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涉梦(附件)
摘 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其想象力和洞察力构筑的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梦幻世界,而这个梦幻世界则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缩影。可以说在《聊斋志异》中,迷幻离奇的梦幻故事,是蒲松龄写作的一大特色。《聊斋志异》共491篇,而涉及到梦的作品就有70多篇,其中有46篇是描写详细的梦。《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思想内涵也十分丰富,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把其作为选题,同时也把重点偏向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而对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特征却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因此,本论文从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方面着手,分析蒲松龄在描写涉梦作品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及涉梦作品的成因,从而希望能够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对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有进一步的了解。
目录
绪 论 1
1《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类型及特征 3
1.1涉梦作品的类型 3
1.1.1预示梦 3
1.1.2思绪梦 3
1.1.3警戒梦 4
1.2涉梦作品的特征 5
1.2.1真幻相通 5
1.2.2一梦连续 5
1.2.3多梦互通 6
2《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成因及象征意义 7
2.1涉梦作品成因 7
2.1.1鬼神风气的影响 7
2.1.2宗教信仰的影响 7
2.1.3作者的个人经历 8
2.1.4作者的艺术趣味 9
2.2涉梦作品象征意义 9
2.2.1揭示社会,映射现实 10
2.2.2批判科举,同情儒子 10
3《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思想意蕴及影响 12
3.1涉梦作品的思想意蕴 12
3.1.1对现实丑恶的批判 12
3.1.2对个人理想的追慕 13
3.1.3对爱情婚姻的赞美 13
3.1.4对侠客复仇的描写 14
3.2涉梦作品的影响 15
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绪论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的志怪传奇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其情节的跌宕曲折、文笔的诙谐有趣,成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称《聊斋志异》为“专集之最有名者”;[1]P193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的旧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全篇491篇,就有70多篇涉及到梦,46篇有详细的记述梦。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体验,也是人类特有的,它既神秘又充满寓意。通常对梦有三种解释:
“一是认为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灵魂出窍、游荡在现实以外的世界的真实体验;二是认为梦是一种超越人力、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是神灵用来传达或预示某种神秘意旨或未来之事的;三是认为梦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只是如果要透彻地解析它并不是很容易。”[2]P21
由此便可看出,梦带有着浓烈的神秘玄幻色彩,而正是这种特点使得涉梦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受到文人墨客们的青睐。他们通过对梦的描写来丰富作品的内容或表达其情感,因此,梦便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涉及到梦的文学作品,如《小雅无羊》和《小雅斯干》作品中都有对梦的记录,不但有记梦作品,还有占梦诗。《楚辞》中也有少量作品提到梦,而先秦作品中记梦最多的是《左传》,共有27篇,作品中大多为预言。作品《庄子》中有10篇涉及梦的作品,这或许与庄子惯于用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哲理有关。而其中“庄周梦蝶”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后世“人生如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P2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佛道的盛行,使得志怪小说在此环境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搜神记》、《列异传》、《幽明录》、《冥通记》等便是当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由于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到了唐朝,涉梦作品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代表唐传奇的最高成就则是唐传奇中优秀的涉梦作品,而这些作品则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题材。蒲松龄将梦境融入到鬼神故事之中,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理想的梦幻世界,从而使得他的涉梦作品成为文言小说史上的最高成就。
如今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的研究,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的:
——从文章总体上分析《聊斋志异》的涉梦作品。例如:孙玉明在《聊斋志异梦释》[4]P68中分析了蒲松龄涉梦作品的思想批判性和艺术特征。以及在《管窥<聊斋志异>梦作品的艺术功效》[5]P62中,王聿发、刘艳玲从梦的艺术功效上来分析蒲松龄的艺术特色。
——从单篇或是某一类作品中分析《聊斋志异》的涉梦作品。例如:在《浅谈<王桂庵>篇中的梦境描写》[6]P14中,楚爱华通过描写作品《王桂庵》中的梦境在作品写作中的艺术作用。马瑞芳的化古为新 韵美神全——《莲花公主》赏析[7]P110中分析了蒲松龄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分析来阐述蒲松龄的思想内涵。例如:张进德、王景晓在《论<聊斋志异>中的梦》[8]P22中分析了蒲松龄涉梦作品的成因及艺术成就。刘艳玲《<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9]P57中将《聊斋志异》涉梦作品进行分类,并从中分析蒲松龄的思想内涵。
——从涉梦作品的演化过程来分析《聊斋志异》涉梦作品的成就。如:在作品《记梦作品的演进——从<诗经>到<聊斋志异>》[10]P220中,郭丽分析了涉梦作品的发展演变及其成就。张桂琴的《<聊斋志异>对前人梦幻小说的超越与创新》[11]P8284是从思想内容上分析了《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与前人的作品对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方面的演变。如:作品《<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与<独孤遐叔>、<张生>、<三梦记>之比较研究》[12]P89中,唐瑶曦把《凤阳士人》与薛渔思的《独孤遐叔》以及李玫的《张生》与白行简的《三梦记》作为比较,从男性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角度上分析了因时代转换而带来的作品的差异。
《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不但题材广泛,而且思想意蕴更是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把其作为选题研究,但把重点偏向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而对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特征却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因此,本论文从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方面着手,分析其涉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及涉梦作品的成因,从而希望能够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1《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类型及特征
1.1涉梦作品的类型
《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有70多篇,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而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预示梦
预示梦源于古老的占梦术,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及对鬼神的敬畏,相信梦对现实有预示的作用,因此占梦、祈梦曾经风行一时。预示梦指的是在梦中所发生的事情对未来现实中的人或事呈现出某种预示及征兆,而这种预示又在未来的现实中得到应验。
《老龙船户》中,朱徽荫在破案遇到阻碍无法顺利破案求助城隍时,城隍托梦:“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13]P1057为朱徽荫提供了破案线索,而朱徽荫根据城隍提供的线索,才使得案件得以侦破。《于江》中,于江的父亲夜宿田间,被狼给吃了,于江得到父亲遗留的鞋子,于是拿着铁槌为父亲报仇,然而连杀两狼,都不是吃掉父亲的那头狼,后来梦到父亲对他说:“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13]P1052于是于江在父亲的提示下得以找到吃了父亲的那只狼,才得以为父报仇。
目录
绪 论 1
1《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类型及特征 3
1.1涉梦作品的类型 3
1.1.1预示梦 3
1.1.2思绪梦 3
1.1.3警戒梦 4
1.2涉梦作品的特征 5
1.2.1真幻相通 5
1.2.2一梦连续 5
1.2.3多梦互通 6
2《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成因及象征意义 7
2.1涉梦作品成因 7
2.1.1鬼神风气的影响 7
2.1.2宗教信仰的影响 7
2.1.3作者的个人经历 8
2.1.4作者的艺术趣味 9
2.2涉梦作品象征意义 9
2.2.1揭示社会,映射现实 10
2.2.2批判科举,同情儒子 10
3《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思想意蕴及影响 12
3.1涉梦作品的思想意蕴 12
3.1.1对现实丑恶的批判 12
3.1.2对个人理想的追慕 13
3.1.3对爱情婚姻的赞美 13
3.1.4对侠客复仇的描写 14
3.2涉梦作品的影响 15
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绪论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的志怪传奇文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其情节的跌宕曲折、文笔的诙谐有趣,成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称《聊斋志异》为“专集之最有名者”;[1]P193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的旧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全篇491篇,就有70多篇涉及到梦,46篇有详细的记述梦。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体验,也是人类特有的,它既神秘又充满寓意。通常对梦有三种解释:
“一是认为梦是人类在睡眠状态下灵魂出窍、游荡在现实以外的世界的真实体验;二是认为梦是一种超越人力、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是神灵用来传达或预示某种神秘意旨或未来之事的;三是认为梦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只是如果要透彻地解析它并不是很容易。”[2]P21
由此便可看出,梦带有着浓烈的神秘玄幻色彩,而正是这种特点使得涉梦作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受到文人墨客们的青睐。他们通过对梦的描写来丰富作品的内容或表达其情感,因此,梦便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涉及到梦的文学作品,如《小雅无羊》和《小雅斯干》作品中都有对梦的记录,不但有记梦作品,还有占梦诗。《楚辞》中也有少量作品提到梦,而先秦作品中记梦最多的是《左传》,共有27篇,作品中大多为预言。作品《庄子》中有10篇涉及梦的作品,这或许与庄子惯于用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哲理有关。而其中“庄周梦蝶”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后世“人生如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P23。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佛道的盛行,使得志怪小说在此环境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搜神记》、《列异传》、《幽明录》、《冥通记》等便是当时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由于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到了唐朝,涉梦作品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代表唐传奇的最高成就则是唐传奇中优秀的涉梦作品,而这些作品则为《聊斋志异》的创作提供了题材。蒲松龄将梦境融入到鬼神故事之中,创作了属于他自己的理想的梦幻世界,从而使得他的涉梦作品成为文言小说史上的最高成就。
如今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的研究,是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的:
——从文章总体上分析《聊斋志异》的涉梦作品。例如:孙玉明在《聊斋志异梦释》[4]P68中分析了蒲松龄涉梦作品的思想批判性和艺术特征。以及在《管窥<聊斋志异>梦作品的艺术功效》[5]P62中,王聿发、刘艳玲从梦的艺术功效上来分析蒲松龄的艺术特色。
——从单篇或是某一类作品中分析《聊斋志异》的涉梦作品。例如:在《浅谈<王桂庵>篇中的梦境描写》[6]P14中,楚爱华通过描写作品《王桂庵》中的梦境在作品写作中的艺术作用。马瑞芳的化古为新 韵美神全——《莲花公主》赏析[7]P110中分析了蒲松龄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分析来阐述蒲松龄的思想内涵。例如:张进德、王景晓在《论<聊斋志异>中的梦》[8]P22中分析了蒲松龄涉梦作品的成因及艺术成就。刘艳玲《<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9]P57中将《聊斋志异》涉梦作品进行分类,并从中分析蒲松龄的思想内涵。
——从涉梦作品的演化过程来分析《聊斋志异》涉梦作品的成就。如:在作品《记梦作品的演进——从<诗经>到<聊斋志异>》[10]P220中,郭丽分析了涉梦作品的发展演变及其成就。张桂琴的《<聊斋志异>对前人梦幻小说的超越与创新》[11]P8284是从思想内容上分析了《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与前人的作品对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方面的演变。如:作品《<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与<独孤遐叔>、<张生>、<三梦记>之比较研究》[12]P89中,唐瑶曦把《凤阳士人》与薛渔思的《独孤遐叔》以及李玫的《张生》与白行简的《三梦记》作为比较,从男性意识和女性意识的角度上分析了因时代转换而带来的作品的差异。
《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不但题材广泛,而且思想意蕴更是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因此,有不少研究者把其作为选题研究,但把重点偏向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而对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特征却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因此,本论文从蒲松龄的本身经历和性格方面着手,分析其涉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及涉梦作品的成因,从而希望能够对《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1《聊斋志异》中涉梦作品的类型及特征
1.1涉梦作品的类型
《聊斋志异》中的涉梦作品有70多篇,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而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预示梦
预示梦源于古老的占梦术,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及对鬼神的敬畏,相信梦对现实有预示的作用,因此占梦、祈梦曾经风行一时。预示梦指的是在梦中所发生的事情对未来现实中的人或事呈现出某种预示及征兆,而这种预示又在未来的现实中得到应验。
《老龙船户》中,朱徽荫在破案遇到阻碍无法顺利破案求助城隍时,城隍托梦:“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13]P1057为朱徽荫提供了破案线索,而朱徽荫根据城隍提供的线索,才使得案件得以侦破。《于江》中,于江的父亲夜宿田间,被狼给吃了,于江得到父亲遗留的鞋子,于是拿着铁槌为父亲报仇,然而连杀两狼,都不是吃掉父亲的那头狼,后来梦到父亲对他说:“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13]P1052于是于江在父亲的提示下得以找到吃了父亲的那只狼,才得以为父报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