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修辞研究
题目《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修辞研究[20191216163652]
内容摘要:歌谣是民间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同时也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反应,它主要以简短、通俗、朗朗上口的演唱来反应一些深刻的道理,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歌谣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并且具有多种直接的实用功能。它紧密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反映着不同阶段人民的心理和社会面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莫言作品中,带有很多的歌谣,笔者选取莫言为数不多的反腐败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作为研究对象,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章句修辞三个方面分析莫言的修辞艺术,为解读莫言作品提供新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探析莫言作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莫言天堂蒜薹之歌歌谣修辞语音修辞词语修辞章句修辞
Key words: Mo Yan;Song of Garlic Stalks in Tiantang County;Verbal folk songs;Phonetic rhetoric;The rhetoric of words;Rhetoric;The rhetoric of text目 录
一、引言 1
(一)《天堂蒜薹之歌》的内容介绍 1
(二)歌谣修辞的研究现状 2
(三)歌谣修辞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语音修辞 3
(一)儿化词的选用 3
(二)响音字的选用 4
(三)叠音词的选用 5
(四)押韵 7
1.偶韵 7
2.排韵 8
三、词语修辞 9
(一)褒义词和贬义词 9
1.褒义词 9
2.贬义词 10
(二)口语词 11
(三)方言词与俚俗词 12
1.方言词 12
2.俚俗词 12
(四)谚语 13
(五)成语 13
四、歌谣的章句修辞 14
(一)譬喻 14
1.明喻 14
2.隐喻 15
3.借喻 16
(二)借代 17
(三)对偶 19
1.正对 19
2.反对 20
3.串对 21
(四)反问 21
(五)对比 22
1.两体对比 22
2.一体两面对比 24
(六)映衬 24
1.正衬 24
2.反衬 25
(七)夸张 26
五、修辞的综合运用 27
(一)连用 27
(二)兼用 28
(三)套用 28
六、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致 谢 31
《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修辞研究
一、引言
(一)《天堂蒜薹之歌》的内容介绍
“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小说家总是想关心人的命运,却忘了关心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莫言曾在《天堂蒜薹之歌》卷首说过这样一句话。
《天堂蒜薹之歌》一书是莫言于1988年所作的反映农民在封建意识思想压迫下酿成悲剧的长篇力作。小说取材于山东苍山县发生的真实故事——轰动一时的“蒜薹事件”。事件发生在1987年5月27日,当时天堂县蒜薹价格涨幅很大,所以导致许多农民为发家致富种植蒜薹,结果供大于求,大量蒜薹无法卖出,只能堆积在家中发黄腐烂,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也随着蒜薹的堆积而渐渐断绝。苍山县农民开始奋起反抗,就酿成了打砸抢的“蒜薹悲剧”。
小说主要是以三位农民(高马、高阳、方四婶)为主线,通过倒叙的方式将天堂县农民的生活以及思想意识刻画出来。文中每一章节开始处的歌谣,正是这一悲剧的体现。好的小说,应该是是社会的缩放,它将底层农民的生活状态像影片一样放映出来,让观影者更直观地接触到作家所描述的一切,可以充分反应出作家对社会的思考。《愤怒的蒜薹》正好诠释了这一说法,莫言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构思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他叙述情节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他激进的思想,锋利的言语构成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是值得我们细心研读的。
从作家的笔下,笔者能够感受到一种从没体验过的生活。阅读这篇文章时,心里是不能释放的压抑与恶心,就像在平凡的生活中给了我们当头一击。在文章陈述方式上,莫言运用了独特的民间曲艺穿插的方式,使用艺人张扣的唱词来串起每一章节的故事。张扣的唱词铿锵有力、鼓舞人心,让读者深深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张扣的唱词对于全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用平凡的语言唱出了不平凡的情感,作者对于每个主人公,每个故事沉重的叙述,每个悲剧的由来都讲述的生动逼真。这样的手法就像一根根红线穿起一个个鲜明的故事,让读者体验那种贫困生活逼迫下的窘境。
本文用一种新的途径来解读莫言的作品,选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对其修辞手法进行研究。以期对作品更好地了解。
(二)歌谣修辞的研究现状
在现有研究中,对歌谣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描述的研究比较多,而对歌谣本身运用的修辞研究比较少。而本文是截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里的歌谣,以此分析歌谣修辞的功用和意义。
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层次对歌谣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最初研究歌谣时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争议的中心是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注重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还是仅仅把歌谣当成一种文学体裁来研究。例如:周作人在1924年的会议上提出除搜集民间散文和韵文之外,还要包括民俗一支,他提出歌谣是劳动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很大程度上表达了那一时代农民的心声与渴盼中理想生活的状态,因此他对《歌谣周刊》的创办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36年胡适在《歌谣周刊》复刊时曾说过:“我以为歌谣的收集与保存,最大的目的是要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鲁迅也曾经说过文人可以从民间寻找文学的新生命,由此可见,歌谣是对民间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黄丹莉在《民俗学视野下的百年歌谣研究》中提到“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汤君纯在《民间歌谣艺术魅力初探》中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歌谣的特点,文中提到歌谣有一种突出的、朴实的、真挚的品格,文章主要从意向研究方面突出了歌谣的魅力。
李小玲在《胡适的“比较研究法”与民间歌谣研究》一文从歌谣的研究方法方面入手,帮助人们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民间歌谣,开阔了人们对民俗比较这一说法的视野。很多学者都曾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歌谣,对民间文学相似性或相差度进行研究和判断,“比较研究法”是研究民间文学的惯用方法,这一方法为民间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巴俊玲在《论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一文中提到“莫言的小说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自然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歌谣,《天堂蒜薹之歌》一文把这三种声音很好地交织在一起,民间歌谣就是其中强而有力的重要部分;《天堂蒜薹之歌》是第一次把人物言说和民间曲艺形式结合起来的作品,莫言作品中歌谣引用的不少,但像《天堂蒜薹之歌》一文中歌谣的串接莫言做了很大的突破,其中瞎子张扣的唱词对故事情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歌谣修辞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从修辞上分析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以此探讨歌谣的修辞艺术。笔者这样分析的目的有助于了解歌谣的表达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简洁明了地理解歌谣的修辞方法和修辞技巧,使人们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活正确的了解,确定修辞意义的所在。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修辞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结合作品内容来分析修辞的意义所在。
二、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歌谣修辞的重要手段,歌谣的朗朗上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语音修辞的恰当选用。语音修辞可以使表情达意的手段多样化、具体化、灵活化。正确地选用语音修辞,可以使语句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而且增强了语句的灵活性。
(一)儿化词的选用
儿化词的选用可以使歌谣富有更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修辞意味。这一方法适用于口语语体,歌谣的朗朗上口有时也需要儿化词的运用。
《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运用的儿化词也很多,使得歌谣更具通俗性。例:
(1)肥沃的良田二十万亩
清清的河水哗哗流淌
养育过美女俊男千千万
白汁儿蒜苔天下名扬
——天堂县瞎子张扣演唱的歌谣
《天堂蒜薹之歌》p.1
这是《天堂蒜薹之歌》第一章瞎子张扣演唱的歌谣,“白汁儿”蒜薹中的“儿”是一个词缀语素,儿化音的使用会附加一种特殊的感情:天堂县是个好地方,蒜薹品种的优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景色优美,安静祥和的美丽山村中百姓安居乐业、勤勤恳恳的美好印象。
(2)黑土里栽蒜沙土里埋姜
杨柳枝编篓蜡条儿编筐
——蒜苔滞销时瞎子张扣对县府办公人员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47
这里的“蜡条儿编筐”使内容更加完整充实,具有生活气息,语言更加丰富,增强了歌谣口语化和形象化的特点。“杨柳枝编篓蜡条儿编筐”这一句就像几个孩童围在一起唱着欢快歌谣一样让人感觉是那么地欣慰。
(3)乡亲们壮壮胆子挺起胸膛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
仲县长并不是天上星宿
老百姓也不是猪狗牛羊
——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145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动词的儿化音使得歌谣更具节奏感,天堂县的百姓都是英雄好汉,张扣这样唱主要目的在于让天堂县农民鼓起勇气,去找县长讨一个合理的说法。
(二)响音字的选用
响音字顾名思义就是指指声音响亮的字。在现代汉语里,通常以a、ao、ang等韵母收尾的字音都比较响亮,响音字的恰当选用,有助于表现高昂的气势和不可抵挡的决心。
(4)乡亲们壮壮胆子挺起胸膛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
仲县长并不是天上星宿
老百姓也不是猪狗牛羊
——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145
这是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这已是蒜苔滞销后七日,街上蒜苔腐烂,霉气冲天,这里的胸膛、公堂、牛羊都是以“ang”结尾且都是平声字,选用响音字,增强了歌谣的响亮度,运用高亢的声音唱出的歌谣也显得更有气势。
(5)弹起三弦俺喜洋洋
歌唱英明党中央
三中全会好路线
父老乡亲们,种蒜发财把身翻
——1987年正月,张扣在青羊集王明牛三儿结婚宴席上演唱喜庆曲儿。是夜宾客狂饮,张扣烂醉如泥,在王家昏睡三日方醒。
内容摘要:歌谣是民间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同时也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反应,它主要以简短、通俗、朗朗上口的演唱来反应一些深刻的道理,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歌谣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并且具有多种直接的实用功能。它紧密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反映着不同阶段人民的心理和社会面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莫言作品中,带有很多的歌谣,笔者选取莫言为数不多的反腐败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作为研究对象,从语音修辞、词语修辞、章句修辞三个方面分析莫言的修辞艺术,为解读莫言作品提供新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探析莫言作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莫言天堂蒜薹之歌歌谣修辞语音修辞词语修辞章句修辞
Key words: Mo Yan;Song of Garlic Stalks in Tiantang County;Verbal folk songs;Phonetic rhetoric;The rhetoric of words;Rhetoric;The rhetoric of text目 录
一、引言 1
(一)《天堂蒜薹之歌》的内容介绍 1
(二)歌谣修辞的研究现状 2
(三)歌谣修辞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3
二、语音修辞 3
(一)儿化词的选用 3
(二)响音字的选用 4
(三)叠音词的选用 5
(四)押韵 7
1.偶韵 7
2.排韵 8
三、词语修辞 9
(一)褒义词和贬义词 9
1.褒义词 9
2.贬义词 10
(二)口语词 11
(三)方言词与俚俗词 12
1.方言词 12
2.俚俗词 12
(四)谚语 13
(五)成语 13
四、歌谣的章句修辞 14
(一)譬喻 14
1.明喻 14
2.隐喻 15
3.借喻 16
(二)借代 17
(三)对偶 19
1.正对 19
2.反对 20
3.串对 21
(四)反问 21
(五)对比 22
1.两体对比 22
2.一体两面对比 24
(六)映衬 24
1.正衬 24
2.反衬 25
(七)夸张 26
五、修辞的综合运用 27
(一)连用 27
(二)兼用 28
(三)套用 28
六、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致 谢 31
《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修辞研究
一、引言
(一)《天堂蒜薹之歌》的内容介绍
“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小说家总是想关心人的命运,却忘了关心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莫言曾在《天堂蒜薹之歌》卷首说过这样一句话。
《天堂蒜薹之歌》一书是莫言于1988年所作的反映农民在封建意识思想压迫下酿成悲剧的长篇力作。小说取材于山东苍山县发生的真实故事——轰动一时的“蒜薹事件”。事件发生在1987年5月27日,当时天堂县蒜薹价格涨幅很大,所以导致许多农民为发家致富种植蒜薹,结果供大于求,大量蒜薹无法卖出,只能堆积在家中发黄腐烂,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也随着蒜薹的堆积而渐渐断绝。苍山县农民开始奋起反抗,就酿成了打砸抢的“蒜薹悲剧”。
小说主要是以三位农民(高马、高阳、方四婶)为主线,通过倒叙的方式将天堂县农民的生活以及思想意识刻画出来。文中每一章节开始处的歌谣,正是这一悲剧的体现。好的小说,应该是是社会的缩放,它将底层农民的生活状态像影片一样放映出来,让观影者更直观地接触到作家所描述的一切,可以充分反应出作家对社会的思考。《愤怒的蒜薹》正好诠释了这一说法,莫言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构思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他叙述情节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他激进的思想,锋利的言语构成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是值得我们细心研读的。
从作家的笔下,笔者能够感受到一种从没体验过的生活。阅读这篇文章时,心里是不能释放的压抑与恶心,就像在平凡的生活中给了我们当头一击。在文章陈述方式上,莫言运用了独特的民间曲艺穿插的方式,使用艺人张扣的唱词来串起每一章节的故事。张扣的唱词铿锵有力、鼓舞人心,让读者深深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张扣的唱词对于全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用平凡的语言唱出了不平凡的情感,作者对于每个主人公,每个故事沉重的叙述,每个悲剧的由来都讲述的生动逼真。这样的手法就像一根根红线穿起一个个鲜明的故事,让读者体验那种贫困生活逼迫下的窘境。
本文用一种新的途径来解读莫言的作品,选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对其修辞手法进行研究。以期对作品更好地了解。
(二)歌谣修辞的研究现状
在现有研究中,对歌谣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描述的研究比较多,而对歌谣本身运用的修辞研究比较少。而本文是截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里的歌谣,以此分析歌谣修辞的功用和意义。
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层次对歌谣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最初研究歌谣时却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争议的中心是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注重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还是仅仅把歌谣当成一种文学体裁来研究。例如:周作人在1924年的会议上提出除搜集民间散文和韵文之外,还要包括民俗一支,他提出歌谣是劳动人民情感的真实流露,很大程度上表达了那一时代农民的心声与渴盼中理想生活的状态,因此他对《歌谣周刊》的创办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36年胡适在《歌谣周刊》复刊时曾说过:“我以为歌谣的收集与保存,最大的目的是要替中国文学扩大范围。”鲁迅也曾经说过文人可以从民间寻找文学的新生命,由此可见,歌谣是对民间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黄丹莉在《民俗学视野下的百年歌谣研究》中提到“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汤君纯在《民间歌谣艺术魅力初探》中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歌谣的特点,文中提到歌谣有一种突出的、朴实的、真挚的品格,文章主要从意向研究方面突出了歌谣的魅力。
李小玲在《胡适的“比较研究法”与民间歌谣研究》一文从歌谣的研究方法方面入手,帮助人们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民间歌谣,开阔了人们对民俗比较这一说法的视野。很多学者都曾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歌谣,对民间文学相似性或相差度进行研究和判断,“比较研究法”是研究民间文学的惯用方法,这一方法为民间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巴俊玲在《论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世界》一文中提到“莫言的小说声音世界具备三种形态:自然声音、人物话语和民间歌谣,《天堂蒜薹之歌》一文把这三种声音很好地交织在一起,民间歌谣就是其中强而有力的重要部分;《天堂蒜薹之歌》是第一次把人物言说和民间曲艺形式结合起来的作品,莫言作品中歌谣引用的不少,但像《天堂蒜薹之歌》一文中歌谣的串接莫言做了很大的突破,其中瞎子张扣的唱词对故事情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歌谣修辞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从修辞上分析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歌谣,以此探讨歌谣的修辞艺术。笔者这样分析的目的有助于了解歌谣的表达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简洁明了地理解歌谣的修辞方法和修辞技巧,使人们对于语言文字有灵活正确的了解,确定修辞意义的所在。通过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修辞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结合作品内容来分析修辞的意义所在。
二、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歌谣修辞的重要手段,歌谣的朗朗上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语音修辞的恰当选用。语音修辞可以使表情达意的手段多样化、具体化、灵活化。正确地选用语音修辞,可以使语句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而且增强了语句的灵活性。
(一)儿化词的选用
儿化词的选用可以使歌谣富有更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修辞意味。这一方法适用于口语语体,歌谣的朗朗上口有时也需要儿化词的运用。
《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运用的儿化词也很多,使得歌谣更具通俗性。例:
(1)肥沃的良田二十万亩
清清的河水哗哗流淌
养育过美女俊男千千万
白汁儿蒜苔天下名扬
——天堂县瞎子张扣演唱的歌谣
《天堂蒜薹之歌》p.1
这是《天堂蒜薹之歌》第一章瞎子张扣演唱的歌谣,“白汁儿”蒜薹中的“儿”是一个词缀语素,儿化音的使用会附加一种特殊的感情:天堂县是个好地方,蒜薹品种的优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此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景色优美,安静祥和的美丽山村中百姓安居乐业、勤勤恳恳的美好印象。
(2)黑土里栽蒜沙土里埋姜
杨柳枝编篓蜡条儿编筐
——蒜苔滞销时瞎子张扣对县府办公人员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47
这里的“蜡条儿编筐”使内容更加完整充实,具有生活气息,语言更加丰富,增强了歌谣口语化和形象化的特点。“杨柳枝编篓蜡条儿编筐”这一句就像几个孩童围在一起唱着欢快歌谣一样让人感觉是那么地欣慰。
(3)乡亲们壮壮胆子挺起胸膛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
仲县长并不是天上星宿
老百姓也不是猪狗牛羊
——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145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动词的儿化音使得歌谣更具节奏感,天堂县的百姓都是英雄好汉,张扣这样唱主要目的在于让天堂县农民鼓起勇气,去找县长讨一个合理的说法。
(二)响音字的选用
响音字顾名思义就是指指声音响亮的字。在现代汉语里,通常以a、ao、ang等韵母收尾的字音都比较响亮,响音字的恰当选用,有助于表现高昂的气势和不可抵挡的决心。
(4)乡亲们壮壮胆子挺起胸膛
手挽手儿前闯公堂
仲县长并不是天上星宿
老百姓也不是猪狗牛羊
——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
《天堂蒜薹之歌》p.145
这是瞎子张扣鼓动群众冲闯县府时演唱片段,这已是蒜苔滞销后七日,街上蒜苔腐烂,霉气冲天,这里的胸膛、公堂、牛羊都是以“ang”结尾且都是平声字,选用响音字,增强了歌谣的响亮度,运用高亢的声音唱出的歌谣也显得更有气势。
(5)弹起三弦俺喜洋洋
歌唱英明党中央
三中全会好路线
父老乡亲们,种蒜发财把身翻
——1987年正月,张扣在青羊集王明牛三儿结婚宴席上演唱喜庆曲儿。是夜宾客狂饮,张扣烂醉如泥,在王家昏睡三日方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