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中罗汉钱的作用研究
摘 要《登记》是赵树理代表作之一,用罗汉钱贯穿全文,描述不同时代女性对爱情的不同表现,呈现中国女性命运演变的历程。小说塑造了封建守旧的婆婆、踟蹰徘徊的媳妇、紧跟时代女儿。她们的命运都与罗汉钱紧密相关,本文将对罗汉钱进行研究,阐述罗汉钱在文本中的民俗学价值,了解罗汉钱在爱情中的地位,分析罗汉钱在文本中的叙事价值和罗汉钱隐藏的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1 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 2
2 罗汉钱:女性命运的象征 4
2.1传统悲剧女性的象征 4
2.2过渡时期女性的象征 5
2.3时代新女性的象征 6
3 罗汉钱:隐藏的叙事价值 8
3.1结构与串联 8
3.2暗示与隐喻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民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农村题材为主,实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打通了五四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隔膜,“呈现了文学语言中那种乡土味的质朴、明快,从一个方面焕发了新文学语言的活力。”[1]P418赵树理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晋东南地区,描绘当地民俗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中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影响最大被称为“姊妹篇”。由于“姊妹篇”在许多地方多次改编为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情节渐渐的被人熟知,因此得到许多作家关注,他们探索小说中的语言风格、民俗风俗、婚姻观、叙事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逐渐对《登记》中的罗汉钱进行探索,主要研究罗汉钱的起源、在婚姻习俗中的作用、在文本中的叙事作用。本文试图对罗汉钱在作品中的价值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探究,通过罗汉钱在作品中的作用研究,分析《登记》中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隐藏的叙事价值,探究中国女性命运的演变历程。
1 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
“民俗学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民俗学通过探讨民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以期对人类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从中国大地上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中国民俗便与之相伴而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P12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成为众多作家关注的重点。作家通过作品中对民俗文化的描述,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民俗习惯。
赵树理出生于山西农村贫苦家庭,从小熟知晋东南的民俗习惯,他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格,其中小说《登记》中的民俗风味较为突出,描述了晋东南地区拜年背红毯、元宵节玩龙灯、爱情信物罗汉钱等一些民俗文化,其中元宵节张家庄人民玩龙灯、放炮火,这种乡村泥土气息的民俗活动,让读者体会到晋东南人民对生活的热情。文中深动形象地刻画了“老把式”张木匠对玩龙灯的热爱“张木匠是老把式,甩尾巴的,吃过晚饭丢下碗就出去玩去了,”[3]P99体现了张木匠玩龙灯的迫切心情,对玩龙灯的喜爱,同时呈现出张家庄人民对优秀民俗文化的执着,千百年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小说中作者大量地介绍了张家庄当地的民俗习惯,但对罗汉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开篇对罗汉钱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作品具有了传奇色彩,作品以晋东南地区流行的定情信物“罗汉钱”为主线,用“罗汉钱”引出了小飞蛾的悲剧命运,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下嫁给了张木匠,在这无爱的婚姻中,罗汉钱成为她唯一的相思之物,但被丈夫发现之后,挨了丈夫的毒打,遭到婆婆的冷眼,罗汉钱让小飞蛾处在艰难的困境之中“娘家爹妈听说闺女丢了丑,也没有脸来看望”[3]P105,罗汉钱是她情感上的伤疤。二十年之后小飞蛾的女儿艾艾与同村李小晚相爱,他们的爱情遭到村里人反对,流言蜚语催促着小飞蛾给艾艾寻求婚事,无意间她发现艾艾身上也藏有一枚罗汉钱,不由揭开她的伤疤,果断不能让自己的女儿走自己同样的路。在思想进步的燕燕鼓励与支持之下,小飞蛾同意了艾艾与小晚之间的婚事,支持自己的女儿追求自由恋爱,这时艾艾和燕燕的名声也越来越坏,村里人认为她们是两个招风的东西,直到公布《婚姻法》,故事情节发生转变。在法律认可与双方父母支持下,小晚与艾艾的恋爱取得圆满,被称为模范婚姻。
《登记》中以两代人痛苦的婚姻遭遇控诉封建守旧的婚姻制度,表达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作者用罗汉钱贯穿小飞蛾与艾艾的爱情故事,见证了母女两人为爱情奋斗的历程。为什么艾艾和她母亲两代人的爱情信物都是罗汉钱? 它凭什么能作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让人终身珍藏? 罗汉钱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魅力?以钱币作为爱情信物在我国是古已有之,首先是因为其外形,“有一种钱币的背面是同心结,同心结是我国传统结饰的一种,其形态是两绳相交于结的中心,所以被赋予“永结同心”的含义”[4]P26,从而成了男女之间爱情的信物,也代表着男女之间心心相印。其次是因为其神秘的身世,关于罗汉钱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不一样的传说,其一是“十六世纪初,康熙皇帝在平叛西藏的路途中,缺军饷,便向佛寺征集佛像铸钱,被一炉熔化铸钱,因此被称为罗汉钱”,其二是“清代道光年间,杭州净慈寺一位虔诚的信徒在罗汉像的背洞里掏出康熙通宝,认为是神灵所赐,便称此钱为罗汉钱。”[5]P2因此人们把对未来美好的愿望与希望寄寓神秘的罗汉钱, “使它超越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成为一种信物, 一种象征, 一种寄托。后人把罗汉钱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 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 或作为男女定情时的信物。”[6]P75这种习俗流传久远,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 艾艾和她的母亲都依然将罗汉钱作为自己定情的信物,突出罗汉钱作为信物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风俗文化。其中罗汉钱深受人民喜爱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小说《登记》改编为沪剧《罗汉钱》,直接将罗汉钱作为剧名, 并在众多地区上映, 在视觉角度下,使得人民对罗汉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罗汉钱》的实质是唤醒人民反对封建思想,争取婚姻自由,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新社会、新婚姻法实实在在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因此追求自由婚姻、自由恋爱成为这一时期流行的创作主题。
目 录
引 言 1
1 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 2
2 罗汉钱:女性命运的象征 4
2.1传统悲剧女性的象征 4
2.2过渡时期女性的象征 5
2.3时代新女性的象征 6
3 罗汉钱:隐藏的叙事价值 8
3.1结构与串联 8
3.2暗示与隐喻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民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农村题材为主,实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打通了五四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隔膜,“呈现了文学语言中那种乡土味的质朴、明快,从一个方面焕发了新文学语言的活力。”[1]P418赵树理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取材于晋东南地区,描绘当地民俗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中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影响最大被称为“姊妹篇”。由于“姊妹篇”在许多地方多次改编为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情节渐渐的被人熟知,因此得到许多作家关注,他们探索小说中的语言风格、民俗风俗、婚姻观、叙事方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逐渐对《登记》中的罗汉钱进行探索,主要研究罗汉钱的起源、在婚姻习俗中的作用、在文本中的叙事作用。本文试图对罗汉钱在作品中的价值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探究,通过罗汉钱在作品中的作用研究,分析《登记》中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隐藏的叙事价值,探究中国女性命运的演变历程。
1 罗汉钱的民俗学价值
“民俗学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民俗学通过探讨民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以期对人类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从中国大地上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中国民俗便与之相伴而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P12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成为众多作家关注的重点。作家通过作品中对民俗文化的描述,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民俗习惯。
赵树理出生于山西农村贫苦家庭,从小熟知晋东南的民俗习惯,他的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民俗风格,其中小说《登记》中的民俗风味较为突出,描述了晋东南地区拜年背红毯、元宵节玩龙灯、爱情信物罗汉钱等一些民俗文化,其中元宵节张家庄人民玩龙灯、放炮火,这种乡村泥土气息的民俗活动,让读者体会到晋东南人民对生活的热情。文中深动形象地刻画了“老把式”张木匠对玩龙灯的热爱“张木匠是老把式,甩尾巴的,吃过晚饭丢下碗就出去玩去了,”[3]P99体现了张木匠玩龙灯的迫切心情,对玩龙灯的喜爱,同时呈现出张家庄人民对优秀民俗文化的执着,千百年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小说中作者大量地介绍了张家庄当地的民俗习惯,但对罗汉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开篇对罗汉钱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作品具有了传奇色彩,作品以晋东南地区流行的定情信物“罗汉钱”为主线,用“罗汉钱”引出了小飞蛾的悲剧命运,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定下嫁给了张木匠,在这无爱的婚姻中,罗汉钱成为她唯一的相思之物,但被丈夫发现之后,挨了丈夫的毒打,遭到婆婆的冷眼,罗汉钱让小飞蛾处在艰难的困境之中“娘家爹妈听说闺女丢了丑,也没有脸来看望”[3]P105,罗汉钱是她情感上的伤疤。二十年之后小飞蛾的女儿艾艾与同村李小晚相爱,他们的爱情遭到村里人反对,流言蜚语催促着小飞蛾给艾艾寻求婚事,无意间她发现艾艾身上也藏有一枚罗汉钱,不由揭开她的伤疤,果断不能让自己的女儿走自己同样的路。在思想进步的燕燕鼓励与支持之下,小飞蛾同意了艾艾与小晚之间的婚事,支持自己的女儿追求自由恋爱,这时艾艾和燕燕的名声也越来越坏,村里人认为她们是两个招风的东西,直到公布《婚姻法》,故事情节发生转变。在法律认可与双方父母支持下,小晚与艾艾的恋爱取得圆满,被称为模范婚姻。
《登记》中以两代人痛苦的婚姻遭遇控诉封建守旧的婚姻制度,表达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作者用罗汉钱贯穿小飞蛾与艾艾的爱情故事,见证了母女两人为爱情奋斗的历程。为什么艾艾和她母亲两代人的爱情信物都是罗汉钱? 它凭什么能作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让人终身珍藏? 罗汉钱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魅力?以钱币作为爱情信物在我国是古已有之,首先是因为其外形,“有一种钱币的背面是同心结,同心结是我国传统结饰的一种,其形态是两绳相交于结的中心,所以被赋予“永结同心”的含义”[4]P26,从而成了男女之间爱情的信物,也代表着男女之间心心相印。其次是因为其神秘的身世,关于罗汉钱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不一样的传说,其一是“十六世纪初,康熙皇帝在平叛西藏的路途中,缺军饷,便向佛寺征集佛像铸钱,被一炉熔化铸钱,因此被称为罗汉钱”,其二是“清代道光年间,杭州净慈寺一位虔诚的信徒在罗汉像的背洞里掏出康熙通宝,认为是神灵所赐,便称此钱为罗汉钱。”[5]P2因此人们把对未来美好的愿望与希望寄寓神秘的罗汉钱, “使它超越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成为一种信物, 一种象征, 一种寄托。后人把罗汉钱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 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 或作为男女定情时的信物。”[6]P75这种习俗流传久远,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 艾艾和她的母亲都依然将罗汉钱作为自己定情的信物,突出罗汉钱作为信物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可以看出我国民间的风俗文化。其中罗汉钱深受人民喜爱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小说《登记》改编为沪剧《罗汉钱》,直接将罗汉钱作为剧名, 并在众多地区上映, 在视觉角度下,使得人民对罗汉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罗汉钱》的实质是唤醒人民反对封建思想,争取婚姻自由,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新社会、新婚姻法实实在在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因此追求自由婚姻、自由恋爱成为这一时期流行的创作主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