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西动物词汇中的文化义(附件)
摘 要一个民族的词汇语言可以体现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动物词汇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进行举例对比,浅析了这两种不同语言体系中动物词汇所蕴涵的相似或相异的文化义,分析了对其文化义影响的部分因素。本文将汉西两个不同语言体系的动物词汇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西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利于我们对于汉西语言的理解和学习。
目 录
1引言 1
2 文化义的定义及其特点 2
3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对比 3
3.1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涵义 3
3.2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4
3.3 同一动物词汇中没有相对应的文化涵义 5
4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形成原因 6
4.1 自然环境 6
4.2 社会文化 7
4.3 思维模式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引言
西班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语言的使用也十分广泛。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研究分析西班牙语动物词从而更深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目前对于西班牙动物类词汇的研究主要有:《汉语和西班牙语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汉西动物类词汇喻人用法对比分析》、《汉西动物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等文章,都以部分动物词汇为例,从不同的方面角度研究分析了动物词汇所表达出的汉西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文字等各个方面的。[1]P16词汇作为语音的基本要素之一,受文化的影响很大,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与动物都隶属于自然界,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一直是与动物息息相关的,因此动物词汇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动物词汇的使用进行举例对比,浅析了这两种不一样的语言中动物词汇所蕴涵文化义及其形成的原因。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加深我们对于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理解。
2 文化义的定义及其特点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任何一种语言要素都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1]P22词语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词语中的文化内容会在特定的时期通过某种方式凝结成包含特殊意义的文化义。本文中的文化义是指词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所体现出的,隐含着一个民族自然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文化意义,是一个与概念义、语法义、修辞义等密切相关却又不相同的词义种类。词语的文化义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思维模式,更能体现出此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2]P3透过对汉语、西班牙语动物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义的浅析,把握此类词语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西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加深我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理解。
词的文化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背景性。大多数词的文化义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其内容也多涉及历史事实,离开历史背景就没有文化义。例如,在祭祀文化中,许多词以“示”为主要偏旁,如“祁”“祀”“祈”“祉”“神”“祏”“祗”“福”“禅”“祺”等,是因为“示”字在古时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的意思,这里就体现了出文化义背景性的特点。
(二)民族性。因为文化义来源于民族文化,所以文化义的民族性也是必然存在。文化义是语言中的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例如白色,白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差异很大:在西方,白色代表忠贞与纯洁,在婚礼上新娘穿的都是白色的婚纱。而在中国,白色常常出现在与丧事有关的场合中,在送葬时披麻戴孝、设灵堂、打幡等,所使用的主色调都是白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白色体现的是死亡和枯竭,因此被人们厌恶甚至是禁忌。这就体现出同一词汇中由于民族性的特点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义。
(三)地域性。词语中的文化义受不同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限制,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比如在北冰洋一带的安萨姆人的语言中关于“冰”的词大概有20个,关于“雪”的词大概有40个,而在非洲一些土著语种并没有“雪”这个概念。
3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对比
3.1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涵义
虽然汉西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但由于人类的思维是相通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经历的生活体验也大致相似,因而两地人民能够由动物的基本特征出发,有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来认知动物,产生一部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用法。我们这里以“鱼”、“狐狸”、“猪”为例。
我们先看“鱼”(pez),汉语中的“如鱼得水”和西语中的“comopez en el agua”[3]P33(可意译为如鱼得水)具有完全相同的喻人含义,均可表达出“能适应并良好运用周围环境的人”的意思,例如:“en la competición yo estaba como pez en el agua y ga?e la placa de oro.”[3]P19(在比赛场上我如鱼得水并赢得了金牌。)
而“狐狸”(zorro)这种动物,西班牙语和汉语中则都有“狡猾”的意思。西班牙语里说“ Alguienser as tu to como un zorro”,翻译成汉语即是“某人狡猾得像狐狸”。汉语中的“老狐狸”同西班牙语中的“Es un zorro”(他像狐狸)都是形容奸诈、狡猾之人,例如:比如:“Zorro vieja no cae en la trampa.” [5]P157(老狐狸不会上当。)
我们再来看“猪”(cerdo或puerco),在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中对于猪大都是“肮脏、丑陋、好吃懒做、愚蠢”的表达,在汉语中的许多成语、俗语都表达了人们对猪的嫌恶,例如:猪狗不如:为詈语,比喻人下贱如畜生;猪朋狗友:比喻结交的不好的、不正常的朋友。在西班牙语中,猪用来形容肮脏粗俗的人,例如:“persona sucia y sin modales”(肮脏、举止粗俗的人);“No seas tan cerdo y come con los cubiertos”[4]P29(请你用刀叉吃饭,别和猪一样粗俗)。
3.2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其实在汉西语言中,大部分动物词汇的用法及所代表的文化义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两民族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同种动物会产生了不同理解并引发不同联想,从而赋予了某些动物词汇不同的内涵。
目 录
1引言 1
2 文化义的定义及其特点 2
3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对比 3
3.1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涵义 3
3.2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4
3.3 同一动物词汇中没有相对应的文化涵义 5
4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形成原因 6
4.1 自然环境 6
4.2 社会文化 7
4.3 思维模式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引言
西班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语言的使用也十分广泛。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研究分析西班牙语动物词从而更深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目前对于西班牙动物类词汇的研究主要有:《汉语和西班牙语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比分析》、《汉西动物类词汇喻人用法对比分析》、《汉西动物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等文章,都以部分动物词汇为例,从不同的方面角度研究分析了动物词汇所表达出的汉西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与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还是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发生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文字等各个方面的。[1]P16词汇作为语音的基本要素之一,受文化的影响很大,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与动物都隶属于自然界,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一直是与动物息息相关的,因此动物词汇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动物词汇的使用进行举例对比,浅析了这两种不一样的语言中动物词汇所蕴涵文化义及其形成的原因。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文化异同,加深我们对于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理解。
2 文化义的定义及其特点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任何一种语言要素都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1]P22词语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词语中的文化内容会在特定的时期通过某种方式凝结成包含特殊意义的文化义。本文中的文化义是指词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所体现出的,隐含着一个民族自然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文化意义,是一个与概念义、语法义、修辞义等密切相关却又不相同的词义种类。词语的文化义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思维模式,更能体现出此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2]P3透过对汉语、西班牙语动物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义的浅析,把握此类词语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西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加深我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理解。
词的文化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背景性。大多数词的文化义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其内容也多涉及历史事实,离开历史背景就没有文化义。例如,在祭祀文化中,许多词以“示”为主要偏旁,如“祁”“祀”“祈”“祉”“神”“祏”“祗”“福”“禅”“祺”等,是因为“示”字在古时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的意思,这里就体现了出文化义背景性的特点。
(二)民族性。因为文化义来源于民族文化,所以文化义的民族性也是必然存在。文化义是语言中的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例如白色,白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差异很大:在西方,白色代表忠贞与纯洁,在婚礼上新娘穿的都是白色的婚纱。而在中国,白色常常出现在与丧事有关的场合中,在送葬时披麻戴孝、设灵堂、打幡等,所使用的主色调都是白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白色体现的是死亡和枯竭,因此被人们厌恶甚至是禁忌。这就体现出同一词汇中由于民族性的特点而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义。
(三)地域性。词语中的文化义受不同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限制,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比如在北冰洋一带的安萨姆人的语言中关于“冰”的词大概有20个,关于“雪”的词大概有40个,而在非洲一些土著语种并没有“雪”这个概念。
3 汉西动物词汇文化义对比
3.1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文化涵义
虽然汉西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但由于人类的思维是相通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经历的生活体验也大致相似,因而两地人民能够由动物的基本特征出发,有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来认知动物,产生一部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用法。我们这里以“鱼”、“狐狸”、“猪”为例。
我们先看“鱼”(pez),汉语中的“如鱼得水”和西语中的“comopez en el agua”[3]P33(可意译为如鱼得水)具有完全相同的喻人含义,均可表达出“能适应并良好运用周围环境的人”的意思,例如:“en la competición yo estaba como pez en el agua y ga?e la placa de oro.”[3]P19(在比赛场上我如鱼得水并赢得了金牌。)
而“狐狸”(zorro)这种动物,西班牙语和汉语中则都有“狡猾”的意思。西班牙语里说“ Alguienser as tu to como un zorro”,翻译成汉语即是“某人狡猾得像狐狸”。汉语中的“老狐狸”同西班牙语中的“Es un zorro”(他像狐狸)都是形容奸诈、狡猾之人,例如:比如:“Zorro vieja no cae en la trampa.” [5]P157(老狐狸不会上当。)
我们再来看“猪”(cerdo或puerco),在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中对于猪大都是“肮脏、丑陋、好吃懒做、愚蠢”的表达,在汉语中的许多成语、俗语都表达了人们对猪的嫌恶,例如:猪狗不如:为詈语,比喻人下贱如畜生;猪朋狗友:比喻结交的不好的、不正常的朋友。在西班牙语中,猪用来形容肮脏粗俗的人,例如:“persona sucia y sin modales”(肮脏、举止粗俗的人);“No seas tan cerdo y come con los cubiertos”[4]P29(请你用刀叉吃饭,别和猪一样粗俗)。
3.2 同一动物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涵义
其实在汉西语言中,大部分动物词汇的用法及所代表的文化义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两民族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也使得他们对同种动物会产生了不同理解并引发不同联想,从而赋予了某些动物词汇不同的内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