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规范化的社会需要(附件)

摘 要汉字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其不规范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从汉字流通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入手,证明汉字规范化对汉字教学、传统继承、文化交流三方面积极的影响,最后分析汉字规范化的社会意义以得出结论,汉字规范化已经是当前中国的社会需要。
目 录
1 引言 1
2 汉字流通中不规范问题 2
2.1 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泛滥 2
2.2 街头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众多 3
3 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4
3.1 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4
3.2 对传统继承的影响 4
3.3 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5
4 汉字规范化的社会意义 7
4.1 汉字规范化的重要性 7
4.2 汉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7
结 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1 引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尊严。在当今世界,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不仅是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将汉字作为国家正式使用文字,甚至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国的语言文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汉字的形式、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学习中华文化[1]P33。孔子学院自从创办以来,就以飞快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建立分院、开设孔子课堂。然而随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的文字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汉字的规范化工作也迟迟未能收到实效。而且在信息化的今天,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涉及到手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这对汉字的规范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不规范的汉字往往使这些设备执行错误的指令,造成不可挽回的的损失。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作为日常生活交流沟通、信息传递的工具,汉字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工业领域中产品、零件的制造等等,这些都是汉字的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汉字流通中的不规范问题
2000年10月31日,我国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在规定除外的场合下必须使用规范汉字,所谓规范汉字,除了那些尚未简化和不需简化的通行汉字外,就是《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2]P125。全国语言文字委员会也曾发出了《关于规范社会用字的通知》, 对所有公共场所涉及的用字进行了系统规范,呼吁大家要重视滥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的现象并加以纠正[3]P14。但是社会上不规范的用字现象任然十分普遍,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2.1 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泛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也被一些人所熟知。伴随而来的,就是社会上的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泛滥问题。
繁体字是相对《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而言的我国1956年之前流通使用的文字。但是在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以后,这些繁体字就不作为中国的正字在中国大陆上流通。然而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中国周边的一些任在使用繁体字系统的地区对中国大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给中国大陆的用字规范化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些青少年受虚荣心理的驱使,开始学习并使用繁体字。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学习和使用繁体字的渠道也随之扩宽,因此当今社会中的繁体字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年轻人的微信聊天中,繁体字已经成为了主要使用文字:“身體怎麽様?”、“節日快樂!”、“幾點歸來?”之类的繁体字交流也显得自己很高大上,赚足了其他人的羡慕,也给其他人带去了不规范的用字问题。
异体字和二简字的泛滥问题与繁体字的泛滥有着很大的关联。受繁体字泛滥的影响,已经被大多人所遗忘的异体字和二简字也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两种汉字都因为不符合我国规定的用字规范而被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鸡旦”、“仃车”、“经营卩”等二简字使用问题却屡有出现,各种异体字的使用更是五花八门,给人们的辨识造成很大的困难。
2.2 街头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众多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错别字。这些写有错别字的广告、牌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有的失范现象是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而出现,但更多的失范现象是商家有意而为之。这些带有错别字的广告、牌匾似乎成为商家广告宣传的亮点。
其中,不是故意写错的广告牌匾举例如下(括号内为字的正确写法):
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充);
超市、蔬菜店门口:“蕃”茄(番);
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蜡);
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厉);
失物招领启事:失物招领启“示”(事);等等。
据调查,这些错误的广告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书写者受文化水平限制,未能仔细学习、研究这些错别字的正确用法。二是因为书写者粗心大意,没有重视此类问题所造成的后果。
还有很多商家的广告、牌匾中的错别字是故意而为之:
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刻);
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其)、乐在“骑”中(其)[4]P43;
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以貌);
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理);
眼镜店广告:一“明”惊人(鸣);等等。
以上广告牌匾中出现的用字不规范现象比不是有意出现的用字不规范问题要严重很多,并且还有扩大化趋势。这类用字不规范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国家义务教育的成效而出现并逐渐扩大的。伴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汉字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这些借谐音乱用成语和常用语的广告、牌匾才能被顾客所理解。
3 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3.1 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汉字是每个中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必修课,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汉字规范化可以帮助学校的老师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在汉字的教学中规范化的汉字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繁体字而言,简体字的笔画更少,结构也看起来更清晰。老师不必在黑板上书写复杂的繁体字,用笔画简单的简体字更加方便。而对于学生而言,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相比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方便知识的记忆,更有利于汉字的书写。例如“讥笑”的“讥”字,如果用繁体字书写“譏”共有19笔画,并且字形稠密不容易看清,而简体字中的“讥”仅有4笔画,一目了然;“快乐”的“乐”字在繁体字体系中为“樂”,有15笔画,而在简体字体系中仅有5笔画;还有“书本”的“书”,在繁体字中写作“書”,不仅笔画繁多不容易书写,还与“昼”的繁体“晝”特别相似,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所以规范汉字的使用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经常进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真假错别字的甄别,以及一些语法的讲解等等一些教学工作,而这些往往都是学生们尤其是当下孩子们特别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是由于汉字不规范使用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他们很少用笔写字,都是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交流沟通,潜意识当中忽视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而进行汉字规范化处理后,无论是老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们的学习对上面的一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事业才会逐步的提高,发展的更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