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植的游侠诗(附件)

摘 要伴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游侠开始走向衰落。由于古游侠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加之封建统治者迫切的想要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愿景,导致封建社会和游侠之间的矛盾加剧。曹植身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的建安时期,受生活环境和自身性情的影响,曹植对于游侠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由于他崇拜游侠,效仿游侠,使得自身也带有着浓郁的游侠气质。在侠文化一蹶不振的时候,曹植把自己对游侠的精神仰慕倾诉在自己的诗歌当中,继承并改造了传统的游侠精神,把现实存在的游侠带到了文学作品中来,挽救了即将被排挤出历史的游侠。
KeyWords: Cao Zhi; Ranger poem; Ranger spirit; Xia culture 目 录
引言 1
1 游侠的发展 2
1.1 战国时期的游侠 2
1.2 西汉前期的游侠 3
1.3 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的游侠 4
2 曹植游侠诗的内容 5
2.1 少年游侠风流倜傥 5
2.2 白马游侠建功立业 6
2.3 忧郁游侠渴望自由 7
3 曹植游侠诗的影响 9
3.1 开创新的游侠意象 9
3.2 表现新的游侠特点 10
3.3 确立新的游侠精神 10
3.4 开拓后世游侠传统 11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引言
温文儒雅,才思敏捷,能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一直被世人所钦慕。气质优雅,风流倜傥,他虽是一个在生活中纵情的贵公子,但其一生经历坎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苦苦挣扎,也正是因为其经历太多的曲折和变故,才有了那些打动我们的诗篇。
想要建功立业又始终不能如愿的曹植将自己的美好愿景寄托在自己笔下的游侠身上,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游侠形象。在侠文化走向没落的时候,曹植笔下的游侠诗在洗去了古游侠优秀品质的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游侠带到了文学作品中去,使得游侠得以在文学领域开始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即将被踢出历史舞台的游侠。曹植的游侠诗赋予了游侠新的历史使命,这一点连曹植以后的文人都深表赞同,古游侠也在此成功转型,成为经久不衰的吟咏对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曹植还是后世公认的建安文学巨擘,被誉为“建安之杰”,一直处于后世研究的建安文学的关键作家之一,因此用力最多,研究也最勤,成果也较为丰富,这些都为以后曹植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于曹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在各种历史资料中曹植也是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相关论文也较为丰富。虽然学界对曹植诗中的游侠以及曹植的咏侠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其中未涉及内容仍可做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在总结整理曹植游侠诗的同时,以期深化曹植游侠诗的研究。
1 游侠的发展
建安时期的曹植,对游侠就有着执着的仰慕之情,这促使他整个人也带着游侠的精神气质,在那个游侠文化日益衰微的年代,如果追溯建安之前的游侠,就可以从中看到曹植在振起游侠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建安之前游侠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 战国时期的游侠
战国时期是游侠的发展阶段,《汉书游侠传》对游侠是这样描写的: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1]P3679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游侠之风盛行,此时游侠得志,甚至可以平交王侯,并且已经发展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势力。这个阶段游侠的特征是忠于私主,杀身取义。由于当时的诸侯乐于养士,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战国四君子门下的食客,其中就有很多当时的侠士,其中孟尝君还收留了很多犯过罪的游侠,这在当时还是特别轰动的。这些游侠们为了报答诸侯对自己的赏识和重用,即使让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游侠所应该遵守的准则有过明确的总结: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2]P3181
这个时期的游侠有着其历史必然的局限性的,其主要表现在过于个性化、情绪化而被人利用,过于刻板而被冲动莽撞等。在“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支配下,“不爱其躯,赴士于厄困”[2]P3181的思想贯穿在当时游侠们的心中,为报答知遇之恩,游侠们甚至不惜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而进行刺杀,甚至到了盲目服从的地步。如荆轲刺秦王时太子丹怀疑荆害怕了所以迟迟不肯动身,荆轲虽然气愤于太子丹对自己的怀疑,但是在固有观念的支配下还是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出发刺秦,最终导致失败。李晓芹在《侠文化与曹植的游侠诗》中对此阶段的游侠有过这样 的评论:“游侠的目的还是很单纯的,那就是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首肯,因此他们不惜为知己者牺牲一切。”[3]P17过于刻板、恪守信条是当时游侠没能避免的缺陷,也正是因为当时的一些游侠的行为太过于轰轰烈烈,所以那些相对于比较平和的侠行都被掩盖。
1.2 西汉前期的游侠
西汉前期是游侠的活跃阶段,在这个时期,游侠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展现着他的活力。这个阶段的游侠的行为活动更多的代表个人,相比第一阶段的游侠,这个阶段的游侠个人影响力极强,由于他们更注重树立名声,劫富济贫,救人于危难,有的甚至藏亡纳死。不仅如此,这个时期的游侠们更注重结交,由于声势不断壮大,以至于有的游侠成为当时社会上影响极大的民间力量,甚至可与当时的官府相抗衡。也正是因为当时的游侠过于活跃,隐隐的成为当时社会的潜在危机,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构成威胁,在汉政权稳定之后,游侠们便遭到了强烈的镇压。
这个阶段游侠的特征是忠于公正,扶危济困。当时游侠有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朱家。朱家好收养侠客豪士,收养当时较为有名的侠士就有近百人,再加上那些资质平庸之人就更是不可胜数了。收养了这么多的侠士朱家也没有自我炫耀,所有的施舍,惟恐被人传扬出去。朱家经常帮助那些贫贱之人,即使自己也没多少财产,穿着素布做的衣服,出门也没什么讲究,吃的饭也很一般。朱家为人仗义,急人所急,帮助他人。朱家在帮助季布摆脱了厄运之后,季布来报答他,而他诗中没有再给季布见面的机会。
这个阶段的游侠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快意恩仇,肆意施暴。他们有的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有的就是很明确的为了称霸一方。年少时期的郭解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郭解性格沉稳却又十分残暴,一有不合心意的事情便拔剑杀人。年少的郭解甚至能不惜性命地去血报私仇,不仅如此他还藏匿亡命之徒,进行抢劫盗窃活动,没事时就铸假钱、掘坟墓,其劣迹不可胜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游侠们屡犯禁律,无所不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秩序,还有的游侠滥杀无辜,心狠手辣,使得游侠带有了一种江湖风气,破坏了游侠本来该有的面目,有的游侠甚至公开建立地方武装,最终遭到了正统社会的残酷镇压。
1.3 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的游侠
因为官府和游侠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西汉后期到东汉时期的游侠较之前已经十分衰微了。由于游侠们的生存环境不断的恶化,其中一部分游侠便转向官府,服从于正统封建社会的统治。当然民间还是有着一些游侠的,他们仍然报有着从前游侠为百姓排忧解难的理想,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了,纯属个人行为,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人们对游侠也失去了往日的那份尊敬与热情,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朝末年。到了汉末天下大乱,正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已经无暇顾及游侠,这使得游侠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在江湖上又出现了游侠的身影。而此时的游侠和之前的游侠又有了不同,这些游侠大多不是布衣出身,他们身后大多都有着世家大族的身影,有着显赫的身世,如袁绍、曹操等,这些人在年少时都有过游侠的经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6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