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倚画楼揽秋云——梦窗词“楼”意象初探
平倚画楼揽秋云——梦窗词“楼”意象初探[20191216201959]
内容摘要:南宋词坛是百花齐放的舞台,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词人备受争议,在词史上是罕见的。其中的“梦”、“窗”意象尤其深受学者的关注,然而他词中的“楼”意象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存的梦窗词中,有“楼”意象的词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并且“楼”意象丰富多彩,富有意蕴。文章以“楼”意象这一视点来把握梦窗词,根据词中“楼”的用途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爱人过去所生活过的“闺楼”;一类是与达官贵人或是文人骚客聚会的“宴楼”;还有一类则多是观赏风景的“雅楼”。它们也成为梦窗情感的载体,表达词人的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以及与思恋爱人的感伤之情。同时,在艺术特色方面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梦窗楼意象意蕴艺术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梦窗词中“楼”意象的分类 1
(一)闺楼 1
(二)宴楼 2
(三)雅楼 2
三、梦窗词中“楼”意象的意蕴 2
(一)感时哀世,盛衰兴亡的家国之情 3
(二)漂泊羁旅,年老迟暮的身世之感 4
(三)感旧怀人,离情别绪的感伤之情 5
四、梦窗词中“楼”意象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7
(一)艺术特色 7
1.语言结构 7
2.语言修饰 7
3.修辞手法 8
4.时空变幻 8
(二)意义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平倚画楼揽秋云
——梦窗词“楼”意象初探
一、引言
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词人,历来备受争议。不管是同时代的词人,抑或是近现代的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其词给予批判。有关吴文英的生平资料不足,《宋史》等史料传记中均无详细记载,并且其词辞意隐幽,难懂多歧,导致后人毁誉参半,而这也正是梦窗词魅力所在,使得后人不断对其进行探索。
有关梦窗词的意象研究,从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梦窗词的意象上从“梦”、“窗”两个角度出发,而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梦窗词的“楼”意象作为视点。
据笔者统计,在现存的341首梦窗词中,有86首词中出现了“楼”意象,其中还不包括一些隐性意象,比如“阑干”、“栏杆”等,而且大多数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以“楼”为载体,有着丰富的内涵。由此可见,梦窗词使用“楼”意象绝非偶然。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梦窗词“楼”这一意象,来探讨梦窗的情思以及梦窗词的艺术价值。
二、梦窗词中“楼”意象的分类
所谓“意象”,简单来说就是“寓意之象”,即通过物象作为载体,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对于“楼”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楼”是指一层或者多层的建筑。即本文所要探讨的梦窗词中的“楼”意象,并不仅仅包括出现的“楼”字的词,词中并未出现“楼”字而所描绘楼宇的词也包括在其中。在梦窗词中,根据“楼”的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闺楼
梦窗情词的“楼”意象中“闺楼”占了很大比重。年少的梦窗遭遇了爱情挫折,他的情词以怀旧悼亡爱人居多,在回忆过去爱人生活过或是离别的场所,爱人的闺楼便成了不可缺少的意象。“紫燕红楼歌断。锦瑟华年一箭。”“红楼”中女子歌声袅袅,如今似水流年,一去不复返;“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爱人的旧居已经结满蛛网,只看见燕子飞入帘中,与自己作伴,却难见伊人的踪影;“门巷深深小画楼。阑干曾识凭春愁。”描绘了一幅闺怨图:多情的女子站在闺楼上倚着栏杆,翘首盼望着恋人的归来;“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面对绿水流红,一轮残月,爱人已逝,只剩自己独处楼中;“云影摇寒,波尘销腻,翠房人去深扃。”爱人已去,翠楼紧锁,更觉伤感;“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想象爱人在楼中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酌。“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如今再次造访闺楼,看到昔日和爱人依依惜别含泪时题在墙上的情诗,感慨万千。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梦窗的情感,既有对爱人过去生活住所的珍惜,也饱含着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二)宴楼
梦窗结交的朋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文人骚客,宴饮往往成了“楼”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酒中有深味”于楼中畅饮,往往最易触动词人的情思。《醉桃源·会饮丰乐楼 》: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酒楼——丰乐楼,和三五个志同道和的友人一边品酒论诗,一边凭栏眺望西湖美景,“风煦晚,醉魂迷”,陶醉在春日的美景中;《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在杭州卢楼上,对着“似水”的夜空,明月朗照,饮酒直至天亮。《解连环·留别姜石帚》:在江楼上,辞别了亦师亦友的姜夔,千言万语尽在酒中。
此外,在与达官贵人结交时,梦窗和他们的身份地位存在较大的悬殊,大多数不过是泛泛的应酬之诗,最为普遍的是描写寿宴所处的“楼”。《水龙吟·寿嗣荣王》荣王赵与芮在“花萼楼”大摆寿宴,“鸾回凤舞”,场面壮观。《宴清都·饯荣王仲亨还京》饯送荣王赵仲亨返京,想象荣王归京后,“琼楼”将以“仙桃”祝寿,以百花宴请,为他接风洗尘。《宴清都·寿秋壑》:在寿宴上,明月当空,寿星贾似道倚着“黄鹤楼”欣赏着仙乐,曲罢,意犹未尽。这些“楼”无不体现了主人尊贵的身份和显赫的地位。
(三)雅楼
梦窗一直都过着游幕生活,足迹遍布苏州、杭州等地,在他的词中往往会涉及到楼与自然风景的结合,这些楼往往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齐天乐·齐云楼》:登上高耸如云的齐云楼,放眼望过去,“西山横黛”“烟际沉鹭”;《瑞龙吟·蓬莱阁》:在游历浙江时,登临“蓬莱阁”,俯瞰“澹烟半野,斜阳半市”;《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游玩望湖楼,楼下可看见潺潺的“流水”,楼上有连绵的“青山”,发出了“人在翠壶间”的感慨;《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陪同麓翁在“飞翼楼”观赏雪景,白茫茫一片,两人“相扶轻醉”;《丑奴儿慢·双清楼在钱塘门外》倚在“双清楼”的栏杆上欣赏着“满湖山色”,并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乘风邀月,持杯对影,云海人间”。梦窗在楼与自然风光的结合中,并非单纯的景色描写,而是在其中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三、梦窗词中“楼”意象的意蕴
词意象是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的结合体。梦窗词中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楼意象,不仅反映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寄托,对国家的忧虑、对身世的感慨以及对爱姬的怀恋,更折射了南宋末期文人对国家、个人身世以及爱情的表达。因此,楼意象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感时哀世,盛衰兴亡的家国之情
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后期,家国荣辱与词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独特的社会背景带给词人强烈的心理撞击,在词作上含蓄地传达。正如俞伯平所言“每通过典故辞藻的修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试看这首词: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此为重过种山凭吊之作。种山,传说是越国大夫文种埋葬的地方。在勾践灭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文种起着关键性作用,后来灭吴后,却被勾践赐死。梦窗面对“白石苍松”这些亘古不变的历史遗迹,由文种之死的悲剧联想到吴国的兴亡,最后回到眼前“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灯前”一韵把文种的自刎和范蠡的隐退进行了对比,范蠡和文种两种不同的结局,就因为范蠡有先见之明,因而功成身退,可见自古忠臣良将难善终。“木客”一韵写吴王荒淫无度,不断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倾尽大量财力物力兴建宫室,却忽视了外部的忧患,加速了它的灭亡,吴国的兴盛好似梦一场,转眼变成了一片“荒丘”,它的兴亡折射出的正是南宋这个时代。“莫登临”一韵写的是梦窗规劝自己不要轻易登高,担心看见“残烟”笼罩着“西北高楼”的凄凉景象。“西北高楼”在梦窗眼中象征是被分裂的国土。风雨飘摇的南宋在西北边境上经常受到外敌的入侵,失去了大量的北方土地。然而,面对敌人的入侵,南宋朝廷仍然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意识到北方蒙古大军的威胁,依旧偏安于江南的声色犬马之中,还谋害诸多忠臣良将。“高楼”这一意象由怀古转而伤今,正是词人的情感高潮,是梦窗对南宋王朝未来局势的担忧。
然而,在梦窗词中,除了表达对南宋局势的迷茫和担忧,更有一些词作,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企盼。如《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这首是飞翼楼观雪词。梦窗登上飞翼楼,远望一片银装素裹的山岩,在红梅绿叶的映衬下,雪更显其“真色”,由楼中远眺雪景设想到越王台上登临远眺的情景。
“醒眼”一句写处于楼中的词人透过“玉钩帘”外是一个万山青翠的世界,也许是雪晴后所看到的真实景象,也许是自己设想的虚景,不管怎样,此景寄托了词人的美好愿望,与另一首楼词《齐天乐·齐云楼》“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有着相通之处。希望能通过“雪”“雨”洗净尘世间的污秽,留下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暗含着期盼南宋末期局势好转的愿望。“越王”一句是设想之景,“越王台”是勾践曾经登临之地。勾践当年卧薪尝胆,一血国耻,最后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词人希望南宋朝廷,在外敌步步紧逼、国势日颓的形势下,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奋发图强,反败为胜。
此外,比如《丹凤吟·赋陈宗之芸居楼》通过对陈宗之所建的芸居楼书坊以及对楼中的人事活动的描写,在对陈宗之的书坊日渐衰败的叹惋中暗喻了对朝廷黑暗统治的抨击;《瑞龙吟·蓬莱阁》通过对登蓬莱阁所见的眼前实景和情中虚景的描绘暗喻了祖国山河变色之悲;《赋魏方泉望湖楼》在对望湖楼周围景色的描绘中既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美好追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社会纷纭现状的忧虑。
(二)漂泊羁旅,年老迟暮的身世之感
内容摘要:南宋词坛是百花齐放的舞台,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词人备受争议,在词史上是罕见的。其中的“梦”、“窗”意象尤其深受学者的关注,然而他词中的“楼”意象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存的梦窗词中,有“楼”意象的词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并且“楼”意象丰富多彩,富有意蕴。文章以“楼”意象这一视点来把握梦窗词,根据词中“楼”的用途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爱人过去所生活过的“闺楼”;一类是与达官贵人或是文人骚客聚会的“宴楼”;还有一类则多是观赏风景的“雅楼”。它们也成为梦窗情感的载体,表达词人的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以及与思恋爱人的感伤之情。同时,在艺术特色方面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梦窗楼意象意蕴艺术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梦窗词中“楼”意象的分类 1
(一)闺楼 1
(二)宴楼 2
(三)雅楼 2
三、梦窗词中“楼”意象的意蕴 2
(一)感时哀世,盛衰兴亡的家国之情 3
(二)漂泊羁旅,年老迟暮的身世之感 4
(三)感旧怀人,离情别绪的感伤之情 5
四、梦窗词中“楼”意象的艺术特色及意义 7
(一)艺术特色 7
1.语言结构 7
2.语言修饰 7
3.修辞手法 8
4.时空变幻 8
(二)意义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平倚画楼揽秋云
——梦窗词“楼”意象初探
一、引言
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一位重要词人,历来备受争议。不管是同时代的词人,抑或是近现代的学者都从不同方面对其词给予批判。有关吴文英的生平资料不足,《宋史》等史料传记中均无详细记载,并且其词辞意隐幽,难懂多歧,导致后人毁誉参半,而这也正是梦窗词魅力所在,使得后人不断对其进行探索。
有关梦窗词的意象研究,从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梦窗词的意象上从“梦”、“窗”两个角度出发,而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梦窗词的“楼”意象作为视点。
据笔者统计,在现存的341首梦窗词中,有86首词中出现了“楼”意象,其中还不包括一些隐性意象,比如“阑干”、“栏杆”等,而且大多数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以“楼”为载体,有着丰富的内涵。由此可见,梦窗词使用“楼”意象绝非偶然。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梦窗词“楼”这一意象,来探讨梦窗的情思以及梦窗词的艺术价值。
二、梦窗词中“楼”意象的分类
所谓“意象”,简单来说就是“寓意之象”,即通过物象作为载体,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对于“楼”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楼”是指一层或者多层的建筑。即本文所要探讨的梦窗词中的“楼”意象,并不仅仅包括出现的“楼”字的词,词中并未出现“楼”字而所描绘楼宇的词也包括在其中。在梦窗词中,根据“楼”的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闺楼
梦窗情词的“楼”意象中“闺楼”占了很大比重。年少的梦窗遭遇了爱情挫折,他的情词以怀旧悼亡爱人居多,在回忆过去爱人生活过或是离别的场所,爱人的闺楼便成了不可缺少的意象。“紫燕红楼歌断。锦瑟华年一箭。”“红楼”中女子歌声袅袅,如今似水流年,一去不复返;“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爱人的旧居已经结满蛛网,只看见燕子飞入帘中,与自己作伴,却难见伊人的踪影;“门巷深深小画楼。阑干曾识凭春愁。”描绘了一幅闺怨图:多情的女子站在闺楼上倚着栏杆,翘首盼望着恋人的归来;“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面对绿水流红,一轮残月,爱人已逝,只剩自己独处楼中;“云影摇寒,波尘销腻,翠房人去深扃。”爱人已去,翠楼紧锁,更觉伤感;“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想象爱人在楼中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酌。“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如今再次造访闺楼,看到昔日和爱人依依惜别含泪时题在墙上的情诗,感慨万千。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梦窗的情感,既有对爱人过去生活住所的珍惜,也饱含着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二)宴楼
梦窗结交的朋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文人骚客,宴饮往往成了“楼”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酒中有深味”于楼中畅饮,往往最易触动词人的情思。《醉桃源·会饮丰乐楼 》: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酒楼——丰乐楼,和三五个志同道和的友人一边品酒论诗,一边凭栏眺望西湖美景,“风煦晚,醉魂迷”,陶醉在春日的美景中;《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在杭州卢楼上,对着“似水”的夜空,明月朗照,饮酒直至天亮。《解连环·留别姜石帚》:在江楼上,辞别了亦师亦友的姜夔,千言万语尽在酒中。
此外,在与达官贵人结交时,梦窗和他们的身份地位存在较大的悬殊,大多数不过是泛泛的应酬之诗,最为普遍的是描写寿宴所处的“楼”。《水龙吟·寿嗣荣王》荣王赵与芮在“花萼楼”大摆寿宴,“鸾回凤舞”,场面壮观。《宴清都·饯荣王仲亨还京》饯送荣王赵仲亨返京,想象荣王归京后,“琼楼”将以“仙桃”祝寿,以百花宴请,为他接风洗尘。《宴清都·寿秋壑》:在寿宴上,明月当空,寿星贾似道倚着“黄鹤楼”欣赏着仙乐,曲罢,意犹未尽。这些“楼”无不体现了主人尊贵的身份和显赫的地位。
(三)雅楼
梦窗一直都过着游幕生活,足迹遍布苏州、杭州等地,在他的词中往往会涉及到楼与自然风景的结合,这些楼往往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齐天乐·齐云楼》:登上高耸如云的齐云楼,放眼望过去,“西山横黛”“烟际沉鹭”;《瑞龙吟·蓬莱阁》:在游历浙江时,登临“蓬莱阁”,俯瞰“澹烟半野,斜阳半市”;《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游玩望湖楼,楼下可看见潺潺的“流水”,楼上有连绵的“青山”,发出了“人在翠壶间”的感慨;《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陪同麓翁在“飞翼楼”观赏雪景,白茫茫一片,两人“相扶轻醉”;《丑奴儿慢·双清楼在钱塘门外》倚在“双清楼”的栏杆上欣赏着“满湖山色”,并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乘风邀月,持杯对影,云海人间”。梦窗在楼与自然风光的结合中,并非单纯的景色描写,而是在其中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寄托。
三、梦窗词中“楼”意象的意蕴
词意象是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的结合体。梦窗词中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楼意象,不仅反映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寄托,对国家的忧虑、对身世的感慨以及对爱姬的怀恋,更折射了南宋末期文人对国家、个人身世以及爱情的表达。因此,楼意象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感时哀世,盛衰兴亡的家国之情
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后期,家国荣辱与词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独特的社会背景带给词人强烈的心理撞击,在词作上含蓄地传达。正如俞伯平所言“每通过典故辞藻的修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试看这首词: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此为重过种山凭吊之作。种山,传说是越国大夫文种埋葬的地方。在勾践灭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文种起着关键性作用,后来灭吴后,却被勾践赐死。梦窗面对“白石苍松”这些亘古不变的历史遗迹,由文种之死的悲剧联想到吴国的兴亡,最后回到眼前“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灯前”一韵把文种的自刎和范蠡的隐退进行了对比,范蠡和文种两种不同的结局,就因为范蠡有先见之明,因而功成身退,可见自古忠臣良将难善终。“木客”一韵写吴王荒淫无度,不断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倾尽大量财力物力兴建宫室,却忽视了外部的忧患,加速了它的灭亡,吴国的兴盛好似梦一场,转眼变成了一片“荒丘”,它的兴亡折射出的正是南宋这个时代。“莫登临”一韵写的是梦窗规劝自己不要轻易登高,担心看见“残烟”笼罩着“西北高楼”的凄凉景象。“西北高楼”在梦窗眼中象征是被分裂的国土。风雨飘摇的南宋在西北边境上经常受到外敌的入侵,失去了大量的北方土地。然而,面对敌人的入侵,南宋朝廷仍然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意识到北方蒙古大军的威胁,依旧偏安于江南的声色犬马之中,还谋害诸多忠臣良将。“高楼”这一意象由怀古转而伤今,正是词人的情感高潮,是梦窗对南宋王朝未来局势的担忧。
然而,在梦窗词中,除了表达对南宋局势的迷茫和担忧,更有一些词作,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企盼。如《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这首是飞翼楼观雪词。梦窗登上飞翼楼,远望一片银装素裹的山岩,在红梅绿叶的映衬下,雪更显其“真色”,由楼中远眺雪景设想到越王台上登临远眺的情景。
“醒眼”一句写处于楼中的词人透过“玉钩帘”外是一个万山青翠的世界,也许是雪晴后所看到的真实景象,也许是自己设想的虚景,不管怎样,此景寄托了词人的美好愿望,与另一首楼词《齐天乐·齐云楼》“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有着相通之处。希望能通过“雪”“雨”洗净尘世间的污秽,留下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暗含着期盼南宋末期局势好转的愿望。“越王”一句是设想之景,“越王台”是勾践曾经登临之地。勾践当年卧薪尝胆,一血国耻,最后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词人希望南宋朝廷,在外敌步步紧逼、国势日颓的形势下,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奋发图强,反败为胜。
此外,比如《丹凤吟·赋陈宗之芸居楼》通过对陈宗之所建的芸居楼书坊以及对楼中的人事活动的描写,在对陈宗之的书坊日渐衰败的叹惋中暗喻了对朝廷黑暗统治的抨击;《瑞龙吟·蓬莱阁》通过对登蓬莱阁所见的眼前实景和情中虚景的描绘暗喻了祖国山河变色之悲;《赋魏方泉望湖楼》在对望湖楼周围景色的描绘中既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美好追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南宋社会纷纭现状的忧虑。
(二)漂泊羁旅,年老迟暮的身世之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