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小说里的家长族群形象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为例
摘 要在现代文学史中,封建家长制是一个普遍而沉重的话题,很多作家用“家长”这一话题来对封建制度进行控诉。而巴金笔下的家长形象各异,特征鲜明,本文将巴金小说里的家长形象分为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辈家长形象、以高克明为代表的父辈家长形象和以觉新为代表的长子长孙辈家长的形象。通过分析这三类家长的形象和他们对子孙后代所产生的影响来看“激流三部曲”对封建家长制丑恶本质的揭露以及封建家长制必然走向衰亡的结局。
目 录
前言 1
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父辈家长形象 2
(一)封建末世君主的艺术典型 2
(二)符号化的假文化人 4
二、以克明为代表的父辈家长形象 4
(一)封建家族的末路英雄 5
(二)荒淫堕落的败家子弟 5
(三)愚腐无能的封建家长 6
三、以觉新为代表的长子长孙辈家长形象 7
(一)理论上的新人,行动上的旧人 7
(二)心灵上的抗议者,行动上的顺从者 8
(三)旧式家庭的新式寄生虫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 言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封建家长,就是封建制度的有力维护者与执行者,自古“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就一直蔓延到现代,不仅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这一群无论是包办婚姻还是决定后代生与死的家长,在现代作品中家长制也有着尤为鲜明的体现。这些家长不仅仅影响自己的思想和命运,而且还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以及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激流三部曲”堪称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国内对《家》的研究较为深入,从家庭伦理、悲剧女性形象分析以及对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来挖掘,控诉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但对于家长的形象的分析却很少研究,大多停留在《家》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上,而对于家长形象的分析,也仅仅是挑了《家》当中两个形象最鲜明的人物觉新跟高老太爷来进行分析,或者是从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来看封建家长,反映不同时代的家长制度。而在国外的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巴金的《家》,但对于“激流三部曲”的整体研究极少。因此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巴金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典型人物性格的分析、悲剧人物形象分析等来研究巴金小说,没有对整个《激流三部曲》的“家长族群”做系统性的研究与考察。
巴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大动荡的时代,新旧两股思潮不断的对抗,一方面是“五四”的新青年对长辈的对抗,另一方面老一辈又对新思潮极力的扼杀,因此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具有矛盾性格的家长形象。封建“家长族群”从古代一直存在,巴金笔下的家长族群丰富了现代文学史中家长形象的人物库,可以从《红楼梦》中的贾母、贾政到《雷雨》中的周朴园以及巴金笔下的封建家长族群看出从古至今封建家长制的内在继承关系,这成为文学史上一条醒目的红线。其次,“封建家长”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而且一度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热门的话题,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那是一个“弑父”的时代,作家通过这些封建家长的形象来控诉封建家长制的腐朽。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就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的作品,“家长族群”形象的塑造顺应了五四时期反封建的文学主题,成为了反封建的一股“激流”。
一、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辈家长形象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对不合理的封建旧制度和凭借旧制度作恶的人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他们成为“弑父”的对象,第一类就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辈家长,他们都是反面人物,是一些没落、腐朽、专断的知识分子:在大家庭里,他们年纪最长,是家长,凭借封建宗法制行驶着如君主一般的权利;在社会上,他们都是绅士、文化人,受人景仰、爱戴,常常用儒雅的言谈举止来掩饰其虚伪与腐朽。
封建末世君主的典型
高老太爷是巴金笔下一位封建顽固的“老古董”,也是巴金笔下一位形象鲜明的人物,他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封建顽固家长的最有力体现。“高老太爷其实是历代旧家长、旧制度的缩影,在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专横、虚伪的本质特点。”他是高家年纪最长的一个人,因此他受过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是最深的,在当时“五四”运动虽然已经发生了,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还是没有动摇,高家人的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高老太爷的手上,他的独横与专断造成了许多青年男女的悲剧。而高老太爷的宗旨就是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其他人都不可反抗,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族最高权利的拥有者,依靠着宗族的血缘关系来掌控子孙后代的命运,而且他对后代造成的影响必也是不好的:其一,他的儿子没有一个能逃脱他封建顽固的这种特点,克明、克文简直就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拥簇者与维护者,在家族中行驶着像他一般的封建家长的权利。鉴于高老太爷已经入高龄还娶了一位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陈姨太,常与唱小旦的戏子往来等便可知高老太爷并不是什么正经人物,而他的儿子克安、克定正好继承了他这一“特点”,无所事事,养戏子、调戏下人、纳小妾,荒淫堕落。其二,高老太爷的虚伪、蛮横造成了孙儿觉慧、觉新的悲剧。他要求觉慧读《刘止唐先生教孝戒淫浅训》,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戒淫的人,还将鸣凤、婉儿许给冯乐山,造成鸣凤投湖自尽,婉儿生不如死,他同冯乐山一样,是一个“有文化”的伪君子,一向喜欢包办婚姻的高老太爷,他又是蛮横专断的,差一点也把觉民和琴也推向悲剧的境地。但是高老爷的专横独断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听从的,受过新思潮、新时代洗礼的觉慧、觉民虽然敬重长辈但也不会一味的向封建恶势力屈服,尤其是觉慧,他是三兄弟当中最果断决绝的一个,当他看到了旧时代残留的余烬还在这些家长的脑海烧着的时候,他也就选择了离开家,同样,觉民也痛恨这封建的思想、封建的余温,他是一个理性的青年,在高老太爷的胡搅蛮缠下决定逃婚。但高老太爷并不能理解孙儿们的叛逆,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变了:这是一个“弑父”的时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与灭亡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作为封建专制的末世君主,他已经无法挽回摇摇欲坠的旧制度了。
尽管巴金极力鞭挞了高老太爷的丑恶行为,但是巴金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化的人物,而是赋予了他双重的性格:他虽然专断、顽固,但对子孙他还是流露出了作为家长的慈爱。在他去世之前,他慈爱的抚摸着觉民,也答应不再提冯家的婚事,这并非是巴金向封建势力低头的变现,而是巴金在塑造高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时所遵循的美学原则,使高老太爷是一个完整的、饱满的人物,而非简单的、丑陋的。其次,巴金还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无处不在,比如在教育子孙方面,高老太爷会到台前来,正面描写他会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孙,而在有些事,例如指婚,高老太爷便不再正面出现,而是通过觉新等人来传达,这样的描写使高老太爷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君主”,高家的上上下下全都都由他统治,虽然有时候并没有直接看见某件事情是与他有关的。另外,高老太爷死后的“血光之灾”与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却间接地成为害死瑞珏的下凶手,从“血光之灾”可以看出高老太爷死后仍然能够祸害他人,巴金别有用心的选择这种方式来表现封建专制的冷酷与对抗封建专制的艰巨性。
目 录
前言 1
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父辈家长形象 2
(一)封建末世君主的艺术典型 2
(二)符号化的假文化人 4
二、以克明为代表的父辈家长形象 4
(一)封建家族的末路英雄 5
(二)荒淫堕落的败家子弟 5
(三)愚腐无能的封建家长 6
三、以觉新为代表的长子长孙辈家长形象 7
(一)理论上的新人,行动上的旧人 7
(二)心灵上的抗议者,行动上的顺从者 8
(三)旧式家庭的新式寄生虫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 言
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封建家长,就是封建制度的有力维护者与执行者,自古“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就一直蔓延到现代,不仅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这一群无论是包办婚姻还是决定后代生与死的家长,在现代作品中家长制也有着尤为鲜明的体现。这些家长不仅仅影响自己的思想和命运,而且还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以及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激流三部曲”堪称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国内对《家》的研究较为深入,从家庭伦理、悲剧女性形象分析以及对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来挖掘,控诉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但对于家长的形象的分析却很少研究,大多停留在《家》的悲剧人物形象分析上,而对于家长形象的分析,也仅仅是挑了《家》当中两个形象最鲜明的人物觉新跟高老太爷来进行分析,或者是从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来看封建家长,反映不同时代的家长制度。而在国外的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巴金的《家》,但对于“激流三部曲”的整体研究极少。因此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巴金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典型人物性格的分析、悲剧人物形象分析等来研究巴金小说,没有对整个《激流三部曲》的“家长族群”做系统性的研究与考察。
巴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时期是一个思想大动荡的时代,新旧两股思潮不断的对抗,一方面是“五四”的新青年对长辈的对抗,另一方面老一辈又对新思潮极力的扼杀,因此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具有矛盾性格的家长形象。封建“家长族群”从古代一直存在,巴金笔下的家长族群丰富了现代文学史中家长形象的人物库,可以从《红楼梦》中的贾母、贾政到《雷雨》中的周朴园以及巴金笔下的封建家长族群看出从古至今封建家长制的内在继承关系,这成为文学史上一条醒目的红线。其次,“封建家长”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而且一度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热门的话题,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那是一个“弑父”的时代,作家通过这些封建家长的形象来控诉封建家长制的腐朽。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就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的作品,“家长族群”形象的塑造顺应了五四时期反封建的文学主题,成为了反封建的一股“激流”。
一、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辈家长形象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对不合理的封建旧制度和凭借旧制度作恶的人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他们成为“弑父”的对象,第一类就是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祖辈家长,他们都是反面人物,是一些没落、腐朽、专断的知识分子:在大家庭里,他们年纪最长,是家长,凭借封建宗法制行驶着如君主一般的权利;在社会上,他们都是绅士、文化人,受人景仰、爱戴,常常用儒雅的言谈举止来掩饰其虚伪与腐朽。
封建末世君主的典型
高老太爷是巴金笔下一位封建顽固的“老古董”,也是巴金笔下一位形象鲜明的人物,他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封建顽固家长的最有力体现。“高老太爷其实是历代旧家长、旧制度的缩影,在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专横、虚伪的本质特点。”他是高家年纪最长的一个人,因此他受过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是最深的,在当时“五四”运动虽然已经发生了,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还是没有动摇,高家人的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高老太爷的手上,他的独横与专断造成了许多青年男女的悲剧。而高老太爷的宗旨就是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其他人都不可反抗,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族最高权利的拥有者,依靠着宗族的血缘关系来掌控子孙后代的命运,而且他对后代造成的影响必也是不好的:其一,他的儿子没有一个能逃脱他封建顽固的这种特点,克明、克文简直就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拥簇者与维护者,在家族中行驶着像他一般的封建家长的权利。鉴于高老太爷已经入高龄还娶了一位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陈姨太,常与唱小旦的戏子往来等便可知高老太爷并不是什么正经人物,而他的儿子克安、克定正好继承了他这一“特点”,无所事事,养戏子、调戏下人、纳小妾,荒淫堕落。其二,高老太爷的虚伪、蛮横造成了孙儿觉慧、觉新的悲剧。他要求觉慧读《刘止唐先生教孝戒淫浅训》,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戒淫的人,还将鸣凤、婉儿许给冯乐山,造成鸣凤投湖自尽,婉儿生不如死,他同冯乐山一样,是一个“有文化”的伪君子,一向喜欢包办婚姻的高老太爷,他又是蛮横专断的,差一点也把觉民和琴也推向悲剧的境地。但是高老爷的专横独断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听从的,受过新思潮、新时代洗礼的觉慧、觉民虽然敬重长辈但也不会一味的向封建恶势力屈服,尤其是觉慧,他是三兄弟当中最果断决绝的一个,当他看到了旧时代残留的余烬还在这些家长的脑海烧着的时候,他也就选择了离开家,同样,觉民也痛恨这封建的思想、封建的余温,他是一个理性的青年,在高老太爷的胡搅蛮缠下决定逃婚。但高老太爷并不能理解孙儿们的叛逆,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变了:这是一个“弑父”的时代,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与灭亡有着其历史必然性,作为封建专制的末世君主,他已经无法挽回摇摇欲坠的旧制度了。
尽管巴金极力鞭挞了高老太爷的丑恶行为,但是巴金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化的人物,而是赋予了他双重的性格:他虽然专断、顽固,但对子孙他还是流露出了作为家长的慈爱。在他去世之前,他慈爱的抚摸着觉民,也答应不再提冯家的婚事,这并非是巴金向封建势力低头的变现,而是巴金在塑造高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时所遵循的美学原则,使高老太爷是一个完整的、饱满的人物,而非简单的、丑陋的。其次,巴金还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无处不在,比如在教育子孙方面,高老太爷会到台前来,正面描写他会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孙,而在有些事,例如指婚,高老太爷便不再正面出现,而是通过觉新等人来传达,这样的描写使高老太爷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君主”,高家的上上下下全都都由他统治,虽然有时候并没有直接看见某件事情是与他有关的。另外,高老太爷死后的“血光之灾”与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却间接地成为害死瑞珏的下凶手,从“血光之灾”可以看出高老太爷死后仍然能够祸害他人,巴金别有用心的选择这种方式来表现封建专制的冷酷与对抗封建专制的艰巨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