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滑”与“能留”
题目“手滑”与“能留”[20191216164254]
内容摘要:从北宋婉约情词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通过比较分析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婉约词人在创作婉约情词时使用语言尺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审美效果,可以发现,在婉约词的创作中存在着一个“手滑”的遗憾和一个“能留”的优点。古今词论家对婉约情词的鉴赏总不离“分寸”二字,柳永在创作时常常直言过露,有“手滑”之憾。秦观在学柳词的过程中,剔除了柳词中语词尘下的因素,变“手滑”为“能留”,而获得比直说远为蕴藉优美的艺术效果。周邦彦慢词的骨架源于柳永,他吸取了秦观婉转清新的词风,又融入古诗中繁复错杂的写作技巧,他的词作更像是精致玲珑的工艺品。纵观柳永到秦观再到周邦彦三代词人的艺术创作,有一条清晰的婉约词语言流变的线索,词艺术由民间的流行娱乐转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再转为骚人墨客的专业趣味,婉约词的语言呈现出脱俗趋雅的发展态势。后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南宋词人顺延着这股雅化的趋势,继续创作精致高雅的文人词,最终形成了南宋的“风雅词派”。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手滑能留柳永秦观周邦彦ExcessiveandAppropriate
Key words: The Excessive; The Appropriate; Liu Yong; Qin Guan; Zhou Bangyan目 录
一、引言:美的历程 1
二、手滑:柳永的“率笔无咀嚼” 2
(一) 柳氏情词的语言特色 2
(二) 柳词美的效果 3
1. 迎合世俗的趣味追求 3
2. 背离文人的审美品阶 4
三、 能留:秦观的“怨悱不乱” 5
(一)秦学士作柳七语 5
(二)秦观婉约情词的“贵留”创作与艺术美 6
四、 能留之技术化:周邦彦的“不说破” 7
(一)周氏情词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7
(二)周氏情词的精致安排与美的效果 8
1. 层次结构的缓冲作用 8
2. 华丽藻采的美化效果 9
3. 咽住那些想象 9
五、柳、秦、周三家词语言与审美比较 10
(一) 柳、秦语言尺度及审美效果比较 10
(二) 柳、周语言尺度及审美效果比较 11
六、结语:婉约词的语言流变与审美效果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手滑”与“能留”
——从柳永、秦观、周邦彦的词中看婉约词的语言流变与审美效果
一、引言:美的历程
词的艺术脱胎于盛唐宫廷宴乐,初生时便带着浓郁的贵族气息,雍容华美;至五代渐发展为士大夫的词,内容上十之八九是沉湎于女性的描写,奠定了词艳科柔媚的基调,但仍具有内敛温婉的气质美。词至宋初而体制成熟,至宋仁宗朝而大开新天地,一是有赖于大词人柳永的变革,他吸收了唐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创制了大量慢词,内容上变王孙公子与美人家姬的模式为下层文人与风月女子的故事,言情极其热烈奔放,词遂成为当时市井中最流行、最时尚的艺术形式。二是有赖于柳永影响下的文士的创作,他们既承续了柳词中的慢词手法,又注重对柳词创作方式的去粗取精,他们的才情把词艺术一步步推向美的高峰。
统观古今词话对柳永的评价,“三变之为世诟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其情词语言描述的分寸把握不当,造句过于露骨。如《菊花新》、《凤栖梧》、《小镇西》等词作中,词人填词一时快意,香艳过头,给人“手滑”失分寸,甚至色情的感觉。学柳词人在学柳过程中也对其“手滑”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和改进,如秦观“经过实践和不断的摸索,终于在慢词的写作方面找到了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仍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然而在关键的地方,却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语,使那本欲一泻无余的感情,有所收敛、有所顿挫——然后再让它在比之‘直说’远为蕴藉的境界中‘透将出来’此之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之谓能‘留’。”再如周邦彦,他的词作同样展现出“能留”的特点,但他的“能留”又与秦观的“能留”不同:“柳永采用的层层推进的铺叙的模式,给词体结构带来较大扩展,但由于这种手法变化较少,在长期运用中常常显露出单调与直露的缺点。周邦彦在柳词的基础上,引进了古诗的许多繁复错综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婉约词的艺术表现力。
古今词话对婉约情词及其审美效果的鉴赏,基本都是围绕着造语达意的分寸而展开的。文学是人学,艺术对情感欲望的描写需把握分寸,不宜过度渲染。学柳词人在学柳过程中去粗取精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婉约情词创作过程中用语分寸的考量,也就是“手滑”与“能留”的制衡,只是不同的词人有不同的“能留”法门。
二、手滑:柳永的“率笔无咀嚼”
《梦溪笔谈》里有一句话说“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沈括的本意当然不是在赏词,而“手滑”这两个字却很形象地概括了柳永填词的一大弊端,即把胸中意绪一股脑儿全泼出来,结果导致语言表达过分直露,让人觉得“有失分寸”。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便是“能留”,即通过含蓄的措辞、雅致的比喻以及其他婉转的表达方式,使情感世界中唯美浪漫的一面呈现出来。如柳永《凤栖梧》“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它们让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这种美感效果的差异便是“手滑”与“能留”的审美差异。
“手滑”是把故事的发生发展以及主人公心中所思所欲一概平铺直叙、详实说尽,这样写作的表达效果固然酣畅淋漓,瞬间就能让读者的审美情感达到高潮,但却会扼杀读者的想象力,况且婉约情词的基调原本就稍嫌香艳,再“手滑”非但会阻碍婉约词美的升华,甚至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能留”则是语言上点到即止,说七分现实留三分余地,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故事的发展充满可能,使读者的感情线幽远绵长,故而含意深婉,越品越有滋味,面对香艳情词的创作,能做到笔下“能留”就不至于陷进低俗的恶趣中去。
(一)柳氏情词的语言特色
与传统文人温婉含蓄的抒情方式不同,柳永填词抒情,往往都能直达“激情顶点的顷刻”,他把所有的想象都写尽,且要作“极端真实的表达”,丝毫不留余地。以下面这首长调为例: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烦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叫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集贤宾》
这首《集贤宾》是柳永为了安抚虫娘而作,所以此词上片全在铺叙虫娘的“最堪人属意”,下片解释了虫娘闹情绪的原因,原来是长期的匆匆暗会让虫娘起了抱怨心和烦恼心,而听到虫娘的抱怨,让词人心里也起了一丝丝不愉快的情绪,两人的关系可能因此有了一番些波折,所以导致了虫娘“敛翠啼红”,尽管词人心中也少稍有不悦,但终究还是心疼虫娘的情感比较多,于是写下了这首《集贤宾》。虫娘大概觉得“争似和鸣偕老”只是词人顺着她的心思说出来哄她的话,她也可能意识到了理想终究难以实现,所以依然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这让词人很心疼,为了让虫娘相信他的决心,词人提出了一些实际性的建议,他让虫娘暂时远离欢宴,并许下誓言,要与她结为夫妻。对虫娘来说这当然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爱情结局,当她听到这里,自然会沉浸在幸福的梦中,而事实上这种期待只能是一场空,梦醒之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反而更让人失落。
从这首词的语言表达来看,发端“小楼深巷狂游遍”的表述甚为惊人,虽说文人狎妓乃常事,但是像柳永这样直露胸臆还是很少见的。换做其他词人,即使是自己有心去秦楼楚馆,也会叙说成闲兴时偶然作为,如韦庄的《菩萨蛮》“骑马椅斜桥,满楼红袖招”,词人走马信步,倚在桥上看风景,看桥下的小船流水,看岸边的街景楼阁,好不闲适,然后看到了楼阁上频频招手的佳丽,词人才起了这样的兴致。而在《集贤宾》中,柳永未做任何铺叙,直说自己常出入烟花巷柳,并且他用了“狂”与“遍”这两个最高级的形容词来做修饰,除了这两个字之外,“最是虫虫”的“最”字,以及“无花可比芳容”的“无花”,都在追求一种言辞表达的极致。除了这句话之外,像“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与“纵然长期暗会”这样极端真实又极端直露的抒情,是前人少有的,也是后人尽量避讳的。
柳词流行于市井街巷,它的内容和语言都是为民众服务的,往往平白如话。吴梅谓柳词“皆是直写,无比兴,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率直无味,况时时有俚俗语皆率笔无咀嚼处追述别情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也。”这种“率笔无咀嚼”、“我手写我口”的语言风格未必能受到文人的赏识,却深得普通民众的心。
柳永“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不避讳俗语、口语入词,如“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等;二不避讳人名入词,如《木兰花》(四首)“心娘自小能歌舞”,“佳娘捧板花钿簇”,“虫娘举措皆温润”,“酥娘一搦腰肢袅”等,每首都以人名起调;三不避讳语词尘下,如“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脱罗裳、恣情无限”、“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等;四不避讳俗气和重复的比喻,如《集贤宾》“罗绮成丛”,《少年游》“罗绮簇簪绅”,《玉蝴蝶》“罗绮丛中”等。柳氏作情词,只要能够让市民满意,在用词造语上几乎没有下限。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我手写我口”是柳永情词创作的基本法则,而“为民服务”是柳永情词精神的基本法则。
(二)柳词美的效果
1.迎合世俗的趣味追求
本着“为民服务”的精神,柳词语言往往平白如话,“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且好用大量俚词口语,内容上声色情爱居多。如《浪淘沙》“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等句,如《倾杯乐》“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句,再如《迎春乐》“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解开”和“良夜永、牵情无计奈”句这些词句表现的均是普通人的理想和追求,即人性最基本的情感诉求——美好和长久的爱情。柳永在填词的时候,采用奔放热烈又本色自然的语言将他对人类情感需要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虽然掺杂了很多口语、俚语,但这是一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普通市民听来特别亲切。柳永还有一些心思细腻的作品,如《驻马听》“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也拟重论缱绻,真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这些句字,以文人敏锐的洞察力将老百姓说不明理不清的思绪娓娓道来,条条分明,仿佛老百姓的代言人,同样深入人心。这些词作未必有着强烈的文化担当,却能牵动老百姓最原朴的感情。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受众的享乐欲望,词人会选择下些重口味的猛料,如《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下阕、《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下阕、《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下阕、《菊花新》一阕等等,纵笔写洞房之欢,毫不隐晦,这些词作的语言又极其奔放自然,叙述的情节转换太细腻、太真实,带来的画面效果太过强烈,对于习惯了含蓄蕴藉的文人来说是惨不忍睹的,但是对于“不知书”的普通市民,尤其是男性市民来说,他们的欲望能够在想象中得到满足,故“尤好之”。
2.背离文人的审美品阶
柳永所为世诟病的那些情词,若只欣赏上片,仍不失含蓄蕴藉之美。如: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斗百花》上片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剪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凝愁。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内容摘要:从北宋婉约情词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通过比较分析柳永、秦观、周邦彦等婉约词人在创作婉约情词时使用语言尺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审美效果,可以发现,在婉约词的创作中存在着一个“手滑”的遗憾和一个“能留”的优点。古今词论家对婉约情词的鉴赏总不离“分寸”二字,柳永在创作时常常直言过露,有“手滑”之憾。秦观在学柳词的过程中,剔除了柳词中语词尘下的因素,变“手滑”为“能留”,而获得比直说远为蕴藉优美的艺术效果。周邦彦慢词的骨架源于柳永,他吸取了秦观婉转清新的词风,又融入古诗中繁复错杂的写作技巧,他的词作更像是精致玲珑的工艺品。纵观柳永到秦观再到周邦彦三代词人的艺术创作,有一条清晰的婉约词语言流变的线索,词艺术由民间的流行娱乐转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再转为骚人墨客的专业趣味,婉约词的语言呈现出脱俗趋雅的发展态势。后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南宋词人顺延着这股雅化的趋势,继续创作精致高雅的文人词,最终形成了南宋的“风雅词派”。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手滑能留柳永秦观周邦彦ExcessiveandAppropriate
Key words: The Excessive; The Appropriate; Liu Yong; Qin Guan; Zhou Bangyan目 录
一、引言:美的历程 1
二、手滑:柳永的“率笔无咀嚼” 2
(一) 柳氏情词的语言特色 2
(二) 柳词美的效果 3
1. 迎合世俗的趣味追求 3
2. 背离文人的审美品阶 4
三、 能留:秦观的“怨悱不乱” 5
(一)秦学士作柳七语 5
(二)秦观婉约情词的“贵留”创作与艺术美 6
四、 能留之技术化:周邦彦的“不说破” 7
(一)周氏情词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7
(二)周氏情词的精致安排与美的效果 8
1. 层次结构的缓冲作用 8
2. 华丽藻采的美化效果 9
3. 咽住那些想象 9
五、柳、秦、周三家词语言与审美比较 10
(一) 柳、秦语言尺度及审美效果比较 10
(二) 柳、周语言尺度及审美效果比较 11
六、结语:婉约词的语言流变与审美效果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手滑”与“能留”
——从柳永、秦观、周邦彦的词中看婉约词的语言流变与审美效果
一、引言:美的历程
词的艺术脱胎于盛唐宫廷宴乐,初生时便带着浓郁的贵族气息,雍容华美;至五代渐发展为士大夫的词,内容上十之八九是沉湎于女性的描写,奠定了词艳科柔媚的基调,但仍具有内敛温婉的气质美。词至宋初而体制成熟,至宋仁宗朝而大开新天地,一是有赖于大词人柳永的变革,他吸收了唐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创制了大量慢词,内容上变王孙公子与美人家姬的模式为下层文人与风月女子的故事,言情极其热烈奔放,词遂成为当时市井中最流行、最时尚的艺术形式。二是有赖于柳永影响下的文士的创作,他们既承续了柳词中的慢词手法,又注重对柳词创作方式的去粗取精,他们的才情把词艺术一步步推向美的高峰。
统观古今词话对柳永的评价,“三变之为世诟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其情词语言描述的分寸把握不当,造句过于露骨。如《菊花新》、《凤栖梧》、《小镇西》等词作中,词人填词一时快意,香艳过头,给人“手滑”失分寸,甚至色情的感觉。学柳词人在学柳过程中也对其“手滑”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和改进,如秦观“经过实践和不断的摸索,终于在慢词的写作方面找到了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仍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然而在关键的地方,却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语,使那本欲一泻无余的感情,有所收敛、有所顿挫——然后再让它在比之‘直说’远为蕴藉的境界中‘透将出来’此之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之谓能‘留’。”再如周邦彦,他的词作同样展现出“能留”的特点,但他的“能留”又与秦观的“能留”不同:“柳永采用的层层推进的铺叙的模式,给词体结构带来较大扩展,但由于这种手法变化较少,在长期运用中常常显露出单调与直露的缺点。周邦彦在柳词的基础上,引进了古诗的许多繁复错综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了婉约词的艺术表现力。
古今词话对婉约情词及其审美效果的鉴赏,基本都是围绕着造语达意的分寸而展开的。文学是人学,艺术对情感欲望的描写需把握分寸,不宜过度渲染。学柳词人在学柳过程中去粗取精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婉约情词创作过程中用语分寸的考量,也就是“手滑”与“能留”的制衡,只是不同的词人有不同的“能留”法门。
二、手滑:柳永的“率笔无咀嚼”
《梦溪笔谈》里有一句话说“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沈括的本意当然不是在赏词,而“手滑”这两个字却很形象地概括了柳永填词的一大弊端,即把胸中意绪一股脑儿全泼出来,结果导致语言表达过分直露,让人觉得“有失分寸”。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便是“能留”,即通过含蓄的措辞、雅致的比喻以及其他婉转的表达方式,使情感世界中唯美浪漫的一面呈现出来。如柳永《凤栖梧》“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它们让人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这种美感效果的差异便是“手滑”与“能留”的审美差异。
“手滑”是把故事的发生发展以及主人公心中所思所欲一概平铺直叙、详实说尽,这样写作的表达效果固然酣畅淋漓,瞬间就能让读者的审美情感达到高潮,但却会扼杀读者的想象力,况且婉约情词的基调原本就稍嫌香艳,再“手滑”非但会阻碍婉约词美的升华,甚至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能留”则是语言上点到即止,说七分现实留三分余地,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故事的发展充满可能,使读者的感情线幽远绵长,故而含意深婉,越品越有滋味,面对香艳情词的创作,能做到笔下“能留”就不至于陷进低俗的恶趣中去。
(一)柳氏情词的语言特色
与传统文人温婉含蓄的抒情方式不同,柳永填词抒情,往往都能直达“激情顶点的顷刻”,他把所有的想象都写尽,且要作“极端真实的表达”,丝毫不留余地。以下面这首长调为例: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烦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叫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集贤宾》
这首《集贤宾》是柳永为了安抚虫娘而作,所以此词上片全在铺叙虫娘的“最堪人属意”,下片解释了虫娘闹情绪的原因,原来是长期的匆匆暗会让虫娘起了抱怨心和烦恼心,而听到虫娘的抱怨,让词人心里也起了一丝丝不愉快的情绪,两人的关系可能因此有了一番些波折,所以导致了虫娘“敛翠啼红”,尽管词人心中也少稍有不悦,但终究还是心疼虫娘的情感比较多,于是写下了这首《集贤宾》。虫娘大概觉得“争似和鸣偕老”只是词人顺着她的心思说出来哄她的话,她也可能意识到了理想终究难以实现,所以依然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这让词人很心疼,为了让虫娘相信他的决心,词人提出了一些实际性的建议,他让虫娘暂时远离欢宴,并许下誓言,要与她结为夫妻。对虫娘来说这当然是最美好、最理想的爱情结局,当她听到这里,自然会沉浸在幸福的梦中,而事实上这种期待只能是一场空,梦醒之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反而更让人失落。
从这首词的语言表达来看,发端“小楼深巷狂游遍”的表述甚为惊人,虽说文人狎妓乃常事,但是像柳永这样直露胸臆还是很少见的。换做其他词人,即使是自己有心去秦楼楚馆,也会叙说成闲兴时偶然作为,如韦庄的《菩萨蛮》“骑马椅斜桥,满楼红袖招”,词人走马信步,倚在桥上看风景,看桥下的小船流水,看岸边的街景楼阁,好不闲适,然后看到了楼阁上频频招手的佳丽,词人才起了这样的兴致。而在《集贤宾》中,柳永未做任何铺叙,直说自己常出入烟花巷柳,并且他用了“狂”与“遍”这两个最高级的形容词来做修饰,除了这两个字之外,“最是虫虫”的“最”字,以及“无花可比芳容”的“无花”,都在追求一种言辞表达的极致。除了这句话之外,像“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与“纵然长期暗会”这样极端真实又极端直露的抒情,是前人少有的,也是后人尽量避讳的。
柳词流行于市井街巷,它的内容和语言都是为民众服务的,往往平白如话。吴梅谓柳词“皆是直写,无比兴,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率直无味,况时时有俚俗语皆率笔无咀嚼处追述别情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也。”这种“率笔无咀嚼”、“我手写我口”的语言风格未必能受到文人的赏识,却深得普通民众的心。
柳永“我手写我口”的创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不避讳俗语、口语入词,如“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等;二不避讳人名入词,如《木兰花》(四首)“心娘自小能歌舞”,“佳娘捧板花钿簇”,“虫娘举措皆温润”,“酥娘一搦腰肢袅”等,每首都以人名起调;三不避讳语词尘下,如“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脱罗裳、恣情无限”、“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等;四不避讳俗气和重复的比喻,如《集贤宾》“罗绮成丛”,《少年游》“罗绮簇簪绅”,《玉蝴蝶》“罗绮丛中”等。柳氏作情词,只要能够让市民满意,在用词造语上几乎没有下限。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我手写我口”是柳永情词创作的基本法则,而“为民服务”是柳永情词精神的基本法则。
(二)柳词美的效果
1.迎合世俗的趣味追求
本着“为民服务”的精神,柳词语言往往平白如话,“见一斑已具全豹,正不必字字推敲”,且好用大量俚词口语,内容上声色情爱居多。如《浪淘沙》“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等句,如《倾杯乐》“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句,再如《迎春乐》“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解开”和“良夜永、牵情无计奈”句这些词句表现的均是普通人的理想和追求,即人性最基本的情感诉求——美好和长久的爱情。柳永在填词的时候,采用奔放热烈又本色自然的语言将他对人类情感需要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虽然掺杂了很多口语、俚语,但这是一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普通市民听来特别亲切。柳永还有一些心思细腻的作品,如《驻马听》“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也拟重论缱绻,真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这些句字,以文人敏锐的洞察力将老百姓说不明理不清的思绪娓娓道来,条条分明,仿佛老百姓的代言人,同样深入人心。这些词作未必有着强烈的文化担当,却能牵动老百姓最原朴的感情。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受众的享乐欲望,词人会选择下些重口味的猛料,如《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下阕、《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下阕、《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下阕、《菊花新》一阕等等,纵笔写洞房之欢,毫不隐晦,这些词作的语言又极其奔放自然,叙述的情节转换太细腻、太真实,带来的画面效果太过强烈,对于习惯了含蓄蕴藉的文人来说是惨不忍睹的,但是对于“不知书”的普通市民,尤其是男性市民来说,他们的欲望能够在想象中得到满足,故“尤好之”。
2.背离文人的审美品阶
柳永所为世诟病的那些情词,若只欣赏上片,仍不失含蓄蕴藉之美。如: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斗百花》上片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剪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凝愁。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