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研究以南方花园社区为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互联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传统的社区和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长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智慧社区和智慧养老应运而生。以淮安市南方花园社区为研究对象,对比社区内长者的养老需求情况和服务提供现状,智慧社区现存的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传递接收的服务信息不对称、高层次养老服务项目稀缺、社区长者对智慧养老产品的有心无力和养老服务中心发育不良,难以为继。进而从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智慧服务中心四个服务主体层面来深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集三大支撑平台、政府、社区、用户、第三部门为一体的循环可持续性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均衡模式。关键词 智慧社区,社区养老,供给模式,模式建构
目 录
1 引言1
2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表现2
2.1 传递接收的服务信息不对称2
2.2 高层次养老服务稀缺3
2.3 社区长者对于智能养老产品的有心无力4
2.4 服务中心发育不良,难以为继6
3 智慧社区养老供需失衡的原因解析6
3.1 政府关于智慧养老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6
3.2 企业营利和规避风险的特性对社区养老服务造成阻碍7
3.3 参与合作的第三部门数量寥寥可数7
3.4 社区智慧服务中心难以整合多方资源进行有效宣传8
4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均衡模式的建构8
4.1 建构协同性认知8
4.2 有效整合多方资源9
4.3 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均衡模式的建构图示10
4.4 模式的内在运行机制分析11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附录:智慧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17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国家承受着愈发沉重的压力,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承受的压力尤胜。曾毅指出,在科学预测死亡率的情况下,截止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将高达2.32亿[1]。银发浪潮的席卷给养老产业提出巨大挑战。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各方面的渗透和运用也表明传统的养老方式必须作出改革,养老智慧化,即智慧养老,将会是大势所趋。而中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使得我国一直在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支撑体系。因此,智慧社区养老成为一个新颖且重要的研究领域。笔者通过研究智慧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旨在提高长者的晚年生活质量,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智慧社区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Jhon M Eger教授首次提出,他认为智慧社区是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社区内的工作管理方式和社区居民的生活[2]。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智慧社区的概念应该侧重于人本主义方面,以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工具,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联合为基础,智慧化体现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环节的社区就是智慧社区[3]。国外的社区养老就是所谓的社区照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是相对于院舍式照顾的弊端而言的。国内的社区养老的概念未曾被明确定义,笔者比较认可舒丽娟学者对社区养老概念的定义。她认为: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照料为主,社区养老机构照料为辅,社区基层组织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社区内外的资源,使得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收到与机构养老相媲美的养老资源和高水平服务,与此同时又兼顾到人性化的特点,实现养老目的的一种养老方式[4]。供给和需求是一组相互依存的概念,起初是经济学的专用术语名词。笔者笔下的供给模式意指社区养老服务在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各供给主体之间、各供给客体之间以及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过程和方式,包括不同的供给主客体、需求表达方式、供给方式、服务接受方式、决策管理方式、减少资源浪费等等[5]。
此次毕业论文调研的对象是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广州路街道办事处辖下的南方花园智慧社区。社区东至咏贤路,南临和畅路,西毗西安街,北到膳魔师路,人口约2000多户,是广州路街道办最早成立的农民安置小区。社区内现存白果村、秀锦村、李曹村等居委会,各个居委会各司其职,管理社区具体事务。同时,南方花园社区也是广州路街道办打造智慧社区的试点社区,目前已经运行了2年。因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行事宜,社区内设有智慧社区服务中心,总管智慧社区平台运行、人员登记、信息管理、服务联系等项目事宜。
南方花园社区作为仍在试运营的智慧社区,较之国内一线城市建设完毕的智慧社区,发展存在不成熟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运用,发现其服务供给和长者养老需求之间的不适配,服务项目的提供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的增长和多样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供需失衡问题。
2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表现
2.1 传递接收的服务信息不对称
社区长者对养老服务项目的知情情况影响着长者晚年生活的质量。笔者根据问卷调查信息发现,长者对社区提供的老年餐桌、家政服务和便民服务有较高的认识度,占35.1%、25.7%和26.2%;至于托老所、理财服务、维权等其他服务,极少老人知道社区提供这些服务。但是,通过笔者与智慧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驻扎在社区的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的访谈,智慧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心内设有健康小屋,居民可以免费检测血压、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等相关身体健康数据。同时,中心还提供健身服务、便民服务资源的联络服务、手工编织等服务。除此之外,尽管养老中心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是老年餐桌、便民服务,但是也提供维权服务、健身服务、残疾人托老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等服务。
表1 社区长者养老项目构成表
响应
个案百分比
N
百分比
长者知晓社区目前提供的养老项目有哪些?
老年餐桌
71
35.1%
76.3%
家政服务
52
25.7%
55.9%
陪同购物或就医
18
8.9%
19.4%
便民服务
53
26.2%
57.0%
托老所
3
1.5%
3.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