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记中透视中国古代相见礼
摘 要拥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礼仪行为的制度,而礼仪始终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通过研究《礼记》一书,认识中国古代的相见礼,从相见礼的社会意义、主要形式、其产生的原因和内涵、在现代的延伸方面探析了中国古代相见礼。
目 录
绪论 1
1 相见礼的社会意义 2
1.1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2
1.2 有利于形成公民的道德素质 2
2 古代相见礼的主要形式 4
2.1 贵族之礼 4
2.1.1 士族相见礼 4
2.1.2 士与大夫相见礼 5
2.1.3 大大夫与君相见礼 5
2.2 家庭之礼 5
2.2.1 父子相见礼 6
2.2.2 夫妻相见礼 6
2.2.3 兄弟姐妹相见礼 7
2.3 敌友之礼 7
2.3.1 朋友相见礼 7
2.3.2 敌人相见礼 8
2.4 师生之礼 8
3 古代相见礼的内涵 10
3.1 揖的内涵 10
3.2 拜的内涵 10
3.3 跪的内涵 11
4 古代相见礼的延伸 12
4.1 重视个人礼仪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与人际沟通能力 12
4.2 重视礼仪文化教育,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未来建设发展 13
4.3 发扬与继承,让世界认识中国礼仪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绪论
相见礼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礼节,意为相互见面时的礼节,它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中最基础的礼仪。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1]p137中国身为华夏古国,这些被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旨在通过《礼记》一书,对中国古代相见礼做出简要论述,使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相见礼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形式。每一个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每一个简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内涵。历史上对《礼记》的研究很多,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积淀下了丰厚的成果,但是通过《礼记》研究中国古代相见礼的人却甚少且研究不是很全面,本文的研究,旨在使人们重视礼仪文化的修养与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礼仪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粹,使整个社会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发展。
1.相见礼的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最早是关于制定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制度、准则和规范的,这里的“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社会秩序,二是指伦理道德。前者通过“礼制”“礼教”表现出来,后者则是称其为“礼仪”“礼节”,不论是前者或是后者,在社会发展中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相见礼则是礼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与人相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相见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握握手、拍拍肩膀就可以完事的,而是要经过一套繁琐的的礼仪,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敬。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虽然已经没有如此繁琐的过程,但相见时的礼节依然尤为重要。
1.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中国传统的文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我们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去一味地继承、发扬它。社会要实现总体发展的目标难道仅仅依靠经济发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文化发展,整个社会是很难得到进步的,只有经济与文化同时发展,社会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现如今,我们依然持之以恒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仍然坚信只有遵循“礼”,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社会秩序靠什么而得以维持,其中不乏有很多因素,但“礼”于社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礼”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由无知走向辉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的富余,原本相处融洽的氏族部落渐渐有了纷争,人际关系也呈现出了复杂化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一些制度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产生了“礼”。相见礼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2有利于形成公民的道德素质
《礼记》中的礼制和德治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代代思想家皆从《礼记》中吸收它的思想文化精华,并善加运用。古文化时期,《礼记》是读书人必读的一部经典,它不仅记载了众多的礼制、礼仪,还记录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可供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时时刻刻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的起到善化民心的作用。
该如何评判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很多方面都可以审视出来,例如人与人相见时交谈过程中的眼神交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是最有表现力的器官之一,如若在交谈中目光不与对方接触,一直躲避对方的目光,与其说话时将目光瞥向别处,则会使对方认为你没有礼貌,不尊重自己,给对方留下不好印象。古文化告诉我们,交谈中视线接触对方脸部应占全部谈话时间大约30%—60%,不可直勾勾的盯着对方,目光要柔和真诚,这样既显认真倾听,又不会使对方不自在。而眼神的交流仅仅只是道德素质体现的一小部分,当下社会,公民道德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缺乏诚信、为人冷漠、自私自利等这种事件常有发生,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使城市文明大打折扣,社会的稳定受到质疑。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无疑需要每位公民共同努力,可以说,公民的道德观念决定着社会是否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2.古代相见礼的主要形式
“五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最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不同的时期对于人伦关系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礼节略有不同,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的伦理关系较之于朋友的伦理关系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在中国古代等级制社会下,各个阶级人们相见都有其不同的礼节。古人云:繁文缛节,虽说是指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但也可见古人其对礼仪礼节的重视。研究古代礼节,不仅在于区分礼数的差异,更要对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做出分析。以下,将从古代相见礼的一些主要形式进行解读。
2.1贵族之礼
《礼记曲礼》中记载:“夫礼者,自卑而尊人。”[2]p26其意思是,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在《士相见礼》中这一观念表现的尤为突出。礼节仪式看似非常麻烦,但却散发着古典优雅的魅力。
目 录
绪论 1
1 相见礼的社会意义 2
1.1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2
1.2 有利于形成公民的道德素质 2
2 古代相见礼的主要形式 4
2.1 贵族之礼 4
2.1.1 士族相见礼 4
2.1.2 士与大夫相见礼 5
2.1.3 大大夫与君相见礼 5
2.2 家庭之礼 5
2.2.1 父子相见礼 6
2.2.2 夫妻相见礼 6
2.2.3 兄弟姐妹相见礼 7
2.3 敌友之礼 7
2.3.1 朋友相见礼 7
2.3.2 敌人相见礼 8
2.4 师生之礼 8
3 古代相见礼的内涵 10
3.1 揖的内涵 10
3.2 拜的内涵 10
3.3 跪的内涵 11
4 古代相见礼的延伸 12
4.1 重视个人礼仪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与人际沟通能力 12
4.2 重视礼仪文化教育,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未来建设发展 13
4.3 发扬与继承,让世界认识中国礼仪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绪论
相见礼是华夏民族的一个重要礼节,意为相互见面时的礼节,它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中最基础的礼仪。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1]p137中国身为华夏古国,这些被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本文旨在通过《礼记》一书,对中国古代相见礼做出简要论述,使大家了解中国古代相见礼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形式。每一个形式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每一个简单行为的背后都有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内涵。历史上对《礼记》的研究很多,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积淀下了丰厚的成果,但是通过《礼记》研究中国古代相见礼的人却甚少且研究不是很全面,本文的研究,旨在使人们重视礼仪文化的修养与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礼仪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粹,使整个社会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发展。
1.相见礼的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的礼文化,最早是关于制定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制度、准则和规范的,这里的“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社会秩序,二是指伦理道德。前者通过“礼制”“礼教”表现出来,后者则是称其为“礼仪”“礼节”,不论是前者或是后者,在社会发展中都是极为重要的,而相见礼则是礼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人与人相见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在古代,人与人之间相见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握握手、拍拍肩膀就可以完事的,而是要经过一套繁琐的的礼仪,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敬。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虽然已经没有如此繁琐的过程,但相见时的礼节依然尤为重要。
1.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中国传统的文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我们定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去一味地继承、发扬它。社会要实现总体发展的目标难道仅仅依靠经济发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文化发展,整个社会是很难得到进步的,只有经济与文化同时发展,社会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现如今,我们依然持之以恒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仍然坚信只有遵循“礼”,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社会秩序靠什么而得以维持,其中不乏有很多因素,但“礼”于社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礼”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由无知走向辉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的富余,原本相处融洽的氏族部落渐渐有了纷争,人际关系也呈现出了复杂化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一些制度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产生了“礼”。相见礼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2有利于形成公民的道德素质
《礼记》中的礼制和德治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代代思想家皆从《礼记》中吸收它的思想文化精华,并善加运用。古文化时期,《礼记》是读书人必读的一部经典,它不仅记载了众多的礼制、礼仪,还记录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可供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时时刻刻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的起到善化民心的作用。
该如何评判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很多方面都可以审视出来,例如人与人相见时交谈过程中的眼神交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是最有表现力的器官之一,如若在交谈中目光不与对方接触,一直躲避对方的目光,与其说话时将目光瞥向别处,则会使对方认为你没有礼貌,不尊重自己,给对方留下不好印象。古文化告诉我们,交谈中视线接触对方脸部应占全部谈话时间大约30%—60%,不可直勾勾的盯着对方,目光要柔和真诚,这样既显认真倾听,又不会使对方不自在。而眼神的交流仅仅只是道德素质体现的一小部分,当下社会,公民道德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缺乏诚信、为人冷漠、自私自利等这种事件常有发生,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使城市文明大打折扣,社会的稳定受到质疑。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无疑需要每位公民共同努力,可以说,公民的道德观念决定着社会是否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2.古代相见礼的主要形式
“五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最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不同的时期对于人伦关系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礼节略有不同,但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的伦理关系较之于朋友的伦理关系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在中国古代等级制社会下,各个阶级人们相见都有其不同的礼节。古人云:繁文缛节,虽说是指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但也可见古人其对礼仪礼节的重视。研究古代礼节,不仅在于区分礼数的差异,更要对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做出分析。以下,将从古代相见礼的一些主要形式进行解读。
2.1贵族之礼
《礼记曲礼》中记载:“夫礼者,自卑而尊人。”[2]p26其意思是,礼的精神在于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在《士相见礼》中这一观念表现的尤为突出。礼节仪式看似非常麻烦,但却散发着古典优雅的魅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