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形成(附件)
摘 要《聊斋志异》构建了一个狐鬼花妖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花妖富有人性的“真、善、美”的特点,作者以她(他)们为主人公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花妖世界。本文以《聊斋志异》花妖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构成、形成原因,意在通过对花妖世界形成的分析,对深入理解《聊斋志异》的主旨以及思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 录
引言 1
1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构成 2
1.1 人物构成 2
1.2 形象分析 3
2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形成的原因 6
2.1 李贽的“童心说”及“善择佳偶”的影响 6
2.2 汤显祖“至情”论的影响 7
2.3 蒲松龄的美好愿望驱使 8
3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存在的意义 9
3.1 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9
3.2 对美好爱情的歌颂 9
3.3 作者审美追求的表现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的文言志怪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通过写花妖狐魅表达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揭露社会矛盾,书写了人民对自由理想生活与人性的向往。郭沫若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鲁迅先生也说“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1]p214。
花是用来供人观赏的,而《聊斋志异》中则是将花与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角色——花妖。本文以《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形成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成因及存在的意义,拓宽《聊斋志异》的深刻内涵。其次,小说不仅仅局限在“以花喻人”的表现手法,更是进一步塑造了诸多“人花合一”的形象,分析这些充满人性人情的花妖世界。最后,《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存在,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对爱情的歌颂,包含着蒲松龄对社会和人性的美好向往。
1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构成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狐鬼花妖为主人公构建了不同的世界,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无奈促使他将自己的“孤愤”之情倾注在狐鬼花妖构成的虚幻世界里。他写《席方平》针砭贪官污吏、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文郎》揭露黑暗科举场等。但与之不同的是《聊斋志异》中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花妖世界,这里的花妖具有人性 “真、善、美”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1.1 人物构成
《聊斋志异》中构成的花妖世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唯美世界,花妖是这一世界的主角,她(他)们富有人性的特点,却也保留着作为花精的特性。《聊斋志异》共五篇花妖小说,包括荷花、菊花、牡丹花等,以它们原型全书一共塑造了8个花妖形象,其中 7名女性,1名男性。本文通过探析8名花妖的形象,进而分析《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形成。如下:
卷数
篇目
花妖
花妖原型
书生
故事梗概
卷六
《荷花三娘子》
荷花三娘子
荷花
宗湘若
宗生在狐妖的指引下,让三娘子现原形,三娘子并被宗生感动,为宗生生一子之后离去。
卷六
《绛妃》
绛妃
花
蒲松龄
在梦中主动现身,寻求作者的帮助。
卷十
《葛巾》
葛巾
紫牡丹
常大用
常大用痴爱牡丹,在花园邂逅葛巾,经过葛巾的考验,与之结为夫妇。但因常生的怀疑,葛巾断然离去。
玉版
白牡丹
常大器
玉版是葛巾的妹妹,嫁给常大器。因猜忌最后随葛巾离去。
卷十一
《黄英》
黄英
菊花
马子才
马子才在回家途中结识黄英姐弟,姐弟俩在马子才的相邀下住进马家。在马妻死后,黄英嫁给了马生,终老一生。
陶三郎
菊花
马子才
马子才与陶三郎因菊而成知己,之后陶三郎因饮酒过多化为菊花“陶醉”。
卷十一
《香玉》
香玉
白牡丹
黄生
黄生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香玉感其深情与之相恋,经历种种磨难,最后一起死去。
绛雪
山茶花
黄生
黄生与香玉爱情的见证者。也是黄生的红颜知己,最后因黄生被砍去,与香玉相继死去。
1.2 形象分析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所塑造的花妖形象是美丽动人的,而且有着浓厚的人性和美好的品德,塑造的8个人物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从外貌和性情,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共同形成了花妖的艺术形象。
蒲松龄所塑造的花妖,貌美如花,极具花的特质。如《荷花三娘子》中的三娘子,作者写她在众多佳丽中“衣冰縠,也绝代”的淡雅美貌,以及“遥闻香泽,展视领衿,犹存余腻”的特性,写出了她超凡脱俗的美。《葛巾》中葛巾是“宫妆艳绝”、“纤腰盈掬,吹气如兰”,以及“玉肌乍露,热香四流”,这就符合了葛巾作为紫牡丹的富贵艳丽之美。《黄英》中黄英无脂粉气,雅善谈,“绝世美女也”,与许多尘世的女子不同,黄英的美是“淡雅”之美,陶三郎是“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脱”、“谈言骚雅”的菊之雅。《香玉》中香玉与绛雪是“遥望之,艳丽双绝”、“二女惊奔,袖裙飘拂,香风洋溢”。其中白牡丹香玉写她一身“素衣”,犹如花一般摇曳生姿“盈盈而入”,写出白牡丹富贵中不失的淡雅之美。
《聊斋志异》中描写花妖美丽的外貌同时,并与人的形象相互交织,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情,从而形成花妖完美的形象。如在《荷花三娘子》中,蒲松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清新出尘的荷花花妖形象,她身上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P44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P447的高洁品质。在与宗生的相处过程中,表现出不可亵玩的超凡脱俗的品质。“牡丹,花中富贵者”[2]P447,素有“国色”美誉,是花中极品。《葛巾》中的紫牡丹葛巾与《香玉》中的白牡丹虽同为牡丹,却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葛巾表现出牡丹的富丽,跟她出现时“宫妆艳艳”相契合,而香玉更多表现的是作为白牡丹的“素”的美,更加切合了白牡丹的美。“对爱情葛巾与常大用幽会、私奔,是一个积极,坚决果敢的人,她的爱情是恩爱两不疑的,不容爱情中有任何的猜忌”[3],在行动上积极捍卫自己的爱情。香玉的爱情是凄美的,香玉择偶不关乎世俗的权贵、富贵,而是建立在“至情”上的,演绎了“花以鬼从”、“人以魂寄”的爱情故事,虽以悲剧结束,但是他们的爱情是“至情”的升华。在《香玉》中除了香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就是山茶花绛雪,她人如其名,绛雪出场是以一身红衣,她不畏严寒,透露着一股傲气。这与“傲视寒冬”的山茶与“性殊落落”的绛雪的性情相吻合。对待黄生她与香玉不同,香玉是“热”的去追求,而绛雪是以“冷”来对待黄生,是冷静的,故成了香玉与黄生爱情的见证者,也是黄生的知己,她在小说中就充分体现了山茶花的特性。菊花有“花中隐士”雅号。早在“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4]P19中,菊花就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素雅、淡泊的高贵品质。在《黄英》篇中塑造了两个菊花精形象—“丰姿洒落”的陶三郎和“绝世美人”黄英,他们的行为举止中透露着素雅、高洁的气质。他们在生活中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5]p1447。
目 录
引言 1
1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构成 2
1.1 人物构成 2
1.2 形象分析 3
2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形成的原因 6
2.1 李贽的“童心说”及“善择佳偶”的影响 6
2.2 汤显祖“至情”论的影响 7
2.3 蒲松龄的美好愿望驱使 8
3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存在的意义 9
3.1 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9
3.2 对美好爱情的歌颂 9
3.3 作者审美追求的表现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引言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的文言志怪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小说通过写花妖狐魅表达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揭露社会矛盾,书写了人民对自由理想生活与人性的向往。郭沫若曾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鲁迅先生也说“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1]p214。
花是用来供人观赏的,而《聊斋志异》中则是将花与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角色——花妖。本文以《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形成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成因及存在的意义,拓宽《聊斋志异》的深刻内涵。其次,小说不仅仅局限在“以花喻人”的表现手法,更是进一步塑造了诸多“人花合一”的形象,分析这些充满人性人情的花妖世界。最后,《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存在,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对爱情的歌颂,包含着蒲松龄对社会和人性的美好向往。
1 《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构成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狐鬼花妖为主人公构建了不同的世界,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无奈促使他将自己的“孤愤”之情倾注在狐鬼花妖构成的虚幻世界里。他写《席方平》针砭贪官污吏、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文郎》揭露黑暗科举场等。但与之不同的是《聊斋志异》中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花妖世界,这里的花妖具有人性 “真、善、美”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
1.1 人物构成
《聊斋志异》中构成的花妖世界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唯美世界,花妖是这一世界的主角,她(他)们富有人性的特点,却也保留着作为花精的特性。《聊斋志异》共五篇花妖小说,包括荷花、菊花、牡丹花等,以它们原型全书一共塑造了8个花妖形象,其中 7名女性,1名男性。本文通过探析8名花妖的形象,进而分析《聊斋志异》中花妖世界的形成。如下:
卷数
篇目
花妖
花妖原型
书生
故事梗概
卷六
《荷花三娘子》
荷花三娘子
荷花
宗湘若
宗生在狐妖的指引下,让三娘子现原形,三娘子并被宗生感动,为宗生生一子之后离去。
卷六
《绛妃》
绛妃
花
蒲松龄
在梦中主动现身,寻求作者的帮助。
卷十
《葛巾》
葛巾
紫牡丹
常大用
常大用痴爱牡丹,在花园邂逅葛巾,经过葛巾的考验,与之结为夫妇。但因常生的怀疑,葛巾断然离去。
玉版
白牡丹
常大器
玉版是葛巾的妹妹,嫁给常大器。因猜忌最后随葛巾离去。
卷十一
《黄英》
黄英
菊花
马子才
马子才在回家途中结识黄英姐弟,姐弟俩在马子才的相邀下住进马家。在马妻死后,黄英嫁给了马生,终老一生。
陶三郎
菊花
马子才
马子才与陶三郎因菊而成知己,之后陶三郎因饮酒过多化为菊花“陶醉”。
卷十一
《香玉》
香玉
白牡丹
黄生
黄生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香玉感其深情与之相恋,经历种种磨难,最后一起死去。
绛雪
山茶花
黄生
黄生与香玉爱情的见证者。也是黄生的红颜知己,最后因黄生被砍去,与香玉相继死去。
1.2 形象分析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所塑造的花妖形象是美丽动人的,而且有着浓厚的人性和美好的品德,塑造的8个人物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从外貌和性情,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共同形成了花妖的艺术形象。
蒲松龄所塑造的花妖,貌美如花,极具花的特质。如《荷花三娘子》中的三娘子,作者写她在众多佳丽中“衣冰縠,也绝代”的淡雅美貌,以及“遥闻香泽,展视领衿,犹存余腻”的特性,写出了她超凡脱俗的美。《葛巾》中葛巾是“宫妆艳绝”、“纤腰盈掬,吹气如兰”,以及“玉肌乍露,热香四流”,这就符合了葛巾作为紫牡丹的富贵艳丽之美。《黄英》中黄英无脂粉气,雅善谈,“绝世美女也”,与许多尘世的女子不同,黄英的美是“淡雅”之美,陶三郎是“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脱”、“谈言骚雅”的菊之雅。《香玉》中香玉与绛雪是“遥望之,艳丽双绝”、“二女惊奔,袖裙飘拂,香风洋溢”。其中白牡丹香玉写她一身“素衣”,犹如花一般摇曳生姿“盈盈而入”,写出白牡丹富贵中不失的淡雅之美。
《聊斋志异》中描写花妖美丽的外貌同时,并与人的形象相互交织,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情,从而形成花妖完美的形象。如在《荷花三娘子》中,蒲松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清新出尘的荷花花妖形象,她身上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P44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P447的高洁品质。在与宗生的相处过程中,表现出不可亵玩的超凡脱俗的品质。“牡丹,花中富贵者”[2]P447,素有“国色”美誉,是花中极品。《葛巾》中的紫牡丹葛巾与《香玉》中的白牡丹虽同为牡丹,却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葛巾表现出牡丹的富丽,跟她出现时“宫妆艳艳”相契合,而香玉更多表现的是作为白牡丹的“素”的美,更加切合了白牡丹的美。“对爱情葛巾与常大用幽会、私奔,是一个积极,坚决果敢的人,她的爱情是恩爱两不疑的,不容爱情中有任何的猜忌”[3],在行动上积极捍卫自己的爱情。香玉的爱情是凄美的,香玉择偶不关乎世俗的权贵、富贵,而是建立在“至情”上的,演绎了“花以鬼从”、“人以魂寄”的爱情故事,虽以悲剧结束,但是他们的爱情是“至情”的升华。在《香玉》中除了香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就是山茶花绛雪,她人如其名,绛雪出场是以一身红衣,她不畏严寒,透露着一股傲气。这与“傲视寒冬”的山茶与“性殊落落”的绛雪的性情相吻合。对待黄生她与香玉不同,香玉是“热”的去追求,而绛雪是以“冷”来对待黄生,是冷静的,故成了香玉与黄生爱情的见证者,也是黄生的知己,她在小说中就充分体现了山茶花的特性。菊花有“花中隐士”雅号。早在“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4]P19中,菊花就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素雅、淡泊的高贵品质。在《黄英》篇中塑造了两个菊花精形象—“丰姿洒落”的陶三郎和“绝世美人”黄英,他们的行为举止中透露着素雅、高洁的气质。他们在生活中认为“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5]p144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