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梦的寓言化艺术特征(附件)

摘 要《八十一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战期间所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小说迫于当局压力,采用寓言化写作的手法,借助各种荒诞不经的梦境,委婉却又直白的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小说采用了情节的非现实性、故事背景的虚拟化和各式人物的符号化等特点写尽了梦中的荒诞,又讽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对当时社会以及现在都起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目 录
引 言 1
1 寓言化写作的本质特征 2
1.1 寓言化写作的含义 2
1.2 寓言化写作的特征 2
2 寓言化特征的艺术表现 5
2.1 独特的视野与环环相扣的梦境 5
2.2 人物形象的象征化 5
2.3 空间背景的虚化性 7
3 寓言化写作的成因和深层蕴意 8
3.1 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寓言化成因 8
3.2 寓意和启发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 言
一般文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尤其民国时期,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赖以生存的时代,是个性充分张扬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人,寻求个性解放,当时正是新旧思想交锋的历史时期,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都在反抗旧式的传统伦理道德,追求自由新式的、自由理论的传统。《八十一梦》[1]是张恨水抗战时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写于1939年,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外寇倾入,国难当头之时。作为有爱国理想的现代文人作家张恨水,敢于为百姓说话,写下来许多的作品。比如《牛马走》(后改名《魍魉世界》)、《第二条路》(后改名《傲霜花》)等,但是都受到了国民政府严厉的打击。于是他后来开始便采用“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写法,写了《八十一梦》。这部小说在其《新民报》上开始刊登,后来源于不同的原因停止刊登,这也是《八十一梦》为什么是残梦的原因。但是由于极高的艺术成就,便在延安地区开始流传。这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内容非常的广泛,其运用的寓言化写作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重庆政府的黑暗和现实,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贪污和腐败的政权,为我们读者相对真实的勾勒了一幅“雾重庆”的社会丑陋的现实。
本文通过阅读原著以及结合自己的分析,对这部小说的寓言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对小说的背景以及其他的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章对寓言化写作的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从含义以及特征的方面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对文本内容的虚拟梦境与真实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从独特的视野与环环相扣的梦境,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和空间背景的虚化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寓言的成因和深层蕴意进行研究。从小说创作背景和寓言化的成因以及小说深层次的寓意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的部分进行了总结。
1 寓言化写作的本质特征
1.1 寓言化写作的含义
寓言化的小说它不仅保留了一般寓言的幻设、讽喻、极度夸张等的基本文体特征,还保留了通常寓言所具有的批判性意蕴。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包含了对社会混乱,人性的精神残缺和堕落以及对社会没落的夸诞指认和讽喻批判,间接的以奇特的文体特征来表现出了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精神的变异和衰落[2]。不仅如此,在进行批判的同时,文字中还蕴含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无奈的情感。由此看出,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国家民族摇摇欲坠的命运正是中国现代寓言小说反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产生的创作背景。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就中国而言,“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篇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3]P948。而张恨水在写作《八十一梦》时说,“寓言十九,托之于梦”[4]P163。可见张恨水创作《八十一梦》时是深受庄子寓言影响的,他写作的意图即为“籍”梦境的手法来批判黑暗的现实。
寓言化写作是指写作朝着寓言的方向靠近,从而达到文学作品带着浓厚的寓言色彩[5]P58。寓言化写作手法是通过故事或者是其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暗喻当时时代的特征或者是社会的现象,起到一种教育启示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讽刺耳朵艺术的效果。寓言化写作最突出的特征是情节的非现实性,亦即这类小说的情节不遵循现实逻辑,而只服从于表达寓意的需要。为了强化寓言性 ,作者可以进行超离现实的虚构,情节因此而变得荒诞不经。而张恨水的这部小说《八十一梦》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手法,其最重要的是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不仅起到了揭露社会的作用,而且也保护了作者自己。
1.2 寓言化写作的特征
寓言化写作最突出的特征是情节的非现实性,亦即这类小说的情节不遵循现实逻辑,而只服从于表达寓意的需要[6]P68。为了强化寓言性,作者可以进行超离现实的虚构,情节荒诞不经。无限贴近寓言写作,寄托于梦。借助寓言的形式,在《八十一梦》中“托之于梦”,“梦”总是虚幻的,但是在中国的观念里,梦代表着一定的寓意。因此,作者借助鬼怪神仙各种虚幻的梦境,委婉却又直白的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爱与恨。形式是委婉的,表达的情感却是直白、强烈的。将现实、历史和鬼怪神仙交织,紧密结合。《八十一梦》一共十四篇梦,其中有几篇直接说明是南柯一梦之外,其余十多篇都是直接描写现实,只是借用了虚幻的人物。如张恨水所说的:“回想梦中的生离死别,未尝不是真事所反映的多少可以渗透一点人生意味”[4]P78。作品中,作者想象力超人,上天遁地,时实时虚,时古时今。四大名著《水浒》中的潘金莲、西门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孙悟空、牛魔王,还有来自于民间传说中的钟馗,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子路等,现实与梦幻的结合,描述人间各种荒唐的事件。
故事背景的虚化。寓言化写作一般不会采用实时写作的故事发生背景,因为寓言化写作并不是以人物写作为重点,而是以故事情节为重点来表达作者写作的寓意。因此,在寓言化的故事中背景将会被虚化,重点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用更多文字描述神仙鬼怪之事,传达寓意。寓言的非现实,目的性很强。寓言化写作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非现实性和目的性强”。非现实性表现在,其写作不会以现实社会中的“某人、某地点、某时间点、某事”的发生作为故事情节来描述,而是借用“寓言”的形式,假借他人他物,而这些他人他物,可能来源于历史传说,也有可能来源于神灵鬼怪,是一种非真实的存在,而不像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那样。寓言化写作的目的性很强,采用的是非现实形式的写作手法。作者一般是趋于现实的限制或者是趋于对这种写作方式的偏好,用寓言化的写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寓意。寓言化小说中的人物一般都比较抽象,但是事件描述清晰明朗,寓意深厚,能体现出作者很明确的表达了现实的想法和意愿。
各式的丑角、人物符号化。典型的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小说比较重视的,相反,寓言化题材中的小说并不重视这一点,寓言化小说的描写比较抽象,对人物形象的外在长相,面貌、精神状态、人物性格描写的很少,因为寓言化小说中的人物一般是作者用来表达寓意的一个形式而已,具有某一类型的象征性。在《八十一梦》中,不仅借助许多的古老小说中人物,如神化的猪八戒、孙悟空、散财童子等,还有历史人物李师师、廉颇等,但他们大都脱离了原本小说中的本来形象,在寓言化《八十一梦》中他们被作者重新定义、赋予新的形象。即使这些借用的人物被赋予新的意义,但也不是某一个个例的形象代表,而是代表着某一类群体。《八十一梦》中的西门庆形象和猪八戒形象就是被符号化,代表着国民党统治下的奸商。孙悟空的形象却代表爱国有志青年,却处处碰壁。还有一类形象作者用了“谐音”,比如邓进财(等进财)、魏法才(为发财)、万士通(万事通)、马知耻等等。从这些谐音上面的寓意可以看出来,当时不管是知识分子、贫苦百姓、还是商户都忙在绞尽脑汁赚钱,想发财。国家兴亡看起来貌似和这些人没有关系,这些文字从侧面反映出来作者的痛心,看着这样的情形,作者内心焦急、却万般无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5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