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平面看时间副词“一直”、“一向”的差异
从三个平面看时间副词“一直”、“一向”的差异[20191216201521]
内容摘要:文章对一组常见的近义副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一组近义时间副词在大多数的字典中都是相互解释的,因此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别。运用了三个平面的理论,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际搜集到的语料,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语义方面,这两个词在时间义、空间义、时态、持续性、恒常性几个角度上都有所区别;在句法方面,文章着重分析两个词对谓词的选择,简单分析了两个词与具体的时间词共现、与助词共现、与“动词+到”结构的共现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在语用特征方面,简单地比较分析了两个词的区别差异,讨论了两个词的感情色彩,准确地区分两个词语的异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一直一向语义特征句法特征语用特征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一直”、“一向”的语义特征 2
(一)“一直”的语义特征 2
(二)“一向”的语义特征 3
(三)“一直”与“一向”语义特征的差异 4
三、“一直”、“一向”的句法特征 7
(一)“一直”的句法特征 7
(二)“一向”的句法特征 8
(三)“一直”与“一向”句法特征的差异 8
四、“一直”、“一向”的语用特征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
。
。
从三个平面看时间副词“一直”、“一向”的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与“一向”是一对近义词,关于“一直”与“一向”的解释有很多,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如下:
一直:副词1.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
2.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
3.强调所指的范围。
一向:1.名词 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2.副词 a.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b.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在。
而在《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一直:副词 1.不拐弯地(前进)。
2.表示动作、行为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
一向:副词 表示某种行为或情况从过去某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这样,没有变化,有“向来、从来”的意思。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一直”、“一向”都可以表示行为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但是有的时候这两个词可以相互替换,有时却又不能。如:
(1)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
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向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
(2)我一直住在北京。
*我一向住在北京。
例(1)中的“一直”可以替换为“一向”,意思不变,例(2)则只能用“一直”不能用“一向”。这说明“一直”与“一向”在语义、句法、语用上有异有同。本文拟从语义、句法、语用这三个平面看“一直”、“一向”的差异,进而区分二者用法上的不同。我们希望此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母语者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还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准确使用这一对近义词。
邹海清(2011)着重分析了“一直”、“一向”的功能差异,从时、体、态三个功能上比较得出:“‘一向’具有时功能,‘一直’不具有时功能;‘一向’被看作惯常体标记,‘一直’只具有一般的量体化;‘一向’具有认识情态的功能,没有态功能。”
周晓辉(2012)认为:“‘一向’作定语,‘一直’很少作定语;“‘一向’+形容词性或形容词短语的频率高,‘一直’+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句子多;‘一直’可以回答疑问句,‘一向’不可以;祈使句中,‘一直’出现的频率高,‘一向’
出现的频率低;‘一向’带有感情色彩,‘一直’所修饰的句子是客观的。”
邓小宁(2002)则从“一直”、“一向”的静态义与动态义、长时与短时、习性义与非习性义、时态四个方面的语义特征来区分两个词语。他认为:“‘一直’
既可表示静态义也可表示动态义,所修饰的行为或状态既可是长时的也可以是短时的,具有非习性义,可以用于所有时态;而‘一向’只可表示静态义,所修饰的行为或状态只能是短时的,具有习性义,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在句法特征方面,邓小宁从“一直”、“一向”对谓词的选择、与助词共现的情况、与时间词共现、与其他副词的同现次序四个方面来具体比较。
从前面的综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副词“一直”和“一向”用法上的同与异。不过,根据我们对实际语料的考察,他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我们考察的语料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
二、“一直”、“一向”的语义特征
(一)“一直”的语义特征
1.时间义与空间义
副词“一直”不仅可以表示时间义,还可以表示空间义,强调“顺着一个方向不变”,比如“一直走,别拐弯”。很明显,副词“一向”不能表示空间义。
2.时态
正如《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指出的:“‘一直’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现在和将来的动作、行为、状态的持续不变。”比如:
(3)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没成为金兵的俘虏。(过去时)
(4)在哪个球队打球或者是否在一起打球,对我俩来说都没关系,我们一直是朋友。(现在时)
(5)他们将一直待到四月,直接赴雅典娜参加奥运会热身赛。(将来时)
3. 持续性
时间副词“一直”主要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者状态的持续不变。比如:
(6)他一直关注着大会的进展情况。(表动作)
(7)在很早以前,人们一直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人。(表行为)
(8)这样拍了将近十多遍,近3个小时我的身上一直都是湿的。(表状态)
(二)“一向”的语义特征
1.时间义
“一向”不能表示空间义,比如“你一向往前走”是不可法的。“一向”只能表示时间义,比如“美国一向反对设立国际刑事法庭”,在这句话中,“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里,“美国反对设立国际刑事法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2.时态
正如李晓琪等指出的:“‘一向’表示某种行为或情况从过去某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这样。”这说明,“一向”可以指某种行为或状态在过去或者现在保持恒定。比如:
(9)过去一向都是不知不觉,今天方才开始觉悟。(过去时)
(10)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向占世界第一位。(现在时)
3.恒常性
时间副词“一向”在句中通常表示某种行为已成习惯,强调的是其恒常性。比如:
(11)他一向讨厌女孩子吱吱喳喳说话,但这次例外。
(12)冯子材一向主张以武力抵抗外国侵略。
(13)我国一向有“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的说法。
(三)“一直”与“一向”语义特征的差异
1.时间义
李晓琪等认为:“‘一直’ 表示动作、行为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其时间起点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而“一向”表示某种恒常性的动作行为,其时间起点不能是明确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组例句中看出这点来:
(14)自1974年以来,塞浦路斯一直处于分治状态。
*自1974年以来,塞浦路斯一向处于分治状态。
(15)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边,也没有取得胜利。
*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一向打到黄河边,也没有取得胜利。
(16)自从剧团解散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
*自从剧团解散后我们一向没有联系。
(17)南宋王朝自建立起,一直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之中。
*南宋王朝自建立起,一向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之中。
(18)我国一直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
我国一向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
(19)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农立国。
中国历史上一向以农立国。
(20)可后来一想,央视一直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
可后来一想,央视一向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
(21)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主席职务一直由中国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
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主席职务一向由中国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
例(14)中“塞浦路斯分治状态”是自1974年以来,起点是明确的,所以只能用时间副词“一直”修饰;例(15)中“辽军大举南下”是1004年开始的,有明确的起点,所以只能用时间副词“一直”修饰;例(16)中“剧团解散”有明确的时间起点,所以不能用“一向”;例(17)“南宋王朝的建立”也有明确的时间起点,也只能用“一直”。当句子中行为状态所说的时间的起点是不确定的,终点是说话前的某一时刻或说话时,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与“一向”两者可以相互替换。例(18)中“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起自何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所以“一直”和“一向”都可以使用;例(19)中“以农立国”也没有明确的起始点,所以时间副词“一直”和“一向”都可以使用,意思大体不变;例(20)中“央视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起自何时也是不明确的,所以“一直”和“一向”可以互换使用;例(21)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由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从何时开始也是不明确的,所以“一直”和“一向”都可以用。
有时,虽然动作行为或者某种状态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仍然只能用“一直”,不能用“一向”。比如:
(22)一直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
*一向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
例(22)中的“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的状态的时间的起点是不确定的,但仍然只能用“一直”而不能用“一向”,这是因为“以来”表示的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段,它无法与“一向”连用。“一直以来”连用往往“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某种动作行为或者状态持续的时间长。”
内容摘要:文章对一组常见的近义副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一组近义时间副词在大多数的字典中都是相互解释的,因此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别。运用了三个平面的理论,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际搜集到的语料,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语义方面,这两个词在时间义、空间义、时态、持续性、恒常性几个角度上都有所区别;在句法方面,文章着重分析两个词对谓词的选择,简单分析了两个词与具体的时间词共现、与助词共现、与“动词+到”结构的共现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在语用特征方面,简单地比较分析了两个词的区别差异,讨论了两个词的感情色彩,准确地区分两个词语的异同。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一直一向语义特征句法特征语用特征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一直”、“一向”的语义特征 2
(一)“一直”的语义特征 2
(二)“一向”的语义特征 3
(三)“一直”与“一向”语义特征的差异 4
三、“一直”、“一向”的句法特征 7
(一)“一直”的句法特征 7
(二)“一向”的句法特征 8
(三)“一直”与“一向”句法特征的差异 8
四、“一直”、“一向”的语用特征 12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
。
。
从三个平面看时间副词“一直”、“一向”的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与“一向”是一对近义词,关于“一直”与“一向”的解释有很多,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如下:
一直:副词1.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
2.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
3.强调所指的范围。
一向:1.名词 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2.副词 a.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b.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在。
而在《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一直:副词 1.不拐弯地(前进)。
2.表示动作、行为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
一向:副词 表示某种行为或情况从过去某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这样,没有变化,有“向来、从来”的意思。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一直”、“一向”都可以表示行为状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但是有的时候这两个词可以相互替换,有时却又不能。如:
(1)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
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向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
(2)我一直住在北京。
*我一向住在北京。
例(1)中的“一直”可以替换为“一向”,意思不变,例(2)则只能用“一直”不能用“一向”。这说明“一直”与“一向”在语义、句法、语用上有异有同。本文拟从语义、句法、语用这三个平面看“一直”、“一向”的差异,进而区分二者用法上的不同。我们希望此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母语者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还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准确使用这一对近义词。
邹海清(2011)着重分析了“一直”、“一向”的功能差异,从时、体、态三个功能上比较得出:“‘一向’具有时功能,‘一直’不具有时功能;‘一向’被看作惯常体标记,‘一直’只具有一般的量体化;‘一向’具有认识情态的功能,没有态功能。”
周晓辉(2012)认为:“‘一向’作定语,‘一直’很少作定语;“‘一向’+形容词性或形容词短语的频率高,‘一直’+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句子多;‘一直’可以回答疑问句,‘一向’不可以;祈使句中,‘一直’出现的频率高,‘一向’
出现的频率低;‘一向’带有感情色彩,‘一直’所修饰的句子是客观的。”
邓小宁(2002)则从“一直”、“一向”的静态义与动态义、长时与短时、习性义与非习性义、时态四个方面的语义特征来区分两个词语。他认为:“‘一直’
既可表示静态义也可表示动态义,所修饰的行为或状态既可是长时的也可以是短时的,具有非习性义,可以用于所有时态;而‘一向’只可表示静态义,所修饰的行为或状态只能是短时的,具有习性义,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在句法特征方面,邓小宁从“一直”、“一向”对谓词的选择、与助词共现的情况、与时间词共现、与其他副词的同现次序四个方面来具体比较。
从前面的综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副词“一直”和“一向”用法上的同与异。不过,根据我们对实际语料的考察,他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我们考察的语料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
二、“一直”、“一向”的语义特征
(一)“一直”的语义特征
1.时间义与空间义
副词“一直”不仅可以表示时间义,还可以表示空间义,强调“顺着一个方向不变”,比如“一直走,别拐弯”。很明显,副词“一向”不能表示空间义。
2.时态
正如《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指出的:“‘一直’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现在和将来的动作、行为、状态的持续不变。”比如:
(3)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没成为金兵的俘虏。(过去时)
(4)在哪个球队打球或者是否在一起打球,对我俩来说都没关系,我们一直是朋友。(现在时)
(5)他们将一直待到四月,直接赴雅典娜参加奥运会热身赛。(将来时)
3. 持续性
时间副词“一直”主要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者状态的持续不变。比如:
(6)他一直关注着大会的进展情况。(表动作)
(7)在很早以前,人们一直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人。(表行为)
(8)这样拍了将近十多遍,近3个小时我的身上一直都是湿的。(表状态)
(二)“一向”的语义特征
1.时间义
“一向”不能表示空间义,比如“你一向往前走”是不可法的。“一向”只能表示时间义,比如“美国一向反对设立国际刑事法庭”,在这句话中,“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里,“美国反对设立国际刑事法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2.时态
正如李晓琪等指出的:“‘一向’表示某种行为或情况从过去某个时候到现在都是这样。”这说明,“一向”可以指某种行为或状态在过去或者现在保持恒定。比如:
(9)过去一向都是不知不觉,今天方才开始觉悟。(过去时)
(10)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向占世界第一位。(现在时)
3.恒常性
时间副词“一向”在句中通常表示某种行为已成习惯,强调的是其恒常性。比如:
(11)他一向讨厌女孩子吱吱喳喳说话,但这次例外。
(12)冯子材一向主张以武力抵抗外国侵略。
(13)我国一向有“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的说法。
(三)“一直”与“一向”语义特征的差异
1.时间义
李晓琪等认为:“‘一直’ 表示动作、行为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其时间起点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而“一向”表示某种恒常性的动作行为,其时间起点不能是明确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组例句中看出这点来:
(14)自1974年以来,塞浦路斯一直处于分治状态。
*自1974年以来,塞浦路斯一向处于分治状态。
(15)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边,也没有取得胜利。
*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一向打到黄河边,也没有取得胜利。
(16)自从剧团解散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
*自从剧团解散后我们一向没有联系。
(17)南宋王朝自建立起,一直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之中。
*南宋王朝自建立起,一向处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之中。
(18)我国一直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
我国一向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
(19)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农立国。
中国历史上一向以农立国。
(20)可后来一想,央视一直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
可后来一想,央视一向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
(21)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主席职务一直由中国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
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主席职务一向由中国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
例(14)中“塞浦路斯分治状态”是自1974年以来,起点是明确的,所以只能用时间副词“一直”修饰;例(15)中“辽军大举南下”是1004年开始的,有明确的起点,所以只能用时间副词“一直”修饰;例(16)中“剧团解散”有明确的时间起点,所以不能用“一向”;例(17)“南宋王朝的建立”也有明确的时间起点,也只能用“一直”。当句子中行为状态所说的时间的起点是不确定的,终点是说话前的某一时刻或说话时,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与“一向”两者可以相互替换。例(18)中“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起自何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所以“一直”和“一向”都可以使用;例(19)中“以农立国”也没有明确的起始点,所以时间副词“一直”和“一向”都可以使用,意思大体不变;例(20)中“央视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起自何时也是不明确的,所以“一直”和“一向”可以互换使用;例(21)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由享有盛誉的政治家担任”从何时开始也是不明确的,所以“一直”和“一向”都可以用。
有时,虽然动作行为或者某种状态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仍然只能用“一直”,不能用“一向”。比如:
(22)一直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
*一向以来,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
例(22)中的“科学家们相信火星上有水”的状态的时间的起点是不确定的,但仍然只能用“一直”而不能用“一向”,这是因为“以来”表示的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段,它无法与“一向”连用。“一直以来”连用往往“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某种动作行为或者状态持续的时间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hyywx/1448.html