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象及其成因(附件)
摘 要李商隐是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本文从意象角度去解读李商隐诗歌其所以悲美的原因及其影响。文章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意象题材虽然细小,但悲凄柔美,对诗人情感的表达、语言的描绘、思想情感的抒发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大大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体现了诗人的独特创作风格。作者意图让读者体会诗歌意象的选取与其所处的时代及诗人人生经历、心灵气质有着莫大的联系。
目 录
绪论 1
1 悲凄美艳的诗歌意象 2
1.1 蝴蝶意象 2
1.2 枯荷意象 3
1.3 嫦娥意象 4
1.4 梦意象 4
2 李商隐诗歌悲美原因 7
2.1 社会原因 7
2.2 生活变故 7
2.3心灵气质 8
3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成就及其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绪论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重轻的人物,其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以前读李商隐的诗只觉得美,却不知美在哪,随着年龄的增加再去接触李商隐的诗歌,美中却觉得有些凄凉。故想着其背后的原因,进而决定一探究竟。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最早见于王充的《论衡乱龙篇》: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是诗人用具体物象、融合自己的感受,表达诗人的情感、审美情趣的语言艺术载体,是诗人意中之象”[1]P129。
李商隐的诗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意象的独特运用,其诗歌意象弥漫着浓烈的主观色彩、基调悲凉。透过李商隐的诗作,我们可以窥见晚唐帝国颓败的影子。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象运用,为其诗增添了一种朦胧凄美的色彩,使其诗具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这与其诗歌悲凄惋美的意象运用分不开,悲剧向来最易引起人们悲悯,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民族又有着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李商隐的悲美具有深沉而广阔的内涵。正是由此引发,我欲通过他诗歌意象的悲美的来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透视他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学术界对李商隐的诗歌作了大量研究,且都取得辉煌成绩。但从意象角度进行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的论著还十分有限。关于李商隐诗歌意象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研究专著少之又少,有一些论文,对李商隐诗歌意象偶一提及。正因如此,本文试从李商隐诗歌意象的运用来解读其诗,以期深化李商隐诗歌研究。
1 悲凄美艳的诗歌意象
李商隐受前人感伤文学创作影响较深,其诗中的枯荷、蝴蝶、嫦娥、梦、落花、流莺等意象无不体现其创作的感伤主义特征和悲剧美的审美意识。
悲美体现的是一种由人的悲哀情绪产生的美感。其本质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无端逝去,美好事物的消亡以及愿望难遂的惋叹。喟叹的对象由个人到集体,情感从伤感到悲怜,这些类型的情绪便形成了悲哀。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美好的,却夹杂着某些悲哀,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哀的美感。李商隐的诗歌往往选取一些感伤悲凉的意象,给人一种悲凄之感,然而通过其意境建构,语言运用、情感流露等。其诗在悲中又给人以美感。
1.1 蝴蝶意象
蝴蝶在古文与古诗中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形态,有人用她象征着爱情,有人直接表现她的生活化形态;而有人则将她物化。而义山诗中的“蝶”意象则隐喻了其情爱与人生。其诗《蝶》(叶叶复翻翻)中以秋蝶自喻,秋蝶翻飞于斜桥外侧门旁,没有春天,没有希望;寻寻觅觅,如西子之重访旧宫,如昭君之寻觅故居。不见桃花怒放,唯见败荪衰兰。就如自己年年不走运,写的便是自己的不幸遭遇。《蝶》(孤蝶小徘徊)中以蝶自比,感叹自己一生高洁雅爱,不畏孤寒,故孤寂无侣,故只能孤独徘徊。在《蝶》(初来小苑中)则自慨身世。初入秘书省,得以与公卿贵人相融,岂料遭人排斥,自己不能前行,他人却乘时升迁。蝴蝶是美丽的,却又是脆弱的,它没有雄鹰的翅膀,没有骏马的身躯。其生命短暂而脆弱,象征着一种唯美,敏感而脆弱的性格。义山又是个极敏感的人,他一生深陷党争,在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却终不能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其一生和蝶何其相似,只是蝶终绽放美丽,而义山一生历经坎坷,终是壮志难酬,孤落凋零。
义山一生多情却难成眷属,只得将爱情的希望寄于幻想。在其诗《峰》、《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青陵台》中都用过韩凭夫妻化蝶比翼双飞的典故。韩凭夫妻可化蝶重生相会,而义山有情却寻思不得,徒有相思却不能亲近。如《日高》中“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贴死屏风上。”[2]P141(《李商隐诗全集》)哪能像神仙一样轻身灭影进去闺房呢?只是徒如粉蝶贴死在屏风上,永不得相见罢了。写尽相思的幻灭,用情至深,想化身粉蛾,为飞近佳人,不惜贴死屏风,柔弱而又虽死无悔,显示出一种炽热痴顽的情感力度。
“蝶意象本身就是迷离不定的,李商隐以其感伤的心灵去感受它,使得“蝶”意象在其诗中更具迷幻色彩。”[1]P130在其诗《秋日晚思》和《锦瑟》中,义山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述他人生的迷惘。庄周化蝶无踪,人生恍如春梦,年华无端逝去,前尘往事,如梦中幻境美妙绝伦又缥缈难寻。在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中不难见到蝶这一意象。诗客文人借对蝴蝶的唱和来言志,义山更是如此;他用冷艳悲凄的笔触,以蝶来写其身其情。义山写蝶大多是以恋情,爱情、艳情、伤情或者至少与此有关。蝴蝶有着美丽而梦幻的色彩、花纹,美得惊艳,却也消逝得迅速。就如爱情给人以美妙的感觉却也流逝得让人无措。蝶来自于丑陋的虫子,她身躯娇小却经历最奇特的身形变化,只是当它破茧成蝶,美艳显世时,其生命却也踏上了死亡之路,所以说蝶本身是美的却也悲的。
1.2 枯荷意象
义山对枯荷意象的运用亦是独特。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表述深秋的枯荷,残荷,败荷。
在其诗《暮秋独游曲江》中,描绘了荷叶生时遇见意中人种下满腹相思,荷叶枯时其人逝去,铸成伤逝之恨的情感。旧地重游,抚迹伤情,此恨绵绵。“枯荷秋恨”实则是缠绕心头的相思愁绪,所幸诗人并没有因为“秋恨”而厌弃“枯荷”,而是用诗意的心灵感悟别样的美景,以超越的胸襟从不堪忍受的伤感中提炼出审美的愉悦。《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中的枯荷接连遭受秋霜和秋雨摧凌,然而若是我们能读出其诗中省去的“幸而”二字来,则能领悟到另一种常人绝少发现的“残败衰飒”的美学意境,在冷落凋零的枯荷中寻味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之美。”[3]P44义山对枯荷的怜赏其实是对自己的怜赏。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不平,孤独无依、爱情凄凌。枯荷意象是义山对命运无常的无声感慨,他写枯荷实则是在诉说自己的悲凄。大抵也只有在中晚唐那特定时代里的诗人才能从美好事物将要逝去的落寞里体味到那种无奈中挣扎的别样美吧。
“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2]P621《夜冷》(《李商隐诗全集》)妻子亡故,义山在月夜独自徘徊;曾经美丽的芙蓉在秋日的风霜催败下凋落不堪。风中凋乱的败荷呈现一种萧条孤凄之美。义山诗中的荷意象不仅是对生命消逝,情爱难成的感伤。而且亦是对中国传统荷花意象的开拓。这样的美一经发现就赢得了众多的知音,尤其是宋元以后的文人,对冷、荒、枯、瘦的境界有着特殊的偏爱和追求。甚至连曹雪芹笔下那素来不喜欢义山诗的黛玉也唯独钟情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2]P46《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李商隐诗全集》)这两句来,想必是诗中之意勾起了她那独自漂泊、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怅吧。在后世文人的诗词歌赋中,义山的枯荷意象不难看到,可以说义山枯荷意象的开拓,奠定了世人对枯荷意象的审美趋向。
目 录
绪论 1
1 悲凄美艳的诗歌意象 2
1.1 蝴蝶意象 2
1.2 枯荷意象 3
1.3 嫦娥意象 4
1.4 梦意象 4
2 李商隐诗歌悲美原因 7
2.1 社会原因 7
2.2 生活变故 7
2.3心灵气质 8
3 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成就及其影响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绪论
李商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重轻的人物,其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以前读李商隐的诗只觉得美,却不知美在哪,随着年龄的增加再去接触李商隐的诗歌,美中却觉得有些凄凉。故想着其背后的原因,进而决定一探究竟。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单位,最早见于王充的《论衡乱龙篇》: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是诗人用具体物象、融合自己的感受,表达诗人的情感、审美情趣的语言艺术载体,是诗人意中之象”[1]P129。
李商隐的诗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意象的独特运用,其诗歌意象弥漫着浓烈的主观色彩、基调悲凉。透过李商隐的诗作,我们可以窥见晚唐帝国颓败的影子。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象运用,为其诗增添了一种朦胧凄美的色彩,使其诗具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这与其诗歌悲凄惋美的意象运用分不开,悲剧向来最易引起人们悲悯,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民族又有着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识,李商隐的悲美具有深沉而广阔的内涵。正是由此引发,我欲通过他诗歌意象的悲美的来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透视他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学术界对李商隐的诗歌作了大量研究,且都取得辉煌成绩。但从意象角度进行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的论著还十分有限。关于李商隐诗歌意象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研究专著少之又少,有一些论文,对李商隐诗歌意象偶一提及。正因如此,本文试从李商隐诗歌意象的运用来解读其诗,以期深化李商隐诗歌研究。
1 悲凄美艳的诗歌意象
李商隐受前人感伤文学创作影响较深,其诗中的枯荷、蝴蝶、嫦娥、梦、落花、流莺等意象无不体现其创作的感伤主义特征和悲剧美的审美意识。
悲美体现的是一种由人的悲哀情绪产生的美感。其本质是一种对人类生命的无端逝去,美好事物的消亡以及愿望难遂的惋叹。喟叹的对象由个人到集体,情感从伤感到悲怜,这些类型的情绪便形成了悲哀。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美好的,却夹杂着某些悲哀,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哀的美感。李商隐的诗歌往往选取一些感伤悲凉的意象,给人一种悲凄之感,然而通过其意境建构,语言运用、情感流露等。其诗在悲中又给人以美感。
1.1 蝴蝶意象
蝴蝶在古文与古诗中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形态,有人用她象征着爱情,有人直接表现她的生活化形态;而有人则将她物化。而义山诗中的“蝶”意象则隐喻了其情爱与人生。其诗《蝶》(叶叶复翻翻)中以秋蝶自喻,秋蝶翻飞于斜桥外侧门旁,没有春天,没有希望;寻寻觅觅,如西子之重访旧宫,如昭君之寻觅故居。不见桃花怒放,唯见败荪衰兰。就如自己年年不走运,写的便是自己的不幸遭遇。《蝶》(孤蝶小徘徊)中以蝶自比,感叹自己一生高洁雅爱,不畏孤寒,故孤寂无侣,故只能孤独徘徊。在《蝶》(初来小苑中)则自慨身世。初入秘书省,得以与公卿贵人相融,岂料遭人排斥,自己不能前行,他人却乘时升迁。蝴蝶是美丽的,却又是脆弱的,它没有雄鹰的翅膀,没有骏马的身躯。其生命短暂而脆弱,象征着一种唯美,敏感而脆弱的性格。义山又是个极敏感的人,他一生深陷党争,在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却终不能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其一生和蝶何其相似,只是蝶终绽放美丽,而义山一生历经坎坷,终是壮志难酬,孤落凋零。
义山一生多情却难成眷属,只得将爱情的希望寄于幻想。在其诗《峰》、《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青陵台》中都用过韩凭夫妻化蝶比翼双飞的典故。韩凭夫妻可化蝶重生相会,而义山有情却寻思不得,徒有相思却不能亲近。如《日高》中“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贴死屏风上。”[2]P141(《李商隐诗全集》)哪能像神仙一样轻身灭影进去闺房呢?只是徒如粉蝶贴死在屏风上,永不得相见罢了。写尽相思的幻灭,用情至深,想化身粉蛾,为飞近佳人,不惜贴死屏风,柔弱而又虽死无悔,显示出一种炽热痴顽的情感力度。
“蝶意象本身就是迷离不定的,李商隐以其感伤的心灵去感受它,使得“蝶”意象在其诗中更具迷幻色彩。”[1]P130在其诗《秋日晚思》和《锦瑟》中,义山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述他人生的迷惘。庄周化蝶无踪,人生恍如春梦,年华无端逝去,前尘往事,如梦中幻境美妙绝伦又缥缈难寻。在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中不难见到蝶这一意象。诗客文人借对蝴蝶的唱和来言志,义山更是如此;他用冷艳悲凄的笔触,以蝶来写其身其情。义山写蝶大多是以恋情,爱情、艳情、伤情或者至少与此有关。蝴蝶有着美丽而梦幻的色彩、花纹,美得惊艳,却也消逝得迅速。就如爱情给人以美妙的感觉却也流逝得让人无措。蝶来自于丑陋的虫子,她身躯娇小却经历最奇特的身形变化,只是当它破茧成蝶,美艳显世时,其生命却也踏上了死亡之路,所以说蝶本身是美的却也悲的。
1.2 枯荷意象
义山对枯荷意象的运用亦是独特。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表述深秋的枯荷,残荷,败荷。
在其诗《暮秋独游曲江》中,描绘了荷叶生时遇见意中人种下满腹相思,荷叶枯时其人逝去,铸成伤逝之恨的情感。旧地重游,抚迹伤情,此恨绵绵。“枯荷秋恨”实则是缠绕心头的相思愁绪,所幸诗人并没有因为“秋恨”而厌弃“枯荷”,而是用诗意的心灵感悟别样的美景,以超越的胸襟从不堪忍受的伤感中提炼出审美的愉悦。《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中的枯荷接连遭受秋霜和秋雨摧凌,然而若是我们能读出其诗中省去的“幸而”二字来,则能领悟到另一种常人绝少发现的“残败衰飒”的美学意境,在冷落凋零的枯荷中寻味到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之美。”[3]P44义山对枯荷的怜赏其实是对自己的怜赏。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不平,孤独无依、爱情凄凌。枯荷意象是义山对命运无常的无声感慨,他写枯荷实则是在诉说自己的悲凄。大抵也只有在中晚唐那特定时代里的诗人才能从美好事物将要逝去的落寞里体味到那种无奈中挣扎的别样美吧。
“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2]P621《夜冷》(《李商隐诗全集》)妻子亡故,义山在月夜独自徘徊;曾经美丽的芙蓉在秋日的风霜催败下凋落不堪。风中凋乱的败荷呈现一种萧条孤凄之美。义山诗中的荷意象不仅是对生命消逝,情爱难成的感伤。而且亦是对中国传统荷花意象的开拓。这样的美一经发现就赢得了众多的知音,尤其是宋元以后的文人,对冷、荒、枯、瘦的境界有着特殊的偏爱和追求。甚至连曹雪芹笔下那素来不喜欢义山诗的黛玉也唯独钟情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2]P46《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李商隐诗全集》)这两句来,想必是诗中之意勾起了她那独自漂泊、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怅吧。在后世文人的诗词歌赋中,义山的枯荷意象不难看到,可以说义山枯荷意象的开拓,奠定了世人对枯荷意象的审美趋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