哪里库文轩就转到哪里,非要给乔丽敏看他屁股上的胎记。一瞬间库东亮的眼泪夺眶而出,不知道是为父亲的可怜而流还是为母亲的冷酷而流,他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他说了句话:“离婚就离婚,反正都是空屁!”由此可以感受到一个孩子的无能为力,然而要在父亲和母亲之间选择一个,东亮内心是两个都舍不得,他又想去船上又不想离开岸上。他向父亲征求意见却在母亲那里吃了闭门羹,乔丽敏说只能选择一个,面对母亲的坚硬态度,东亮最终选择了父亲和船,我们可以感受得出当时他做这个选择内心肯定是众多的难受和无助。
“金雀河边的人们对这支船队普遍没有好感,他们认为向阳船队的船民低人一等,好好的人家,怎么会把家搬到河上去呢?很难说这不是歧视,由于父亲的出身成了悬案,我们也成了来历不明的人,父亲需要赎罪,他带我到向阳船队,也许不是不放,不是贬逐,是被归类了。”这段话是库东亮对于和父亲来到船队时的思考,可以看出,库东亮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少年。他告别了母亲和岸,随着父亲一起奔向船与河流,这一待就待了十三年。然而远离了母亲和岸上,他并没有感到释放,在船上的日子里充满着父亲对他身体上和灵魂上双重压制。东亮初到船队的日子很孤单,父亲让他继续学业,可是他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一门心思想着从岸上偷偷带回来的母亲记录的工作手册,里面记载着父亲对母亲的背叛和种种罪状,看着母亲的字迹,东亮沉迷于推理和想象,可是他又觉得自己很堕落,带着一种自救的良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极其矛盾复杂,在情欲与理性之间纠结,父亲的生活作风问题一直缠绕在他的心中,而父亲反过来对他成长过程中的私生活极其关注使他承受了巨大的压抑感,东亮对父亲参杂着又怕又恨的情感,而最后库东亮为了父亲把奶奶邓少香的碑偷运到船上看得出他内心深处还是心疼父亲的。在小说的后面出现了另一个与库东亮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慧仙,他在抓阄的时候抓中了,于是慧仙跟着他们父子俩一起生活,东亮可以说是见证了慧仙的成长过程,用一个本子记录下了关于慧仙的一些生活琐事,“我盼慧仙快点长大,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秘密。”“另一方面,我又害羞慧仙成长发育得太快,这是我心里的第二个秘密。”库东亮在对慧仙的感情由开始不确定是不是爱情,后来亲眼见到了慧仙人生的起起落落,他选择了守护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爱情,直到慧仙寄给了他一盏铁皮红灯只身嫁给了文化馆的小朱,他才感觉到自己对慧仙的爱情应该结束了。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库东亮在对慧仙的感情上是执着的痴情的,最终却也是悲剧的。
内容摘要:苏童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才气的作家,他对成长主题小说的写作历程延续了二十多年,而他的新作《河岸》是以一个少年的身份来叙述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苏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其对以往作品的“自我超越”。本文旨在通过作家对人物形象塑造、成长环境探讨以及对人性方面思考,来分析苏童成长主题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成长主题河岸超越IntroductionTotheGrowthofSuTongNovelThem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 2
(一)库文轩:从岸上到河上 2
(二)库东亮:从岸上到河上 4
(三)库文轩和库东亮的形象对比 5
三、成长变化的影响因素 7
(一)时代背景 7
(二)家庭环境 8
四、成长主题的深化内涵 9
(一)对人们如何生存的关注 9
(二)对人们抉择命运的思考 10
(三)对人性回归觉醒的探讨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浅谈苏童小说的成长主题
— —以《河岸》为例
一、引言
成长是一个很适宜表达文学的空间。谈及文学中的“成长主题”,在十七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德国文学中曾出现过这类主题的小说,它的特点是往往以一个“白纸状态”的青少年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他的日常生活、他与人相处交往的社会经历、他的思想感情变化来描写他的整个世界观的形成过程。而在华语文学中,对于“成长”的表现也有很多的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一大批作品,代表性的有王安忆的“雯雯系列”、苏童的“少年血系列”、王朔的《动物凶猛》、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作家们不约而同地都带有自传色彩,描写青春记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发表的《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等作品,同样也诉说着成长的艰难。
苏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成为了极具备受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多年来创作的约三百万字的小说中,跟“香椿树街”少年系列小说有关的占了近一半,“香椿树街”也已经像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成了一个寓言的世界,一个空间和年代的标记。主要是采用片段式的记忆方式来真实地展现出“六十年代人”童年少年的成长路线。苏童对于成长题材异乎寻常的关注,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文革记忆的反映,从他的成长主题小说的发展来看,他对历史叙事写得越来越少,狂躁不安的时代气息和惨烈场面只是作为了叙述故事的一个背景,让苏童有写作想法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情感,他更关注那代人青春期的骚动、内心深处的迷惘、所处时代的游离。苏童以简单又纯粹的童年记忆来抒发情感,这也是他的独特风格与创作个性,他的很多成长主题小说都对人的心灵与人性有着深切的揭示和探讨。
新作《河岸》,是苏童沉寂三年后推出的他寄望能实现“自我超越”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他曾表示“《河岸》是我梦想的,一直想写的作品。虽然我写小说写了二十年,但是它让我有种新生的感觉,我在《河岸》中作了最大的努力,它实现了我以前设想的文学创作的理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童对《河岸》这部作品有着很大的重视与期望。《河岸》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库东亮和他的父亲库文轩的荒诞命运,但主人公超越了那个时代,被苏童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桑园留念》、《城北地带》等叙述青春成长的小说中苏童关注的焦点仅在于主人公的孤独、迷茫、忧郁以此来打开时代的阴暗和生存的艰难,而《河岸》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和丰富了苏童青春成长小说的文学系谱,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笔墨在主人公的身上来表达自己对当代人的生存、命运的关注和人性思考。
二、主要人物的成长历程
(一)库文轩:从岸上到河上
小说在一开始提到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简明扼要地镌刻着一个烈士英雄邓少香的光荣事迹,而这位烈士与库文轩有着直接关系。邓少香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用婴儿做掩护但是最终事情败露牺牲了,而那个婴儿就是库文轩,他存活了下来,被马桥镇附近的一个渔民封老四捡到,后来事隔几年渔民封老四在马桥镇的孤儿院凭借着屁股上的鱼形胎记认出了库文轩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所以,一块革命烈属的红牌子在库文轩家门上挂了很多年,证明着他们一家人有着光荣的身份和显赫的门第,头顶光环。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地区来了一个工作组要调查库文轩的身世背景,从对封老四的生活作风的调查到对库文轩身上鱼形胎记的质疑再到对库文轩生活作风的评断,种种迹象表明了库文轩不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一家人感觉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之后库文轩在岸上滞留了三个月,住在春风旅社的阁楼上接受工作组的隔离审查,可是隔离了两个月后,库文轩的精神方面出现了些紊乱的迹象,提前结束了对他的隔离审查。但是也因为这次事件的发生,库文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上的居民们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对他的态度大变。库文轩面对着这一切,内心感到无能为力,妻子乔丽敏时不时的冷言嘲讽,我们暂且不说库文轩的人格和自尊受到了伤害,还是他自己已经承认了他不是邓少香的儿子和“阶级异己分子”,他之所以没有和妻子抗衡,一方面是没有了勇气,另一方面是在他心里还是深爱着乔丽敏。小说里提到库文轩曾经对库东亮说“你母亲浑身上下透露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的风韵,革命与浪漫都是她追求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在库文轩心里,妻子的形象十分高尚,如果可以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来说,乔丽敏在库文轩心中就是“女神”。然而他的一再忍让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体谅,换来的却是咄咄逼人和愤怒厌恶,指责库文轩是牛粪,硬要装成花园,欺骗了她这朵鲜花,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妻子的心离这个家越来越远,家庭生活变得凄凉不堪,甚至连吃喝拉撒都充满着冰冷的条文和纪律,最终这段婚姻还是破裂了。
那年冬天库文轩告别了岸上的生活,奔向船和河流,可是他还是坚持着对所谓的母亲烈士邓少香漫长的凭吊,从岸上转移到了河上,每年的清明河九月二十七日,库文轩在驳船上打出标语—邓少香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由此可以看得出他期盼着调查组能给他一个说法、一个证明。他还不厌其烦地派儿子去岸上打探消息和寄信,有次库东亮上岸知晓了赵春美的丈夫小唐自杀死掉了,死因却是赵春美和库文轩一起给他带了绿帽子,库文轩只能通过自残生殖器的方式来偿还以前做错事情给别人带来伤害,向人们证明他有改过。身体上的缺陷使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也是因为这,在性的方面对库东亮更加管教和监督,避免儿子日后会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错路。在抓阄哪条船来抚养慧仙的时候,东亮代表父子俩的七号船本想是走过场,不料东亮抓阄抓中了,库文轩知道后,对慧仙说:“小同志,千万要听大人的话。千万不要上我们家的船,我们家的船上有老虎。”他编这样的谎话来骗小孩子,从中可以看出库文轩抗拒和女性再有任何瓜葛,就算是小女孩他也不愿意,所以说那件事的影响在他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一次在船上偶遇到乔丽敏来河上做宣传,库文轩对东亮说:“是你母亲的声音,她的声音隔多远我都听得出来。你的母亲怎么样了?”听他说的这句话看得出他们虽然离婚了,但是他还是会关心乔丽敏的生活,就算之前她对他态度很坏,他还是抱有一颗大度宽容之心,或许更多可能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和对乔丽敏造成的伤害在赎罪。自从上了船后库文轩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岸上,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有段情节写到库文轩和儿子库东亮的对话,库文轩说他听到了河水在对他说话,让他“下来,下来”,从他的这一反应来看,他对河水与母亲怀抱的渴望。最后东亮上岸把奶奶邓少香的纪念碑偷运到船上,交给了他,而库文轩抱着纪念碑下跪、痛哭,最终选择了与纪念碑绑在一起共同沉入河底,维护了他和邓少香的母子关系,在他心里可以丢下儿子但丢不下母亲,因为那是他存在的来源,这一举动也是对库文轩“寻找”历程的终结和自暴自弃。
(二)库东亮:从岸上到河上
开篇这句不急不缓的陈述“一切都与我父亲有关”埋下了小说的基调,在父亲库文轩的身份没有遭到质疑之前库东亮可以算是幸福的,可是这一切很快又被破坏了,父亲库文轩不是烈士邓少香的儿子,库东亮自然也不是邓少香的孙子。母亲乔丽敏让他别去招惹别人,但是母亲的嘱咐完全被他抛之脑后,在看到七癞子头发上的苍蝇后这样说道:“七癞子,你头上开厕所了?为什么苍蝇围着你的脑袋飞?”从这样的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爱挑衅的街头少年,后来因为被抢了奶油面包,又被癞子姐姐打了一个耳光,受到了警告,库东亮不知所措,崩溃地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是我的面包,你们抢的。”在这里又可以看出库东亮也是个软弱的少年,最后不但没有得到路人的帮助反而遭到了厌恶和谩骂,而且由此得到了一个绰号“空屁”“整个油坊镇的空气都被一个响亮清脆的音节征服了”。因为父亲库文轩的身份被质疑,库东亮去了当地政府,质问了工作组的人:“你们算什么工作组?是造谣工作组还是放屁工作组?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库文轩不是邓少香的儿子,又有什么证据说他是河匪封老四的儿子?如果你们拿不出证据,那就证明你们三个男人都是河匪封老四的儿子,还有一个女的,她是封老四的女儿!”他说话的反驳气势又可以看出库东亮是个懂事且有正义感的孩子,关心着父亲和家庭。可是回到家里,场面却是他不愿看到的,有段情节写到库文轩跪在乔丽敏的脚下,褪到裤子在地上爬,乔丽敏的脸转到哪里库文轩就转到哪里,非要给乔丽敏看他屁股上的胎记。一瞬间库东亮的眼泪夺眶而出,不知道是为父亲的可怜而流还是为母亲的冷酷而流,他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他说了句话:“离婚就离婚,反正都是空屁!”由此可以感受到一个孩子的无能为力,然而要在父亲和母亲之间选择一个,东亮内心是两个都舍不得,他又想去船上又不想离开岸上。他向父亲征求意见却在母亲那里吃了闭门羹,乔丽敏说只能选择一个,面对母亲的坚硬态度,东亮最终选择了父亲和船,我们可以感受得出当时他做这个选择内心肯定是众多的难受和无助。
“金雀河边的人们对这支船队普遍没有好感,他们认为向阳船队的船民低人一等,好好的人家,怎么会把家搬到河上去呢?很难说这不是歧视,由于父亲的出身成了悬案,我们也成了来历不明的人,父亲需要赎罪,他带我到向阳船队,也许不是不放,不是贬逐,是被归类了。”这段话是库东亮对于和父亲来到船队时的思考,可以看出,库东亮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少年。他告别了母亲和岸,随着父亲一起奔向船与河流,这一待就待了十三年。然而远离了母亲和岸上,他并没有感到释放,在船上的日子里充满着父亲对他身体上和灵魂上双重压制。东亮初到船队的日子很孤单,父亲让他继续学业,可是他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一门心思想着从岸上偷偷带回来的母亲记录的工作手册,里面记载着父亲对母亲的背叛和种种罪状,看着母亲的字迹,东亮沉迷于推理和想象,可是他又觉得自己很堕落,带着一种自救的良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极其矛盾复杂,在情欲与理性之间纠结,父亲的生活作风问题一直缠绕在他的心中,而父亲反过来对他成长过程中的私生活极其关注使他承受了巨大的压抑感,东亮对父亲参杂着又怕又恨的情感,而最后库东亮为了父亲把奶奶邓少香的碑偷运到船上看得出他内心深处还是心疼父亲的。在小说的后面出现了另一个与库东亮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慧仙,他在抓阄的时候抓中了,于是慧仙跟着他们父子俩一起生活,东亮可以说是见证了慧仙的成长过程,用一个本子记录下了关于慧仙的一些生活琐事,“我盼慧仙快点长大,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秘密。”“另一方面,我又害羞慧仙成长发育得太快,这是我心里的第二个秘密。”库东亮在对慧仙的感情由开始不确定是不是爱情,后来亲眼见到了慧仙人生的起起落落,他选择了守护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爱情,直到慧仙寄给了他一盏铁皮红灯只身嫁给了文化馆的小朱,他才感觉到自己对慧仙的爱情应该结束了。在这里我们看出了库东亮在对慧仙的感情上是执着的痴情的,最终却也是悲剧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