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城记中仁爱精神的幻灭(附件)

摘 要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双城记》作为他的晚年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前期背景的浪漫主义小说。在《双城记》中,小说的主旨是反对暴力革命,提倡用仁爱来化解仇恨,历来研究者将其称为“仁爱精神”。但《双城记》在宣扬仁爱精神的同时,也印证了仁爱精神的虚幻性——爱不能拯救所有。论文论述了文本中仁爱精神的体现、仁爱精神的幻灭,并进一步论证了仁爱精神幻灭的原因,最后得出阶级的对立和人性的扭曲是导致仁爱精神幻灭的原因。
目 录
引言 1
1 仁爱精神的体现 2
1.1善良的露西 2
1.2正义的马奈特 3
1.3无私奉献的卡顿 5
2 仁爱精神的幻灭 7
2.1侯爵的毁灭 7
2.2德发日太太的灭亡 8
3 仁爱精神幻灭的原因 10
3.1阶级的对立 10
3.2人性的扭曲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
《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浪漫主义小说。小说以英国,法国为重要连接点,将马奈特一家和德法日太太,侯爵紧密联系起来。小说描写了贵族是如何残害百姓,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苦难的过程,这些种种因素,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双城记》的作者狄更斯,出生在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生活窘迫,童年生活的遭遇让他对封建贵族痛恨至极,揭露了上层社会贪婪,虚伪,丑陋的面孔,同时又极度同情受苦难的下层人民。而他创作的《双城记》旨在通过仁爱来化解一切仇恨,一味要求人人都应该充满仁爱之心。
《双城记》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具有仁爱精神的人物,善良的露西用爱拥抱社会,她不仅爱自己的亲人,甚至连朋友都关怀备至,她是典型的仁爱的化身。马奈特为了女儿的幸福,隐忍着18年的牢狱之灾,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接受了敌人,他是最理想的化身,以德报怨,化解一切仇恨。卡顿更是为了心爱的人能得到幸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但《双城记》中也有许多满邪恶之人,侯爵和德法日太太就是典型代表。侯爵骄奢淫逸,德法日太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们疯狂残害百姓,毁灭了别人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时也葬送了自己。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仁爱精神的体现到仁爱精神的幻灭再到仁爱精神幻灭的原因,呈现出复杂的人性。仁爱在侯爵和德法日太太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但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发扬,但必须要取舍得。
1 仁爱精神的体现
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经典,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仁者爱人”。仁爱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认为仁爱的最终目的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和谐社会。它肯定人的意义和价值,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仁爱要求我们用心去爱,具体表现为爱人。
在《双城记》中,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描写了许许多多具有仁爱精神的人物,他们心存善念,即使在遭受了惨痛的代价后仍然能用宽容之心来回报社会,用爱来感化社会,我从善良的露西、正义的马奈特和无私奉献的卡顿三方面论述了《双城记》中所倡导的“仁爱精神”。
1.1善良的露西
露西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的法国女孩,是感伤的代表,是仁爱的化身,她用爱将两个仇恨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
露西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儿,在得知父亲被侯爵陷害入狱时,她并没有燃起报仇的火焰,而是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可见,她是善良的,宽容的。当她得知父亲马奈特没有死时,她一心想要找到父亲,带她远离这片肮脏的土地。当她看到马奈特时,父亲已经是一个神智不清,毫无记忆的老头了,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啊!看到这样的父亲,露西决定去点燃父亲心中黑暗的那根蜡烛。当马奈特整晚整晚的睡不着时,露西就陪他在房间里一晚上的走来走去,知道他睡着为止。她总是寸步不离的陪着父亲,关心,照顾着父亲。用爱去照亮他心中残留的那黑暗阴影的牢狱生活。她坚信,只要用爱和温暖就一定会安抚父亲那受伤的心。果不其然,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父亲得到了重生,他重新做回了以前的职业,治病救人,从此和父亲过着幽静安逸的生活。
露西不仅爱父亲,也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在得知父亲为救仆人奔赴巴黎而遇到危险时,她放弃了英国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来到这血腥的巴黎。为救自己的丈夫,狄更斯这样描述到“我求你可怜可怜我,别以你的权利来反对我那无辜的丈夫,求你尽你的力量来帮助他。啊,我们都是女人,求你为我想一想,我是个妻子,也是个母亲!”[1]p237她一直在求德法日太太,甚至给她下跪,可还是无济于事。最后当达内的判决书下来时,她奔溃了。为了能让丈夫多看自己一眼,不管天气怎么恶劣,她都会在那儿站上两个小时,直到四点,她为爱付出了所有,可见她是善良的。
露西不仅仅爱自己的家人,甚至对别人也充满了爱。当她第一次在法庭上见到卡顿时,她为自己不能救卡顿而自责痛苦,差点昏厥过去,最后让人扶出去,她是多么善良啊!对一个陌生人,都这么有爱。而当卡顿向她表白时,她并没有因为卡顿的懒惰和毫无作为而恶言相向。相反,她很同情卡顿,她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她,可是身份又不允许。在她和达内结婚后,她恳求丈夫对卡顿宽容些,帮助她来改正他的那些缺点,因为他相信,卡顿是个善良且心灵很脆弱的人,她希望丈夫可以帮助他振奋。露西在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时,她并没有安逸享受,仍然牵挂着别人,她的仁爱与宽容也正是狄更斯所推崇的关爱人,解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1.2正义的马奈特
马奈特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核心人物,他是个精通医术,心地善良,极为同情下层人民又充满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亲眼目睹了侯爵兄弟抢占农家妇女,并且害死妇女的丈夫和弟弟的过程,面对这一罪行,善良正直的他根本无法承受,更没有因为侯爵势力强大而有一丝一毫的退缩,而是揭发他们,将他们的恶行公之于众,却不料被侯爵兄弟所陷害,迫使他在巴士底狱呆了18年,出来时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尸,一架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丧失了理智和感情。[2]P144但他毫不妥协,仍然要与恶势力作斗争,如果是我们普通人,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恐怕早已投降了。可马奈特就是做到了,这就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他的人道主义的信念。
当马奈特出狱后,他的居住的地方是那样的破烂,条件是那样的艰苦,这不难想象出他的牢狱生活多么黑暗。“这间阁楼,原来是用来堆放木柴之类东西的,又黑又暗。因为那个老虎窗式的窗户,其实是开在屋顶的一个门,外面装着一个小吊车,用作从街上往里吊东西。窗口没安玻璃,而是像法国房子的任何门那样,有两扇中间关闭的门。为了御寒,一扇门紧紧关着,另一扇也只开着一条缝。因此,透进来的光线很少,刚进来的时候,简直什么也看不清;只有长年累月对这习惯了,才能使人具有在这种昏暗光线下干细活的本领。”[3]p33当他们进入屋内找马奈特时,他的声音微弱的可怜而又可怕。他遭受的是怎样的待遇啊!不仅肉体收到了摧残,而且精神也恍惚,已经由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变成一个神智不清的老头了,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活,他的心中又积攒了多少仇恨啊!这与后来马奈特同意女儿和达内的婚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后女儿就将他带到了法国,精心照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并开始治病救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