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观点解析
摘 要首先声明文章主要从荷马史诗的文本入手,探究在荷马史诗中体现的宗教哲学观点。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体概括荷马史诗中体现的宗教哲学观点。在这一部分中首先会解释在古希腊时期宗教与哲学的具体内涵、差异与关联,在此基础之上,再对荷马史诗中体现出的当时代的宗教哲学观点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会从文本入手具体论述荷马史诗中体现的宗教哲学观点,本部分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从人神关系的角度出发,首先论述神是“放大版的人”,其次,但凡人界中的英雄都与神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第二方面主要论述荷马史诗中的命运观,并且主要谈论荷马史诗中体现出的命运观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命运是悲剧性的、神是命运忠实的执行者、命运具有不可抗性。第三方面探讨了荷马史诗中的死亡哲学,并从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态度以及人们对待亡者的态度两方面叙述,在对待亡者的态度中会涉及丧礼仪式。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述了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观念在后世基督教中的体现及传承。一方面谈到异教诸神和祭祀仪式对基督教的影响,另一方面谈到荷马史诗中的灵魂观点对基督教的影响。
Key words: Homeric epics;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views; destiny目 录
前言 1
一、荷马时代的宗教与哲学 1
(一)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1
(二)荷马史诗中体现出的宗教哲学观点 4
二、荷马史诗中宗教哲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5
(一)从人神关系中分析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精神 5
(二)荷马史诗中的命运观具体体现 6
(三)荷马史诗中的死亡哲学 8
三、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观对基督教的影想 10
(一)荷马史诗中的异教诸神和祭祀仪式对基督教的影响 10
(二)荷马史诗中灵魂存在观点对基督教的影响 11
四、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 言
荷马史诗的时代被后来大多数学者称为“黑暗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冲击,迈锡尼文明遭到毁灭,希腊人的思想还未开化,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混沌状态,这是众位学者称此时代未黑暗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幸运的是,经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众人的流传,有了荷马史诗的问世。荷马史诗是解读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大篇幅的材料,它的出现为整个黑暗的时代投入了一束亮光,让后世的研究者们得到安慰。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个部分,在《伊利亚特》中作者巧妙地截取了战争的一个片段,从特洛伊战争开始后的九年零十个月开始写起,以因英雄赫克托耳的葬礼为终,以小映大,反应当时的战争场景。《奥德修记》讲述了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返乡的故事,在返乡途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回乡后他又机智的铲除了所有的求婚者最终与妻子团圆。我们可以从著作中提取古希腊人的宗教哲学观点。一个文明的毁灭就意味着在毁灭的同时孕育着新的文明。在荷马史诗中体现出了大量的当时代的宗教哲学观点,包括人、英雄、神三个维度,还有人与神的关系以及超越人神之上的命运,这都体现出荷马时代的宗教哲学观点。尽管在古代希腊时代早期,其宗教并不是体系化、成文化的存在;哲学概念也尚未形成,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基督教更是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的影响。
一、荷马时代的宗教与哲学
(一)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古希腊时代的宗教哲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宗教哲学是截然不同的:当今宗教是系统化的存在,是一种学科观念。而在那个时代,宗教就是生活,它是古希腊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没有学科概念的一种观念性的存在。那时的哲学也是体现在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上,当时的人们对生命终极的思考总是与命运相连,而且缺少系统化的哲学体系,因此古希腊的宗教与哲学没有明晰的界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讨论当时的宗教观点与哲学观点的区别与联系。
1.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
首先哲学毕竟是少数人的,而宗教属于所有古希腊人:哲学是少数人的。罗素曾在他的《哲学大纲》中说过:“哲学起源于对真实知识的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追求。”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哲学是一种偏于理性的对真知的思考,是用一种沉着冷静的心态对生命的探索,而且它是属于少数人的,就像罗素所说的“异乎寻常的执着的追求”,有多少人能达到他所说的这种接近于疯狂执着的程度呢。因此哲学是属于极少数的精英人群的。而且这些人,也就是我们后世称之为哲学家的人,也许他们会受到时代的排挤,被当时代的人所不容,因为他们虽身在与众人一样的时代但思想却超出了当时一般人的界限,他们用敏捷的思维力图打开人类智慧的大门。然而他们这一行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看来无疑是异类。以苏格拉底为例:公元前399年,民主派判以苏格拉底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和“腐化青年”。然而面对这一判决苏克拉底有机会躲避但是他选择了从容地饮下那杯毒酒。他也确实引进了一位新神,这位神就是他的哲学追求,是宇宙理性之神,他追求真正的善良,因为他宁愿死亡也要维护他自己的哲学。他的这一哲学在当时是被大多数人不容的,他是那位“不幸运”的少数人。
与哲学相比较,宗教是大多数人的宗教,特别是在古希腊时期,人神共处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他们信仰的神明,而且特别是在古希腊时代,这是奥林匹斯多神论的时代,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神:比如雅典娜作为雅典的守护女神,赫拉是阿果斯与萨摩斯的守护神,阿波罗是特洛伊地区的守护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有相关的神灵保佑: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赠与人们无限的智慧,爱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她会赐予人们美好的爱情,战神阿瑞斯,还有天后赫拉,主要掌管婚姻的女神,以及赫淮斯托斯—工匠们的守护神,等等。每位神灵各司其职,各自掌管自己的事务。在这种背景下古希腊宗教无处不在,穿插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古希腊宗教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宗教,就像汉密尔顿所说的:“希腊的宗教不是由传教士或预言家们创造的,也不是圣人贤哲或其他一批人努力的结果。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和神学家们发展起来的,这些人都听任思想与想象力自由飞翔。在希腊,他们都是讲究实际的人。希腊人没有权威的圣书,没有教义、信条,没有十戒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教条。”他们的宗教与世俗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宗教相互渗透。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宗教是所有的古希腊人的,在他们的思维中,他们坚定的相信神是确实存在的,没有过质疑,他们的世界是人神共存的世界,神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宗教与哲学的虽然都是对生命的探索但思维方式是有区别的:宗教是感性的,是一种信仰主义,一切来源于信仰。宗教信仰对象是某些超自然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曾把世界一切未知归结于神原,认为神原可以解释一切,是第一性原理。在古希腊时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们对奥林匹斯诸神的信仰,因为她们通过对神灵的敬仰以实现自己的意愿 ,比如在战争前要进行祭祀,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神灵的保佑,也许他们的这种举动在现代人的眼里看来是没有用的,他们的意愿也不一定实现,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这种信仰会带来一些情感上的慰藉。与宗教相对比,哲学是理性的,是一种理性主义,他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思考生命的起源,探索整个世界。当人们开始对神不可动摇的存在性产生质疑时,哲学就开始了。因此有许多学者会说哲学萌芽于宗教。这就涉及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2.宗教与哲学的联系
宗教与哲学都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的。一方面宗教对哲学有促进作用:在时间上先出现了宗教再出现了哲学。宗教与哲学一样都是人们对生命思考的产物,只是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大家无法解释许多在当时认为的超自然现象,因此天真烂漫的古希腊子民利用丰富的想象构造出诸多神灵,他们的想象力包括了整个世界。但凡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解的事物,他们都会用想象出来的神解决。虽然诸神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并没有人会见到真正的神,但他们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是有实体依据的。在荷马史诗中更是有多处体现,神是完美化的人,他们的外形、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素有人神同性同形之说,在文章第二部分会具体谈到。想象也是一种思考,只是这种思考是感性的,二哲学与宗教中的思考不同,它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感性的思考的缺陷,开始理性思考时,哲学也就诞生了。所以说宗教促进了哲学的诞生。“著名的希腊哲学史专家莱昂罗斑在谈到希腊哲学的源头时,强调指出,一部希腊哲学史,‘首先是从要对公共思想上的道德要求有明确的意识,或从宗教信仰中抽出它所包含的关于宇宙过去或现在的历史的各种观点的努力开始’。”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宗教与哲学甚至有些源于流的意味;在奥菲斯教的《创世纪》里对万物的存在持两个并列观点一种认为神是“万物的安排者”,另一种又把水和一种泥状物质看作为世界的本源。这一观点与西方公认的第一位的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水是万物本源”有异曲同工之妙;赫西阿德在他的《神统记》中谈到了“一切事物”的“最初的始基”是生养万物的“大地和散布着星辰的天空”还有“含盐的海洋”这其中也孕育了偏理性的哲学性的思考。种种观点都可以证明哲学是从宗教中诞生的,宗教的产生促进了哲学的诞生。另一方面哲学的出现也会影响宗教的发展 。一种是类似于“正强化”的影响:宗教中的神学需要哲学的理性观点作为后盾来支撑自己的宗教观点,比如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这两个人都接受了流传于民间的奥尔弗斯教的灵魂轮回的教义,柏拉图甚至在自己的哲学著作中为灵魂永恒不灭说和神灵创世论提供强大的哲学依据。另一种是类似于“负强化”的影响:哲学虽然萌芽于宗教,但自从它诞生之时就走上了一条与宗教截然不同的道路,因为哲学是对宗教的一种怀疑,他们怀疑神的存在,怀疑信仰的合理性;他们力图把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力图使理性主义战胜信仰主义。就这样哲学的理性反过来对宗教神学的神性造成一定的冲击,打破了传统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从而推动了欧洲宗教启蒙运动的发展。
Key words: Homeric epics;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views; destiny目 录
前言 1
一、荷马时代的宗教与哲学 1
(一)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1
(二)荷马史诗中体现出的宗教哲学观点 4
二、荷马史诗中宗教哲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5
(一)从人神关系中分析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精神 5
(二)荷马史诗中的命运观具体体现 6
(三)荷马史诗中的死亡哲学 8
三、荷马史诗中的宗教哲学观对基督教的影想 10
(一)荷马史诗中的异教诸神和祭祀仪式对基督教的影响 10
(二)荷马史诗中灵魂存在观点对基督教的影响 11
四、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 言
荷马史诗的时代被后来大多数学者称为“黑暗时代”,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冲击,迈锡尼文明遭到毁灭,希腊人的思想还未开化,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混沌状态,这是众位学者称此时代未黑暗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幸运的是,经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众人的流传,有了荷马史诗的问世。荷马史诗是解读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大篇幅的材料,它的出现为整个黑暗的时代投入了一束亮光,让后世的研究者们得到安慰。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两个部分,在《伊利亚特》中作者巧妙地截取了战争的一个片段,从特洛伊战争开始后的九年零十个月开始写起,以因英雄赫克托耳的葬礼为终,以小映大,反应当时的战争场景。《奥德修记》讲述了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返乡的故事,在返乡途中,他遇到了种种困难,回乡后他又机智的铲除了所有的求婚者最终与妻子团圆。我们可以从著作中提取古希腊人的宗教哲学观点。一个文明的毁灭就意味着在毁灭的同时孕育着新的文明。在荷马史诗中体现出了大量的当时代的宗教哲学观点,包括人、英雄、神三个维度,还有人与神的关系以及超越人神之上的命运,这都体现出荷马时代的宗教哲学观点。尽管在古代希腊时代早期,其宗教并不是体系化、成文化的存在;哲学概念也尚未形成,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基督教更是产生了十分重大的的影响。
一、荷马时代的宗教与哲学
(一)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古希腊时代的宗教哲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宗教哲学是截然不同的:当今宗教是系统化的存在,是一种学科观念。而在那个时代,宗教就是生活,它是古希腊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没有学科概念的一种观念性的存在。那时的哲学也是体现在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上,当时的人们对生命终极的思考总是与命运相连,而且缺少系统化的哲学体系,因此古希腊的宗教与哲学没有明晰的界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讨论当时的宗教观点与哲学观点的区别与联系。
1.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识的区别
首先哲学毕竟是少数人的,而宗教属于所有古希腊人:哲学是少数人的。罗素曾在他的《哲学大纲》中说过:“哲学起源于对真实知识的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追求。”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哲学是一种偏于理性的对真知的思考,是用一种沉着冷静的心态对生命的探索,而且它是属于少数人的,就像罗素所说的“异乎寻常的执着的追求”,有多少人能达到他所说的这种接近于疯狂执着的程度呢。因此哲学是属于极少数的精英人群的。而且这些人,也就是我们后世称之为哲学家的人,也许他们会受到时代的排挤,被当时代的人所不容,因为他们虽身在与众人一样的时代但思想却超出了当时一般人的界限,他们用敏捷的思维力图打开人类智慧的大门。然而他们这一行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看来无疑是异类。以苏格拉底为例:公元前399年,民主派判以苏格拉底死刑,其罪名是“引进新神”和“腐化青年”。然而面对这一判决苏克拉底有机会躲避但是他选择了从容地饮下那杯毒酒。他也确实引进了一位新神,这位神就是他的哲学追求,是宇宙理性之神,他追求真正的善良,因为他宁愿死亡也要维护他自己的哲学。他的这一哲学在当时是被大多数人不容的,他是那位“不幸运”的少数人。
与哲学相比较,宗教是大多数人的宗教,特别是在古希腊时期,人神共处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他们信仰的神明,而且特别是在古希腊时代,这是奥林匹斯多神论的时代,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神:比如雅典娜作为雅典的守护女神,赫拉是阿果斯与萨摩斯的守护神,阿波罗是特洛伊地区的守护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有相关的神灵保佑:比如智慧女神雅典娜—赠与人们无限的智慧,爱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她会赐予人们美好的爱情,战神阿瑞斯,还有天后赫拉,主要掌管婚姻的女神,以及赫淮斯托斯—工匠们的守护神,等等。每位神灵各司其职,各自掌管自己的事务。在这种背景下古希腊宗教无处不在,穿插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古希腊宗教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宗教,就像汉密尔顿所说的:“希腊的宗教不是由传教士或预言家们创造的,也不是圣人贤哲或其他一批人努力的结果。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和神学家们发展起来的,这些人都听任思想与想象力自由飞翔。在希腊,他们都是讲究实际的人。希腊人没有权威的圣书,没有教义、信条,没有十戒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教条。”他们的宗教与世俗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宗教相互渗透。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宗教是所有的古希腊人的,在他们的思维中,他们坚定的相信神是确实存在的,没有过质疑,他们的世界是人神共存的世界,神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宗教与哲学的虽然都是对生命的探索但思维方式是有区别的:宗教是感性的,是一种信仰主义,一切来源于信仰。宗教信仰对象是某些超自然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曾把世界一切未知归结于神原,认为神原可以解释一切,是第一性原理。在古希腊时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们对奥林匹斯诸神的信仰,因为她们通过对神灵的敬仰以实现自己的意愿 ,比如在战争前要进行祭祀,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神灵的保佑,也许他们的这种举动在现代人的眼里看来是没有用的,他们的意愿也不一定实现,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这种信仰会带来一些情感上的慰藉。与宗教相对比,哲学是理性的,是一种理性主义,他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思考生命的起源,探索整个世界。当人们开始对神不可动摇的存在性产生质疑时,哲学就开始了。因此有许多学者会说哲学萌芽于宗教。这就涉及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2.宗教与哲学的联系
宗教与哲学都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的。一方面宗教对哲学有促进作用:在时间上先出现了宗教再出现了哲学。宗教与哲学一样都是人们对生命思考的产物,只是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大家无法解释许多在当时认为的超自然现象,因此天真烂漫的古希腊子民利用丰富的想象构造出诸多神灵,他们的想象力包括了整个世界。但凡让人们感到困惑不解的事物,他们都会用想象出来的神解决。虽然诸神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并没有人会见到真正的神,但他们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是有实体依据的。在荷马史诗中更是有多处体现,神是完美化的人,他们的外形、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素有人神同性同形之说,在文章第二部分会具体谈到。想象也是一种思考,只是这种思考是感性的,二哲学与宗教中的思考不同,它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感性的思考的缺陷,开始理性思考时,哲学也就诞生了。所以说宗教促进了哲学的诞生。“著名的希腊哲学史专家莱昂罗斑在谈到希腊哲学的源头时,强调指出,一部希腊哲学史,‘首先是从要对公共思想上的道德要求有明确的意识,或从宗教信仰中抽出它所包含的关于宇宙过去或现在的历史的各种观点的努力开始’。”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宗教与哲学甚至有些源于流的意味;在奥菲斯教的《创世纪》里对万物的存在持两个并列观点一种认为神是“万物的安排者”,另一种又把水和一种泥状物质看作为世界的本源。这一观点与西方公认的第一位的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水是万物本源”有异曲同工之妙;赫西阿德在他的《神统记》中谈到了“一切事物”的“最初的始基”是生养万物的“大地和散布着星辰的天空”还有“含盐的海洋”这其中也孕育了偏理性的哲学性的思考。种种观点都可以证明哲学是从宗教中诞生的,宗教的产生促进了哲学的诞生。另一方面哲学的出现也会影响宗教的发展 。一种是类似于“正强化”的影响:宗教中的神学需要哲学的理性观点作为后盾来支撑自己的宗教观点,比如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这两个人都接受了流传于民间的奥尔弗斯教的灵魂轮回的教义,柏拉图甚至在自己的哲学著作中为灵魂永恒不灭说和神灵创世论提供强大的哲学依据。另一种是类似于“负强化”的影响:哲学虽然萌芽于宗教,但自从它诞生之时就走上了一条与宗教截然不同的道路,因为哲学是对宗教的一种怀疑,他们怀疑神的存在,怀疑信仰的合理性;他们力图把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力图使理性主义战胜信仰主义。就这样哲学的理性反过来对宗教神学的神性造成一定的冲击,打破了传统宗教对人们的精神束缚,从而推动了欧洲宗教启蒙运动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