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研究以李某为例(附件)
近年来,流浪儿童的数量不断增长,由于流浪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引入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这是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内在要求。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工作方法之一,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具有深刻意义。在分析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优势的基础上以淮安市社会救助站的一名流浪儿童做为案主,全面系统地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并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促进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关键词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个案工作目 录
1 引言1
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优势分析2
2.1 当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2
2.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存在的优势3
3 案例陈述与分析5
3.1 案例陈述5
3.2 案例分析5
4 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介入7
4.1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7
4.2 搜集资料与问题判断8
4.3 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9
4.4 实施介入11
4.5 结案与评估13
5 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介入的反思14
5.1 应大力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机构14
5.2 应努力提高社会工作者身份的认同14
5.3 应加强家庭的责任意识以减少流浪儿童15
结论 16
致谢 17
注释 18
参考文献19
附录 访谈提纲21
1 引言
流浪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流浪儿童定义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家庭脱离关系,没有监护人照顾与保护的这类儿童,他们大多出现在街边流浪;第二种是仍与家庭保持关系,流浪儿童白天在街头流浪乞讨,晚上就回家[1]。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是1989年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流浪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2]。社会救助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如今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流浪儿童定义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家庭脱离关系,没有监护人照顾与保护的这类儿童,他们大多出现在街边流浪;第二种是仍与家庭保持关系,流浪儿童白天在街头流浪乞讨,晚上就回家[1]。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是1989年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流浪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2]。社会救助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指的是国家为保护公民享受到基本的生存权利,以法律的形式推行并加以保障的制度[3]。当公民由于自然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自己的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生活水平线时,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向公民提供最低的物质帮助。个案工作是指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4]。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流浪儿童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不得不流浪街头,他们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不断受到外界的歧视、侮辱,得不到关爱和保护。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义务教育以及其他护法权益,这不利于流浪儿童的个人成长,对其心灵和家庭都会造成创伤,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如何对流浪儿童实施有效的社会救助,如何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到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中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了解流浪儿童这一群体的真正需求,进一步掌握了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方法、方式以及过程,为以后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提供建议,促进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不断减少流浪儿童群体的数量,改善流浪儿童的现状,让这一弱势群体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笔者在淮安市社会救助站实习期间,对一些流浪儿童的流浪背景等问题有了深入了解。社会中流浪儿童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这时就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适时的介入,帮助流浪儿童解决问题,满足流浪儿童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流浪儿童李某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入。在这一过程中,我运用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对李某进行介入,并且加以评估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没有从流浪儿童这一整体出发,而是从淮安市社会救助站选取某一具体的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重点介绍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的介入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对部分流浪儿童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从淮安市社会救助站选取具体的某一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每个案主所具有独特性,实施个案社会工作,探讨个案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的介入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对部分流浪儿童有更深入的了解,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这也是此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种社会调查方法来对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进行研究的。第一,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和研究与本课题的相关期刊、论文等,了解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研究的现状,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访问调查法。首先通过结构式访谈搜集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救助站管理人员和社工的交流和沟通,搜集一些原始资料;其次在访问调查法里最主要的是个案访谈法,通过对李某结构式的访谈了解李某的真实想法与需求,有利于个案的实施。第三,实地观察法。进入淮安市社会救助站观察李某,记录他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个案介入,为本文提供实地研究素材,增强文章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优势分析
2.1 当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2.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根据,例如:在救助站我们常常看到成年人主动寻求救助并且接受救助,而流浪儿童在流浪时无法自主选择接受救助怎么办?有些流浪儿童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回家怎么办?救助机构可以一直救助并且收养这些无法遣返的儿童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能让救助机构参照实施。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然也对流浪儿童的保护作了规定,但是内容比较抽象,对行为主体、政府、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责任也未具体规范,缺乏具体的操作性。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虽然是一部有关救助流浪群体的法律,但是在这里面没有区分流浪儿童与成年人,因此这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实施带来一定的问题。
2.1.2 社会救助机构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机构面临专业、设备、资金、人力等多方面资源不足的情况。第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机构基本都是依靠政府部门建立起来的,带有一定的行政性,所以大部分人员的专业性是不足的。第二,
1 引言1
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优势分析2
2.1 当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2
2.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存在的优势3
3 案例陈述与分析5
3.1 案例陈述5
3.2 案例分析5
4 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介入7
4.1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7
4.2 搜集资料与问题判断8
4.3 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9
4.4 实施介入11
4.5 结案与评估13
5 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介入的反思14
5.1 应大力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机构14
5.2 应努力提高社会工作者身份的认同14
5.3 应加强家庭的责任意识以减少流浪儿童15
结论 16
致谢 17
注释 18
参考文献19
附录 访谈提纲21
1 引言
流浪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这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流浪儿童定义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家庭脱离关系,没有监护人照顾与保护的这类儿童,他们大多出现在街边流浪;第二种是仍与家庭保持关系,流浪儿童白天在街头流浪乞讨,晚上就回家[1]。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是1989年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流浪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2]。社会救助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社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如今国际上经常使用的流浪儿童定义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与家庭脱离关系,没有监护人照顾与保护的这类儿童,他们大多出现在街边流浪;第二种是仍与家庭保持关系,流浪儿童白天在街头流浪乞讨,晚上就回家[1]。当前最广泛使用的是1989年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流浪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2]。社会救助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社会保障方式,指的是国家为保护公民享受到基本的生存权利,以法律的形式推行并加以保障的制度[3]。当公民由于自然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自己的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生活水平线时,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标准,向公民提供最低的物质帮助。个案工作是指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4]。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流浪儿童因为多方面的因素不得不流浪街头,他们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不断受到外界的歧视、侮辱,得不到关爱和保护。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义务教育以及其他护法权益,这不利于流浪儿童的个人成长,对其心灵和家庭都会造成创伤,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如何对流浪儿童实施有效的社会救助,如何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到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中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了解流浪儿童这一群体的真正需求,进一步掌握了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方法、方式以及过程,为以后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提供建议,促进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有效性和专业性,不断减少流浪儿童群体的数量,改善流浪儿童的现状,让这一弱势群体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笔者在淮安市社会救助站实习期间,对一些流浪儿童的流浪背景等问题有了深入了解。社会中流浪儿童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这时就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适时的介入,帮助流浪儿童解决问题,满足流浪儿童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就流浪儿童李某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入。在这一过程中,我运用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对李某进行介入,并且加以评估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没有从流浪儿童这一整体出发,而是从淮安市社会救助站选取某一具体的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重点介绍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的介入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对部分流浪儿童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从淮安市社会救助站选取具体的某一流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每个案主所具有独特性,实施个案社会工作,探讨个案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实务的介入和研究,通过个案访谈对部分流浪儿童有更深入的了解,是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这也是此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种社会调查方法来对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进行研究的。第一,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和研究与本课题的相关期刊、论文等,了解目前个案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介入研究的现状,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访问调查法。首先通过结构式访谈搜集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救助站管理人员和社工的交流和沟通,搜集一些原始资料;其次在访问调查法里最主要的是个案访谈法,通过对李某结构式的访谈了解李某的真实想法与需求,有利于个案的实施。第三,实地观察法。进入淮安市社会救助站观察李某,记录他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个案介入,为本文提供实地研究素材,增强文章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优势分析
2.1 当前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2.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根据,例如:在救助站我们常常看到成年人主动寻求救助并且接受救助,而流浪儿童在流浪时无法自主选择接受救助怎么办?有些流浪儿童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回家怎么办?救助机构可以一直救助并且收养这些无法遣返的儿童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能让救助机构参照实施。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然也对流浪儿童的保护作了规定,但是内容比较抽象,对行为主体、政府、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责任也未具体规范,缺乏具体的操作性。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虽然是一部有关救助流浪群体的法律,但是在这里面没有区分流浪儿童与成年人,因此这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实施带来一定的问题。
2.1.2 社会救助机构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机构面临专业、设备、资金、人力等多方面资源不足的情况。第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机构基本都是依靠政府部门建立起来的,带有一定的行政性,所以大部分人员的专业性是不足的。第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