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修辞研究
题目《老残游记》修辞研究[20191216163338]
内容摘要: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语、修辞格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其具体的语用效果和特点。在语音修辞上,本文从拟声、叠音、双声叠韵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其语用效果明显,变向手法丰富,从语音方面增强了小说的叙事能力。在词语修辞上,主要从成语、褒义词、贬义词、外来词方面分析了这本小说,发现这本小说中的词语修辞既有成语这种时代沉积的精华,也有感情色彩明显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还有随着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词。这本小说在修辞格上更是使用了多种修辞格,既有常见的比喻、夸张、反复、通感等修辞格,又有诗词中常见的对偶和顶真。这些修辞格为市井民情、山水风光、实事政治的描写作出了突出贡献,赋予整本小说更好的表现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刘鹗《老残游记》修辞语音词语修辞格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老残游记》及其修辞情况简介 1
(二)《老残游记》相关研究简介 1
(三)本文的研究设想 2
二、《老残游记》语音修辞 2
(一)拟声 2
(二)叠音 4
(三)双声叠韵 6
三、《老残游记》词语修辞 8
(一)成语 8
(二)褒义词和贬义词 9
(三)外来词 10
四、《老残游记》修辞格 11
(一)比喻 11
(二)夸张 11
(三)通感 12
(四)反问 13
(五)感叹 13
(六)对偶 14
(七)反复 15
(八)反语 16
(九)顶真 16
五、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老残游记》的修辞研究
一、引言
(一)《老残游记》及其修辞情况简介
刘鹗所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有二十回,《老残游记》最早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发表的,连载到13回的时候中止,后在《天津日日新闻》上连载直至完结。《老残游记》写了一位外号叫老残的江湖郎中铁英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做。老残是《老残游记》中表现刘鹗现实理想的人物,他游历江湖,以行医为生,甘愿平淡,不慕名利。老残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同情百姓不幸的处境,明辨是非,侠胆义肠,竭尽所能地帮助百姓走出困境。小说以老残本人的经历作为主线,深刻而明晰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老残游记》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写详尽而具体,在描写桃花山等风景名胜和白妞唱曲等民俗表演时使用了非常多的修辞。在全书短短的二十回中,拟声词就出现了25次,叠音形式的词更是出现了119次。而且《老残游记》全书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诗词,其中包含的修辞也是多种多样,效果各不相同。因为《老残游记》写于光绪二十九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风貌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修辞。所以说,《老残游记》中确实有许多修辞值得去做一番研究。
(二)《老残游记》相关研究简介
目前有关《老残游记》的研究,大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其文学价值上,较少有文章涉及《老残游记》语言方面的研究。刘宏丽《〈红楼梦〉和〈老残游记〉中的敬词》(1995)以《红楼梦》和《老残游记》中几百个敬词为例子,研究了晚清时期敬词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并且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敬词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敬词在交际中的作用。张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词汇研究》(2008)从造词和构词两方面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了探究,对外来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四大谴责小说中外来词的一些特点。作者还结合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非语言因素,对晚清白话小说词汇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顾毅、薛晓林《从〈老残游记〉看文学作品中摹声修辞格的英译》(2013)通过英译版《老残游记》和中文原版的比较来研究《老残游记》中的摹声修辞格,并且论述了摹声修辞格对文本的重要作用。
(三)本文的研究设想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非常卓越,尤其是在语言使用上的成就更是影响深远。写景时能够将景色用各种表现方式描写出来,让人从多方面感受景色的魅力。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将眼耳手鼻嘴融为一体,从各方面来描写小玉曲子的美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本文主要是找出《老残游记》中一些具体的修辞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并希望从《老残游记》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即选用了什么语言材料,采取了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二、《老残游记》语音修辞
在汉语中,我们将一切作用于听觉方面的修辞称为语音修辞。语音修辞是人们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方式,主要是利用声音上的变化来取得一定程度上的音乐美。语音修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双声叠韵、拟声、叠音等等。语音修辞主要的效果是使文章有一种和谐的美感,还有就是使语言表达富有变化,不至于太过呆板。
(一)拟声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而造出来的词汇,世界上任何语言中都有拟声词的存在。拟声词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来模仿自然界声音。拟声词的语用效果直接而明显,能正确地表达字词的语音特色,利于人们接受。
拟声词的构形形式全书共出现25次拟声词
A(4次)呜 唔 嘎 嘎
AA(13次)呼呼 嗤嗤 呼呼 飒飒 嗷嗷 刮刮 呜呜 唔唔 呜呜 喔喔 嗤嗤 呼呼 格格
AB(5次)壳铎 砰硼 霍落 扑嗤 霍绰
ABCC(1次)丁了当当
ABAB(2次)霍铎霍铎 格登格登
1.摹拟物体发出声音的拟声词
(1)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老残游记》第一回)
用“呼呼”这个拟声词就风大而急的特点写的具体而可感,将那种狂风既来风卷楼的气势写了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听到了那风穿过阁子留下的声响,让平面的文字体现出了立体感。
(2)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游记》第二回)
“嗤嗤”这个拟声词可以说是这25个拟声词中刘鹗用的最为精确的拟声词,这里刘鹗准确地描述出荷叶刚刚开始枯萎那种姿态,用那种让人有些牙酸的“嗤嗤”声最为类似,所以说这个拟声词用得精确至极。
(3)又是“呜”的一声。只见把身子往下一探,已经到了西涧边了,又是“呜”的一声。(《老残游记》第八回)
这是书中子平一行人赶路的时候对老虎叫声的一段描写,两个拟声词将老虎那种低沉肃杀的威严给写了出来,明明还未遇到老虎,却已经让人有几分怯意。
(4)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飒飒价动,屋尘簌簌价落。(《老残游记》第九回)
这是子平在屋里听到的虎啸声,用了“唔”这个拟声词,比“呜”更显绵长,突出虎啸的悠远深邃,彰显出了虎为万兽之王的力量。后面也写到虎啸将窗纸都震松了,屋上的尘土也是纷纷飘落,足见虎啸的威力。
2.摹拟人的语言中夹带声音的拟声词
(5)那找寻物件的妇人,朝外一看,却止不住泪珠直滚下来,也不找寻物件,一手拿着碗,一手用袖子掩了眼睛,跑住后面去,才走到院子里,就嗷嗷的哭起来了。(《老残游记》第五回)
这是描述王氏听到老残提到玉大人时痛哭的声音,本来“嗷嗷”这种哭声一般是用来形容孩童的,但这里却用来形容王氏,表面上是写出了王氏哭的凄惨动人,如孩童般无法止歇,其次也是王氏独子被玉大人用站笼战死的哭诉。
(6)所以含着两包眼泪,“扑嗤”的笑了一声,并抬起头来看了人瑞一眼,那知被他们看了这个形景,越发笑个不止。(《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这是描写翠环破涕为笑的一段,“扑嗤”将翠环当时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拟声词让这种由悲到喜的转换显得自然,没有痕迹。
(7)又听堂上把惊堂一拍,骂道:“这个滢妇,真正刁狡!拶起来!”堂下无限的人大叫了一声“嘎”。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这是县官刚弼准备对贾魏氏用刑时,堂下的差人附和的声音,首先就显出了县官老爷的威势之甚,其次也渲染了公堂的肃杀气氛,和老翁弱女子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贾魏氏的弱势地位,能够博取读者的同情心。
(二)叠音
叠音形式的词是重复同音节而成的词,这些词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使语言本身富有音乐美,增强语音的表达效果。
成词 成型
AA(15次) 爸爸 公公 姐姐7 爷爷5 白白 AA( 63次) 暗暗 深深 长长 人人 细细 字字 棱棱 济济 怏怏 大大 闷闷 盈盈 滔滔 飘飘用用 劝劝 混混2 谢谢 哭哭 撕撕 解解 问问 听听 醒醒 看看 谈谈 扯扯2 管管 添添 刮刮 刚刚2 渐渐8 缓缓 2 慢慢3 远远 迟迟 嘻嘻 连连2呼呼 哇哇2 格格 嗤嗤2 铮铮 当当 嗷嗷 呼呼2 飒飒2 汪汪 嘤嘤
ABB(4次)少奶奶2 大奶奶2 ABB(4次)眼睁睁 颤巍巍 潮丝丝 醉醺醺
AABB(0次) AABB ( 19次) 男男女女3明明白白2 字字声声 坐坐呼呼 烈烈轰轰 恭恭敬敬2老残老残 苍苍凉凉 磊磊落落 猗猗靡靡 飘飘荡荡 重重叠叠 咭咭咕咕 来来往往 出出进进
ABAB(0次) ABAB ( 14次) 惊吓惊吓 参考参考 观望观望 收拾收拾 见识见识 消遣消遣 吓唬吓唬 稀软稀软 一棵一棵 一丝一丝2 霍铎霍铎 格登格登
(8)东造回到店里,掌柜的恭恭敬敬将袍子一件、老残信一封,双手奉上。东造接来看过,心中慢慢不乐。(《老残游记》第八回)
“恭恭敬敬”将掌柜递上袍子和信时的神态动作都刻画了出来,虽然刘鹗没有用具体的描写,但是我们脑子里面却能清晰地模拟出当时的情景。“恭恭敬敬”也将东造和掌柜的上下级关系清楚地写了出来,也暗示了东造平日里积威颇甚,掌柜才会如此恭敬。
(9)黄龙于向子平道:“申先生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明天迟迟起来最好。(《老残游记》第九回)
“迟迟”原有应到未到的意思,而这里却有晚起的意思,可以看出叠音形式的词功能非常多,这里将可以晚起这个意思利用叠音的形式说的非常文雅。
(10)后面的一个约有十三四岁,著了个翠蓝袄子,红地白花的裤子,头上正中挽了髻子,插了个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走一步颤巍巍的。(《老残游记》第十回)
这是描写胜姑的一段文字,“颤巍巍”将胜姑头上翠花钗子随着走动散动的样子刻画了出来,让人映象深刻。
(11)地裂北风号,长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复相亚。河曲易为塞,嵯峨银桥架。归人长咨嗟,旅客空叹咤。盈盈一水间,轩车不得驾。锦筵招妓乐,乱此凄其夜。(《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这是老残写的一首诗,诗中用了“盈盈”这个词将本来只是普通的水写出了情感,和旅人因为这河曲而不能归家的情愫相对照,渲染了凄冷无助的气氛。“盈盈”这个略带喜意而又清丽的词将整首词的悲凉衬托的更深了,这就是所谓以喜写悲则愈悲。
内容摘要: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修辞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语、修辞格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其具体的语用效果和特点。在语音修辞上,本文从拟声、叠音、双声叠韵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其语用效果明显,变向手法丰富,从语音方面增强了小说的叙事能力。在词语修辞上,主要从成语、褒义词、贬义词、外来词方面分析了这本小说,发现这本小说中的词语修辞既有成语这种时代沉积的精华,也有感情色彩明显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还有随着西方文化而来的外来词。这本小说在修辞格上更是使用了多种修辞格,既有常见的比喻、夸张、反复、通感等修辞格,又有诗词中常见的对偶和顶真。这些修辞格为市井民情、山水风光、实事政治的描写作出了突出贡献,赋予整本小说更好的表现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刘鹗《老残游记》修辞语音词语修辞格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老残游记》及其修辞情况简介 1
(二)《老残游记》相关研究简介 1
(三)本文的研究设想 2
二、《老残游记》语音修辞 2
(一)拟声 2
(二)叠音 4
(三)双声叠韵 6
三、《老残游记》词语修辞 8
(一)成语 8
(二)褒义词和贬义词 9
(三)外来词 10
四、《老残游记》修辞格 11
(一)比喻 11
(二)夸张 11
(三)通感 12
(四)反问 13
(五)感叹 13
(六)对偶 14
(七)反复 15
(八)反语 16
(九)顶真 16
五、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老残游记》的修辞研究
一、引言
(一)《老残游记》及其修辞情况简介
刘鹗所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时期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有二十回,《老残游记》最早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发表的,连载到13回的时候中止,后在《天津日日新闻》上连载直至完结。《老残游记》写了一位外号叫老残的江湖郎中铁英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做。老残是《老残游记》中表现刘鹗现实理想的人物,他游历江湖,以行医为生,甘愿平淡,不慕名利。老残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同情百姓不幸的处境,明辨是非,侠胆义肠,竭尽所能地帮助百姓走出困境。小说以老残本人的经历作为主线,深刻而明晰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老残游记》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写详尽而具体,在描写桃花山等风景名胜和白妞唱曲等民俗表演时使用了非常多的修辞。在全书短短的二十回中,拟声词就出现了25次,叠音形式的词更是出现了119次。而且《老残游记》全书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诗词,其中包含的修辞也是多种多样,效果各不相同。因为《老残游记》写于光绪二十九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社会风貌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修辞。所以说,《老残游记》中确实有许多修辞值得去做一番研究。
(二)《老残游记》相关研究简介
目前有关《老残游记》的研究,大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其文学价值上,较少有文章涉及《老残游记》语言方面的研究。刘宏丽《〈红楼梦〉和〈老残游记〉中的敬词》(1995)以《红楼梦》和《老残游记》中几百个敬词为例子,研究了晚清时期敬词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并且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敬词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汉语中的敬词在交际中的作用。张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词汇研究》(2008)从造词和构词两方面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了探究,对外来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四大谴责小说中外来词的一些特点。作者还结合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非语言因素,对晚清白话小说词汇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顾毅、薛晓林《从〈老残游记〉看文学作品中摹声修辞格的英译》(2013)通过英译版《老残游记》和中文原版的比较来研究《老残游记》中的摹声修辞格,并且论述了摹声修辞格对文本的重要作用。
(三)本文的研究设想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非常卓越,尤其是在语言使用上的成就更是影响深远。写景时能够将景色用各种表现方式描写出来,让人从多方面感受景色的魅力。在写王小玉唱大鼓时,将眼耳手鼻嘴融为一体,从各方面来描写小玉曲子的美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本文主要是找出《老残游记》中一些具体的修辞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并希望从《老残游记》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即选用了什么语言材料,采取了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达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二、《老残游记》语音修辞
在汉语中,我们将一切作用于听觉方面的修辞称为语音修辞。语音修辞是人们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方式,主要是利用声音上的变化来取得一定程度上的音乐美。语音修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双声叠韵、拟声、叠音等等。语音修辞主要的效果是使文章有一种和谐的美感,还有就是使语言表达富有变化,不至于太过呆板。
(一)拟声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而造出来的词汇,世界上任何语言中都有拟声词的存在。拟声词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来模仿自然界声音。拟声词的语用效果直接而明显,能正确地表达字词的语音特色,利于人们接受。
拟声词的构形形式全书共出现25次拟声词
A(4次)呜 唔 嘎 嘎
AA(13次)呼呼 嗤嗤 呼呼 飒飒 嗷嗷 刮刮 呜呜 唔唔 呜呜 喔喔 嗤嗤 呼呼 格格
AB(5次)壳铎 砰硼 霍落 扑嗤 霍绰
ABCC(1次)丁了当当
ABAB(2次)霍铎霍铎 格登格登
1.摹拟物体发出声音的拟声词
(1)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老残游记》第一回)
用“呼呼”这个拟声词就风大而急的特点写的具体而可感,将那种狂风既来风卷楼的气势写了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听到了那风穿过阁子留下的声响,让平面的文字体现出了立体感。
(2)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游记》第二回)
“嗤嗤”这个拟声词可以说是这25个拟声词中刘鹗用的最为精确的拟声词,这里刘鹗准确地描述出荷叶刚刚开始枯萎那种姿态,用那种让人有些牙酸的“嗤嗤”声最为类似,所以说这个拟声词用得精确至极。
(3)又是“呜”的一声。只见把身子往下一探,已经到了西涧边了,又是“呜”的一声。(《老残游记》第八回)
这是书中子平一行人赶路的时候对老虎叫声的一段描写,两个拟声词将老虎那种低沉肃杀的威严给写了出来,明明还未遇到老虎,却已经让人有几分怯意。
(4)却听窗外远远“唔”了一声,那窗纸微觉飒飒价动,屋尘簌簌价落。(《老残游记》第九回)
这是子平在屋里听到的虎啸声,用了“唔”这个拟声词,比“呜”更显绵长,突出虎啸的悠远深邃,彰显出了虎为万兽之王的力量。后面也写到虎啸将窗纸都震松了,屋上的尘土也是纷纷飘落,足见虎啸的威力。
2.摹拟人的语言中夹带声音的拟声词
(5)那找寻物件的妇人,朝外一看,却止不住泪珠直滚下来,也不找寻物件,一手拿着碗,一手用袖子掩了眼睛,跑住后面去,才走到院子里,就嗷嗷的哭起来了。(《老残游记》第五回)
这是描述王氏听到老残提到玉大人时痛哭的声音,本来“嗷嗷”这种哭声一般是用来形容孩童的,但这里却用来形容王氏,表面上是写出了王氏哭的凄惨动人,如孩童般无法止歇,其次也是王氏独子被玉大人用站笼战死的哭诉。
(6)所以含着两包眼泪,“扑嗤”的笑了一声,并抬起头来看了人瑞一眼,那知被他们看了这个形景,越发笑个不止。(《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这是描写翠环破涕为笑的一段,“扑嗤”将翠环当时的变化写得栩栩如生,拟声词让这种由悲到喜的转换显得自然,没有痕迹。
(7)又听堂上把惊堂一拍,骂道:“这个滢妇,真正刁狡!拶起来!”堂下无限的人大叫了一声“嘎”。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这是县官刚弼准备对贾魏氏用刑时,堂下的差人附和的声音,首先就显出了县官老爷的威势之甚,其次也渲染了公堂的肃杀气氛,和老翁弱女子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贾魏氏的弱势地位,能够博取读者的同情心。
(二)叠音
叠音形式的词是重复同音节而成的词,这些词能增强我们对语言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使语言本身富有音乐美,增强语音的表达效果。
成词 成型
AA(15次) 爸爸 公公 姐姐7 爷爷5 白白 AA( 63次) 暗暗 深深 长长 人人 细细 字字 棱棱 济济 怏怏 大大 闷闷 盈盈 滔滔 飘飘用用 劝劝 混混2 谢谢 哭哭 撕撕 解解 问问 听听 醒醒 看看 谈谈 扯扯2 管管 添添 刮刮 刚刚2 渐渐8 缓缓 2 慢慢3 远远 迟迟 嘻嘻 连连2呼呼 哇哇2 格格 嗤嗤2 铮铮 当当 嗷嗷 呼呼2 飒飒2 汪汪 嘤嘤
ABB(4次)少奶奶2 大奶奶2 ABB(4次)眼睁睁 颤巍巍 潮丝丝 醉醺醺
AABB(0次) AABB ( 19次) 男男女女3明明白白2 字字声声 坐坐呼呼 烈烈轰轰 恭恭敬敬2老残老残 苍苍凉凉 磊磊落落 猗猗靡靡 飘飘荡荡 重重叠叠 咭咭咕咕 来来往往 出出进进
ABAB(0次) ABAB ( 14次) 惊吓惊吓 参考参考 观望观望 收拾收拾 见识见识 消遣消遣 吓唬吓唬 稀软稀软 一棵一棵 一丝一丝2 霍铎霍铎 格登格登
(8)东造回到店里,掌柜的恭恭敬敬将袍子一件、老残信一封,双手奉上。东造接来看过,心中慢慢不乐。(《老残游记》第八回)
“恭恭敬敬”将掌柜递上袍子和信时的神态动作都刻画了出来,虽然刘鹗没有用具体的描写,但是我们脑子里面却能清晰地模拟出当时的情景。“恭恭敬敬”也将东造和掌柜的上下级关系清楚地写了出来,也暗示了东造平日里积威颇甚,掌柜才会如此恭敬。
(9)黄龙于向子平道:“申先生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明天迟迟起来最好。(《老残游记》第九回)
“迟迟”原有应到未到的意思,而这里却有晚起的意思,可以看出叠音形式的词功能非常多,这里将可以晚起这个意思利用叠音的形式说的非常文雅。
(10)后面的一个约有十三四岁,著了个翠蓝袄子,红地白花的裤子,头上正中挽了髻子,插了个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走一步颤巍巍的。(《老残游记》第十回)
这是描写胜姑的一段文字,“颤巍巍”将胜姑头上翠花钗子随着走动散动的样子刻画了出来,让人映象深刻。
(11)地裂北风号,长冰蔽河下。后冰逐前冰,相陵复相亚。河曲易为塞,嵯峨银桥架。归人长咨嗟,旅客空叹咤。盈盈一水间,轩车不得驾。锦筵招妓乐,乱此凄其夜。(《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这是老残写的一首诗,诗中用了“盈盈”这个词将本来只是普通的水写出了情感,和旅人因为这河曲而不能归家的情愫相对照,渲染了凄冷无助的气氛。“盈盈”这个略带喜意而又清丽的词将整首词的悲凉衬托的更深了,这就是所谓以喜写悲则愈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