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新媒体逐渐成为媒体传播的主流,广播电视也面临了改革的必要。作为广播电视内容重要部分的广播电视新闻,同样也迎来了新媒体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本文旨在提出新媒体所具有的特性,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研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说明中国及海外国家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通过分析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尝试提出未来广播电视新闻的存在方式。在现阶段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是媒体传播的必经过程,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Key words:New media;Broadcasting news;Impact;Development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新媒体的全新特性 2
1.1传播方式的双向互动性 2
1.2传播途径多样化 2
1.3强大的时效性 2
1.4信息透明化 3
第二章 新旧媒体的横向对比 4
2.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对比 4
2.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对比 4
2.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对比 5
2.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可靠性对比 5
2.5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对比 6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7
3.1新媒体环境下国际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7
3.1.1“CNN”的媒体融合战略 7
3.1.2英国BBC的数字化时代 7
3.1.3中国CNTV媒介融合战略 8
3.1.4中国“央视新闻”融合新媒体平台 8
3.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闻特性发展 9
3.2.1时效性增强 9
3.2.2信息量扩大 10
3.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发展 10
3.3.1视觉体验多元化 11
3.3.2随时点播、重复播放 11
3.3.3互动的产生与多角度的新闻评论 11
3.4自媒体新闻的发展带来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新挑战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四章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在未来的存在方式 13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 言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见于1967年P. Gold 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新媒体的“新”是一个今日之“新”的相对概念,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的时代。网络作为新媒体的核心,在为其带来各种新的传播特性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新的传播媒介。如今,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所衍生出的影像新闻的方式更加主流并且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媒体融合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想要发展所经历的必须过程。作为一个具有当下社会时代意义的话题,新媒体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是以新媒体为基础,以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对广播电视造成的影响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存在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于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格局的研究,结合中国及其他各个国家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广播电视新闻面对新媒体有哪些优劣势提出未来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的想法。
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大体是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分析、总结去明确新媒体的特性,将之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为新媒体这个大背景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并且就个别国家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针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改革与战略,分析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所带来的改变。最后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优劣势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存在方式,探究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新媒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并不只是“手机电视”这么简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新媒体的产生与迅速发展都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传统模式迎来了的新的课题。本文希望可以借此更好去分析与研究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第一章 新媒体的全新特性
1985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概念,当时是指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能够快速发展首先就要得利于其与传统媒体相比完全不同的特性:
1.1传播方式的双向互动性
传统媒体大都指报刊、广播以及电视,其传播方式是单向且不可选择的。这些传统媒体都是由信息的发布者在某个既定的时间内向受众传播信息,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了受众只能一味被动的去接受信息,信息的发布者也不能得到信息的反馈。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双向的,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并没有所谓特定的信息发布者和受众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发布信息并且进行互动。以近几年来盛行的新浪微博的网络调查和电视电台通过微信、论坛、短信等方式进行的互动为例,这种全新的媒体传播方式都使得信息传播具有了流动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信息的价值。
1.2传播途径多样化
无论是博客、论坛抑或者是微信、Twitter等新兴的媒体传播平台都在预示当今社会对于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的需求。相较于传统媒体只能通过特定途径发布信息,新兴媒体对于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无疑是起到了绝大的作用。通过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无线网络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自由的传播信息,随时随地发布不同的信息,不受硬件的条件限制去获取信息。如今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的分配往往也视不同人不同的情况而定,新媒体这种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无疑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使媒体传播更为人们所接受。
1.3强大的时效性
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有效的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效问题。新媒体通过不同的平台实现了信息实时的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整个的过程显得方便操作并且易于上手,其简捷方便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使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同步传播。新媒体的时效性突破了国别,地域,民族等多种复杂因素的阻碍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拘束,这种独特的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1.4信息透明化
由于新媒体独有的各种特点,同时造就了其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得到更真实,更贴近原貌的信息。人们可以不用再受到传统媒体背后各种复杂因素的限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信息,使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能做到监督的工作,让新闻传播的监督机制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
第二章 新旧媒体的横向对比
2.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对比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信息的媒体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相对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让传统媒体的缺点开始一一显露。首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时效性上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新闻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新闻,时效性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没有了时效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要经历一个相较复杂的处理程序,信息容量相对于新媒体就比较小,传统媒体并不能对每件事或任何新闻都进行细致的报道更不用说可以对某一事件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关注和及时的播报。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现场突发爆炸,这则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内通过Twitter、Face Book传遍全球。虽然事后以NBC和《波士顿环球报》为首的传统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是及时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并且多方位、多角度还原了现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让事件为大众所知的是新媒体。对比于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化电子产品能实现的即拍即传即播的强大优势,传统媒体并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一些及时性新闻的追求以及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持续关注。反之,当这些新闻发生时,新媒体则能够相对更加快速的反映新闻内容,使受众可以持续在当下关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0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