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世界中看陕北方言词汇

摘 要陕北方言词汇在《平凡的世界》中运用的较多,而《平凡的世界》这一作品也更能体现陕北方言词汇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会通过分析陕北方言的来源、成因以及特点,同时以《平凡的世界》为支撑浅谈陕北方言词汇,将陕北方言词汇从词汇的种类及特点进行详细的解说。探讨《平凡的世界》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陕北方言词汇,以小见大,探讨陕北方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方言,了解陕北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将众人认为晦涩难懂的陕北方言变为生动而有趣的陕西特色。
目 录
引 言 1
1 陕北方言概况 2
1.1陕北方言的来源及形成原因 2
1.2陕北方言的组成 3
2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方言词汇 4
2.1别有韵味的名词 4
2.1.1描写事物或人称的名词 4
2.1.2描写地貌的名词 5
2.2灵动活泼的形容词 5
2.3富有特色的动词 6
2.4与众不同的其它词类 6
3 《平凡的世界》中陕北方言特点 8
3.1隐秘晦涩 8
3.2表述直白 8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引 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路遥,陕西榆林清涧人。路遥先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人动魄的一幕》、《人生》等等。而《平凡的世界》这一长篇巨著由路遥先生在1988年完成,这部小说的内容从1975年为起始时间,历经将近十年的时间为作品背景,作者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面的表现了改革时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
纵观前人研究,不论是对《平凡的世界》一书还是对陕北方言的研究都比较多,但其中的大多作品要么谈到的是《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及陕北民俗文化,要么是泛谈陕北方言文化,即使对《平凡的世界》进行语言方面的研究也未脱离这种。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陕北方言的概括,通过作品中的陕北方言词汇体现陕北方言特点,以小见大,浅析陕北方言词汇。陕北方言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比较晦涩难懂的地方方言,并不具有任何研究价值。但是,陕北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处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所以陕北方言不仅仅是具有陕北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且与中原文化或者是江南文化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单单就方言而谈,“陕北方言北部与内蒙古晋语相连,南部、西部与中原官话接壤,东部与山西晋语隔河相通,语言面貌古老而复杂”[1]。因此陕北方言也是值得学者去研究探讨的。即使到当今时代,陕北方言也一直承载着让人津津乐道的口头文化遗产,如信天游、说书等。不管是哪种文化形式,都足以体现陕北方言自身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去研究探索。陕北方言词汇有拥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当然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与陕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陕北人独特的行为风格有关。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陕北方言文化越来越博大精深,也使得研究陕北方言的人越来越多。
1 陕北方言概况
陕西省的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也就是陕北所在的位置,东边与山西省相望,但是黄河隔开了陕北与山西省;西邻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北边是内蒙古自治区,同时也有一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南方边境到达金锁关,以铜川市、白水县、韩城县为界。它指的是延安和榆林两个市隶属的25个县区,是地理行政意义上的一种泛指,也指广义上的陕北,它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因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陕北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民情风俗习惯,同时也体现出多元化的民俗特色。
1.1陕北方言的来源及形成原因
陕北方言原本源于晋语。晋,即山西。战国时期,赵国建都山西太原,山西地势条件得天独厚,易守难攻,很少有战事波及,所以社会状况较为稳定,经济也比较活跃,人口数量稳定上升,于是就形成了一套具有明显特色的晋语文化。晋语文化的中心区形成后就渐渐向其周围扩散,辐射到了陕北地区。陕北处于偏僻荒凉的黄土高原,一直以来交通不发达、地方相对来说闭塞、经济也比较落后、生产方式自然就是稳定保守的,所以几乎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为晋语方言在传到陕北地区后的保留提供了天然的文化生态环境。 陕北方言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山西的移民就是其中之一。明清以后,重建式的移民使晋语扩展到河南省的北部、河北省的西南部、陕西省的北部和内蒙古的中西部等地。并且陕北的神木县、横山县、佳县县志都有过记载山西人移民至陕北的情况。根据邢向东(2002)引,神木南乡《贾家沟村志》记载:“我村立业者,叫贾治。历代相传,祖籍系山西省大槐树村,据此推断,我村立业者不一定就是大槐树人,但经由此处移民来则是肯定的。”《刘家坡村史》载:“相传刘姓祖先由洪洞县沙蓬逃荒而来。”[2]P4《横山县志》记载:“明朝于山西洪洞县设移民司,在洪武、宣德年间三次大移民中移入横山不少,民间至今有‘要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3]P124《佳县县志》记载:“明初,几次向境内迁徙人口,据佳县螅镇乡荷叶坪村李氏家谱记载,其祖先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4]147由此可见,在陕北县志、家谱中有关山西移民的记载数不胜数。所以在许多的山西人迁居到陕北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也就给陕北带去了山西话,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及演变形成独特的陕北晋语,即为狭义上的陕北晋语。
另外,陕北地方偏僻,交通也不便利,导致大多的商业都是依靠晋商,这也是晋语传入陕北的一个重要因素。山西的商人经商是非常有名的,众人皆知的“晋商”、“西商”就是原来对山西商人的雅称。直至清初开始之后的100多年里,山西的商人在我国经济领域都占有非常的重要地位。由于陕北地区临近山西,所以陕北很早就一直是山西商人经常活动的地方,且山西商人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用晋语,这也就使得晋语进一步的传播到陕北地区,为之后的陕北方言奠定基础。《佳县县志》和《横山县志》中的记载也已经大致说明了山西的商人在陕北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非常的重要地位,不再摘录。所以这种先天的经济优势迅速的推动了晋语在陕北地区的发展,为后来陕北方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