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动物题材分析(附件)
摘 要卡夫卡运用锋利的笔锋和他的深邃的思想,用人们熟悉的动物塑造了十一篇动物题材的作品。在他看来动物身上没有人类身上那些复杂的东西通过它们来观察人类社会会更加客观,真实。从而揭示生活在世纪之交和世界大战后的人们对生活产生消极,孤独,恐惧与外界隔离的真实状态,表达出对人性扭曲“异化”生存的真相,引发人类对这个社会重新审视。
目 录
引 言 1
1 卡夫卡动物题材的作品分析 2
1.1 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 2
1.1.1 现实生活中重压下的异化 2
1.1.2 现实生活中幻想下的异化 2
1.2 缺乏归属感的绝望 3
1.2.1 迷失的自我 3
1.2.2 身份的迷茫 3
1.3 敌对面的威胁 3
1.3.1 痛苦的威胁 3
1.3.2 日常中的障碍 4
1.4 具有人性思维的异化 4
1.4.1 何谓“真理” 4
1.4.2 自我的艺术 5
1.4.3 文明与原始的冲击 5
2 选用动物题材的缘由 6
2.1 受民族的影响 6
2.2 受别国的影响 7
2.3 受家庭的影响 8
3 选用动物题材的价值 10
3.1 动物题材对读者的启示 10
3.2 动物题材对后世的贡献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附 录 15
引 言
卡夫卡是西方文坛上的奇葩,首先说起卡夫卡大家就会想到他的《变形记》卡夫卡生前就喜欢用大家生活中熟悉的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动物,来作为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为在他看来动物身上没有人类那些复杂的东西,所以更容易达到抒发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目的。卡夫卡有十一篇是关于动物题材,如:从《变形记》中由人变成的“大甲虫”,《一条狗的研究》中的“学者狗”到《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中的“耗子”等。
卡夫卡使用动物作为创作题材有三点,一是:卡夫卡自身受到犹太民族的影响,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待自己的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不接受,不认可,他对自己是犹太民族而感到羞耻,甚至一度想要与自己的民族划清界限,这就让卡夫卡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孤独的,他的孤独就是没人能够去理解他的内心真正的想法,所以他将内心的想法映射他的作品中。二是:受别国的影响,卡夫卡使用动物作为题材或多或少受了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三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卡夫卡的父亲是一位在布拉格的商人,赫尔曼在卡夫卡的心中就是一位暴君的形象。他的粗鲁,无礼,让卡夫卡非常的厌恶。他的母亲是一位温柔的女性,但是,卡夫卡从小就没有得到母爱,每当他与父亲发生争执时母亲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卡夫卡跟他的父亲道歉,这就让天生敏感的卡夫卡对他父亲就会更加不满。
他使用动物题材的价值可以从对读者的启示以及对后世的贡献这两方面进行展开描述,首先是对读者的启示,让我们读者明白卡夫卡使用动物题材的原因以及想通过动物题材告诉人们一定的启示。其次是对后世的贡献,卡夫卡以他独特的想象和客观真实的笔锋,去揭露当时的社会风气,犹太人在当时社会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真实生活。
卡夫卡动物题材的作品分析
动物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以动物作为文章中的主人公和重要的线索来展开描写的。这些动物被卡夫卡赋予了人的思维和意识,卡夫卡通过这些动物来作为他与这个世界联系的纽带来进行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他客观真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们可以将他动物题材的作品归纳为四类: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缺乏归属感的绝望,敌对面的威胁以及具有人性思维的异化。
1.1 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
人们在面对工作生活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逃离”这个社会。于是就出现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与幻想下的“异化”。
1.1.1 现实生活中重压下的异化
《变形记》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下,是想着逃离这个世界。但是他想象中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之后他就将自己蜷缩在甲壳了并保护自己,在他变成甲虫之后他便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以前距离人的标准还是遥远的。就算自己变成了甲虫他首先想的还是保住自己的工作不丢。虽然,他以前的工作并不如意,但是他为了家人和自己于是就默默的付出和承担了一切,工作的辛苦使他的身体越来越差量变积累到质变,于是,他的身体就慢慢发生了变形。
变形之后的主人公在身体上有所差异,语言功能的丧失思维意识却还保留着,这就让他有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无形之中就剥夺了他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他失去了工作,也就是失去了经济来源,最后只能被家人遗弃。
1.1.2 现实生活中幻想下的异化
《乡村婚礼筹备》主人公拉班为了自己的婚礼去乡下筹备,但是他面对自己的婚礼他是丝毫没有心情的,在面对婚礼他是想从中逃离出来的,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将这婚礼视为无可避免的责任这婚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遵守它
所以《乡村婚礼筹备》并没有明显的“异化”只不过是主人公拉班自己想象出来的变形。有的时候我们会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让人找不到自我,但
是又无可奈何我们终究还是要去面对这个世界,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变形的,
1.2 缺乏归属感的绝望
与前面一节比起来这一节主要是作者描写笔下的缺乏归属感,身份不明而焦虑,现代西方人迷失自我,找不到真我,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模糊。
1.2.1 迷失的自我
《一只杂交动物》故事中的“我”“养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半像小猫,半像羊羔,它是从我父亲手中继承来的。”[1]p292但是这只杂交动物,它既不认可羊也不会接受猫,对于喂养他的人来说就想找到了依靠一样会对喂养他的人它会紧紧跟着他,这只杂交动物在它身上有着不知该接受何种动物的不安和缺乏身份不明的焦虑,这只杂交动物身上有一种卡夫卡对于自己定位比较模糊,找不到自我而绝望。
1.2.2 身份的迷茫
《教堂里的“紫貂”》中想紫貂又不想紫貂的动物和作品中《家父的忧虑》中扁形的星型线轴的怪物俄德拉代克。在后者身上看不到是何种动物,光看他的外形就知道不适合任何用途,他独来独往,而且又特别敏捷,没有人能够抓住它,他的住所也不固定,它有的时候就像幽灵般消失又出现,但是这只怪物是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人的,但是人们仍然对他很忧虑,这只叫俄德拉代克的怪物会说人类的语言,他也会想个正常的人类笑,但是他的笑是没有肺部的人才能笑得出来的,尽管如此他也每天都会活的真真切切,但是人们对他不合理的存在而担忧着。
所以,这几篇小说相比较而言都暗含着现代西方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身份比较模糊。
1.3 敌对面的威胁
目 录
引 言 1
1 卡夫卡动物题材的作品分析 2
1.1 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 2
1.1.1 现实生活中重压下的异化 2
1.1.2 现实生活中幻想下的异化 2
1.2 缺乏归属感的绝望 3
1.2.1 迷失的自我 3
1.2.2 身份的迷茫 3
1.3 敌对面的威胁 3
1.3.1 痛苦的威胁 3
1.3.2 日常中的障碍 4
1.4 具有人性思维的异化 4
1.4.1 何谓“真理” 4
1.4.2 自我的艺术 5
1.4.3 文明与原始的冲击 5
2 选用动物题材的缘由 6
2.1 受民族的影响 6
2.2 受别国的影响 7
2.3 受家庭的影响 8
3 选用动物题材的价值 10
3.1 动物题材对读者的启示 10
3.2 动物题材对后世的贡献 10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附 录 15
引 言
卡夫卡是西方文坛上的奇葩,首先说起卡夫卡大家就会想到他的《变形记》卡夫卡生前就喜欢用大家生活中熟悉的又容易被忽略的小动物,来作为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为在他看来动物身上没有人类那些复杂的东西,所以更容易达到抒发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目的。卡夫卡有十一篇是关于动物题材,如:从《变形记》中由人变成的“大甲虫”,《一条狗的研究》中的“学者狗”到《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中的“耗子”等。
卡夫卡使用动物作为创作题材有三点,一是:卡夫卡自身受到犹太民族的影响,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待自己的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不接受,不认可,他对自己是犹太民族而感到羞耻,甚至一度想要与自己的民族划清界限,这就让卡夫卡创作出来的作品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孤独的,他的孤独就是没人能够去理解他的内心真正的想法,所以他将内心的想法映射他的作品中。二是:受别国的影响,卡夫卡使用动物作为题材或多或少受了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承恩《西游记》的影响,三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卡夫卡的父亲是一位在布拉格的商人,赫尔曼在卡夫卡的心中就是一位暴君的形象。他的粗鲁,无礼,让卡夫卡非常的厌恶。他的母亲是一位温柔的女性,但是,卡夫卡从小就没有得到母爱,每当他与父亲发生争执时母亲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卡夫卡跟他的父亲道歉,这就让天生敏感的卡夫卡对他父亲就会更加不满。
他使用动物题材的价值可以从对读者的启示以及对后世的贡献这两方面进行展开描述,首先是对读者的启示,让我们读者明白卡夫卡使用动物题材的原因以及想通过动物题材告诉人们一定的启示。其次是对后世的贡献,卡夫卡以他独特的想象和客观真实的笔锋,去揭露当时的社会风气,犹太人在当时社会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真实生活。
卡夫卡动物题材的作品分析
动物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以动物作为文章中的主人公和重要的线索来展开描写的。这些动物被卡夫卡赋予了人的思维和意识,卡夫卡通过这些动物来作为他与这个世界联系的纽带来进行描写,在描写的过程中他客观真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们可以将他动物题材的作品归纳为四类: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缺乏归属感的绝望,敌对面的威胁以及具有人性思维的异化。
1.1 现实与幻想中的异化
人们在面对工作生活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逃离”这个社会。于是就出现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与幻想下的“异化”。
1.1.1 现实生活中重压下的异化
《变形记》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下,是想着逃离这个世界。但是他想象中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之后他就将自己蜷缩在甲壳了并保护自己,在他变成甲虫之后他便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以前距离人的标准还是遥远的。就算自己变成了甲虫他首先想的还是保住自己的工作不丢。虽然,他以前的工作并不如意,但是他为了家人和自己于是就默默的付出和承担了一切,工作的辛苦使他的身体越来越差量变积累到质变,于是,他的身体就慢慢发生了变形。
变形之后的主人公在身体上有所差异,语言功能的丧失思维意识却还保留着,这就让他有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无形之中就剥夺了他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他失去了工作,也就是失去了经济来源,最后只能被家人遗弃。
1.1.2 现实生活中幻想下的异化
《乡村婚礼筹备》主人公拉班为了自己的婚礼去乡下筹备,但是他面对自己的婚礼他是丝毫没有心情的,在面对婚礼他是想从中逃离出来的,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将这婚礼视为无可避免的责任这婚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遵守它
所以《乡村婚礼筹备》并没有明显的“异化”只不过是主人公拉班自己想象出来的变形。有的时候我们会被这些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让人找不到自我,但
是又无可奈何我们终究还是要去面对这个世界,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变形的,
1.2 缺乏归属感的绝望
与前面一节比起来这一节主要是作者描写笔下的缺乏归属感,身份不明而焦虑,现代西方人迷失自我,找不到真我,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模糊。
1.2.1 迷失的自我
《一只杂交动物》故事中的“我”“养了一只奇怪的动物,半像小猫,半像羊羔,它是从我父亲手中继承来的。”[1]p292但是这只杂交动物,它既不认可羊也不会接受猫,对于喂养他的人来说就想找到了依靠一样会对喂养他的人它会紧紧跟着他,这只杂交动物在它身上有着不知该接受何种动物的不安和缺乏身份不明的焦虑,这只杂交动物身上有一种卡夫卡对于自己定位比较模糊,找不到自我而绝望。
1.2.2 身份的迷茫
《教堂里的“紫貂”》中想紫貂又不想紫貂的动物和作品中《家父的忧虑》中扁形的星型线轴的怪物俄德拉代克。在后者身上看不到是何种动物,光看他的外形就知道不适合任何用途,他独来独往,而且又特别敏捷,没有人能够抓住它,他的住所也不固定,它有的时候就像幽灵般消失又出现,但是这只怪物是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人的,但是人们仍然对他很忧虑,这只叫俄德拉代克的怪物会说人类的语言,他也会想个正常的人类笑,但是他的笑是没有肺部的人才能笑得出来的,尽管如此他也每天都会活的真真切切,但是人们对他不合理的存在而担忧着。
所以,这几篇小说相比较而言都暗含着现代西方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身份比较模糊。
1.3 敌对面的威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