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虬髯客传的流传与影响(附件)
摘 要《虬髯客传》是唐代传奇里最具小说创作价值的作品,反映了唐传奇故事的文学性,完整叙述社会风貌的特征,传达当时社会丰富的创作条件,为后世文学的创作和再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发挥空间。在其流传过程中产生了杂多的版本,被各类作品收录。主要有简略粗糙的早期本,也有宋代以来文本细腻的后世本。作者问题也饱受争议,各类说法不一。在历代流传中,产生了许多改编再创作的佳作,同时开启了后世文学的武侠传统,更新了叙事方式,开创典型人物塑造的新模式,推进了文学发展,拓宽了唐传奇的影响力。
目 录
引言 1
1 关于《虬髯客传》的版本及变化 2
1.1 版本分析 2
1.2 流变情况 3
1.3 关于作者 3
2 《虬髯客传》的流传 6
2.1 故事内容的承袭与改写 6
2.2 人物的丰富情节的改编 7
3 《虬髯客传》的影响意义 9
3.1 红拂戏的创作 9
3.2 启武侠之传统 10
3.3 更新叙事传统 11
3.4 创造典型人物 12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唐代传奇的兴起是对六朝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近承自志怪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内容上更加丰富,题材也较为广泛,在文本叙事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唐时期传奇创作进入兴盛时期,文人们开始投入创作,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
《虬髯客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是唐传奇创作的典型作品,从原文故事脉络来说,讲的是隋朝末年,李靖于长安谒见杨素献策,红拂女对李靖生羡慕之情,遂二者私奔同往太原,途中于灵石旅舍遇豪侠虬髯客,三人结义,虬髯本有逐鹿天下之壮志。后通过刘文静会李世民于太原,见李世民不凡,将家财赠予李靖红拂,望其助李世民兴业,自己远去扶余,杀其主,自立为王。不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所突破,同时在故事的叙事和完整性上有所变化,文笔细腻,同时受到唐代侠义之风的影响,创造了一个风尘三侠的侠客世界。创作了豪情重义的虬髯客,沉着英气的李卫公,俏丽自由的红拂女,此后此故事流传广泛。除了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间口头流传外,既有道教藏本,也有流传广泛的版本,具有代表性的存于宋李昉《太平广记》,明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亦有明陆采《虞初志》等版本,文字上区别较小,内容上无变化。在影响方面,除在文学传统的发展有影响,有再创作的改编作品,有明代张凤翼的《红拂记》,张太和的《红拂记》,凌濛初的《红拂三传》,当代王小波的新历史小说《红拂夜奔》,梁羽生《龙凤宝钗缘》中亦有虬髯客的形象。影响广泛,在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是唐传奇的上乘之作。
1 关于《虬髯客传》的版本及变化
如将流传下来的存本以唐传奇小说来进行研究,《虬髯客传》这部作品从初始至今,出现了杂多的故事及版本,版本不一,以不同的类型保存流传于民间,作者问题也多有争议。本部分从各类存本开始分析梳理,阐明其众多版本以及变化,对各类存本异同进行对比,以研究其版本及变化的具体脉络。
1.1 版本分析
本文研究的原本是1987年汪辟疆先生校录的《唐人小说》中的版本,题为杜光庭撰,依据的文本是据《顾氏文房小说》的存本校录,以《太平广记》本校补,是当代流传本中较为严谨的收录。
据各类文本记载来看,按虬髯客传为名者,唐志不载。较早的关于其存在的记载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王珪李靖条目,有杜光庭虬髯客传的说法。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有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1]P65清代陶珽刊本《说郛》收虬髯客传。道藏本收杜光庭神仙感遇传,有虬须客一条,叙述不同于今传本,文辞粗糙简略,题目把虬髯作虬,标题与宋史同,应是后传之祖本。在《太平广记》中,文本经文士之修饰,叙述完整有故事性。
为方便整理,关于收录,按年代分,做出表格如下图:
收录作品
年代
编著者
卷目
神仙感遇传
唐
杜光庭
卷四
太平广记
宋
李昉
卷一九三
唐语林
宋
王谠
卷五
说郛
元末明初
陶宗仪
顾氏文房小说
明
顾元庆
虞初志
明
陆采
另有存《道藏》洞玄部传记类,又见《云笈七签》卷一一二,与《神仙感遇传》同,明刊本《剑侠传》中收录。1.2 流变情况
在各代诸多版本中,道藏本应是依据神仙感遇传所收录,文本内容相差不大。乃同一底本,文本粗糙简洁,仅叙述故事,内容无今本之丰富。广记本应为后世流传最广泛版本,此本文学性较强,经过文人修饰,故事生动细腻。按底本来区分,应流出两个方向,一类是与《神仙感遇传》相同的道藏本和《云笈七签》,这一类未经广泛地流传和改动。另一类应是《太平广记》这一流传本,题目由《虬须客》传渐变为《虬髯客传》,文本内容不断丰富,故事更有文学性,宋以后,各类存本都依据于此类,为后诸多小说类书刊刻而变成广泛通行本。明清改编所据亦为此类所改编。
可以判断,在这两类之前,应已有一底本,应是苏鹗所见之近世本。“近代学者著《张虬须传》,颇行于世。乃云隋末丧乱,李靖与张虬须同诣太原寻天子气, 乃谒见太宗,知是真主。”[2]P28苏鹗撰写苏氏演义时应在在光启二年(886)始登第之后,据此来说,苏鹗所说近代应表明此书在中唐之时已经流行于世,应是所有版本中最早的版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其版本的殊异,各有特色,经历了多变,由简至繁,有上至下,不断丰富传扬的历史过程。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文本由于收录等过程的复杂性,文本产生了一定流传变化。有从虬须到虬髯的的题目变化,也有各类史著,目录典籍对其的不同收录,这些都在文本流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关于其名称的变化,从苏鹗所说之近世本的内容来看,《张虬须传》应是《虬髯客》传的别名。其名称也有几次小的变化,《宋史艺文志》和《崇文总目》中录为《虬须客传》。至《太平广记》“豪侠类”收录的《虬髯客传》,而后皆以此题目为主要名称,至今仍继续沿用。
1.3 关于作者
关于《虬髯客传》的作者问题,历来在学界有所争议,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说法大体有四种:第一类认为系杜光庭所作,第二类认为系玄宗宰相张说所作,第三类认为系裴铏之作,最后一类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看法,认为作者不定,系不同人数次改动而成。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有这样一段整理,“《虬髯客传》,《太平广记》卷一九三收入,题为《虬髯客》,注‘出《虬髯传》’”[3]P317。引用书目作《虬髯客传》。其作者有三类说法:第一种录为张说撰。元末明初陶宗仪编的《说郛》中亦有收录,署名为张说,明刻本《虞初志》等亦同。第二种是裴铏撰。朱胜非《绀珠集》节录裴铏《传奇》“红拂妓”, 传为《虬髯客传》改作。第三种是杜光庭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中录有杜光庭《虬髯客传》。“《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虬髯客传》”[1]P68,《顾氏文房小说》本署名为杜光庭撰。
目 录
引言 1
1 关于《虬髯客传》的版本及变化 2
1.1 版本分析 2
1.2 流变情况 3
1.3 关于作者 3
2 《虬髯客传》的流传 6
2.1 故事内容的承袭与改写 6
2.2 人物的丰富情节的改编 7
3 《虬髯客传》的影响意义 9
3.1 红拂戏的创作 9
3.2 启武侠之传统 10
3.3 更新叙事传统 11
3.4 创造典型人物 12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言
唐代传奇的兴起是对六朝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近承自志怪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内容上更加丰富,题材也较为广泛,在文本叙事方面更加趋于成熟,唐时期传奇创作进入兴盛时期,文人们开始投入创作,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
《虬髯客传》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是唐传奇创作的典型作品,从原文故事脉络来说,讲的是隋朝末年,李靖于长安谒见杨素献策,红拂女对李靖生羡慕之情,遂二者私奔同往太原,途中于灵石旅舍遇豪侠虬髯客,三人结义,虬髯本有逐鹿天下之壮志。后通过刘文静会李世民于太原,见李世民不凡,将家财赠予李靖红拂,望其助李世民兴业,自己远去扶余,杀其主,自立为王。不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所突破,同时在故事的叙事和完整性上有所变化,文笔细腻,同时受到唐代侠义之风的影响,创造了一个风尘三侠的侠客世界。创作了豪情重义的虬髯客,沉着英气的李卫公,俏丽自由的红拂女,此后此故事流传广泛。除了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间口头流传外,既有道教藏本,也有流传广泛的版本,具有代表性的存于宋李昉《太平广记》,明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亦有明陆采《虞初志》等版本,文字上区别较小,内容上无变化。在影响方面,除在文学传统的发展有影响,有再创作的改编作品,有明代张凤翼的《红拂记》,张太和的《红拂记》,凌濛初的《红拂三传》,当代王小波的新历史小说《红拂夜奔》,梁羽生《龙凤宝钗缘》中亦有虬髯客的形象。影响广泛,在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是唐传奇的上乘之作。
1 关于《虬髯客传》的版本及变化
如将流传下来的存本以唐传奇小说来进行研究,《虬髯客传》这部作品从初始至今,出现了杂多的故事及版本,版本不一,以不同的类型保存流传于民间,作者问题也多有争议。本部分从各类存本开始分析梳理,阐明其众多版本以及变化,对各类存本异同进行对比,以研究其版本及变化的具体脉络。
1.1 版本分析
本文研究的原本是1987年汪辟疆先生校录的《唐人小说》中的版本,题为杜光庭撰,依据的文本是据《顾氏文房小说》的存本校录,以《太平广记》本校补,是当代流传本中较为严谨的收录。
据各类文本记载来看,按虬髯客传为名者,唐志不载。较早的关于其存在的记载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王珪李靖条目,有杜光庭虬髯客传的说法。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有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1]P65清代陶珽刊本《说郛》收虬髯客传。道藏本收杜光庭神仙感遇传,有虬须客一条,叙述不同于今传本,文辞粗糙简略,题目把虬髯作虬,标题与宋史同,应是后传之祖本。在《太平广记》中,文本经文士之修饰,叙述完整有故事性。
为方便整理,关于收录,按年代分,做出表格如下图:
收录作品
年代
编著者
卷目
神仙感遇传
唐
杜光庭
卷四
太平广记
宋
李昉
卷一九三
唐语林
宋
王谠
卷五
说郛
元末明初
陶宗仪
顾氏文房小说
明
顾元庆
虞初志
明
陆采
另有存《道藏》洞玄部传记类,又见《云笈七签》卷一一二,与《神仙感遇传》同,明刊本《剑侠传》中收录。1.2 流变情况
在各代诸多版本中,道藏本应是依据神仙感遇传所收录,文本内容相差不大。乃同一底本,文本粗糙简洁,仅叙述故事,内容无今本之丰富。广记本应为后世流传最广泛版本,此本文学性较强,经过文人修饰,故事生动细腻。按底本来区分,应流出两个方向,一类是与《神仙感遇传》相同的道藏本和《云笈七签》,这一类未经广泛地流传和改动。另一类应是《太平广记》这一流传本,题目由《虬须客》传渐变为《虬髯客传》,文本内容不断丰富,故事更有文学性,宋以后,各类存本都依据于此类,为后诸多小说类书刊刻而变成广泛通行本。明清改编所据亦为此类所改编。
可以判断,在这两类之前,应已有一底本,应是苏鹗所见之近世本。“近代学者著《张虬须传》,颇行于世。乃云隋末丧乱,李靖与张虬须同诣太原寻天子气, 乃谒见太宗,知是真主。”[2]P28苏鹗撰写苏氏演义时应在在光启二年(886)始登第之后,据此来说,苏鹗所说近代应表明此书在中唐之时已经流行于世,应是所有版本中最早的版本。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其版本的殊异,各有特色,经历了多变,由简至繁,有上至下,不断丰富传扬的历史过程。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文本由于收录等过程的复杂性,文本产生了一定流传变化。有从虬须到虬髯的的题目变化,也有各类史著,目录典籍对其的不同收录,这些都在文本流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关于其名称的变化,从苏鹗所说之近世本的内容来看,《张虬须传》应是《虬髯客》传的别名。其名称也有几次小的变化,《宋史艺文志》和《崇文总目》中录为《虬须客传》。至《太平广记》“豪侠类”收录的《虬髯客传》,而后皆以此题目为主要名称,至今仍继续沿用。
1.3 关于作者
关于《虬髯客传》的作者问题,历来在学界有所争议,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说法大体有四种:第一类认为系杜光庭所作,第二类认为系玄宗宰相张说所作,第三类认为系裴铏之作,最后一类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看法,认为作者不定,系不同人数次改动而成。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有这样一段整理,“《虬髯客传》,《太平广记》卷一九三收入,题为《虬髯客》,注‘出《虬髯传》’”[3]P317。引用书目作《虬髯客传》。其作者有三类说法:第一种录为张说撰。元末明初陶宗仪编的《说郛》中亦有收录,署名为张说,明刻本《虞初志》等亦同。第二种是裴铏撰。朱胜非《绀珠集》节录裴铏《传奇》“红拂妓”, 传为《虬髯客传》改作。第三种是杜光庭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中录有杜光庭《虬髯客传》。“《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虬髯客传》”[1]P68,《顾氏文房小说》本署名为杜光庭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