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的变化(附件)
摘 要《我是你爸爸》这部小说以马林生和马锐父子两人的生活为基础,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父子关系的变化。他们最初的父子形态是传统的“父为子纲,子从父令”等级制,这种等级制使他们父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马林生开始审视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在思索之后他决定以“民主”、“平等”的新型父子关系和儿子相处,但成效甚微。经历一番折腾之后,他们还是回到了“父父子子”的关系。《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的变化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以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为背景,为我们研究文学作品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提供帮助。
目 录
1 引言 1
2 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与“皈依” 2
2.1 最初的父子形态 2
2.2 “平等”父子关系的探索 4
2.3 父子关系的“皈依” 5
3 父子关系转变的背景 8
3.1 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8
3.2 思想文化环境的变化 9
4 父子关系变化的意义 10
4.1 文学史价值 10
4.2 现实价值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1]P839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父子关系是建立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础。父子关系联通了“家”和“国”,“忠”和“孝”两级社会秩序传统。传统父子关系的表现形式是:“父为子纲、子从父令”,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并且无条件的完成父亲的任何要求。如《大清律辑注》中提到“祖在则祖为家长,父在则父为家长。”[2]P325表明父亲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正是《孝经》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P65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到了近代,这种父子关系也依然在社会中大量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多此类的例子,如鲁迅《朝花夕拾》中《五猖会》所记父亲让我背书的那一段,就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父子关系与传统社会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然而近代中国也是裂变期,因此也出现一些作品试图改变这种父子关系,如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斯人独憔悴》中,青年学生颖铭、颖石兄弟怀着巨大的热情反抗自己的父亲,揭露传统专制,要求个性解放,但是此类作品并不是很多。到了当代文学,尤其是8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父子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的研究较少,只是在王朔专题研究中有所提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丁进的《从“父慈子孝”到“家变”——王文新<家变>与王朔<我是你爸爸>之比较》。作者在分析《家变》和《我是你爸爸》两部作品之后指出了父亲与儿子在观念上的存在矛盾,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冲突,从而引发传统家庭伦理的解体与重建。2014年张岩在《<我是你爸爸>的双重叙述结构》中指出作者借“民主”实验中父子的矛盾冲突打破了读者对父子角色的惯常认识,王朔认为传统伦理对人的影响极深。通过以上分析,《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2 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与“皈依”
《我是你爸爸》主要讲了马林生和马锐两父子之间关系的变化。作品一开始马林生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处处维护自己的权威,马锐却对父亲的教导方式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他们父子之间时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这些矛盾与冲突在一次次的冷战和不平等的对话后,逐步升级。马林生根据儿子对待自己的态度,做出了调整他们父子关系的决定,并开始进行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试验。这种探索是以西方式的民主、平等为基础的。但是他在这里的探索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父子两人在遭受了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后,并开始理解、体谅对方,并回归到双方都认可的那种“父父子子”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宣布了他们新型父子关系探索的失败。
2.1 最初的父子形态
《我是你爸爸》中最初的父子关系是传统的“父为子纲、子从父令”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主要表现在马林生习惯性地用强权来控制儿子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这些方面。
在生活方式上,马林生对儿子的掌控欲渗透在儿子生活的各个角落。小说中书店职员马林生将自己伪装成知识分子形象,在年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爱干净是他保持形象的一个筹码。儿子成了他爱干净的牺牲品,马林生下班回家总要洗澡,由于老四合院没有完善的卫生设施,不能畅快淋漓的洗澡,他只能端一盆水在屋里擦拭身体。儿子放学回家本不愿洗澡,但马林生严肃的命令儿子洗澡,他不仅把儿子拉到院子里,而且还把儿子的头塞到水龙头底下动手剥掉儿子的上衣,从头到脚大洗一番。“拉”、“塞”、“剥”三个动词,体现马林生对待儿子的粗鲁和强制性,替儿子包办一切。马林生不顾儿子的感受,让儿子就这样裸露在大众面前,自尊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威;若是老子说错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4]P366面对父亲的种种压迫,马锐只能被动地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失去独立行动的可能。他更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否则面临的将是父亲更严肃、更暴力的管教。
马林生对儿子更深层次的控制是儿子思想观念方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马林生去学校处理儿子跟校方冲突事件,激化了这对父子之间本来就存在的矛盾。马锐跟老师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其实错并不在马锐。而是老师说错字,并没有改正。可是马林生不仅没有顾及马锐的利益,而且没有给儿子争取儿子应有的权益。反而不顾事实去给老师、学校赔礼、道歉、写检讨,伤害马锐的自尊心,强迫马锐写检讨。作为新一代学生的马锐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当然也不知道这篇检查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所以马林生亲自起稿替儿子写了这篇检讨。写完检讨的马林生让马锐抄写检讨,马锐觉得父亲写的这些不符合现实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他直接拒绝抄写,彻底的激怒了父亲。
“他几乎是失去理智地疯狂殴打了,拳头、皮鞋雨点般地落到马锐一无遮挡的身上。马锐保持不住重心,踉跄着,几次重重地摔倒在地。剧烈的疼痛使他再也忍受不住,泪水涌出眼眶,他终于屈服了,含悲饮泣蹲在地上把散落的稿纸一张张捡起来。[5]P43
‘马上抄,不抄完不许吃饭!’马林生大声吼着,气咻咻地离开里屋,用力把门带上。”[5]P45
马林生用暴力使儿子彻底的妥协,马林生用成人的价值观念来控制他儿子的价值观念。他面对儿子的公然挑衅、不服,这一次他的确用暴力给了儿子自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训,儿子一见到他就显得瑟缩、沉默、怯意。
“父与子观念上的冲突,必然引发行为上的冲突,从而导致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与重构。”[6]P3他们彼此之间逐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关系开始恶化,本该融洽的家庭气氛蒙上了一层阴郁。马林生的一系列行为给马锐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害,儿子最后的一丝自我也在他的教育下灰飞烟灭了,父子俩开始感到莫名的紧张和不适应。
目 录
1 引言 1
2 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与“皈依” 2
2.1 最初的父子形态 2
2.2 “平等”父子关系的探索 4
2.3 父子关系的“皈依” 5
3 父子关系转变的背景 8
3.1 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8
3.2 思想文化环境的变化 9
4 父子关系变化的意义 10
4.1 文学史价值 10
4.2 现实价值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1 引言
《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1]P839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父子关系是建立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础。父子关系联通了“家”和“国”,“忠”和“孝”两级社会秩序传统。传统父子关系的表现形式是:“父为子纲、子从父令”,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并且无条件的完成父亲的任何要求。如《大清律辑注》中提到“祖在则祖为家长,父在则父为家长。”[2]P325表明父亲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正是《孝经》所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P65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到了近代,这种父子关系也依然在社会中大量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很多此类的例子,如鲁迅《朝花夕拾》中《五猖会》所记父亲让我背书的那一段,就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父子关系与传统社会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然而近代中国也是裂变期,因此也出现一些作品试图改变这种父子关系,如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斯人独憔悴》中,青年学生颖铭、颖石兄弟怀着巨大的热情反抗自己的父亲,揭露传统专制,要求个性解放,但是此类作品并不是很多。到了当代文学,尤其是8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父子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的研究较少,只是在王朔专题研究中有所提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丁进的《从“父慈子孝”到“家变”——王文新<家变>与王朔<我是你爸爸>之比较》。作者在分析《家变》和《我是你爸爸》两部作品之后指出了父亲与儿子在观念上的存在矛盾,必然会导致行为上的冲突,从而引发传统家庭伦理的解体与重建。2014年张岩在《<我是你爸爸>的双重叙述结构》中指出作者借“民主”实验中父子的矛盾冲突打破了读者对父子角色的惯常认识,王朔认为传统伦理对人的影响极深。通过以上分析,《我是你爸爸》中父子关系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2 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与“皈依”
《我是你爸爸》主要讲了马林生和马锐两父子之间关系的变化。作品一开始马林生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处处维护自己的权威,马锐却对父亲的教导方式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他们父子之间时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这些矛盾与冲突在一次次的冷战和不平等的对话后,逐步升级。马林生根据儿子对待自己的态度,做出了调整他们父子关系的决定,并开始进行新型父子关系的探索试验。这种探索是以西方式的民主、平等为基础的。但是他在这里的探索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父子两人在遭受了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后,并开始理解、体谅对方,并回归到双方都认可的那种“父父子子”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宣布了他们新型父子关系探索的失败。
2.1 最初的父子形态
《我是你爸爸》中最初的父子关系是传统的“父为子纲、子从父令”的等级制。这种等级制主要表现在马林生习惯性地用强权来控制儿子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这些方面。
在生活方式上,马林生对儿子的掌控欲渗透在儿子生活的各个角落。小说中书店职员马林生将自己伪装成知识分子形象,在年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爱干净是他保持形象的一个筹码。儿子成了他爱干净的牺牲品,马林生下班回家总要洗澡,由于老四合院没有完善的卫生设施,不能畅快淋漓的洗澡,他只能端一盆水在屋里擦拭身体。儿子放学回家本不愿洗澡,但马林生严肃的命令儿子洗澡,他不仅把儿子拉到院子里,而且还把儿子的头塞到水龙头底下动手剥掉儿子的上衣,从头到脚大洗一番。“拉”、“塞”、“剥”三个动词,体现马林生对待儿子的粗鲁和强制性,替儿子包办一切。马林生不顾儿子的感受,让儿子就这样裸露在大众面前,自尊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威;若是老子说错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4]P366面对父亲的种种压迫,马锐只能被动地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失去独立行动的可能。他更不能违背父亲的意愿,否则面临的将是父亲更严肃、更暴力的管教。
马林生对儿子更深层次的控制是儿子思想观念方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马林生去学校处理儿子跟校方冲突事件,激化了这对父子之间本来就存在的矛盾。马锐跟老师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其实错并不在马锐。而是老师说错字,并没有改正。可是马林生不仅没有顾及马锐的利益,而且没有给儿子争取儿子应有的权益。反而不顾事实去给老师、学校赔礼、道歉、写检讨,伤害马锐的自尊心,强迫马锐写检讨。作为新一代学生的马锐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当然也不知道这篇检查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所以马林生亲自起稿替儿子写了这篇检讨。写完检讨的马林生让马锐抄写检讨,马锐觉得父亲写的这些不符合现实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他直接拒绝抄写,彻底的激怒了父亲。
“他几乎是失去理智地疯狂殴打了,拳头、皮鞋雨点般地落到马锐一无遮挡的身上。马锐保持不住重心,踉跄着,几次重重地摔倒在地。剧烈的疼痛使他再也忍受不住,泪水涌出眼眶,他终于屈服了,含悲饮泣蹲在地上把散落的稿纸一张张捡起来。[5]P43
‘马上抄,不抄完不许吃饭!’马林生大声吼着,气咻咻地离开里屋,用力把门带上。”[5]P45
马林生用暴力使儿子彻底的妥协,马林生用成人的价值观念来控制他儿子的价值观念。他面对儿子的公然挑衅、不服,这一次他的确用暴力给了儿子自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训,儿子一见到他就显得瑟缩、沉默、怯意。
“父与子观念上的冲突,必然引发行为上的冲突,从而导致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与重构。”[6]P3他们彼此之间逐渐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关系开始恶化,本该融洽的家庭气氛蒙上了一层阴郁。马林生的一系列行为给马锐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害,儿子最后的一丝自我也在他的教育下灰飞烟灭了,父子俩开始感到莫名的紧张和不适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