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w小学的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比较少。所以,本文以W小学学生的调查数据为例,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因素,比较影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因素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类型、父母回家频率、亲子互动、同辈群体、老师家访等因素都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众多因素当中,同辈群体、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度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化最显著,并且留守儿童要比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更加显著。所以,可以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也可以从父母、学校角度提出措施。关键词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影响因素,差异
目 录
1 引言1
2 理论回顾1
2.1 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研究1
2.2 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2
2.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研究3
3 研究设计3
3.1 概念操作化3
3.2 变量设计3
3.3 研究假设4
3.4 调查与统计方法4
4 结果分析4
4.1 样本情况5
4.2 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分析8
4.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差异化分析12
5 结论与建议15
5.1 结论15
5.2 建议15
结论 17
致谢 18
注释 19
参考文献20
附录:关于儿童成长因素的调查问卷2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虽然这一增长给全国人民带了很大的福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福利还没有真正的让所有成员公平、公正的享有,人与人的差距悬殊并在不断扩大。目前,许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寻找待遇较高的就业机会,因此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但由于他们的户籍并没有变化,家庭仍旧留在农村,便形成了全国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不断出现,问题也随之增加,他们的成长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关于留守儿童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很少有研究将留守儿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非留守儿童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每个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及界定。“留守儿童”是由上官子木提到的,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研究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和相关文章,林培森、袁爱玲所写的文章从校园、年龄、留守时间等七个维度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本文主要以W小学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学习、心理情况及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因素,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运用spss软件,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的差异化,并从中找出合适的解决对策。
由于父母双方或是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被迫留在家中,由他们的亲属帮忙照看,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历程中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非留守儿童相比较,这类群体更容易遭受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成绩并不如意、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比较突出等问题。儿童是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新的力量不断加入,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他们的家庭发展情况,而且对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成长影响因素的差异化,是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深入化,对其他研究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可以从学习、心理、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进行操作化,设计相关问卷,基于问卷得到的数据,运用文献法、问卷法、比较法分析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化,从中找出解决对策。
2 理论回顾
2.1 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影响儿童成长因素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持有各种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曾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切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能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1]。”对儿童而言,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鲍比尔,国外还有其他学者也指出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深远,有学者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一般家庭里,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是家里说话有权威的人,所以,在孩子的心里,父亲是严厉的,他们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教养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对儿童的任何事情都要管,最后可能会让儿童对父母产生反抗,不愿意和父母接触,不利儿童成长,在这三种方式中,只有民主型的方式对儿童成长带来有利影响。另外,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儿童监护人类型会影响儿童的成长,Martin L(1997)指出,由于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其他监护人与父母在生活、习惯、文化、教育、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2]。有些父母为了挣钱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将孩子留给双方老人或者是家里其他其他亲戚照看,所以这些儿童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爱和母爱,往往会感到伤感、落寞,在儿童的心里,舅舅等亲戚根本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
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也都持有独特的想法。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2002)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条件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父母外出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更少了,他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干农活,做饭等[3]。有些学者觉得老师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因工作忙,而不关心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惩罚,那会对他们以后的行为造成更深的影响。部分学者觉得社会大环境也对其成长具有影响,社会上的人的背景大多比较复杂,而儿童了解的东西也不多,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青年欺骗,最终走向黑暗。
2.2 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理论回顾1
2.1 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研究1
2.2 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2
2.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研究3
3 研究设计3
3.1 概念操作化3
3.2 变量设计3
3.3 研究假设4
3.4 调查与统计方法4
4 结果分析4
4.1 样本情况5
4.2 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分析8
4.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差异化分析12
5 结论与建议15
5.1 结论15
5.2 建议15
结论 17
致谢 18
注释 19
参考文献20
附录:关于儿童成长因素的调查问卷2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虽然这一增长给全国人民带了很大的福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福利还没有真正的让所有成员公平、公正的享有,人与人的差距悬殊并在不断扩大。目前,许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寻找待遇较高的就业机会,因此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但由于他们的户籍并没有变化,家庭仍旧留在农村,便形成了全国众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留守儿童不断出现,问题也随之增加,他们的成长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关于留守儿童也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很少有研究将留守儿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非留守儿童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每个学者都有各自的看法及界定。“留守儿童”是由上官子木提到的,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研究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和相关文章,林培森、袁爱玲所写的文章从校园、年龄、留守时间等七个维度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本文主要以W小学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学习、心理情况及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因素,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运用spss软件,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的差异化,并从中找出合适的解决对策。
由于父母双方或是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被迫留在家中,由他们的亲属帮忙照看,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历程中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非留守儿童相比较,这类群体更容易遭受到各种意外伤害、学习成绩并不如意、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比较突出等问题。儿童是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新的力量不断加入,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他们的家庭发展情况,而且对社会及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成长影响因素的差异化,是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深入化,对其他研究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可以从学习、心理、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成长状况进行操作化,设计相关问卷,基于问卷得到的数据,运用文献法、问卷法、比较法分析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化,从中找出解决对策。
2 理论回顾
2.1 儿童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影响儿童成长因素的研究,国内外不同学者持有各种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鲍比尔曾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切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能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1]。”对儿童而言,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鲍比尔,国外还有其他学者也指出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深远,有学者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一般家庭里,父亲是家中的主心骨,是家里说话有权威的人,所以,在孩子的心里,父亲是严厉的,他们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教养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权威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对儿童的任何事情都要管,最后可能会让儿童对父母产生反抗,不愿意和父母接触,不利儿童成长,在这三种方式中,只有民主型的方式对儿童成长带来有利影响。另外,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儿童监护人类型会影响儿童的成长,Martin L(1997)指出,由于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其他监护人与父母在生活、习惯、文化、教育、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2]。有些父母为了挣钱养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将孩子留给双方老人或者是家里其他其他亲戚照看,所以这些儿童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爱和母爱,往往会感到伤感、落寞,在儿童的心里,舅舅等亲戚根本不能代替父母的作用。
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也都持有独特的想法。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2002)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条件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父母外出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更少了,他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干农活,做饭等[3]。有些学者觉得老师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因工作忙,而不关心学生,对犯错的学生不惩罚,那会对他们以后的行为造成更深的影响。部分学者觉得社会大环境也对其成长具有影响,社会上的人的背景大多比较复杂,而儿童了解的东西也不多,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青年欺骗,最终走向黑暗。
2.2 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