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下作家群体特征及创作动因(附件)

摘 要近年来,在校学生从事文学创作的势头有增无减,俨然已形成一个学生作家群体。从该群体的整体表现上看,其作品内容与主流文学脱节的边缘化倾向比较明显。由于学生身份的局限,在文学创作上视野狭窄,为名利所诱而衍生为商业化写作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文坛这一年轻稚嫩的新军,避免重蹈棒杀或捧杀文学新人的历史覆辙,有利于当今中国文学的兴盛和繁荣。因而深入了解这一群体,全面分析和把握其群体特征和创作动因,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1学生作家群体创作特征 2
1.1与时代生活脱节的作品内容 2
1.2环境影响下的写作局限 3
1.3生涩肤浅的写作技巧 5
2学生作家群体创作动因 7
2.1文学以外的诱惑 7
2.2个人情绪的自我宣泄 7
2.3娱乐经济时代的校园文学 8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 言
  当下的中国文坛,学生作家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标签,被锁定在一个很小的文学圈里,而且也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但在校园里,热爱文学的学生却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创作群体,他们的作品得到同龄人的喜爱,有着不错的发行量和一定的市场,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在主流文学圈内,质疑、否定之声不绝于耳,不屑一顾者有之,视其为“另类”、“非正统”者有之。凡此种种,一方面说明学生作家群体还很不成熟;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不管评论家们是否愿意承认,学生作家群体毕竟是当今文坛的现实存在,并且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他们的作品从最初的稚嫩、青涩到较为成熟、老道,其影响和读者规模、出版市场也不断增长。因而不能用传统眼光来评判这支崛起的文学新军,不要轻易地肯定或者否定,而应当予以关注、研究和扶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想写,不愿写,不会写的“三不”现象相当普遍,很多学生厌倦和抵触写作的情绪十分突出,这与时下学生作家群体的出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探寻学生作家的群体特征及创作动因,揭示其文学写作活动背后的真实状况,对于正确认识这一群体,纠正时下社会对学生作家群体的偏见具有一定的意义。
1学生作家群体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作特征
学生的文学创作大多是在校园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就必然会带着深深的校园文化痕迹。其作品大都以生命历程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及青春感伤为主,构成了文学创作的群体特征。在作品内容和题材取向上,带有十分明显的单一性和个人化色彩。
1.1与时代生活脱节的作品内容
纵观时下学生作家群体作品题材,大多以自我心灵感悟或者青春感伤的所谓青春文学为主,玄幻题材也占有一定比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当年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们求学时的拮据和窘迫早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故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P18,而学生作家们在选材上,常常远离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的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更为关注自我,因此作品往往难以融入到社会发展的主流。正如于京一所说:“决定一个群体文学风格和品性的不是一个时代的标记,而是他们共同相似的精神旨归或价值追求。”[2]P2这恰恰反映了学生作家群的共同价值观念,其思想观念的形成自然就导致了作品内容与社会的脱节。习近平主席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3]P54在学生作家群体的作品中,很难看到能够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现实的内容,而以强说忧愁或疼痛苍白为标志的所谓青春文学,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主流显得格格不入,相距甚远。比如“80后”作家郭敬明在其《小时代》中写的以下内容:
“是青春的底蕴就是孤独,抑或是孤独弥漫了整个青春。”[4]P96
“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当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定会走过他们,走向你。他一定会怀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走到你的身边,抓紧你。他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你身边,如果他还年轻,那他一定会像顽劣的孩童霸占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人分享般地拥抱你 。如果他已经不再年轻,那他一定会像披荆斩棘归来的猎人,在你身旁燃起篝火,然后拥抱着你疲惫而放心地睡去。他一定会找到你,你要等。”[4]p63
这种所谓的青春的疼痛感伤,极端自我的内心独白不仅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生活很不协调,也显得更加苍白无力和干瘪。
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文学创作的题材多来源于平日生活的体悟和感知,所以他们的作品“展示的是人生青春阶段所特有的情绪、思想、感念和梦想。”[2]P3这就使得学生的文学创作难以超脱青春话题,所涉内容与青少年的青春期特征密切相关,譬如叛逆、恋情、孤独、流浪等。
学生作家群体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题材和内容的选择空间,形成了作品在总体上“雷同整齐的青春体验”状态。[2]P4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文学作品需求的多元化,学生作家作品显然无法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
他们虽然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但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对复杂社会的理解相当肤浅,对于生活的解读更是力有不逮,这就使得其作品内容只能偏于一隅,无法深刻的思考和挖掘更为深刻的意义,这是当前许多在校或初出校门的学生作家的通病。而“一旦与自己的社会相隔绝,他就只能创作出形式主义或者抽象的作品。”[5]P21对于这个群体而言,他们的年龄、阅历、人生经验等都制约着对于生活的认识和表现,影响着作品的深度和厚度,自然也就难以融入文学创作的主流圈内。
1.2环境影响下的写作局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它走在时代的前面,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价值。时下的学生作家作品显然不具备这些特点。
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离开现实创作的作品只能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作品内容自然难以脱离校园生活。学生们终日生活在校园里,要更多地了解社会以丰富作品内容在目前难以实现。学生作家作品受到环境的限制,其内容浅薄局促,视野偏狭短浅,只能满足小众化特定群体的兴趣,难以产生较大影响。
比如苏州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叶璐妍,九岁开始写作,十二岁时,已经写完第一部玄幻题材的长篇小说《天山雪人》,并在起点中文网注册发表。另一部小说《汉明奴天涯》也已基本完稿。起点中文网对其内容介绍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8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