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余光中诗歌中的李白气(附件)

摘 要被称为“艺术的多妻主义”的余光中,在“多产、广度、技巧、蜕变”的大诗人标准的指引下,带着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个体生命的体验,现代诗歌的写作技法及摇滚民歌的节奏韵律,在向李白致敬的同时,继承了古典诗歌韵味,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余体”诗歌。通过对余光中诗歌特别是“李白三部曲”(《念李白》《寻李白》《戏李白》)的解析,从“李白气”的角度切入,探寻余光中诗歌的“一片奇气”及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现状概述 1
(二)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一、追寻“李白气” 3
(一)何为“李白气” 3
(二)“李白气”的形成背景 3
(三)“李白气”的风格特质 6
二、余向李白致敬 9
(一)取法李白——再承古意 9
(二)余光中与现代诗 12
三、“余体”诗歌中的“李白气” 17
(一)“余体”诗歌的形成 17
(二)“余体”诗歌中“李白气”的体现 20
结 语 25
参考文献 26
致 谢 28
前 言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诗的王国,唐诗宋词更是将这种艺术推入至境。在几千年的文学史中,诗歌在历朝历代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引领一代文人的清醒宿命。当下,现代诗歌的状态不容乐观,常有人把现代诗同唐诗宋词作比较,更有甚者认为“中国诗歌已经死了”。在对传统诗歌的重新挖掘与阐释中,央视制作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文化向上的氛围。
在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众多以诗歌著称的文人,余光中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之一。作为台湾诗坛的“回头浪子”,从出走到归来,在中西交融、古今融汇的结点上,他的文章风格各异,诗风因题材而大为不同,宏大壮阔的理想情志诗,细腻醇厚的乡愁爱情诗,诗歌在他的笔下绽放出不一样的人性光彩。其诗作多抒发诗人的悲悯情怀,从传统走向现代,再从现代深入传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现代诗歌的立足点。
虽然本文仅仅是从余光中诗歌切入了解现代诗中的古典气韵,但若能引起一二读者对现代诗的兴趣,进而藏旧于新,使更多人了解现代诗歌的古典气韵,也便不负笔者初愿。
(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研究现状概述
对余光中诗歌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国外对其研究尚少。
台湾学者蔡菁在《万般意象 归于趣象》一文中,从意象的化合、二元的互补以及对比的张力三个方面深入地研究了余光中诗歌中的意象世界。通过对诗人主观情感的追寻与挖掘,一窥诗人的情志与意念,了解余光中充满人情美与生命力的诗美境界。而仇小屏在《“纵的继承”的精彩示范》一文中,以“纵的继承”为切入点,逐字逐句地对“李白三部曲”(《寻李白》《念李白》《戏李白》的来源与创新做了具体的阐释与分析。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将余诗与李白诗具体比较的文章。从这样的具体分析中,发现“李白三部曲”中所熔铸的古典情韵与现代思绪。
在大陆文坛,学者杨景龙在他的作品《蓝墨水的上游》一文中指出,余光中的创作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空间与时间之内找到最佳的立足点,找到远以汨罗江为源头的真正的蓝墨水的上游。在对古典的继承与现代的洗礼中,真正成就现代诗歌。而《浅析诗人余光中的诗歌创作特点》一文的作者马才栋,则在文中具体分析了余光中诗歌在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东方传统与西方特色的交织碰撞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追求,特别是其中纯粹而深刻的诗艺追求与美学创造。作为台湾诗坛的领军人物,余光中身体力行地维护着现代诗在台湾的地位,同时也批评现代诗的“虚无”与“晦涩”,真正做到了融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横贯中西、兼收并蓄。
综观台湾和大陆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余光中诗歌与李白诗歌的联系已做了初步的阐释与挖掘,更多的人关注余光中诗歌中的意象世界与古典氛围,但对二人个体生命体验与艺术想象力的相似程度的挖掘较浅。本文在对余光中诗歌中古典意蕴的重新认识与阐释中更多的是发现现代诗歌的独特的美,出于传统复又深入传统,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艺术活力。
(二)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白气”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曰:“起接超忽不平,一片奇气。其志意英迈,乃太白本色。”“李白气”是李白诗最重要的特质,而在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中的“李白气”尤为明显。
被称为“艺术的多妻主义”的余光中,在“多产、广度、深度、技巧、蜕变”的大诗人标准指引下,带着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个体生命的体验,现代诗歌的写作技法及摇滚民歌的节奏韵律,在向李白致敬的同时,继承了古典诗歌韵味,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余体”诗歌。在余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余诗大量借鉴李诗,并加以创新,在继承了李诗的古典情致与洒脱不羁的气度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法,使诗歌自得一份风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余光中诗歌特别是“李白三部曲”(《寻李白》《念李白》《戏李白》)的解析,从“李白气”的角度切入,探寻余光中诗歌的“一片奇气”及对李白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寻现代诗歌的藏旧出新,挖掘诗中的古典情韵与现代情思。
当下,文化复兴成为一股热潮,作为更直接地表现个体生命体验和文体意识的诗歌,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在对传统诗歌的重新挖掘与阐释中,央视制作播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文化向上的氛围。一些诗人的作品在网络走红,诗歌界乃至整个社会将目光重新投射于诗歌。种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整个社会正慢慢形成诗歌复兴的土壤。在这种文化向上的氛围中,挖掘现代诗歌的古典情致意蕴就有了某种必要性,让更多人关注并感受到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真正使现代诗歌走向复兴,赋予我们更多的精神美感与生命力量。
新文化运动至今已过百年,但文学领域的种种探索依然是这一运动的延续,文学作品从形式结构到意识形态的现代重构仍是任重道远。在数代更迭的高潮与失落中,现代诗歌的显现似乎是古典诗歌衰落的延续,但事实上这却是新生,是未来终将华枝春满的预言。透过余诗,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现代诗歌在古典诗歌的烛照下所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2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