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莲花落的句法分析
题目海安莲花落的句法分析[20191216164324]
内容摘要:海安莲花落是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说唱文艺,是海安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在现有文献中,从语言学角度对莲花落进行解读的并不多,也没有发现对海安莲花落句法的系统描写和分析,所以选择从句法角度对海安莲花落唱词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分析莲花落的句型,从单句、复句、句群和变式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单句,指出了其中的小类;分析复句,从联合型和偏正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句群,研究句群的内部关系;分析变式句,指出了其中的省略句和倒装句。然后分析句类,研究莲花落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特点。这样的研究,是对海安莲花落进行的语言学解读,可以更好地感受海安莲花落的语言艺术魅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海安莲花落句法单句复句句群句型句类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海安莲花落的句型分析 2
(一)海安莲花落的单句句型分析 2
1.主谓句分析 2
(1)动词谓语句分析 2
(2)形容词谓语句分析 4
(3)名词谓语句分析 5
2.非主谓句分析 5
(1)动词性非主谓句分析 5
(2)叹词非主谓句分析 5
(二)海安莲花落的复句句型分析 5
1.联合型复句分析 6
(1)并列复句分析 6
(2)顺承复句分析 7
(3)解说复句分析 7
(4)选择复句分析 8
2.偏正型复句分析 8
(1)假设复句分析 8
(2)条件复句分析 10
(三)海安莲花落的句群句型分析 10
1.解说句群分析 11
2.顺承句群分析 11
3.并列句群分析 12
(四)海安莲花落的变式句句型分析 12
1.省略句分析 12
2.倒装句分析 13
三、海安莲花落的句类分析 14
(一)海安莲花落的陈述句分析 14
(二)海安莲花落的疑问句分析 14
(三)海安莲花落的祈使句分析 15
(四)海安莲花落的感叹句分析 15
四、结语 16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一)八鲜店 19
(二)花子庄变了样 19
(三)烧饼店 19
(四)十把扇子 19
(五)十二月采桑叶 20
(六)十二月古人名 20
(七)十劝 20
(八)十张台子 21
(九)四季古人 22
(十)四季游青 22
(十一)祝寿 22
(十二)花担 23
(十三)中八仙 23
(十四)祝寿道情 24
(十五)恭喜主家大发财 24
(十六)孟姜女 25
(十七)劝君 25
(十八)报母恩 26
(十九)劝儿媳 26
(二十)十二月绣女坐绣房 27
(二十一)十劝(二) 28
(二十二)十劝郎君莫赌 29
(二十三)药草糖 29
(二十四)栽番瓜 30
致谢 31
海安莲花落的句法分析
一、引言
句子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带有一定语调、前后都有停顿、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来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莲花落,是一种曲艺艺术样式中的说唱文艺,俗称“落子”、“打莲花”。民间有一种说法,莲花落是乞丐要钱时所唱的歌曲,于宋朝时就有了,这在“五灯会光”中有文献记载:“一日,闻丐者唱莲花乐,大悟。”莲花乐即莲花落,“乐”与“落”音近,故可通用。还有一说是郑元和始创莲花落,这在昆曲《绣襦记》中有所提及。莲花落于各地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其内容多为劝世文,扬善惩恶,因果报应,以拜求施舍,吉祥纳福为主。
海安莲花落的历史悠久,其形成与流传时间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最初,海安莲花落是一些人进行卖唱谋生的演唱形式之一,他们即兴编词进行演唱,用“三块竹板打莲花,一口吉言唱快板”的方式沿街卖艺,以博得些许赏赐来充饥果腹。莲花落在海安县的里下河地区以及“官河”(通扬河)两岸已经流传多年。1952年,曲塘文化站站长周圣椿首次将其挖掘、编以歌唱合作化的新词加入到南通地区文艺会演。近年来,海安文化馆杨培杰、曲塘小学教师顾广官,在双楼职业高中多次排演莲花落广场说唱节目,先后参加了县办经贸洽谈会开幕式演出和首届青墩文化艺术节行街表演。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海安莲花落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已经于2010年被列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海安莲花落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会唱莲花落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从这儿可以看出,作为海安地区的一种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说唱文艺正在走向衰落。尤其是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仅习惯接受一些新兴类的事物,而且越来越忽视这些地方文艺。另外,在现有文献中,关于其他方言形式的莲花落的描写和记录并不少,其研究主要在于莲花落的源流、分类、演唱形式、唱本整理以及莲花落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关系等方面,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莲花落的十分少。所以,我认真阅读了07级学姐整理的莲花落唱词,在大二暑假以此为基础对海安方言词汇做了简单的分析。也因为这样,我对这一地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选择进一步深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字词进行了适当地修改,并对莲花落唱词进行加注标点,以期其成句成段成文,然后将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作为理论基础,从句法方面对海安莲花落进行探究。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唱词内容的不完整性,因而在写作中无法足够深入,只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引发大家对莲花落的语言学解读热情,能够以小见大地展示家乡文化的特色与价值,能够对家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一份薄力。
二、海安莲花落的句型分析
对于句型的定义,各大家众说纷纭,均有其立足之依据。如:高明凯指出句型是指“依据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所陈述的情景的不同态度而有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而李临定先生则认为“确定句型不是根据单一的具体标准,而是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标准,来观察、来确定句型的。”因而他从谓语、述语、宾语、主语、介词结构、结构格式、代表字、变换乃至语气、语义等多个方面来简历各种不同的一级句型。本文采用黄伯荣、廖序东的说法:句型,是就单句整体的结构或词性特点定出的类名。
(一)海安莲花落的单句句型分析
单句,凭借主谓结构是否完整以及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下位句型。
1.主谓句分析
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在句子里,作为被陈述的话题、回答“什么”或者“谁”等问题的成分,叫做主语;用来对主语进行陈述、描写或判断,回答“怎么样”或者“是什么”等问题的成分,叫做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语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主谓句凭谓语的主体词性质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四个下位句型。
(1)动词谓语句分析
由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主语、状语或者后面有宾语、补语,即谓语动词对它前后的成分有一定的依存性。
在主谓句中,以动词谓语句最为复杂,特点最多。在《海安莲花落文字唱本》中涉及常用的、有结构特点的几种句式,如“把”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语句、存现句、比较句等。
①把字句: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1)穷人║来把共产党夸。(《花子庄变了样》)
“穷人”为施事,“共产党”是受事。
(2)你║把高中大学念读下来。(《十劝(二)》)
“你”为施事,“高中大学”为受事,用简明的话语,表达了淳朴农民对子女的期望,以期通过读书改变贫困的生活条件。
(3)女客║回家把门盼。(《祝寿》)
吃完祝寿宴之后,女客回家了看家。这里的“盼”是“看”的意思。“女客”是“盼”的施事,“门”是“盼”的受事。
②连谓句: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连谓句内部的几个谓语词不管是什么语义关系,排列顺序大多遵循时间先后。此类句中多为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连用,因而又称“连动句”。
(4)买主║回府做中饭。(《八鲜店》)
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先回府,然后做中饭,谓语只有动作的先后之分,无其他关系。
(5)陈世美║贪图富贵招驸马。(《十二月古名人》)
“贪图富贵”是“招驸马”的目的,后者即为前者的方式,两者之间表方式和目的关系。
③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可以根据兼语前一谓语的意思进行再划分为使令式、“有”字式。
(6)我║劝诸君少点个嫖。(《劝君》)
该句为使令式。虽然就“劝”字原有的意义来看,本身没有“使令”的意思,但是语言环境使它有了“使令”的意义。
“有”字式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如:
(7)你║有好处让他沾点光。(《十劝(二)》)
“他”既是受事主语也是施事主语,“好处(光)”既是“让”的宾语也是“沾”的宾语。
④双宾语句:即有双层宾语的句子,一层指人,一层指物。一般意义上,前一个宾语指人,可叫做指人宾语或者近宾语,后一个宾语指物或者事情,可叫做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8)哪怕人家║给你一块糖。(《十劝(二)》)
“你”和“一块糖”都是“给”的宾语,这句话意在表示父母的养育之恩疼爱之情,以期子女能够孝敬父母。句中的“哪怕”是“即使”意,表让步,“你”指代父母,父母连别人给的一块糖都会省着留给孩子吃,以这样细小入微的生活细节来述说父母的恩情。
⑤存现句:该句式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者事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来描写环境或者景物。
(9)桑篮║挂在桑枝上。(《孟姜女》)
该例中“桑篮”是物体,“挂”是存现动词,“桑枝”是处所,人或物段在前而处所段在后。四月是蚕忙季节,孟姜女去采桑的时候,将桑篮挂在枝头上。该段唱词表达了丈夫被征在外的农家女子的辛苦与心酸。
内容摘要:海安莲花落是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说唱文艺,是海安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在现有文献中,从语言学角度对莲花落进行解读的并不多,也没有发现对海安莲花落句法的系统描写和分析,所以选择从句法角度对海安莲花落唱词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分析莲花落的句型,从单句、复句、句群和变式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单句,指出了其中的小类;分析复句,从联合型和偏正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句群,研究句群的内部关系;分析变式句,指出了其中的省略句和倒装句。然后分析句类,研究莲花落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特点。这样的研究,是对海安莲花落进行的语言学解读,可以更好地感受海安莲花落的语言艺术魅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海安莲花落句法单句复句句群句型句类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海安莲花落的句型分析 2
(一)海安莲花落的单句句型分析 2
1.主谓句分析 2
(1)动词谓语句分析 2
(2)形容词谓语句分析 4
(3)名词谓语句分析 5
2.非主谓句分析 5
(1)动词性非主谓句分析 5
(2)叹词非主谓句分析 5
(二)海安莲花落的复句句型分析 5
1.联合型复句分析 6
(1)并列复句分析 6
(2)顺承复句分析 7
(3)解说复句分析 7
(4)选择复句分析 8
2.偏正型复句分析 8
(1)假设复句分析 8
(2)条件复句分析 10
(三)海安莲花落的句群句型分析 10
1.解说句群分析 11
2.顺承句群分析 11
3.并列句群分析 12
(四)海安莲花落的变式句句型分析 12
1.省略句分析 12
2.倒装句分析 13
三、海安莲花落的句类分析 14
(一)海安莲花落的陈述句分析 14
(二)海安莲花落的疑问句分析 14
(三)海安莲花落的祈使句分析 15
(四)海安莲花落的感叹句分析 15
四、结语 16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一)八鲜店 19
(二)花子庄变了样 19
(三)烧饼店 19
(四)十把扇子 19
(五)十二月采桑叶 20
(六)十二月古人名 20
(七)十劝 20
(八)十张台子 21
(九)四季古人 22
(十)四季游青 22
(十一)祝寿 22
(十二)花担 23
(十三)中八仙 23
(十四)祝寿道情 24
(十五)恭喜主家大发财 24
(十六)孟姜女 25
(十七)劝君 25
(十八)报母恩 26
(十九)劝儿媳 26
(二十)十二月绣女坐绣房 27
(二十一)十劝(二) 28
(二十二)十劝郎君莫赌 29
(二十三)药草糖 29
(二十四)栽番瓜 30
致谢 31
海安莲花落的句法分析
一、引言
句子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带有一定语调、前后都有停顿、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来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莲花落,是一种曲艺艺术样式中的说唱文艺,俗称“落子”、“打莲花”。民间有一种说法,莲花落是乞丐要钱时所唱的歌曲,于宋朝时就有了,这在“五灯会光”中有文献记载:“一日,闻丐者唱莲花乐,大悟。”莲花乐即莲花落,“乐”与“落”音近,故可通用。还有一说是郑元和始创莲花落,这在昆曲
海安莲花落的历史悠久,其形成与流传时间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最初,海安莲花落是一些人进行卖唱谋生的演唱形式之一,他们即兴编词进行演唱,用“三块竹板打莲花,一口吉言唱快板”的方式沿街卖艺,以博得些许赏赐来充饥果腹。莲花落在海安县的里下河地区以及“官河”(通扬河)两岸已经流传多年。1952年,曲塘文化站站长周圣椿首次将其挖掘、编以歌唱合作化的新词加入到南通地区文艺会演。近年来,海安文化馆杨培杰、曲塘小学教师顾广官,在双楼职业高中多次排演莲花落广场说唱节目,先后参加了县办经贸洽谈会开幕式演出和首届青墩文化艺术节行街表演。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海安莲花落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它已经于2010年被列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海安莲花落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会唱莲花落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从这儿可以看出,作为海安地区的一种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说唱文艺正在走向衰落。尤其是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仅习惯接受一些新兴类的事物,而且越来越忽视这些地方文艺。另外,在现有文献中,关于其他方言形式的莲花落的描写和记录并不少,其研究主要在于莲花落的源流、分类、演唱形式、唱本整理以及莲花落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关系等方面,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莲花落的十分少。所以,我认真阅读了07级学姐整理的莲花落唱词,在大二暑假以此为基础对海安方言词汇做了简单的分析。也因为这样,我对这一地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选择进一步深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字词进行了适当地修改,并对莲花落唱词进行加注标点,以期其成句成段成文,然后将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作为理论基础,从句法方面对海安莲花落进行探究。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以及唱词内容的不完整性,因而在写作中无法足够深入,只希望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引发大家对莲花落的语言学解读热情,能够以小见大地展示家乡文化的特色与价值,能够对家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一份薄力。
二、海安莲花落的句型分析
对于句型的定义,各大家众说纷纭,均有其立足之依据。如:高明凯指出句型是指“依据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所陈述的情景的不同态度而有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而李临定先生则认为“确定句型不是根据单一的具体标准,而是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标准,来观察、来确定句型的。”因而他从谓语、述语、宾语、主语、介词结构、结构格式、代表字、变换乃至语气、语义等多个方面来简历各种不同的一级句型。本文采用黄伯荣、廖序东的说法:句型,是就单句整体的结构或词性特点定出的类名。
(一)海安莲花落的单句句型分析
单句,凭借主谓结构是否完整以及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下位句型。
1.主谓句分析
主谓句是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在句子里,作为被陈述的话题、回答“什么”或者“谁”等问题的成分,叫做主语;用来对主语进行陈述、描写或判断,回答“怎么样”或者“是什么”等问题的成分,叫做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语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主谓句凭谓语的主体词性质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四个下位句型。
(1)动词谓语句分析
由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做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主语、状语或者后面有宾语、补语,即谓语动词对它前后的成分有一定的依存性。
在主谓句中,以动词谓语句最为复杂,特点最多。在《海安莲花落文字唱本》中涉及常用的、有结构特点的几种句式,如“把”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语句、存现句、比较句等。
①把字句:指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1)穷人║来把共产党夸。(《花子庄变了样》)
“穷人”为施事,“共产党”是受事。
(2)你║把高中大学念读下来。(《十劝(二)》)
“你”为施事,“高中大学”为受事,用简明的话语,表达了淳朴农民对子女的期望,以期通过读书改变贫困的生活条件。
(3)女客║回家把门盼。(《祝寿》)
吃完祝寿宴之后,女客回家了看家。这里的“盼”是“看”的意思。“女客”是“盼”的施事,“门”是“盼”的受事。
②连谓句:指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连谓句内部的几个谓语词不管是什么语义关系,排列顺序大多遵循时间先后。此类句中多为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连用,因而又称“连动句”。
(4)买主║回府做中饭。(《八鲜店》)
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先回府,然后做中饭,谓语只有动作的先后之分,无其他关系。
(5)陈世美║贪图富贵招驸马。(《十二月古名人》)
“贪图富贵”是“招驸马”的目的,后者即为前者的方式,两者之间表方式和目的关系。
③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可以根据兼语前一谓语的意思进行再划分为使令式、“有”字式。
(6)我║劝诸君少点个嫖。(《劝君》)
该句为使令式。虽然就“劝”字原有的意义来看,本身没有“使令”的意思,但是语言环境使它有了“使令”的意义。
“有”字式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领有或存在等。如:
(7)你║有好处让他沾点光。(《十劝(二)》)
“他”既是受事主语也是施事主语,“好处(光)”既是“让”的宾语也是“沾”的宾语。
④双宾语句:即有双层宾语的句子,一层指人,一层指物。一般意义上,前一个宾语指人,可叫做指人宾语或者近宾语,后一个宾语指物或者事情,可叫做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8)哪怕人家║给你一块糖。(《十劝(二)》)
“你”和“一块糖”都是“给”的宾语,这句话意在表示父母的养育之恩疼爱之情,以期子女能够孝敬父母。句中的“哪怕”是“即使”意,表让步,“你”指代父母,父母连别人给的一块糖都会省着留给孩子吃,以这样细小入微的生活细节来述说父母的恩情。
⑤存现句:该句式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者事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来描写环境或者景物。
(9)桑篮║挂在桑枝上。(《孟姜女》)
该例中“桑篮”是物体,“挂”是存现动词,“桑枝”是处所,人或物段在前而处所段在后。四月是蚕忙季节,孟姜女去采桑的时候,将桑篮挂在枝头上。该段唱词表达了丈夫被征在外的农家女子的辛苦与心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