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传》中的小人物

题目论《左传》中的小人物[20191216163821]
内容摘要:《左传》以人写事,文本的展开依靠的是一系列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往往将视角投向作者着墨最多的上层人物,与此同时自然忽略了同样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的下层人物。以《左传》中的小人物为着眼点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对于《左传》中人物研究这一方面的完整性。首先分析《左传》中的小人物的思想品德,包括孝敬忠诚、讲信守义、机智勇敢等,这些是小人物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当然小人物中也有反面角色,如祸乱宫闱、扰乱朝政的,但是这一部分的小人物相对较少。其次可以探究小人物的刻画方法,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描写等方面切入进行小人物的分析,从而可以推导出《左传》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最后综合分析进一步得出《左传》中小人物的认识价值,如传统美德植根民众、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创作手法源远流长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左传小人物思想品德艺术手法认识价值AnIn-depthResearchintonobodiesinZuozhuan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小人物的思想品德 2
(一)孝敬忠诚 2
(二)讲信守义 3
(三)机智勇敢 4
(四)小人物中的反面角色 5
三、小人物的形象刻画 6
(一)语言描写 7
(二)行动描写 8
(三)环境描写 9
(四)对比描写 10
四、小人物的认识价值 10
(一)传统美德植根民众 10
(二)人心向背决定成败 11
(三)创作手法源远流长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论《左传》中的小人物
一、引言
《左传》是一部叙事详尽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被誉为是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它不仅是一本史学著作,更有其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代表了先秦时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不仅长于描写战争,而且善于刻画人物。“初步估计,《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0多人”。众所周知,《左传》着重刻画的人物多为国君、贵族,如: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其夫人等,这些上层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统计,这群人物约有155位左右,其中国君35位,卿大夫120位。大致可以划分为明君、贤臣、昏君、佞臣几类。明君如秦穆公、郑庄公、晋文公,贤臣如子产、赵盾,昏君的代表则是晋灵公、莒共公,佞臣包括崔杼等人。这些历史人物是整个《左传》的中心,文本围绕他们而展开,他们在文本中大放光彩。
《左传》以人写事,文本的展开依靠的是一系列的历史人物,研究者往往将视角投向作者着墨最多的上层人物,与此同时自然忽略了同样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的下层人物。在《左传》中,我所理解的下层小人物是指:政治身份低于大夫以下的人,包括低级官员、平民、奴隶。若从职业对这个群体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武臣、祝史、行人、学者、说客、寺人、医生、勇士、侠客、刺客、盗贼、商贾等。据我不完全统计,在《左传》中有着鲜明个性、进步思想或在事件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有名字记载的下层人士约有48名。
因小人物在人数和篇幅的比重上远少于上层人物,所以一直被忽略。虽然在人数上只有上层人物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无论从人物性格塑造还是思想表现上,下层人士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左传》的研究中,君王、大臣或者贵族妇女等上层阶级多作为群体进行研究,对于下层小人物的研究则多局限在个体的单一的形象,且没有将其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过。剔除以群体为单元出现的无名百姓,挑选有独立形象的下层人物个体来进行分类汇总,我们可以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左传》的史实和写作艺术,获得有益的启迪。
二、小人物的思想品德
上述48个小人物的具体分类是:奴隶1人、医生1人、厨子1人、商人1人、刺客2人、卫兵2人、勇士3人、伶人4人、外嬖4人、寺人7人、家臣11人以及其他低等官员11人。其中的大部分人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与上层阶级的言行品德互为补充,构成了一幅饱满的春秋人物百态图。以下就对小人物进行分析:
(一)孝敬忠诚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美德,《左传》中孝的典型就体现在了作为颖城的边疆护卫长官的颖考叔身上。他以自己省下肉羹给母亲吃的孝行劝谏庄公,并为庄公想出挖黄色泉水代替“黄泉”的主意,令庄公与其母和好。就连左丘明都赞其“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这就是小人物中发扬“孝”这一品德的典型人物。
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也。忠是除了孝以外下层小人物所具有的一大优秀品质。这里的忠是广义的,并不单单局限于对君主的忠诚,也有对主人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忠诚等。
小人物的忠首先表现在忠于自己的君主。这里的君主是以人为单元的个体,要与忠于国家这一概念进行区分。忠君之人有:虽然被齐襄公责打,但当叛贼要杀进宫时,假意带路实为藏起齐襄公,最后与贼人搏斗而死的寺人费。在楚文王不听劝阻发动战争失败后不开城门,强谏楚文王后自砍双腿,文王死后自杀的主管城门的鬻拳。寺人费、鬻拳都是忠于自己君主的代表人物。
其次表现在忠于自己的主人。这里的主人不包括君主。他们的忠诚有的体现在为主人作战,如:在赵盾遭遇埋伏时英勇作战的提弥明。除作战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如:重耳逃亡时,晋国看守宝藏的头须偷盗财物助其回国,介之推割自己的大腿肉给重耳充饥。还有临危不惧带季桓子出逃的林楚。这些人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本领为主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商人弦高用自己的财物献给秦国劳军,来拖延时间,让自己的国家对秦国有所准备,这是忠于自己国家的爱国的表现。寺人披受晋献公命令去杀晋文公,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寺人披听从了晋献公的命令,在追杀时就砍掉晋文公的袖子,但当晋文公即位后,他也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向晋文公报告了吕、郤两家想要谋反的事。寺人披的行为是忠于自己的国家,不论国家的国君是谁他都效忠,国的意义大于和重于君主个人的意义,也就是社稷为重君为轻。
(二)讲信守义
信就是诚实、不欺骗。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之一,在《左传》中也有所体现。鲁国的正常是季桓子的家臣,他无所畏惧,坚决执行季桓子的遗言,南氏生子后第一时间将其带至朝堂,公布季桓子委任继承人的遗言。即使知道坚持公布季桓子的遗言可能会招致利益集团的杀害,但是仍然义无反顾地执行,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钦佩。这就是信,对活着的人守信,对死去的也不人失信,可谓一诺千金,存亡不易。
晋王生虽然讨厌张柳朔,却不因私仇妨害公事,向范昭子推荐他去做地方长官。诚实地提出符合国家发展的建议,不因个人喜恶就隐瞒张柳朔的才华,而是诚实地推荐他,这种有大局观的公正无私的行为亦可称之为信。
有的人将信用作为做事的标准,有的人以信用保全自己,戏阳速则将道义作为信用。卫太子蒯聩无道,让戏阳速杀死自己的母亲,戏阳速假意答应而在关键时刻拒不执行,避免蒯聩犯下大错。
义就是为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刺客鉏麑接受晋灵公的命令去刺杀赵盾,但当他看见赵盾清早起床、穿戴整齐在家中等待上朝时,他放弃了刺杀,自己撞树而死,选择不伤害这个为国尽忠的大臣,而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鉏麑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就是义。
董于安是富有才华的晋阳城的开创者,因为才华的暴露让赵鞅受到了其他正卿的威胁。这个富有才华的普通人为了不让赵鞅为难而做出了自杀的选择,保全了赵鞅牺牲了自己,这也是义。
受过赵盾给食之恩的卫兵灵辄,在赵盾遭遇埋伏时,奋不顾身,保护赵盾,忠于自己的内心,用行动来报恩。州绰在对其有知遇之恩的齐庄公死后,奋力反抗叛军,最后撞石墙而死。宗鲁在得知齐豹要叛乱时,仍坚持留在公孟絷的身边保护他,来回报公孟絷对他的亲近。上述三人的表现也是一种义。
楚国的弃疾作为楚康王的侍卫,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因为宠信观起而给观起超过自己身份的待遇要被楚康王除掉时,他没有通风报信,等到父亲死后,他也自杀了。在《左传》里大义灭亲的故事,除了有卫大夫石碏这种上层人物,也不乏弃疾这种下层小人物。
《左传》中处处可见“礼”的存在。除了文本中阐述各政治等级应该采取何种仪仗和祭祀用品可以体现“礼”之外,人物的行为更可以全面地体现“礼”。如:庾公差是神射手,他奉命追逐卫献公,而其师公孙丁保护卫献公,他就将箭射在车柱子上而返回。知道自己将要追逐的对象中有老师,但是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庾公差恰当地选择了平衡点,周全了“礼”。他机智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尊重了自己的老师。
(三)机智勇敢
机智体现在分析判断事情的能力和自身的思想觉悟两个方面。《左传》中,有凭借准确论战而在战后被升任为大夫的曹刿,他对战争结局的预测和分析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有壮年仍不受重用,在秦国攻打郑国时挺身而出,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进行分析而让秦国退兵的烛之武。有得知吴王勇敢而轻率就顺势利用这点来杀死吴王的守城门将巢牛臣。有不仅会治人的毛病而且会治理国家毛病的秦国医官医和。还有善于利用独特方式向晋平公谏言的主持饮食的官员屠蒯,和晋阳城的开创者赵鞅的家臣董于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侍奉自己的主人、君王和国家,在特定的事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楚国钟仪与郑国师慧均为宫廷乐师,他们一人战争时被俘虏,一人是郑国向宋国索回叛乱分子的交换品,两人都用自己的智慧让别国君王主动送他们回国。
上述小人物大致可以归于智的第一种。除此之外,还得提一个有着超前思想觉悟的人。他的名字叫斐豹,是晋国奴隶。在晋国内斗时,他以获得自由作为打败无人能敌的大力士督戎的条件,最后英勇作战,获得了自由。他是奴隶社会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奴隶,是春秋社会变革的标志之一。他想别人所不敢想,懂得抓住恰当时机用战功换得自由。做别人之不敢做,面对大力士督戎毫不畏惧,用身体轻巧灵活这一特长战胜了督戎。超前的思想会在有形无形中引领着社会的前进,斐豹所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为刺客,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临危不惧的英勇果敢,否则刺杀行动就难以成功。作为刺客来说,鱄设诸是个合格的勇士。他与公子光密谋,将剑放在鱼肚子里来刺杀吴王僚,最后刺杀成功,但自己也死了。
除了勇敢的刺杀行动,《左传》里也不乏下层小人物的临阵作战。齐国敝无存在齐景公攻打晋夷仪时拒绝父亲为其娶亲而选择为国作战,最后战死沙场。邾国人羊罗在邾人偷袭鄅国时表现勇猛,鄅人想要关城门切断邾人军队时,羊罗手起刀落砍下关城门人的脑袋,用手提着,威慑了鄅人,也保持了军队进攻的连贯性,因此保证了邾国的胜利。敝无存是纯粹的忠勇,羊罗在作战时表现的是带有智慧的英勇,而秦堇父的勇体现在他的不屈不挠,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孟氏家臣的秦堇父,在逼阳之战中,爬上逼阳人故意放下的布条,而后布条被砍断,他重重地摔下,但他无所畏惧继续攀爬,如是者三,逼阳人敬佩他的勇气而不再悬挂布条,这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勇。
如果说敝无存、羊罗和秦堇父是用武力来英勇作战的,那么邮无恤就是英勇作战的技术性人才,他是赵鞅的家臣,善相马,也善御马。哀公二年赵鞅对外作战时,军情异常艰难,在兵车战马的缰绳快要断裂的情况下,邮无恤用自己的过硬技术克服难关,保证了赵鞅战车的安全。
(四)小人物中的反面角色
《左传》中的小人物,大多数是正面人物,乃至英雄人物,但不可避免地有少数反面角色。为了完整地全面地评价小人物,对于很少数的反面角色也必须有所顾及。
《左传》中小人物中的反面角色,其表现、品行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祸乱宫闱、扰乱朝政。梁五、东关嬖五两个男宠蛊惑晋献公,让其另立太子,而派原太子与其他公子去驻守边疆,晋人称他们是“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寺人柳因宋太子佐讨厌他而先下手为强陷害太子佐。寺人伊戾因不受太子宠信而陷害太子。齐国寺人贾举因被齐庄公打而怀恨在心,后帮助崔杼一起杀了齐庄公。掌管养马的圉人荦调戏庄公之女被鞭打,子般即位后杀了子般,另立闵公为君。厨子易牙和寺人貂受齐桓公宠爱,但在齐桓公逝世后,参与朝廷废立之事,致使齐桓公停尸多日不得落葬。夷阳五、长鱼矫这两个男宠,因讨厌郤氏而与晋厉公合谋杀了郤氏三人。这些人都是《左传》小人物中绝对的反面角色,他们以自己的私利或者个人的喜好来行事,全然不顾礼义廉耻和家国百姓,以下犯上,弑君乱政,唯恐天下不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