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静的顿河》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

题目浅谈《静静的顿河》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20191216163815]
内容摘要:《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史诗性小说,也是一部举世公认的悲剧作品。在该作品中,作者用悲剧的手段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且具有长久审美价值的男子形象——葛利高里。然而,除了主人公之外,文中的几位女性同样是这部精彩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阿克西妮亚的无爱婚姻、娜塔莉亚的卑微乞爱,还是妲丽亚的荒唐寻乐、伊莉妮奇娜的无望等待,她们都有着各自的悲剧命运。面对着各自的人生,她们都曾试图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哥萨克人的风俗传统禁锢了阿克西妮亚的人生,葛利高里的徘徊不定导致了娜塔莉亚的死亡,漠视礼教的泼辣性格促使妲丽亚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而伊利尼奇娜的生活则被残酷频繁的战争所毁。在这些悲剧人物的命运背后,昭显出的是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阿克西妮亚的婚姻悲剧彰显了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娜塔莉亚的爱情悲剧显示了自爱是幸福的基础,妲丽亚的性格悲剧反衬了中庸之道,伊利尼奇娜的战争悲剧则证实了母爱的伟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静静的顿河》女性人物悲剧命运
Key Words:Quiet Flows the Don;female characters;tragic fate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悲剧命运的表现 1
(一)阿克西妮亚的无爱婚姻 1
(二)娜塔莉亚的卑微乞爱 2
(三)妲丽亚的荒唐寻乐 3
(四)伊利尼奇娜的无望等待 3
三、悲剧命运的原因 5
(一)传统风俗的禁锢 5
(二)徘徊不定的选择 5
(三)漠视礼教的性格 6
(四)残酷频繁的战争 7
四、悲剧命运的反思 7
(一)爱情——婚姻的基础 7
(二)自爱——幸福的前提 8
(三)中庸——处世的态度 9
(四)母爱——爱的最高境界 10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一、引言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苏联著名作家,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23—1924年间,他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以及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为他的创作生涯拉开了序幕。随后他又陆续发表了《看瓜田的人》、《浅蓝的原野》、《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 》等优秀作品。其中,从1926年开始,历时14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世人广泛的关注,并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更是因此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在《静静的顿河》一书中,作者肖洛霍夫通过描写俄国顿河地区的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期间的生活,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悲歌。其中围绕着葛利高里的几位女性人物色彩鲜明,各具特色,为小说的悲剧基调起着重要的渲染作用。她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演绎着属于她们的故事,尽管命运不尽相同,甚至天差地别,然而最终却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二、悲剧命运的表现
(一)阿克西妮亚的无爱婚姻
阿克西妮亚生长于顿河边的杜布洛夫村,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可是她的童年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出嫁前一年的秋天,可怜的阿克西妮亚惨遭父亲侮辱,这也彻底毁掉了她的生活,更成为了她不幸的根源。
十七岁那年,阿克西妮亚嫁给了年轻的司捷潘,然而期盼中那美好的婚姻生活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婚后第二天,婆婆一大早就叫起了媳妇,将她带到厨房,指使她做事,更是直言:“我们娶你来,不是叫你享清福和睡大觉的。”也是在这一天,她的丈夫在自家仓库里有计划地将妻子狠揍了一顿。之后,司捷潘便经常将妻子锁在仓库里或者小屋子里,自己则出去喝酒,与守活寡的风流女人鬼混。
阿克西妮亚起早贪黑,每天都过着十分忙碌的生活。事实上,从嫁给司捷潘的那一天开始,她就没有过一天开心的日子。她不但要操劳家务,更要忍受丈夫不时的毒打,书中提到,“在生孩子以前的一年半时间,他一直是对她又打又骂。生孩子以后,他安生一些了,但还是不怎么心疼她,依然很少在家里过夜。”
家务繁重,牲口又多,年轻的阿克西妮亚觉得十分劳累,可是丈夫却不愿为他分担。直到不久后,孩子出生,阿克西妮亚这才和司捷潘亲近了一点,可是她对他却没有一点感情,只是一种习惯。孩子去世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原样,生活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毫无波澜。丈夫离家服役,阿克西妮亚也曾与人直言:“那种苦日子我过够了!”可见,与丈夫在一起的生活,阿克西妮亚几乎已经快无法忍受下去了。
(二)娜塔莉亚的卑微乞爱
娜塔莉亚是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纯洁的传统女子,然而这样的女子,却不是葛利高里心之所属。新婚不久,他便开始习惯了,腻了,他悲哀地发现,自己的妻子从娘胎里带来的就不是热情奔放的血液。面对着在床第之间表现得异常温顺冰冷的女人,葛利高里曾无奈地抱怨:“娜塔莉亚,你老子恐怕是从冰窟窿里把你捞上来的你太冷啦。”也是到这一刻,他才知道,恐怕终其一生他都无法忘记他的挚爱——那个在爱情中如痴如狂的阿克西妮亚了,这一切对于渴望丈夫爱情的娜塔莉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圣诞节前的某一天夜里,在离村八俄里的田野上,葛利高里终于向娜塔莉亚摊牌了:“你真像个陌生人你就像这月亮一样,既不冷,又不热。我不爱你,娜塔什卡,你不要生气。我本来不愿意说这些,可是不成,很明白,这样是过不下去的我很可怜你,这些天咱们好像也亲近了一些,可是心里什么也没有空空的。就像现在的田野一样”苦恼的话语冲击着娜塔莉亚的心房,她没有料到,自己深爱的丈夫对她的感觉居然是这样的。一声“我不爱你”彻底击垮了她,她没想到自己满心期盼的爱情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
丈夫出轨,娜塔莉亚却期盼着他的回心转意,可是,丈夫的一句“我不喜欢娜塔莉亚。她要是想走,就让她回娘家好了。”粉碎了她最后的那丝希望,悲痛欲绝的她只能黯然离去。然而即使如此,她也依然无法忘却葛利高里。她总是抱着一线希望,专心地等待着丈夫葛利高里的归来,她甚至给他写信,乞求着他的原谅。可是葛利高里的回复只有一句话,“你一个人过吧。”锥心之痛,不外如是。
娜塔莉亚爱的深沉,爱的决绝。即使丈夫做了这么多让她痛苦的事,她也始终无怨无悔地爱着他,求死不成,她再次回到夫家,守候着外出打仗的他。虽然她从不写信,“但是家里人谁也没有她盼他的信盼得那样焦急和痛苦了。”每次家里来信,娜塔莉亚便会格外兴奋,她期待着丈夫的一丝问候,“即便随便提一下,即使一笔带过”,她都满足了。然而在她为他生儿育女后,丈夫却再次出轨,这无疑斩断了她所有的希望,最终也导致了她的堕胎而亡。为了这份爱情,她几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美貌、青春、生命。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这,就是娜塔莉亚。
(三)妲丽亚的荒唐寻乐
妲丽亚是麦列霍夫家的大儿子彼特罗的媳妇。不同于一般的哥萨克妇女,年轻的妲丽亚纤细、娇美,放纵地享受着人生,追求着属于她的快乐。
丈夫从军之后,独守空闺的妲丽亚没有选择孤独地等待,而是遵从了自己的欲望,极尽所能地享受生活所给予她的快乐。她完全变了个样子,“在她的眼睛里,在她的一举一动上,都流露出一种烦恼的神情。”每逢周日,她总会精心打扮一番,去游戏场玩到很晚回家,到家后又总是向娜塔莉亚抱怨:“管用的男子汉都走啦。”她甚至还厚脸皮地询问娜塔莉亚:“没有男人,你怎么能忍这样久啊?”
为了教训放荡的大儿媳妇,潘苔莱用皮僵绳狠狠地打了她一顿,可是不久后,妲丽亚就在自家糠棚里勾引起自己的公公,并且讽刺道:“不愿意吗也许是不行了吧?那你就别管我!”丈夫死后,她虽然也曾痛苦过,但是“等到春风吹来,太阳刚刚有了暖意,妲丽亚的忧伤就跟着融化的雪一起消失了。”可见丈夫的死亡带给她的只是短暂的悲伤,痛苦过后,她就再次过起了从前的日子,似乎一切都不曾改变。从此,她更加毫不掩饰地追求自己的欲望,甚至不知廉耻地勾引自己的小叔子,也许对她而言,享乐早已是她生活的全部,更是她生命存在的意义。
然而,如此无所顾忌、醉心于享乐的妲丽亚最后却在与一个军官厮混后,不幸被传染上了梅毒。美丽的妲丽亚容颜不再,失去了放纵的资本,游戏人生一辈子的她最终也只能在悔恨中无奈地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四)伊利尼奇娜的无望等待
伊利尼奇娜是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的妻子,麦列霍夫一家的家庭主妇。作为一个哥萨克传统女人的代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所有哥萨克妇女的美好品质:勤劳朴实,慷慨仁慈,宽容善良。而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哥萨克家庭主妇,伊利尼奇娜的前半生过得平淡又幸福,可是突然爆发的战争却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也彻底搅乱了她的生活。
自从战争开始后,大儿子彼特罗和小儿子葛利高里就都先后奔赴战场,作为母亲的伊利尼奇娜便开始了担惊受怕的每一天。有一次,家里人收到了一封来自战斗部队的信,声称葛利高里不幸战死(其实葛利高里仍然幸存)。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几乎一瞬白头,娜塔莉亚也变得“不言不语,衰弱不堪”,可是却没有人敢将这件事情告诉伊利尼奇娜,因为她会承受不住。1918年初,内战风暴逐渐逼近顿河沿岸,哥萨克人为了抵御红军,保护村庄,决心组织志愿兵,麦列霍夫一家都加入了其中。可是不久后,彼特罗却不幸被红军所杀,作为母亲的伊利尼奇娜第一次尝到了失去至亲的滋味,虽然痛苦却无可奈何。
大儿子死后,伊利尼奇娜还是过着往常的日子。然而战火蔓延,村子里所有成年的哥萨克都必须撤退,葛利高里和潘苔莱·普罗珂菲耶维奇也只能选择离开,于是家里只剩下了两个女人和两个孩子。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开始有人回村了,每当那时,伊利尼奇娜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咱们家的人啥时候回来呀?人家都回来了,可是咱们家的人连一点儿音信都没有。”她急切地盼望着儿子的归来,每当孙子不听话,她便会教训道:“你等着吧,小毛崽子,等你爹回来,我要告诉他,叫他好好收拾你。”她还改变了不喜欢抽烟气味的习惯,不止一次地要求女儿:“去把普罗霍尔叫来,叫他来这儿抽抽烟,要不然这儿有一股死尸臭味儿。等格里沙当完兵回来,那时候咱们家就没有男子汉的活人气味了。”面对母亲没完没了地谈论葛利高里,杜妮亚有些厌烦,然而母亲却告诉她:“我说自个儿的儿子,怎么会烦呢?”她甚至将葛利高里的衣服和帽子从厨房里拿到自己住的上房里去了。后来的某一天,她终于接到了儿子的信。得到儿子平安的消息,伊利尼奇娜“高兴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一颗颗像珍珠一样的小小的泪珠儿,从她那棕色的脸上和腮上那很深的皱纹里哗哗地滚下来。”
但是仅仅过了短短的两个星期,伊利尼奇娜本就因长年累月的劳作、折磨而不甚健康的身体彻底地倒下了,临终前,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轮到我了在格里沙回来以前,你要把孩子们看好,照应好看样子,我等不到他回来了唉,见不到他了!”三天后,她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人世,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自己的儿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