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咏花词研究

内容陈曾寿之末代遗民词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旧月簃词》有独造之境,其中又以咏花词的数量最多,质量亦佳。本文以陈曾寿之咏花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陈曾寿的生平思想,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概述陈曾寿之生平论述其咏花词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分析陈曾寿咏花词中的思想内容;第三部分分析陈曾寿咏花词的艺术特色,以论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Key words: Chen Zengshou; JiuYuYiCi; China’ last brand of adherentst to a former dynasty; Ci About flowers 目 录
一、引言 1
二、陈曾寿咏花词概况 2
三、陈曾寿咏花词的思想内容 5
(一)对前朝旧制的眷恋 5
(二)对身世命运的慨叹 7
(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8
四、陈曾寿咏花词的艺术特色 9
(一)注重感发 9
(二)情深语浅 10
(三)以禅取譬 11
(四)色调清冷 11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陈曾寿咏花词研究
一、引言
王国维先生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词以曲折幽约为美,富于言外之意,讲求“寄托”,因此相较于诗更适合“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清朝之所以能够复兴词这种抒情诗体,是因为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当然这背后所付出的是国破家亡的惨痛代价。到了逊清末叶,遗民们不仅要经历易代之悲,还要经历文化失落之痛,比起以往的遗民有着更深重的悲哀,所以龙榆生先生说晚清遗民“词心之酝酿,突过前贤”。
陈曾寿是晚清遗民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陈曾寿经历了晚清到民国的沧桑巨变,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可以说他的生命跨越了中国现代史的后半段。在成为晚清遗民后,陈曾寿追随溥仪患难多年,经历了张勋发动的复辟和日本人操纵的复辟,生平志事,百不酬一。时代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使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更加深刻,其作品既体现了晚清遗民普遍的心态,又蕴含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陈曾寿早年诗名显著,是当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光体”派的重要一员,著有《苍虬阁诗集》10卷及续集2卷。陈曾寿的词作数量比起他的诗歌来说相差甚远,且创作也开始得较晚,身后所印《旧月簃词》,收词不过一卷,但其成就并不比诗逊色。陈曾寿对于清朝的深重感情和对于旧文化的眷恋,使得他有着很多“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故而他的词在抒情方面造诣更高,也更有文学价值。龙榆生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选录了陈曾寿的词作高达二十首,可见一斑。
陈曾寿爱花,花中又最喜菊、梅,其南湖居院中有梅花数株,平生又喜吟白石词,故以姜白石《暗香》一词起调“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吹笛边”句,名其居所为“旧月簃”,名其词集为《旧月簃词》。《旧月簃词》中不乏咏物词佳作,其中咏花词数量最多且和质量上佳,在其不到一百首的词集中咏花词就占了近三十首。咏花词在《旧月簃词》中之重要性已经成为研究者之共识,因此本文以咏花词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二、陈曾寿咏花词概况
陈曾寿身后所印《旧月簃词》最完备之本收词共九十七阙,其中咏花词有二十九阙,占到近三成左右。花中陈曾寿最喜梅、菊,故赋咏二者之词颇多,其中咏梅词高达十二首,咏菊词有四首,其余还有咏海棠词、咏桃花词、咏杨花词等。
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想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就要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陈曾寿是一位处在历史交汇点上的悲剧人物,研究其咏花词创作,有必要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生平经历进行深入的了解。
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因其家藏有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自称苍虬居士,以名所居,并以名其诗集,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镇人。陈曾寿出身于诗礼簪缨之族,曾祖陈沆是清代著名诗人,著有《诗比兴笺》。到了陈曾寿这一代则继承家学,年少及第后出仕清廷,历官刑部主事、学部侍郎、督察院广东道检查御史。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清王朝覆灭,陈曾寿也成为了遗民。民国政府成立后,挈全家移居上海,在上海寓居期间参与谋划了张勋发起的“丁巳复辟”(1917年)。复辟失败后,陈曾寿南返至杭州,奉母幽居南湖,过了十年近乎隐居的生活,于此期间他开始致力于填词。后经陈宝琛举荐,陈曾寿担任“皇后”婉容的教师,遂北上天津。1931年,在各方势力的策动下伪满洲国成立,陈曾寿被迫出仕伪满,在东北漂泊了十年之久。晚年,陈曾寿回到上海居住,于1949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陈曾寿的咏花词创作主要集中在他的后半生中,下面本文将联系陈曾寿具体的生平对其咏花词进行一一考证。
时期
行事系年
作品
旧京春梦那堪破(1912年—1917年)
1911年,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结束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武昌兵变,在蕲水的陈家陷于城中,曾寿请假南下,挈全家移居上海,居久生计维艰,靠卖画藏字书以度日。至1917年6月间,张旭决计发动复辟,曾寿同胡嗣瑗等人结伴北上;7月1日,张旭等文武旧臣拥溥仪复位,曾寿期间出任学部右侍郎;仅十二天后,复辟就宣告破产了。
《菩萨蛮》(凝脂第一东风眷);《踏莎行》(石叠蛮云);《木兰花慢》(冷墙阴一角);《惜黄花慢》(霜径都荒)
今生好梦西湖居(1918年—1929年)
在陈曾寿北上参与复辟之时,其全家已迁杭州,入住南湖新居。1918年曾寿复辟失败后南返,奉母幽居湖上。1919年,曾寿曾去北京清华大学任教,为时一年余。曾寿少时以诗名,极少作词,居西湖期间开始致力于作词,与当时宗主词坛的朱孝臧、况周颐诸词人来往日密。1922年,其父亲病逝。是年,其师沈增植卒于上海,在沈病重之时曾由杭至沪探望。1926年,其母病逝。至此,天地君亲师中的君亲师都相继离他而去。1927年,在杭州的生计益困,加之双亲已逝,曾寿又迁回上海,以授读、卖诗文字画为生。期间数次返南湖故居小住,辗转留恋。
《浣溪沙》(心醉孤山几树霞);《酷相似》(嫩柳鹅黄千万缕);《临江仙》(栀子香寒微雨歇);《木兰花慢》(向玉树梅花下);《扬州慢》(柳眼初腥);《木兰花慢》(向湖山小别);《点绛唇》(点点愁红);《洞仙歌》(明妆一见);《浪淘沙》(烟霞洞看梅);《一萼红》(孤山探梅);《卜算子》(眉画睇初含);《惜黄花慢》(托命孤芳);《丑奴儿慢》(幽斋客思);《浣溪沙》(近高楼);《六丑》(记嬉春酒醒);《八声甘州》(慰归来);《烛影摇红》(寂寂苔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